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程.ppt
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程,练习指导过程,第一节 场地器材的准备一、准备的意义 体育活动主要是在室内外场地上进行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开展群众性 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比赛的必要物质条件。活动前根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合理地规划场地,把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粉线清晰;器材力争新颖,尽可能使旧器材焕发新的生命力;沙坑平整,垫子等器材洁净,标志物醒目等,都会引起锻炼者的好奇心和提高其兴奋性。卫生、洁净的体育场景,可使练习者耳目一新,兴趣倍增,有助于产生增力情绪,提高锻炼者的活动欲望,进而提高运动水平和增强锻炼效果。,二、准备的内容和要求 准备工作包括器材设施的布置;场地的画线、平整;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卫生清理;体育场地环境、设施的美化工作(包括绿化、装饰及运动场内草坪的养护、体育场馆的灯光)。对场地器材的准备应注意以下几点:1场地器材的总体布局要合理。2活动时场地器材的布置应适当集中。3指导员应事前定好场地器材使用的顺序和时间。4活动前应仔细检查场地器材的布置情况。5加强运动场地的环境绿化。,第二节 常规讲解与示范的方法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导员用语言向锻炼者说明锻炼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锻炼者进行学习和锻炼的一种方法。运用讲解法时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精讲多练 体育锻炼的特点是以身体实际操练为主,实际操练应占锻炼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说练习密度的大小决定了锻炼效果的好坏。体育指导中,为了保证锻炼者有足够的锻炼时间,指导员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众多的指导内容,经过指导员的钻研、加工和提炼,而成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使锻炼者一听懂,又便于理解记忆的知识,这才是精讲的核心。精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使锻炼者更容易地掌握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锻炼者练习的机会。要做到精讲,指导员必须深入了解动作技术,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掌握动作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有可能在讲解时重点突出,语言准确、形象生动。(二)善于运用比喻 指导员在讲解中如果只是讲干巴巴的理论,锻炼者就会感到乏味。如果指导员在讲解时,不仅简明扼要,而且有恰当的比喻,使讲解生动形象,锻炼者就易于接受和理解。例如,练习支撑,跳跃动作时锻炼者容易出现推手慢的错误,指导员要向锻炼者讲清“推”字的含义,明确快速推手是主动发力推离器械,而“按”或“扶”只是停留、扶持,没有快速推离的意思。为了用简练地讲解并纠正这一错误动作,指导员可以把器械面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必须立即推离,而不能扶持或按住,这就很容易使锻炼者理解推手的要领。在体育锻炼的指导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很多,如掷标枪项目的最后用力动作像“拉满弓”;跑的前蹬动作像马蹄“趴地”。但需要指出的是,要选择和新知识在本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且锻炼者熟知的形象事物作比喻,这样才能达到运用比喻的目的。,(三)正确运用体育术语 术语是专门性的语言,是最集中、最概括、最精炼的语言。体育术语是从体育运动技术中提炼出来的专门性的技术用语,它是人们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从事体育工作时用以统一认识,便于交流信息的特殊用语。许多体育术语是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说明某个动作的名称、技术特点、动作结构、动作规格等。例如,体操指导中的“前滚翻”、“后滚翻”等。与生活中的语言不同,术语是在人们经过学习后才能掌握的一种专门概念语言。指导员使用术语要准确恰当,该用术语时绝不能随便用俗语。例如,在锻炼过程中需要调动队伍时,一定要用正确的队列队形口令,而不能说“走”,“跟我走”,“朝这边”,“往那边”等。此外,运用术语不能超越锻炼者的理解能力。指导员在讲解一个技术动作的名称、过程、要领时,所用术语应有利于锻炼者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有利于锻炼者掌握动作的技术、技能。例如,在指导锻炼者练习时,要求“转髋”,“送髋”,这时要首先使锻炼者明白髋部指的是人体的哪一部位,什么样的动作叫“转”和“送”,只有当锻炼者完全懂得了这些内容后,“转髋”和“送髋”这个术语才能使锻炼者建立起正确的技术概念。(四)巧妙运用口诀 指导员在指导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较复杂的动作,为了讲清这些动作的要领,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讲述,这对锻炼者的理解记忆和确保练,习时间都不利。此时可将复杂的动作过程概括成几句话,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口诀”式讲解。口诀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条理清楚,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有些类似顺口溜或歌谣。