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式胶轮系统初期运营安全评估技术规范.docx
ICS03.220.20CCSR11团体标准T/URTAXXXX-2023导轨式胶轮系统初期运营安全评估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itialoperationsafetyassessmentofbeam-guidingrubber-tyredtramsystem(征求意见稿)2023 -XX-XX 发布2023-XX-XX实施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前提条件26系统功能核验3SI土建工程3K)设备系统47系统联动测试117.1 轮轨关系117.2 充电装置137.3 信号防护147.4 防灾联动157.5 全自动运行功能联动168运营准备278.1 组织架构278.2 岗位与人员288.3 运营管理288.4 应急管理29参考文献3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东部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新轨道交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安高新区市政配套建设有限公司、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比亚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比亚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比亚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比亚迪通信信号有限公司、重庆云巴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世雄、石杰红、林鸿全、康华玲、郭淑萍、韩君怡、马忠义、滕秀霜、余海涛、古宇标、刘国政、林跃明、何燕娜、谢新华、李科、何飞、刘杨、刘瑞联、张乃文、黄伟潮、林伟森、王小春、刘永波、刘汝光、陈亚敏、杨帆、刘德志、张涛、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员:本文件遵循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交运规(2022)4号)对初期运营安全评估的相关要求,针对导轨式胶轮系统特点编制。导轨式胶轮系统是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其他制式,初期运营前的安全评估急速要求不能完全套用现有的规范,因此制定本文件。本文件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对导轨式胶轮系统项目进行开通初期运营安全评估的规范依据。导轨式胶轮系统初期运营安全评估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导轨式胶轮系统线路初期运营安全评估的前提条件、系统功能核验、系统联动测试、运营准备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导轨式胶轮系统线路初期运营的安全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中城轨运通知(2021)13号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测试验证指南交办运(2019)17号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a1导轨式胶轮系统beam-guidingrubber-tyredtramsystem低运量城市公共交通的-种制式,车辆采用橡胶车轮走行于轨道梁上。车辆除走行轮外,在转向架的两侧尚有导向轮,内嵌在轨道梁的U型槽内侧运行。导轨式胶轮系统车辆vehiclesofbeam-guidingrubber-tyredtramsystem在固定线路上运行,采用橡胶轮走行和导向,可编组运行的电动车辆。本文件简称车辆。调度人员controlIer具备调度作业资格,从事导轨式胶轮系统的调度、列车及设备远程监控、远程乘客服务工作的人员。包含行车调度员、设备调度员和乘客调度员等。?A司乘人员driverandconductor负责车站及列车客服组织、现场运行监控、应急处置等工作的人员,集成了乘务与站务的岗位职责。轨道梁trackbeam承载车辆动载和静载,并实现走行和导向功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或钢结构梁。综合车场integrateddepot设有导轨式胶轮系统的停车线、检修线、洗车线等设施,承担车辆的日常停放、充电、维护、检修和清洁作业以及设备、机具和工程车的维护作业,具备控制中心功能,并兼具行政、技术和物资管理的综合场所。R1全自动运行区域fullyautomaticoperationarea具备列车自动进站停车、自动开关门、自动发车、自动折返、自动出入场、休眠、唤醒、自动调车和自动洗车作业等全自动运行功能的区域。一般包括正线、折返线、渡线、停车线、出入场线、洗车线。