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ppt

    • 资源ID:6190228       资源大小:378.38KB        全文页数:7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ppt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第一节传统社会的家庭保障模式及其挑战,一、传统社会家庭保障模式存在的必要性,生产水平低下人们抵御自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薄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间缺乏足够的社会联系社会保障只能由家庭提供,实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抚养;赡养)经济关系超经济的亲情关系经济基础:以土地保障为基础自然就业土地的稳定产出社会条件:家庭、家族成员共同居住自然村落;家族文化条件:独特的家庭伦理与社会规范尊老;慈幼;养疾;恤孤,二、传统社会家庭保障模式的性质与特征,生存风险始终在家庭内得以化解,没有越出家庭而成为普遍性社会问题,三、工业化对家庭及其保障模式的冲击,家庭经济功能削弱生产、消费的分离家庭生活水平及保障能力取决于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家庭人口规模缩小生育观念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变化养儿防老观念受到冲击家庭结构核心化核心家庭取代直系或复合家庭赡养功能削弱家庭失去土地保障家庭经济不再依靠土地失业风险,家庭无法为其成员提供可靠的生活安全保障,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发展史,一、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道德因素:乐善好施;推己及人;互助互惠;同情弱者政治因素:英国旧济贫法与政府的全面介入;中国传统王朝社会因素: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国内外古文献中相关道德的记载,穷人求助,我总乐意帮助;孤儿求助,我就伸出援手。我为水深火热中的人祝福;我也使寡妇的心欣慰。我以正义做衣服穿上,公道是我的外袍,我的华冠。我做盲人的眼睛;我做跛子的腿。我做穷人的父亲,我常为陌生人伸冤。旧约圣经约伯记,我给所有的饥饿者以面包,我给裸露者以衣裳。古埃及死亡之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二、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指标一定时期内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传统社会以土地依赖为特征的家庭保障,使民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程度低;现代社会则反之政府介入程度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一定时期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三、社会保障的阶段,以政府介入或制度化为依据以社会保障实践的内容为依据,1.慈善事业时代,盛行于传统社会传统社会虽以依赖于土地的家庭保障为主,但国家和社会仍然推出了一些社会保障措施,为现代社会保障提供了启示,理应是我们考察社会保障发展史的起点特色:临时性、随机性、局部性、非制度性、低水平社会保障实践的主要形式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宗教慈善事业,佛教慈善事业福田:敬田(以佛法僧为对象)悲田(以贫病、孤老为对象,用于布施)无尽藏:创建于南北朝时期,是一种慈善性质的金融机构,专用于济贫悲田院(悲田养病坊、福田院):始建于北魏(僧户),唐代发展为全国性佛教慈善组织,负责救助鳏寡老幼病残等养病坊、疫病坊:慈善性质的医院,始创于南齐,史称“设六疾馆,以养贫民)公共事业:修路、筑桥、兴义学、办义冢,天主教、基督教的慈善事业在中世纪欧洲,教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救灾济贫、施医助药等慈善活动,成为当时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汤普逊对中世纪早期教会慈善事业的描述:博爱和慈善的福音,反映在施舍方面:如救济孤儿、寡妇、疾病残废者的苦难,救济那些第三世纪中被送到石场里、矿井里的基督徒囚犯,赎回那些被非洲摩尔人所掳的俘虏,赈济荒灾,维持传教师的生活,照顾那些旅行途中的基督徒,因为款待客人的义务是神命的。在这些社会服务方面,早期基督徒的工作,都是慈善性的。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官办慈善事业,中国传统社会的救灾济贫皇帝之“赐”政府赈灾义仓:官督民办社会救助机构“(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书长孙平传)西方6世纪末,罗马市政府购买谷物,无偿发给丧失劳动能力者和阵亡将士遗属15世纪末,法国政权接管教会的福利设施15世纪,都铎王朝征收济贫税,分教区救济贫民,民办慈善事业,中国宗族:义田、学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沙陇胡氏学田记)私人机构: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宋刘宰“粥局”、清熊希龄“慈幼局”西方“基尔特”:中世纪德国出现的手工业者互助基金会,收取会费以救济贫困会员“友谊会”:英国18世纪建立的互助组织,慈善事业时代的政府介入,前社会保障时代官方慈善事业可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充当责任主体的直接来源前社会保障时代的政府介入非常有限没有法律约束非固定性、非经常性更多地体现为恩赐行为救济活动有限,不能与现代政府的制度化社会保障行为相提并论,2.