编写口诀是实施讲解法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把较复杂的动作过程加以简化、条理化。口诀必须紧扣动作结构和要领,绝不可为了追求语句顺口和押韵而偏离动作的本质。口诀应力求简练和有层次性,能用一句话说明就不用两句,否则就失去了口诀的意义。另外,对那些本来就不复杂的动作,没有必要勉强去编一大套口诀,那样反而画蛇添足。(五)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指导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语言。,科学的语言有其特定的含义:第一,语言必须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第二,语言要能说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三,不同学科的专用术语在互相引用时,不能任意改变其原意。例如,“距离”不能称之为“远度”,“跨栏”不能称之为“跳栏”,“克服离心力”不能改为“取消离心力”等。指导语言不科学,肯定会造成指导过程中的谬误,每个指导员都要十分注意。锻炼中的指导用语要经得起推敲。指导员要在认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指导中要讲的内容,绝不能草率从事。要对每个技术要领认真思考,设计好每一句话,使指导用语有充分依据,在科学性上无懈可击。科学的语言应该有根、符合逻辑、简练而有层次。有经验的指导员,运,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把本来较复杂的技术要领归纳成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可称得上是指导语言的高度概括。例如,把推铅球的技术要领概括为:蹬、转、送、挺、撑、推、拨7个字,形象而又层次分明。科学的语言需要概括,但绝不能为简化而失去科学性。指导用语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语言,它必须是在指导员对教材的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才能运用得当。简而言之,具有正确的科学概念、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才会讲出符合科学的语言。(六)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指导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形象、生动而有趣味性等方面。指导语言形象、生动而有趣味,能吸引锻炼者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形象化的语言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这样就为传授知识、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例如,练习“前滚翻”时团身要紧,可形象地称之为团成球形;练习支撑跳跃时推手要快,可比喻为像碰到烫手的火炉;此外,把投掷手榴弹的最后用力称之为“鞭打”;把跑的前摆着地动作比喻为像马奔跑时前蹄“扒地”等,这都是充分运用形象语言的例证。体育运动中,很多动作名称本身就包含了形象的、比喻,如武术中的“大鹏展翅”、“白鹤亮翅”、“弓箭步”、“马步”等。这些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变为而具体的形象,对锻炼者掌握知识、技术是,有很大作用。在运用形象语言时,一定要注意结合锻炼者的年龄特点,要考虑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即指导员选择的形象必须是锻炼者能够理解的形象。如果你用以比喻某种事物的形象是锻炼者根本不理解的东西,这样的比喻将造成更多的混乱。在指导锻炼者锻炼的过程中,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可以极大地调动锻炼者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指导员能以生动风趣的指导语言紧紧吸引锻炼者,使锻炼者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高度集中其注意力,这样,指导效果自然会好。反之指导员的语言平淡无奇、苍白无力,锻炼者的注意力自然要分散,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很高。指导语言的艺术性,就其表现形式看是语言,的形象、生动和趣味性,实质上涉及指导员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等各个方面。单纯追求语言的艺术性而脱离了指导语言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指导语言的艺术性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因为,指导语言不是文艺语言,它的艺术性是为指导锻炼工作服务的。二、示范法 动作示范是体育指导的重要方法,它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重要途径。示范与讲解构成了体育指导中最根本的指导方法。示范是把要教的内容变成直观的形象,指导员做一个正确的示范动作,锻炼者马上就能对所学的动作进行模仿练习。所以,示范是讲解的直观,讲解是示范的抽象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组成了体育指导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指导方法。正确地运用示范法,要做到下列几点:1示范要正确、合理“正确”,是要求指导员示范的动作要优美、准确,能够使锻炼者初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不能使锻炼者从指导员的错误示范中,产生错误的概念。“合理”,是要求指导员的示范符合锻炼者的实际水平,不能把指导中的动作示范变成技术表演。如果指导员的示范超出了锻炼者可能接受的水平,就会使锻炼者产生高不可攀、望尘莫及的思想。这种脱离锻炼者实际的示范,会使锻炼者丧失练习信心,甚至产生惧怕心理。