非全自动运行区域notfullyautomaticoperationarea不具备全自动运行功能的区域,般包括检修线。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FC:AutomaticFareCollection,自动售检票系统ATP:AutomaticTrainProtection,列车自动防护系统PIS:PassengerInformationSystem,乘客信息系统SOC:StateofCharge,电池荷电状态UPS:UninterruptedPowerSystem,不间断电源系统5前提条件< 1试运行前应完成系统联调。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按照开通运营时列车运行图连续组织行车20日以上且关键指标符合下列规定:a)列车运行图兑现率不低于98.5%;b)列车正点率不低于98%;c)列车服务可靠度不低于2.5万列公里/次;d)列车退出正线运行故障率不高于0.5次/万列公里;e)车辆系统故障率不高于5次/万列公里;f)信号系统故障率不高于1次/万列公里;g)供电系统故障率不高于0.2次/万列公里;h)站台门故障率不高于1次/万次;i)列车退出全自动运行模式率不高于2%;j)列车唤醒自检成功率不低于95%;k)列车休眠成功率不低于95%o注:“列车退出全自动运行模式故障率、列车唤醒自检成功率、列车休眠成功率”按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功能测试验证指南计算方法计算,其他试运行关键指标按交办运(2019)17号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计算方法计算。< 5具有试运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试运行组织基本情况、试运行期间主要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相关数据记录、设施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试运行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K1具有符合规定的下列批复和许可文件:a)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批复;b)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批复;c)重大设计变更批复;d)用地和建设许可文件。4A具有符合规定的下列文件:a)土建工程及其装饰装修、设备系统及其安装工程等质量验收监督意见;b)车站、区间、综合车场、控制中心等消防验收文件;c)起重设备、电(扶)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验收文件;d)人防验收文件或人防部门意见;e)卫生评价文件;f)建设单位编制的环保验收报告;g)工程项目防洪涝专项意见或论证报告;h)档案验收文件。耳A按规定竣工验收合格,验收发现的影响运营安全和基本服务质量的问题应整改完成;有甩项工程的,甩项工程不应影响运营安全和基本服务水平,并有明确范围和计划完成时间。勺A按照规定划定安全保护区,具有建设单位根据土建工程验收资料勘界后制定的安全保护区平面图,并在具备设置条件的保护区设置提示或警示标志。6系统功能核验A1土建工程6.1.1 线路和轨道6.1.1.1 投入使用的正线、配线和车场线应满足列车运行和应急救援需要。6.1.1.2 线路与其他设施共建于同一平面且相邻可能影响运营时,应在线路两侧设置封闭隔离、安全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6.1.1.3 正线、配线和车场线尚未使用的道岔、预留延伸线终端等预留工程应分别采取道岔定向锁闭、设置车挡等安全防护措施。6.1.1.4 具有道岔、轨道梁的焊点或栓接部位的探伤检测合格报告;轨道梁间、轨道梁与道岔之间应设伸缩缝,伸缩缝除保证梁体能自由伸缩外,还应保证车辆走行轮和导向轮的走行面平顺连接。轨道梁应符合下列规定:a)轨道梁走行面应采取防止车轮打滑和空转的措施;b)轨道梁疏散通道应能兼具区间检修通道功能,满足安全运营要求;c)轨道梁疏散通道应有相应设施保证乘客安全疏散到站台。6.1.1.5 道岔平台应排水畅通,道岔区应无积水。6.1.1.6 线路应具备线路标志、信号标志。6.1.2 车站建筑6.1.2.1车站公共区的出入口具备使用条件。6.1.2.2车站投入使用的出入口应与市政道路连通,当出入口朝向城市主干道时,应具有客流集散场地:当出入口台阶或坡道末端与临近的道路车行道距离小于3m时,应采取护栏或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影响车站客流集散的站外广场应与车站同步具备使用条件。6.1.2,3车站楼梯和无障碍设施应具备使用条件;车站出入口至站厅、站厅至站台应至少有一台电梯具备使用条件。6.1.2.4车站公共区和出入口通道不应有妨碍乘客安全疏散的非运营设施设备。6.1.2.5车站公共区有关设施设备结构、过道处、楼梯口、楼梯装饰玻璃边角、扶手转角及其连接部位、防护栏杆、不锈钢管焊缝处等不应有可能造成乘客伤害的尖角或突出物;车站地面嵌入式疏散指示应与地面平齐;车站公共区地板应防滑。6.1.2.6钢结构屋顶(含出入口雨棚)上方检修爬梯应安装牢靠并加设安全护笼;车站公共区卷帘门应有防坠落措施;车站公共区防护栏杆应埋设牢固;出入口通道内扶梯控制箱门等暗门应安装门锁和把手。