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ppt
,环 境 影 响 评 价,第三章 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调查范围:大于规划覆盖的区域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并在一定条件下适当扩大范围。,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先收集现有资料,不满足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采样测试。对与项目有密切关系的,应全面、详细、定量化;对一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调查,内容可适当调整。必要时应附环境现状调查现场的照片、地图和其他影像资料。,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常用方法主要有:资料搜集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1、地理位置(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交通条件,附图件)2、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情况、土地类型及利用状况3、气候与气象、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4、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情况5、环境控制、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环境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6、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现状,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一)自然环境调查:,1、评价区经济结构和运行状况2、评价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其他服务业分布状况3、评价区主要基础设施现状4、评价区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机构分布状况5、评价区环境功能区划6、评价区人口分布状况和地方病、流行病等情况7、评价区农药化肥使用情况8、评价区其他社会经济环境状况9、人文遗迹、自然遗迹及景观,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二)社会环境调查:,1、大气污染源调查,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按照来源分:工业源、生活源、交通源按污染源的形状分:点源、线源、面源、体源按污染源运动特性分:固定源和移动源按污染源的几何高度分:高架源和低价源按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时间长短:瞬时源和连续源按污染源的排放形式:有组织和无组织,大气污染源调查,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因子的筛选:选择与拟评项目相关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大气污染源调查:调查对象:对评价区现有的大气污染源和已经环保审批在建项目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和民用污染源。根据评价等级的要求和评价区域的特点,一般只调查工业污染源,必要时也调查民用污染源;一般只调查点源,必要时进行面源调查。,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大气污染源调查:调查方法:现有工业污染源可以根据项目环评报告书(表)、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企业年度排污申报表和环保监测站的例行监测资料,必要时可进行现场监测。在建工业项目的污染源可根据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民用污染源排放量可按全年平均染料使用量估算,对于有明显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地区,应分期统计。原料、固体废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面源”处理。应通过实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风速和扬尘量。,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烟气出口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排放工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对排放颗粒污染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内容(面源)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轴和正y轴。网格的单元,一般可取11 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500 500 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面积时,可取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下述参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水污染源调查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对调查范围内现有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已经环保审批在建项目的污染源)均应进行调查,包括点源和非点污染源。点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或测试;点源调查的繁简程度可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项目的关系而略有不同。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间接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水污染源调查点源的调查:点源排放口的位置及排放形式;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及各厂矿的工艺路线,选定主要的水质参数,调查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数据;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及排放水量等废水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水污染源调查非点源的调查:工业污染源:工业原料、燃料、废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应说明非点源污染物是有组织汇集还是无组织漫流,是集中后直接排放还是处理后排放,是单独排放还是与生产废水或生活污水合流排放等。根据现有的实测数据、统计报表及根据引起非点源污染的原料、燃料、废料、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性质选定调查的主要水质参数,并调查有关排放季节、排放时期、排放量、排放浓度及其他变化等数据。其它非点污染源:对于山林、草地、耕地等非点源污染,应调查有机肥、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及流失量、流失规律等;对于城市非点源污染,应调查雨水径流量等。,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噪声污染源:通过现场踏勘,对周围200米范围的各类噪声源进行调查,统计噪声源的类型、数量、方位和距离,并通过现场监测记录噪声级。,四、周围现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与要求,其它污染源及总量控制规划根据当地环境情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是否调查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等内容。了解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和指标要求,本项目总量指标落实的指导思想,以便确定本项目总量指标落实的方案。,五、区域公建与配套设施调查,1、区域污水处理设施2、区域固废处理设施3、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现有常规监测资料分析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大气质量现状监测为预测和评价提供背景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试预测模式为该地区例行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因子: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大气污染源调查筛选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 为监测因子。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 量标准的、或者在TJ36 中有居住区大气中有害 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但属于 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 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 值和出处。,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布点原则: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评价的等级,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布点的数量1)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 个;2)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 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布点的数量3)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 个监测点。4)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点的位置监测点的数量应根据拟建项目的规模和性质、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功能布局和敏感受体的分布,结合地形、污染气象等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布点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配对布点法功能分区布点法关注关心点、敏感点。,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两期(夏季和冬季);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两期;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A)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 时八个小时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 时四个小时浓度值。B)日平均浓度监测值应符合GB3095 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初步评价1)对照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达标情况:长期浓度(年均浓度、季均浓度、月均浓度)短期浓度(日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2)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超标原因。3)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