2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示范要使锻炼者明确看什么,有时是看动作的整体,为的是建立一个动作形象,更多的时候是看某个部位,如手臂、躯干或动作的连接等。这时要想办法让锻炼者把观察视角对准你希望他看的地方,比如某一部位放一标志物来集中注意力。切忌盲目地反复地做示范动作,这样达不到预想的效果。3选择合适的示范位置和示范面 一个指导班通常都有四五十人,要使每个锻炼者都能看到指导员的动作,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示范位置和示范面。示范位置的选择与动作方向、器材、队形等有直接关系。不需要固定场地的活动项目,如徒手操、武术、基本体操等,应根据人体活动规律和动作结构来确定示范位置,可以,在队伍的正面、侧面或斜面,也可以在队伍的后面或中央。例如,武术指导中由于动作方位变化多,没有一定规律,所以需要指导员随时改变自己的示范位置。对一些需要固定场地、器材的活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跳远、篮球等,则既要考虑示范位置,又要安排好锻炼者的队形。例如,示范位置的高低、锻炼者的人数、队列排面的宽度和纵深等。示范面是根据生物力学中关于人体运动器官3个基本运动轴和平面的观点而确定的。指导员的示范围绕前后轴运动时,指导员应面向或背向锻炼者。指导员的示范围绕横轴运动时,指导员则应侧向示范。指导员的示范动作围绕垂直轴运动时,则需根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确定示范面。,在指导过程中,一个动作往往围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运动,这时应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4示范的次数要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适 在指导锻炼者的过程中,很多动作是锻炼者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对这类动作内容,指导员在说明动作名称后应立即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对一些锻炼者学过的动作,为了复习或提高,指导员可在讲解后再进行示范;对较复杂和难度大的动作,指导员可多示范几次;简单易学的动作,就可以少示范几次。总之,示范是一种指导方法,它要根据锻炼者的需要决定示范的时机和次数。在指导过程中有时为了提高锻炼者的积极性,偶尔增加一两次优美的示范是可以的,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指导员唱独角戏,把锻炼者,变成观观众,那样就会失去指导的意义。三、讲解法与示范法相结合 体育锻炼中,讲解、示范方法的运用是使锻炼者明确锻炼任务,了解锻炼内容(如各种动作的名称、结构、要领,练习方法和要求以及锻炼价值),并通过锻炼者自身的锻炼实践,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从生理学上说,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所学内容,可以扩大直观指导效果。在实际的体育指导过程中,讲解法与示范法经常结合运用。科学实验证明,运用两种感觉器官的指导效果,比运用一种感觉器官的效果要好。其效果的顺序是:又听又看效果最好,只看不听效果次之,只听不看效果最差。因此,在体育锻炼的指导过程,中,讲解和示范结合运用,使直观与思维紧密结合,能取得较好的指导效果。讲解与示范在指导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体育指导方法中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候指导员为了让锻炼者学会某个动作,不仅要讲解这个动作的练习方法和要领,也要进行动作的示范。只讲解不示范,锻炼者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概念;只示范而缺乏必要的讲解,锻炼者只能看到一个动作形象。所以,讲解与示范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侧面。当然,这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边讲解边示范或是又讲解又示范。依据不同的指导内容和不同的指导要求,有时讲解是主要的方法,示范是对讲解的补充;有时示范是主要的方法,,讲解则是对示范的说明。二者的结合形式有:1指导员先讲解某一身体练习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再进行完整的示范;接着以慢速示范,结合讲解技术要领并指出技术的关键部分;最后让锻炼者独立地进行反复练习,指导员在旁指导。这种结合形式适用于对新内容的指导。2指导员在做完整示范的同时讲解身体练习的技术要领,锻炼者边听、边看、边练。这种结合方式适用于复习课的指导。3指导员边讲边示范,锻炼者边听、边看、边练。这种形式适用于简单的身体练习,如徒手体操、广播体操和健美操等。四、预防和纠正错误法,锻炼者在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动作不仅会使锻炼者形成错误的动方定型,还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出现伤害事故。因此,预防和纠正错误是指导体育锻炼的一种重要方法。(一)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预防和纠正都是对错误动作进行校正的有效手段。指导员首先要着眼于预防,也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预防工作进行的好,就可大大减轻纠正的负担。能否掌握锻炼者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能否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是运用这个指导方法的前提。概括起来讲,锻炼者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下列四个方面:1由于指导员对教材钻研不透、理解不深,在讲解与示范中传授了错误的知识概念,或是指导中抓不住重点难点,造成锻炼者理解上的错误。