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济贫制度形成的标志: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旧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背景内容特点及其在社会保障史上的意义旧济贫法后济贫制度的发展,旧济贫法颁布的背景,家庭保障功能的丧失圈地运动失去土地人口流动教权衰落16世纪亨利八世(1509-1547)的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和王权的兴起政府希望介入济贫事务以加强和发展世俗权力社会动荡贫困;失业;流浪16世纪的社会福利改革(P21最后一段),旧济贫法的内容(P22),全国范围的济贫行政体系的建立济贫院济贫区贫民救济官资金筹集征税:富裕地区补贴贫困地区救济方式有劳动能力:提供劳动场所无劳动能力:院内收容院外救济孤儿: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旧济贫法的特点与意义,特点(P22)兼有强迫劳动与福利救济的双重性质:贫民习艺所;强调对不劳动者的惩罚家长制特征:任意惩罚贫民;强制安置贫民(家长制时期)意义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贫民救济确认国家是济贫的责任主体,旧济贫法后济贫制度的发展,1723年,颁布关于济贫院的法律,强调使穷人“懂得劳动”1774-1824年间,一系列劳动协议法案和格伯特法,放宽济贫法实施范围,弱化旧济贫法的“惩戒性”救助色彩1795年,“斯宾汉姆兰德法案”在部分地区实施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新济贫法),斯宾汉姆兰德制,“斯宾汉姆兰德法案”(1795)内容对工资低于最低限度的工人,由教区按面包价格和一个成年男子赡养的人口数予以补贴实施情况:伯克郡等地意义体现人道主义和平等主义包含了后来“福利国家”的基本原则后果:阻碍了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平均主义挫伤劳动积极性阻碍劳动力流动限制自由竞争,济贫法修正案(新济贫法,1834),内容济贫院规则:取消斯宾汉姆兰德制及家庭救助,实行济贫院制管理机构:中央设置三人委员会,地方设济贫委员会,管理济贫事宜后果减轻财政负担受到社会上层和中产阶级欢迎院内生活条件恶劣,劳动繁重贫民望而却步意义确认要求社会保护是公民的合法权利社会负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3.慈善事业时期和济贫制度时期社会保障的共同特点,救助性质:居高临下的施舍仁政救助目的:防止被统治者反抗(灭火器)保障项目:非常有限救灾济贫保障水平:非常低保障效果:不能有效解决社会成员生存问题,结论,与慈善事业时期相比,济贫制度的出现虽意味着社会保障的巨大发展,但与现代社会保障相比,只能视为社会保障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过渡时期,第三节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德国社会保险三法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德国社会保险三法的颁布1883年:疾病保险法(世界第一部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残疾强制保险法背景意义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德国社会保险三法颁布的背景,前提条件:德国统一(1871)使国家介入成为可能经济条件:德国的快速工业化与经济的发展思想条件:德国新历史学派(19世纪70年代)基本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政治条件:俾斯麦的治国理念“攘外必先安内”:强国安民对外扩张社会动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的高涨工人要求政府实施保护劳工的政策工人组织各种互助基金会,德国社会保险三法的意义,人类历史上关于社会保险的最早的、较完备的制度性安排标志着以社会保险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开启了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历史:不确定性、临时性稳定性、经常性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障机制:雇员缴费雇主缴费国家资助成为公民的法定权利:受保障者不必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罚为受益条件,在社会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社会保险更能急剧地改变普通人们的生活了,这种保险制度,使人们因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沦为赤贫。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基础,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色,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是基本保障型,保障水平高于社会救助项目保障过程的强制化和规范化:以法律为基础提供者与享受者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不再是统治者的恩赐与怜悯,二、十月革命与前苏联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革命成功前,列宁阐述了国家保险思想1917年11月13日,苏俄宣告对工人及城乡贫民实行全面社会保险前苏联社会保险的特点:国家保险前苏联社会保险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国家保险思想,国家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工人提供保险国家的社会保险要覆盖全体工人及其家庭国家、企业负担全部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由工人阶级管理,前苏联社会保险的特点,总体特征:国家保险受保人不缴纳任何费用社会保险待遇高:原工资70%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管理社会保险事宜,三、美国社会保障法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1935年背景内容意义,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背景,经济大萧条(1929-1933)失业人数:1500万1/3银行倒闭:私人储蓄化为乌有人民不满:老年人、失业者进军华盛顿罗斯福总统的执政理念社会对所有人的福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失业的原因不在于失业者个人公共援助是文明社会的正义问题自由与安全同等重要凯恩斯主义的推动新政初期与社会保障相关措施的成功联