6.1.2.7车站出入口排水沟畅通,排水系统应与城市排水系统连通,出入口建筑、无障碍垂直电梯接缝应完成密封处理;雨水多地区的车站出入口建筑不应在低洼地势区域。6.1.2.8车站出入口设置在道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上时,应有连接人行道的过街措施。6.1.2.9车站醒目位置应公布安全乘车注意事项、监督投诉电话、本站首末车时间和周边公交换乘信息,并按规定张贴禁止、限制携带物品目录。6.1.2.10车站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消防设施、安全应急设施、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应具有齐全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使用说明。6.1.3结构工程6.1.3.1高架车站站台顶板、设备用房、行人通道等结构不应渗水、结构表面应无湿渍。6.1.3.2具有结构工程监测系统,对结构沉降和变形等进行监测和分析。6.1.3.3对轨行区电缆、线槽等吊挂构件及构筑物具有安装牢固、定位锁定和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的检查记录。6.1.3.4当高架区间上跨道路净空高度不大于4.5m时,应具有限高标志和限界防护架;位于道路一侧或交叉口的墩柱有可能受外界撞击时,墩柱应具有防撞击的保护设施。6.1.3.5设备安装未使用的结构预留孔洞应完成封堵;区间结构施工遗留的混凝土浮浆、碎块等异物和设备安装遗留在结构本体上的铁丝、铁片、胶条等异物均应完成清除。6.1.3.6疏散通道应平整、连续;轨行区至站台的疏散楼梯、疏散平台等不应影响乘客紧急疏散。A)设备系统6.2.1车辆6.2.1.1具有车辆超速保护、列车紧急制动距离、车门安全联锁、车门故障隔离、车门障碍物探测、列车联挂救援等功能的测试合格报告,测试应分别符合表1表6的规定。表1车辆超速保护测试项目名称车辆超速保护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车辆自身超速保护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在具备以车辆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安全行车条件的区段,切除列车自动防护(ATP),以人工驾驶模式下行车,牵引手柄保持最大牵引位,使列车持续加速至车辆设计最高运行速度,记录列车速度超速保护的程序和措施。测试结果列车持续加速至车辆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当超过车辆设计最高运行速度时,应自动采取符合车辆设计超速保护的牵引封锁和制动保护措施。表2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测试项目名称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列车在设计最高运行速度下的紧急制动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列车以人工驾驶模式在平直线路区段运行至设计最高运行速度时,列车司乘按下紧急制动按钮,至列车停止时,测量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测试结果列车紧急制动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表3车门安全联锁测试项目名称车门安全联锁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车门与列车牵引控制联锁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将阻挡块放在一扇车门两扇门叶之间,使车门不能完全锁闭,按列车关门按钮后,推主控制器手柄至牵引位,启动列车观察列车状态:b)列车在区间零速以上运行,按开门按钮,观察客室车门状态。测试结果a)列车主控制器手柄推至牵引位,列车仍无牵引力、不能启动;b)列车在零速以上运行时,按列车开门按钮,客室车门不能打开。表4车门故障隔离测试项目名称车门故障隔离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车门故障隔离功能定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列车停够站台,通过隔离装置专用钥匙时测试车门进行隔离后,按开门按钮观察全部车门状态;被测车门在隔离状态,操作紧急解锁装置后,记录是否能手动打开被测车门。测试结果按开门按钮,被隔离车门不能打开,其他车门打开:被测车门处于隔离状态,操作紧急解锁装置后,仍无法手动打开被测车门。表5车门障碍物探测测试项目名称车门障碍物探测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车门防夹和再关门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将测试块作为障碍物置于车门两扇门叶之间,列车发出关门指令后,记录开门次数及车门最终状态,并用压力测试仪记录关门压力。