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锻炼者在练习时出现错误动作。这种错误往往表现在大多数锻炼者中,它对锻炼效果的危害性也最大。预防这种错误的措施,主要是指导员要认真备课,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指导能力,特别是讲解和示范的能力,在指导中给锻炼者以正确的动作概念。2练习项目的安排和指导法的选择与锻炼者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也会造成较大范围的错误动作。指导员在选择指导方法时,一定要考虑锻炼者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预防上述错误动作的发生。,3由于锻炼者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明确的目的,练习时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或由于所学的动作难度大、运动量大而产生畏难、怕苦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不利因素也可能导致发生错误动作。对此,指导员应在指导过程中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和调动锻炼者的积极性。在教法上则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锻炼者在练习中增强信心,产生兴趣,克服种种不利的心理因素,以达到预防错误动作的目的。4锻炼者在学习一个正确的动作前,多数已有部分技能迁移,如观看各种体育竞赛和表演,锻炼者之间的互相传授,锻炼者自行模仿等。这些行为可能使某些锻炼者在学习正确动作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动作概念。所以,指导员在指导,前应深入了解锻炼者的有关情况,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采取防止错误技能迁移的措施。(二)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事项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看,在泛化阶段和分化阶段均易产生错误动作,这个阶段也是纠正错误动作的关键时机。所以,在大力预防错误动作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及时纠正已发生的错误动作。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注意下列几点:1发现锻炼者在练习中有错误动作时,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就要求指导员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只有掌握了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及时纠正错误,2纠正错误要抓主要矛盾。锻炼者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有时不止一个,如果急于求成,不分主次地纠正,往往会使锻炼者无所适从,甚至失去改正错误的信心。另外,锻炼者的错误动作有时虽然表现在这一环节,但产生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另一个环节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如果指导员不分主次,就抓不住错误的症结,当然也不可能使错误得到纠正。在错误动作较多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先纠正主要错误,然后再有顺序地逐个纠正其他次要的错误。3纠正错误动作时,一定要视存在同样错误动作的锻炼者的人数来确定纠正的形式。如是多数人的错误,可以采取集体纠正的方式;如是个别锻炼者的错误,则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指导员都要耐心启发,使锻炼者感到指导员的殷切期望,以增加克服错误动作的信心,从而产生改进动作的愿望和勇气。体育锻炼的指导过程中,各种指导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且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要在选择指导方法时遵循法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基本原则,指导员在选用方法时要重视各种方法的作用,只有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指导质量。第三节 保护与帮助一、保护与帮助的作用 进行保护与帮助是体育运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和防止运动创伤发生的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体育运动,尤其是在使用一些器械进行复杂动作的体育活动时,常会使人体处于一定高度的器械上或空间去完成某种复杂的动作。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有可能因出现脱手失误而发生伤害事故。为了保证运动安全,在练习中及时施行保护与帮助是极其必要的。正确地运用保护与帮助,不仅能减轻练习者的身体和精神负担,增强自信心,而且能使练习者正确体会动作要领,尽快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技术和提高动作质量,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较复杂的动作,离开了保护与帮助,就无法进行练习。所以说,保护与帮助既是缩短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也是练习难度动作的必要措施。,二、保护与帮助的种类 在体育活动中,保护与帮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保护与帮助可分为保护与帮助(一)保护 为防止练习中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叫保护。