邦紧急救济法(1933)促进就业:以工代赈,(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内容,二项保险计划(主体)联邦养老金计划失业保险计划三项救助计划老年人救助计划盲人救助计划儿童救助计划,美国社会保障法的特点与意义,特点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意义第一次使用“社会保障”术语第一部综合性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性保障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趋于成型,四、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诞生,“福利国家”的概念:英约克郡大主教威廉坦普尔公民与教徒(1941)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1942),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1879-1963英国经济学家,福利国家理论建构者,牛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曾任“社会保险及相关事务委员会”主席,负责研究英国福利政策改革,1.贝弗里奇报告的背景,战争创伤国民观念的变化二战强化了英国国民认同,意识到共同面对的问题应共同努力解决理论指导的变化:战时政府对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的干预凯恩斯主义取代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凯恩斯的努力1941年1月,要求政府将社会保障和充分就业作为战后重建的主要目标,2.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障的目的:消灭贫困、疾病、愚昧、肮脏、懒散五大社会病报告的三项指导性原则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或三个层次社会保障应涵盖的六类人群英国社会保障计划的六项基本原则,三项指导性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在规划未来的时候既要充分利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不要被这些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部门利益所限制。现在战争正在改变一切,打破了原有的条条框框,为我们在新的领域运用经验提供了机会。世界历史上的划时代时刻属于破旧立新的变革,而不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改良。,第二条原则是,应当把社会保险看成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系列政策之一。成熟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以提供收入保障,这有助于消除贫困。但贫困仅仅是英国战后重建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之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包括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散。,第三条原则是,社会保障需要国家和个人的合作。国家的责任是保障服务的提供和资金的筹集,但在尽职尽责的同时,国家不应扼杀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应该给个人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机会并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在确定国家最低保障水平时,应该给个人留有一定的窨,使其有积极性参加自愿保险,以为自己及家人提供更高的保障水平。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的三种方式或层次,社会保险:满足国民的基本需要社会救济:满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自愿保险:满足收入较高的国民的较高的需要,社会保障涵盖的六类人群,就社会保障而言,所有的人群可以划分为六大类具体如下:(1)雇员,指那些根据合同受雇为他人工作的人员。(2)其他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包括雇主、商人和其他各类自由职业者。(3)家庭主妇,指工作年龄内的已婚妇女。(4)其他在工作年龄段内却没有从事有酬工作的人员。(5)尚未达到工作年龄的人员。(6)超出工作年龄的退休人员。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障计划的六项基本原则,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缴费率统一行政管理职责统一待遇水平适当广泛保障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第一个基本原则是给付的保险待遇标准统一,而不考虑因失业、伤残或退休而中断的原收入为多少。贝弗里奇报告,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强制保险,要求每一个参保人及其雇主以统一费率缴费,而不考虑其经济状况。贝弗里奇报告,第三个原则是管理职责统一,以便提高效率和效益。对每个参保人来说,不管享受多少种待遇,缴费每周只有一次全部缴费都进入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各种待遇和其他保险支出都从该基金中列支。贝弗里奇报告,第四个基本原则是待遇高低适度,享受期限恰当。虽然本方案为强制保险之外的自愿保险留有空间,提供了基础,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是按人未参加自愿保险来设计强制保险待遇标准的。享受待遇在时间上也要充足只要参保人继续需要待遇,那么待遇将在不经经济状况调查的情况下一直支付下去。贝弗里奇报告,第五个基本原则是,不论从社会保障覆盖的人员还是从满足他们的各种基本需要角度看,社会保险都应当是全方位的。由于国民救助需求进行经济状况调查,而经济状况调查可能会不利于发展自愿保险和个人储蓄。