测试结果被测车门按照设计要求自动循环打开和关闭数次后,车门保持打开状态、关门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表6列车联挂救援测试项目名称列车联挂救援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列车联挂救援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将模拟故障列车施加停放制动,退电(高低压)放在线路上,另一列救授列车低速靠近模拟故障列车进行列车联挂;b)完成联挂后,释放模拟故障列车停放制动,推救援列车牵引手柄牵引模拟故障列车至一定距离,记录列车联挂救援情况。测试结果列车联挂救援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6.2.1.2各列车运行里程均不少于2000列公里。6.2.1.3具有蓄电池测试报告,蓄电池容量应满足列车失电情况下车载安全设备、应急照明、广播、通讯等系统规定工作时间内的用电要求。6.2.1.4车辆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箱体应采取保护性接地措施。6.2.1.5列车上非乘客使用的重要设备或设施应具有锁闭措施。客室地板防滑,客室结构和过道处、扶手等不应有可能造成乘客伤害的尖角或突出物。6.2.1.6列车车门防夹警示、车门防倚靠警示、紧急报警提示、消防设备提示等安全标志齐全、醒目。6.2.2供电系统6.2.2.1具有供电分区支援供电、充电装置充电能力、变电所0.4kV低压备自投等功能的测试合格报告,测试应分别符合表7表9的规定。表7供电分区支援供电测试项目名称相邻供电分区支援供电测试测试目的测试供电系统支援供电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模拟操作开闭所某一供电分区环网出线柜断路器分闸,导致供电系统某一供电分区全部失电;操作环网联络开关由另一供电分区进行支援供电,并记录测试区段供电情况。测试结果供电分区之间支援供电的能力和功能符合设计要求。表8充电装置充电能力测试项目名称充电装置充电能力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充电装置充电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根据供电系统充电容量设计要求,安排相关数量的列车同时进行充电操作,观察充电装置、授流装置、供电系统及列车动力电池运行情况(记录充电电流、电压,电池SoC的变化情况).测试结果充电装置充电能力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表9变电所04kV低压备自投测试项目名称变电所0.4kV低压备自投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变电所04kV低压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失电:选取综合车场降压变电所或跟随所,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模拟I段动力变压器的温控跳闸继电器动作,I段动力变压器的35kV(或IOkV)断路器跳闸失电,04kV的I段进线断路器跳闸,04kV的I段母线失电:b)切换:经延时2s3s(延时依据设计要求确定)后,0.4kV母线联络断路器自动合闸,0.4kV的I、11段母线均通过II段动力变压器供电:c)恢复:合上I段动力变压器的35kV(或IokV)断路器,I段动力变压器送电,0.4kV母线联络断路器自动分闸,然后04kV的I段进线断路胖合闸,0.4kV的I段母线由I段动力变压器供电,系统恢复:d)记录测试操作过程和相关电能参数。测试结果备自投自动切换功能、切换过程的动作次序和时间以及电能参数等应符合设计要求06.2.2.2电力监控系统具备遥控、遥信和遥测使用功能。6.2.2.3具有各类电气元件、开关的整定值调整合格报告;具有车站公共区照明系统测试合格报告;具有轨道结构对地电阻测试合格报告。6.2.2.4变电所接地标志和安全标志齐全清晰,安全工具试验合格、配置齐全、放置到位;变电所内、外设备间应整洁,电缆沟和隐蔽工程内无杂物和积水,电缆孔洞应封堵,设备房应安装防鼠板。6.2.3通信系统6.2.3.1具有车地无线通话、列车到站自动广播和到发时间显示、与主时钟系统接口通信等功能的测试合格报告,测试应分别符合表10表12的规定。表10车地无线通话测试项目名称车地无线通话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车地无线通话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员通过单呼、组呼、紧急呼叫等方式与列车司乘建立通话,并记录通话情况;b)车站司乘经控制中心同意与正线列车司乘建立通话,并记录通话情况。测试结果车地无线通话的接通时间和通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1列车到站自动广播和到发时间显示测试项目名称列车到站自动广播和到发时间显示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车站和列车广播及乘客信息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在站台区域测试并记录上、下行进站列车到站自动广播时间和内容,并记录所在区域的乘客信息系统播出列车到站信息时间和内容。