它包括发生危险时的安全措施、未发生危险时的预防措施、自我保护措施及他人采取的安全措施。,保护,帮助,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利用器材的保护,直接保护,间接保护,利用器材的帮助,1他人保护为防止练习者由于技术不正确或意外等原因而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叫他人保护。保护者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动作的结构,站于合适的位置,自始至终地仔细观察动作的完成情况,做好保护的准备,一旦练习中发生险情,即运用接、抱、拦、挡等手法使其停止或减缓运动速度,避免撞击器械、摔倒。2自我保护 为防止由于技术不正确或意外等原因而发生的危险,运用特定的技巧摆脱危险叫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紧握器械、及时停止练习或跳下器械,是最简单而常用的自我保护方法。当动作出现明显失误,并可能出现危,危险时,应立即紧握器械,及时停止练习或采取合理的姿势跳下器械。(2)利用惯性顺势做屈臂、团身、滚动、滚翻、空翻或下蹲等动作,以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这种方法在技巧、跳马及各项下法中或掉下时常被采用,如在跳马落地后前冲过大、站立不稳,即应顺势团身向前滚翻,进行自我保护。(3)改变身体姿势或动作性质。例如:做单杠“骑撑前回环”不能上杠时,可立即改为挂膝并换成正握。(二)帮助 在练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助力、发出信号或放置标志物和限制物等,使其更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好地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措施叫帮助。,1直接帮助 帮助者直接给予练习者以助力,使其更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好地掌握、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措施,叫直接帮助。直接帮助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最常用的帮助方法。其一般的方法是:帮助者站于合适的位置,运用托、顶、送、挡、拨、拉、扶、推、按、搓等手法,帮助锻炼者完成动作。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帮助方法,要视动作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2间接帮助 间接帮助是帮助者不直接给予练习者以助力,而是通过发出信号、放置标志物和限制物等手段,使锻炼者掌握正确的用力时间和节奏、体会身体所在的空间方位,尽快学会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的一种措施。信号包括语言、呼声和击掌等,用以指示发力时机、动作节奏,有利于帮助锻炼者建立正确的时间概念。如帮助者发出“用力”、“伸”、“压”,或通过数“1、2、3”等信号,帮助锻炼者掌握用力时机和动作节奏。标志物和限制物可选择绳、杆、球、手帕等醒目的物品,用以指出运动的方向、标志动作的幅度、限制动作的范围,以帮助锻炼者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例如,在跳马项目中做“斜进直角腾越”时,马前上方吊个球,以示摆腿的方向。又如做“前滚翻”时两膝紧夹手帕,可限制两腿的姿势,保证动作的正确完成。无论保护还是帮助,都可以借助专门的器械进行。随着体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难、新动作的相继出现,利用专门的器,材设备进行保护和帮助尤为重要。目前,常见的器材设备主要有保护滑车、保护腰带、轴承保护腰带;小护掌、大护掌、保护手套;泡沫海绵垫、海绵包、沙坑、稻草坑、海绵坑以及各种形式与高度的保护凳等。使用专门的保护器材,更能达到保护与帮助的目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可靠,有助于消除指导员与锻炼者的紧张、害怕心理,增加安全感,因而能够促进体操运动技术的发展。保护器材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细致的检查;在操作中,保护者要全神贯注。三、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保护与帮助在体育运动中只是一种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保障练习者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动作的学习进程,促进技术的提高,最后能独立,完成动作。因此,在练习的不同阶段,对保护与帮助的运用应具有针对性。(一)不同练习阶段保护与帮助的运用 运动生理学中指出,动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泛化、分化和建立动力定型3个 阶段,即分为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不同阶段,锻炼者对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对保护与帮助的手段也不同。在第一阶段,一般以帮助为主;在第二阶段,保护与帮助交替运用;在第三阶段,以保护为主,最后脱离保护,独立完成动作。由帮助过渡到保护容易掌握,而从保护过渡到独立完成,则较难掌握,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危险性较大的动作。这里涉及到何时脱离,保护时时机的问题。过早脱离保护,容易破坏刚建立的动力定型,使技术掌握出现反复,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反之,会使锻炼者产生依赖心理。确定脱离保护的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点:首先,技术的掌握要正确,动作完成的成功率要高;其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较好的体力及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第三,需要保护时,锻炼者应具有清晰而正确的运动感觉。