贝弗里奇报告,第六个原则是,由于其统一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必须考虑全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适合不同人群在这里是指社会保险适应上述各类人的不同情况,适合每个参保人群的各种不同保障需要和情况。贝弗里奇报告,3.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1943年1月,战时内阁原则上采纳贝弗里奇报告,着手实施部分措施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任首相,颁布一系列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家庭补助法(1945):对两个及以上儿童家庭给予补助国民保险法(1946):老年年金、疾病津贴、失业津贴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全民免费医疗工业伤害保险法(1946):工作保险国民救济法(1948):补充救济1948年7月5日,五法生效,宣布建立第一个福利国家,4.瑞典:福利国家的橱窗,二战前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济贫法(1847);全国养老金法案(1913)工伤事故保险法(1918)住房建造补贴(1934);失业保险制度(1934)20世纪4050年代的改革依据:贝弗里奇报告战后社会改造纲领原则:普通性、统一性福利国家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初效果:“福利与发展”成为瑞典模式的代名字高度的安全感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穷国富国,五、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新加坡创设中央公积金制度1951年,殖民政府为不增加财政负担,创设公积金计划1959年6月,独立。继续维持并不断发展和完善:雇员其他劳动者;退休住房、保健等基本内容与特点意义开创了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开创了基金完全积累模式,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内容:强制性储蓄养老计划费用由雇主和雇员保分担50%,政府建立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和运营公积金,受保者退休时能得到一笔公积金用于养老特点责任主体:雇主、雇员政府作用:一般监督完全积累模式无互济性,第四节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改革的背景,日益增多的社会保障支出带来财政、劳动力、经济、社会等问题,难以为继(P3233)财政问题:赤字攀升、债台高筑,巨大财政黑洞劳动力问题:只想索取、不想贡献,违背了追求社会公平的初衷经济问题: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问题:激发西方国家社会危机和冲突加剧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P3334),西方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膨胀,美国:社保支出(亿美元);GDP比重(%)1965:190;2.91985:3000;7.7英国:社保支出(亿英镑);GDP比重(%)1950:103;4.71980:449;91993:741;12.3瑞典:社保支出占GDP比重(%)1950:251960:331970:451980:60,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困境的原因,根本原因:70年代后的经济滞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冷战所带来的政治压力社保支出膨胀,所谓的社会保障“危机”问题,应当明确并且强调的两个更深刻的要点。首先,现存危机的主要起因既不是领取养老金人数的持续增加,也是是由于改进医疗技术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失业问题严重。国际劳工局:展望21世纪:社会保障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65;%)195019751995发达国家和地区7.610.712.9其中:欧洲8.712.314.1,二、福利国家的改革,英国:撒切尔布莱尔瑞典:社会民主党重新执政(1982)“保卫福利,重建经济”主要措施削减福利支出调整福利结构扩充社保资金来源引入私营机制,削减福利支出,英国减少住房补贴以优惠价出售公有住房瑞典养老金最高限额减少失业救济金:90%75%多子女补助费取消减时工作工人的工资补贴,调整福利结构,英国“改救济为就业”计划帮助较长时间无工作的年轻人就业帮助城市贫民区单身母亲就业取消高收入家庭儿童补贴和母亲补贴荷兰、比利时调整失业救济政策:拒绝接受培训、不找工作、拒绝接受分派工作扣减补贴,扩充社保资金来源,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增加缴费人数严格税收办法,防止偷税漏税提高退休年龄,增加社会保障收入延长缴费年限允许社会保障部门的创收活动,三、美国的改革,改革目标大政府、小社会、高税收、高福利小政府、大社会、低税收、有限福利改革的内容与方向指导思想的调整:联邦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及私营机构的作用目标调整:安抚中产阶级的前提下照顾好低下层内容调整:失业、养老保险为重点医疗保险与补助为重点重视私营机构作用:企业年金、商业性医疗保险,四、智利的改革,背景:军政府的独裁统治过程内容:养老保险基金私营化特点效果与影响消极后果,智利改革的背景,1973年9月,智利军人政变,组成以皮诺切特为首的军政府1974年,皮诺切特自任总统,排斥异己,逐步建立起独裁统治1980年,修改宪法,皮诺切特取得合法的独裁统治地位1989年,总统大选,皮诺切特离任,皮诺切特将军Augusto