测试结果列车即将进站前,车站自动广播列车到站信息,车站乘客信息系统显示屏上显示列车进站信息,出站后显示下次列车到站时间。表12与主时钟系统接口通信测试项目名称与主时钟系统接口通信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各系统与主时钟系统接口通信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检查信号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或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服务器,记录其显示的日期和时间是否与主时钟服务器保持一致;b)将主时钟服务器上的日期和时间设置成比当前时间晚IO分钟以内,记录被测系统时间与主时钟时间差;c)断开主时钟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记录被测系统的时间;d)重新恢复主时钟服务器的网络连接,记录被测系统更新后的时间与主时钟时间差。测试结果a)信号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或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服务器的日期和时间与主时钟服务器保持一致:b)将主时钟服务器上的日期和时间设置成比当前时间晚10分钟以内被测系统工作站不与主时钟时间同步,被测系统有防跳变防护:C)断开主时钟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后,被测系统服务器上的口期和时间继续保持正常,符合设计要求;d)重新恢复主时钟系统的网络连接后,被测系统服务器上的日期和时间继续保持正常。6.2.3.2通信系统清客、跳停时,PIS系统应能通过接收信号系统、车辆、综合监控提供的联动信息,在车载PIS系统显示相关信息,在地面PIS上有跳停显示。6.2.3.3视频监视系统应具备系统调用车载视频监视系统图像的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与综合监控系统进行接口联动,并具备图像推送至指定监视器的功能。6.2.3.4控制中心调度台应能实现对任意列车进行广播的功能。对讲系统与控制中心调度台应实现双向对讲功能。6.2.3.5通信系统应通过144h运行测试。6.2.3.6设备机房的温度、湿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具有防电磁干扰测试合格报告。6.2.4信号系统6.2.4.1应完成信号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信号系统与关联系统的联调及动态调试,具有完整的信号系统验收和联调及动态调试合格报告。其中,列车超速安全防护、列车追踪安全防护、列车退行安全防护、车站扣车和跳停测试应分别符合表13表16的规定。表13列车超速安全防护测试项目名称列车超速安全防护测试测试目的测试线路最高允许限速、区段限速、道岔侧向限速、轨道尽头停车等列车运行安全防护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ATP超速安全防护测试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持续加速至超速报警,忽略报警继续加速到紧急制动触发:记录列车限速显示、超速报警情况以及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b)区段限速安全防护测试对线路某区间设置限速后,列车以ATP防护模式在该区间持续加速至区段限速值:记录列车限速值、触发常用制动和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c)侧向过岔安全防护测试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持续加速至道岔侧向最高限制速度:记录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d)轨道尽头安全防护测试排列直通轨道尽头的进路后,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车至轨道尽头停车点:列车到达停车点前的整个过程中记录列车在不同位置的运行速度:若列车仍未能减速,列车司乘应实施紧急制动:e)RM模式行车安全防护测试列车以RM模式加速至超速报警,忽略报警继续加速到紧急制动触发:记录限速显示、报警情况以及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D反向ATP安全防护测试列车切换驾驶端,以ATP防护模式反向行车,列车加速至超速报警,忽略报警继续加速到紧急制动触发:记录限速显示、报警情况以及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列车运行速度。