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评价.ppt
1,第十五章 技术进步与技术 创新的评价,本 章 内 容,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一、技术进步的含义,所谓技术进步,可以概括为: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导致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技术不断进化、提高、完善的动态过程。,狭义,是指自然科学的发展完善及其硬件技术应用在直接目的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的主要内容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对旧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制成新产品替代老产品,或使用新材料、新能源改造老产品,使其性能和质量得以提高;运用新原理、新观念、新技术提高人的劳动技能;运用新技术合理开发资源等等。,广义,不仅包括了狭义技术进步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括与经济管理、组织协调方面有关的观念、方法、手段的更新与进步。其内容主要有: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采用新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改善和利用新的决策方法;在制订方针、政策和推行新经济制度中创新观念和方法等等。,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一、技术进步的含义,狭义技术进步的两种形式,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三、不同层次技术特点和选择原则,技术,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四、对技术进步的评价,对技术进步的评价,就是衡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较为通用的方法是增长速度方程法,即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程法,年技术进步速度,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的贡献,技术水平,三个指标,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四、对技术进步的评价,1.技术进步速度(a),反映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快慢的综合指标,式中 a 技术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y 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k 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 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 加1%时,产出增加%);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 加1%时,产出增加%)。,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四、对技术进步的评价,式中:yt 为计算期 t 年的产出;y0 为基期的产出。,产出、资金和劳动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均按水平法计算,以产出为例,计算公式为:,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四、对技术进步的评价,2.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EA),企业技术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企业产值增长速度中技术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资金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劳动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四、对技术进步的评价,3.技术水平(At),在确定时,可参考全社会平均的资金产出弹性系数,其值按国民生产总值口径为0.35,建筑企业0.200.30。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产出结构情况复杂,为更接近实际情况,也可按公式对值进行修正。,1 技术进步及其评价,四、对技术进步的评价,3.技术水平(At),资金产出修正弹性系数为,劳动产出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一、技术创新的含义及特点,1.技术创新的概念,所谓技术创新,可定义为:创新者(企业家)抓住潜在的盈利机会,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以获得商业利润的过程。,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首先提出,2.技术创新的内容,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一、技术创新的含义及特点,3.技术创新的基本特点,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及联系,1.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关系,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及联系,2.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创造的关系,技术发明指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某种技术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而技术创新则是继发明之后,将发明第一次商品化。发明不一定导致创新,但创新的基础大多是发明。,发明与创造实际上指的是一回事。它可以获得专利保护,但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能获得专利保护,获得专利的发明也未必能被实施。,发明到技术创新需要一段时间,可以称之为“滞后时间”。产生和影响“滞后时间”的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1)与原材料有关的因素;(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是否优于原有技术;(4)与管理有关的因素;(5)与组织及销售渠道有关的因素。,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及联系,2.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创造的关系,获得商业化 应用的发明,未获得商业化应用的发明,获得专利的发明并得到了商业化应用,获得专利的发明但未获得应用,图15-1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图,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及联系,3.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R&D),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三、技术创新的动力,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市场拉引模式,技术推进模式,推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创新的动力,这种模式由熊彼特等人早期提出,将技术创新的动力归结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将技术创新动力归结为社会市场的需求。认为社会的习惯、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决定技术创新的方向。,认为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发明的推进力和社会消费需求的牵引力的结果。,是日本学者斋藤优最早提出的,他将社会需求N与社会资源R作为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对矛盾。,R-N关系模式,只有一个,即技术创新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追求不仅包括获利丰厚的状况,而且包括企业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四、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影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五、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1.技术创新项目评价时需考虑的因素,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五、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2.技术创新项目评价的常用方法,(1)直觉排序法,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五、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2)多因素评价法,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五、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3)财务评价法,是指通过计算创新项目的有关成本及收益指标,来对创新项目进行评价、选优。,费用/效益比分析法,当创新项目费用效益比大于1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2 技术创新及其评价,五、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期=项目投资总额/年平均收益额,当投资回收期小于给定的行业标准回收期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净现值法,式中:NPV 项目净现值;Rt 项目第 t 年的总收入;Ct项目第 t 年的总支出;ic 折现率。,当NPV0时,项目可行,否则不可行。,内部收益率法,(CI-CO)t为第 t 年的净现金流量,IRR为内部收益率,n为有效年限。,由上式计算的IRR,若大于给定的 ic,则方案可行。反之则不可行。,技术进步的含义评价技术进步的主要指标技术创新的含义、动力及影响因素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区别与联系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方法,本章要求,1刘晓君.技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