Pinochet,1915-2006智利军事独裁者,智利改革的过程,1973年10月,统一各种家庭津贴,并由养老保险基金会转交家庭津贴补偿组织1979年2月,废除建立在工作年限基础上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一养老金1980年11月,通过3500号法令,建立新型养老制度1981年正式实施,智利新型养老保险的内容,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个人帐户制基本个人帐户:个人纳税收入10%补充个人帐户:额外缴费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无缴费义务基金管理:私营养老金管理公司政府作用立法强制养老基金监管局:主管各私营基金公司社会保险制度标准化管理局:协调新旧制度过渡中央银行:监管私营基金公司的投资活动,智利养老保险私营化的特点,特点养老保险个人负责制:雇主、国家不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私营化智利改革仅限于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仍归政府政府对养老保险负有立法与监管职责目标政府责任减少至最低程度个人责任扩大至最大程度,智利改革的效果与影响,效果减轻政府财政与管理负担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效益显著增长影响:社会保障史上继德国社会保险三法和福利国家建立之后影响最大的改革拉美各国效仿,但持谨慎态度,选择混合体制1992年,秘鲁改革1993年,哥伦比亚、阿根廷改革1995年,乌拉圭、墨西哥改革1997年,委内瑞拉改革其他国家的关注:美国、欧洲、中国,智利改革的消极后果,消极后果加深和扩大和社会、经济不平等基金运行成本增加基金运行费用占供款总额的比重(%):1980:81982:191990:14原因:市场营销费用、管理队伍的扩大容易遭受经济危机打击1982年经济危机:最大两家养老金管理公司威尔、克鲁札洛蓝破产,由政府重新私有化外资公司介入:1987年,4个最大的养老金公司被外资持有,第五节社会保障的模式与规律,一、社会保障主要模式,福利国家型:英国、瑞典社会保险型:美国、德国、日本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国家保险型: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全民保障社会保障范围由生到死,几乎无所不包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与缴费之间缺乏联系财政负担沉重,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保障网络以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以各种救助和福利性政策为补充在政府、社会、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建立起责任共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结合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协调,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基本特征,法律强制受保人必须按一定的比例缴纳基金建立个人帐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记入雇员的帐户个人帐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帐户积累额,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或通过单位)包办,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保障基金由国家或企业承担,采用从劳动成本中预先扣除的方式筹集,个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在保障目标上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主,在保障范围上几乎是全体国民,但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二、社会保障的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刚性发展规律协调发展规律多样化发展规律,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规律,社会保障项目能增不能减社会保障待遇能升不能降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能大不能小,社会保障的协调发展规律,社会保障各具体项目之间应当协调发展项目内容协调发展:主要项目缺一不可项目之间的水平应当协调发展:保障水平相协调社会保障子系统(救助、保险、福利)之间应当协调发展对不同子系统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平衡:社会保险应高于社会救助,但不能悬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失业保险与贫困救助相配合,社会保障的多样化发展规律,项目体系多样化:时空差异管理体制多样化:无统一管理模式单部门统一管理VS多部门分工管理官方VS私营VS混合实施方式多样化:无统一实施模式官方组织实施VS社会团体与民间组织实施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支出多样化,思考题:简答与论述,传统社会家庭保障模式的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社会保障取代传统社会家庭保障的趋势?试分析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因素。阐述旧济贫法颁布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济贫制度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为什么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保障史上具有什么意义?,思考题:简答与论述(续),评述贝弗里奇报告。以瑞典为例,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认识。简述新加坡公积金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为什么要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评述智利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有哪些?简述其特点。根据我们的学习,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规律可循?,关键概念,旧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新济贫法(济贫法修正案)斯宾汉姆兰德制德国社会保险三法美国社会保障法贝弗里奇报告,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