测试结果a)列车行驶接近ATP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加速至ATP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时,车载ATP应施加紧急制动;b)列车运行接近区段临时限速值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加速超过允许速度时,列车应触发紧急制动,制动点的速度应低于区段临时限速值;c)列车运行接近侧向道岔限速值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继续加速应触发紧急制动,超速防护制动点的速度应低于侧向道岔限速值;d)列车以ATP防护模式行驶至轨道尽头停车点过程中,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降为系统限定值;列车越过停车点设定距离,最大允许列车运行速度降为零,强行越过时应触发紧急制动;e)列车接近EUM模式最大允许限速时驾驶台显示单元应有报警,加速超过RM模式最大允许速度时,应触发紧急制动;f)列车以ATP防护模式反向运行时,实施列车超速、限速、正常开关门等操作正常,ATP安全防护功能有效。表14列车追踪安全防护测试项目名称列车追踪安全防护测试测试目的列车在ATP防护模式下,测试追踪运行安全间隔防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选取部分区间,前行列车以ArP防护模式或切除ATP防护模式运行,后续列车以列车自动驾驶(ATO)模式持续加速紧跟前行列车运;b)前行列车分别采取几种速度运行或在区间停车,记录后续列车运行情况。测试结果后续列车紧跟前行列车正常行车,后续列车依据前行列车距离和速度变化,自动调整追踪速度和保持追踪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符合设计要求。表15列车退行安全防护测试项目名称列车退行安全防护测试测试目的调试列车以ATP防护模式退行安全防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以ATP防护模式人工驾驶列车进站,并驾驶列车越过站台对位停车点停车(实际越过停车点的距离应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然后转为后退驾驶模式启动列车,以退行速度小于设计最大允许退行速度回退行车,回退过程中,记录触发列车紧急制动时的回退距离:b)继续以ATP防护模式人工驾驶列车进入下一站。列车司乘驾驶列车越过站台对位停车点停车(实际越过停车点的距离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后,然后转为后退驾驶模式启动列车,以退行速度超过设计最大允许退行速度回退行车,回退过程中,记录触发紧急制动时的退行速度;c)继续以ATP防护模式人工驾驶列车进入下一站。列车司乘驾驶列车越过站台对位停车点,持续行车至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记录车载ATP反应情况和有关提示信息。测试结果当列车越过站台停车点(实际越过停车点的距离小于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停车后,列车在退行过程中车载ATP触发紧急制动时的回退距离或回退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列车越过站台停车点至设计最大允许越过距离时,车载ATP反应情况及提示信息应符合设计要求。表16车站扣车和跳停测试项目名称车站扣车和跳停测试测试目的测试列车自动监控(ATS)系统扣车和跳停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列车以ATo或ATP防护模式运行至车站停车并设置扣车,停站时间结束,出站信号不能开放或已开放的信息自动关闭列车不发车,取消扣车后列车在跳停车站不停车通过。测试结果ATS工作站扣车和跳停显示符合设计要求,列车被扣车站后,出站信号不能开放或已开放的信号自动关闭,列车不发车;取消扣车后,列车在跳停车站不停车通过。6.2.4.2信号系统应通过144h运行测试;设备机房温度、湿度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具有防电磁干扰测试合格报告。6.2.5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6.2.5.1综合车场具有通风换气和空气环境控制功能、排烟系统排烟量、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余压等测试合格报告。6.2.5.2控制中心具备通风设备状态信息显示和故障报警功能。6.2.5.3应完成冷却塔、多联空调的室外机地面硬化,相关排水管路应接入市政排水系统,冷却塔或室外机周边具有安全防护栏;空调送风口、空调冷凝水管不应设置在电器设备上方,无法避免时应具有防护措施;空调柜检修门不应有影响检修的水管、支架、结构柱等遮挡。6.2.5.4风管支、吊架应完成防锈防腐处理;风道内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裸露进风口、排风口以及大型风机的进出风端应设置防鼠网或防护网;应完成通风管路及风道内的杂物清理及卫生清扫。6.2.6消防和给排水系统6.2.6.1具有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各用水点的水量和水压、设备房自动灭火系统运行、水泵安全运行等测试合格报告。水泵安全运行测试应符合表17的规定。项目名称水泵安全运行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远程监控、启(停)泵水位报警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模拟低水位报警、中水位启泵、高水位报警,记录现场水泵运行状况和中央BAS系统显示状态是否一致。