具备了上述条件,方可确保脱离保护。在脱离保护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可以再进行帮助、保护,然后再脱离保护,以不断完善动作。(二)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原则1位置要合适,位置是指保护者的站位部位。一般而言,保护者站立的位置应靠近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具体位置必须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及具体动作的结构而定。像单杠等运动项目,以摆动动作为主,而摆动动作在垂直部位时的速度最快,因而在稍超过垂直部位时是初学者最容易脱手的部位,因此在练习时保护与帮助者应站在器械的前侧方或后侧方。双杠项目中有悬垂、挂臂撑和支撑3种类别的动作,一般站于杠侧进行保护。对某些杠上支撑动作,特别是空翻、倒立转体和大摆转体等动作,保护者最好站在杠侧较高位置上。技巧项目的滚翻、手翻和空翻动作较多,这,类动作的特点是移动距离相对较大,保护者的位置必须适应这一特点。一般说,在做向前动作时,保护者应站于前侧方;在做向后动作时,保护者应站在后侧方;在做侧向动作时,保护者应站在背侧方,并随着动作的进行前、后、左、右移动,保证始终站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在做转体动作时,保护者应站在转体方向的异侧方,这点也适用于其他项目。支撑跳跃具有二次腾空的特点,保护者一般站在落地点侧方。为帮助改进第二腾空的技术,可前后分腿站于跳马前方,帮助顶肩和推手;若要帮助改进第一腾空技术,保护者可站在助跳板的一侧或站在助跳板与跳马之间,帮助摆腿或托髋,以提高摆腿速度与第一腾空的高度。,在做联合动作或成套动作时,保护者必须根据动作的变化相应改变站立位置,移动时步伐要敏捷而平稳。也可根据锻炼者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保护、帮助,必要时应两人配合进行保护与帮助。2助力部位要正确 助力部位是指助力的作用点。正确的助力部位就是最能发挥最大助力效应的地方,它是根据具体动作的结构而确定的。一般而言,主要的助力作用点均在人体总重心附近部位上或运动轴两侧的身体部位的重心附近部位上。3时机要恰当 时机是指给予助力的时机。掌握好时机,是保护帮助的关键,也是实施保护与帮助的技巧所在。只有选择恰到好处的助力时机,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与帮助作用。过早、过晚的助力将成为阻力而影响动作完成,甚至还可造成人为的伤害。总的来说,助力的时机必须符合动作的技术要求。即技术动作要求在什么地方用力,就在什么地方给予助力,以便帮助锻炼者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4力量要适度 力量是指助力的大小。助力的大小必须根据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动作的难易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初学阶段助力应大些,随着动作能力的提高,应逐渐减小助力,直至最后独立完成。此外对技术水平较差能力较弱者,所给助力相应要大,反之则要小。若不论对象,不管具体情况,均给予同样大的助力,或以为助力越大越好,则会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5重点要明确 保护的重点是身体的要害部位和最易受伤的部位。首先是头颈部,其次是上肢,要避免头部直接着地和直臂手撑地。四、对保护、帮助者的要求1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保护者对保护与帮助的意义要有足够的认识,必须意识到自己对锻炼者的安全负有全面的责任。其具体表现为:在保护中应耐心细致,精神集中,并有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在关键时刻应有舍己救人的精神,能全力以赴地保证锻炼者的安全。2熟悉技术动作,掌握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不同项目,不同类型动作,都有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但也有规律可循。首先,要熟悉掌握技术的一般规律;其次,要熟悉每个动作的技术特点,明确完成每个动作的关键及可能发生的危险,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保护与帮助手段,做到位置合适、部位正确、时机恰当、力量适度。总之,熟悉技术动作是掌握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的基础。保护与帮助是体育指导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掌握保护与帮助方法和掌握动作技术一样,需要一个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的学习过程,这需要多实践、多学习,这样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3要了解练习者的特点,做到区别对待 锻炼者的情况不同,各具特点,保护与帮助,者必须根据锻炼者的不同特点给予区别对待。首先,要熟悉锻炼者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其次要了解锻炼者的性别、年龄和身体素质特点此外,还要了解锻炼者当时的体力与思想状态。只有全面了解锻炼者的综合情况,保护与帮助才能恰到好处。总之,保护与帮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它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作为保护者,他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应以无比的热情,从精神和行动上给锻炼者以诚挚的保护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