测试结果水泵低水位报警、中水位启泵、高水位报警功能正常,中央BAS系统显示的水泵状态和现场水泵启/停状况一致。6.2.6.2排水系统应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可靠排水设施,并满足排放条件。6.2.6.3车站自动扶梯集水井盖板、出入口与站厅连接处的拦水横截沟盖板等安装牢靠并具有检查记录。6.2.6,4完成车站、综合车场、控制中心和各类集水池杂物清理。6.2.7自动售检票系统6.2.7.1自动售检票系统应完成144h运行测试;具有自动售检票系统压力、跨站(线)走票功能、终端设备金属外壳漏电保护和可靠接地、检票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等测试合格报告。6.2.7.2车站公共区自动售检票机的布置应符合乘客进、出站流线,客流不宜交叉。6.2.7.3采用站厅闸机检票方式时,每组进、出站检票机均应有不少于2个通道具备使用条件。每个车站至少有1个宽通道具备使用条件。6.2.8电梯、自动扶梯6.2.8.1电梯、自动扶梯具有语音安全提示功能、电梯具有视频监视和门防夹保护功能,以及电梯的控制室、轿厢、控制柜或机房之间具备三方通话功能。6.2.8.2自动扶梯与楼梯板交叉时或自动扶梯交叉设置时,扶手带上方应设置防护挡板;当自动扶梯扶手带转向端入口处与地板形成的空间内加装语音提示或其他装置时,不应形成可能夹卡乘客的三角空间;自动扶梯紧急停止按钮应具有防误操作的保护措施。6.2.8.3自动扶梯下部机坑内不应有影响自动扶梯安全运行的积水;电梯底坑内排水设施应具备使用条件,不应有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漏水和渗水;应完成井道、巷道内杂物和易燃物的清理。6.2.8,4电梯、自动扶梯使用标志、安全标志和安全须知应齐全醒目。6.2.9站台门6.2.9.1具有站台门后备电源、门体绝缘和接地绝缘、安全玻璃性能,以及站台门控制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站台门乘客保护等测试合格报告。站台门乘客保护测试应符合表18的规定。表18站台门乘客保护测试项目名称站台门乘客保护测试测试目的测试站台门安全防护时乘客的保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障碍物探测测试。选择车站一侧站台门,操作站台门端头控制盘打开和关闭整侧滑动门3次,确认滑动门能正常打开和关闭:选择其中一档滑动门,操作门头就地控制盒打开滑动门后,将40mmX40mmX5mm的标准试块分别放在上、中、下等离地高度来阻挡滑动门,操作门头上的就地控制盒关闭该滑动门,记录滑动门报警和动作情况:b)防夹保护测试。选择车站一侧站台门的一档滑动门,操作门头上的就地控制盒将其打开后,将测力计置于被测滑动门之间,测力点位于其行程的约1/3位置处(即滑动门的匀速运动区段),然后关闭滑动门,在滑动门遇到测力计打开后,及时记录测力计最大读数(即为滑动门对乘客的最大作用力),测试至少重复3次:C)测量并记录车站站台门与列车停塾站台时的车体最宽处的间隙:d)防踏空保护测试。选择车站侧站台门,并将列车在车站对标停车:打开站台门和列车车门,测量并记录站台边缘(或防踏空胶条边缘)与车制地板面高度处车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测试结果a)滑动门探测到障碍物后应释放关门力,滑动门自动弹开,等待障碍物移除后(等待时间预先设定且可调)重新关门,在达到设定次数(一般为3次)后如仍不能关闭和锁紧,则滑动门全开并报警:b)滑动门对乘客的最大作用力不大于150N:C)直线站台的站台门,其滑动门门体与车体最宽处的间隙,当车辆采用塞拉门时,不大于130mm,当采用内藏门或外挂门时,不大于100mm;d)直线车站站台边缘(或防踏空胶条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车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100mm;曲线车站站台边缘(或防踏空胶条边缘)与车厢地板面高度处车辆轮廓线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180mm¢.6.2.9.2控制中心具有站台门运行状态、故障信息显示和报警功能。6.2.9.3应急门、区间疏散门应能向站台侧旋转90度平开,打开过程应顺畅,不受地面及其他隙碍物(含盲道)的影响。6.2.9.4站台门安全标志、使用标志和应急操作指示应齐全醒目。6.2.10综合车场6.2.10.1具备综合车场运用、检修等生产设施设备验收合格报告,设施设备配备和功能满足运营需要;工程车和洗车机等车辆配属设备的配置数量与功能状况满足运营需要。6.2.10.2检修作业平台安全保护分区和安全防护设施具备使用条件;无人区与有人区之间具有隔离设施。6.2.10.3综合车场周界应有围蔽设施并满足封闭管理要求;综合车场应有不少于两个具备使用条件并与外界道路相通的出入口。6.2.10.4生产性库房检修爬梯应与墙体预埋角钢焊接牢固,钢爬梯应做防锈处理;库内水管应根据运营需要完成防寒处理。6.2.10.5备品备件、设备、材料、抢修、救援器材和劳保用品应到位并满足初期运营需要;物资仓库、易燃物品库等建筑建成并具备使用条件,易燃物品库应独立设置,并按存放物品的不同性质分库设置。6.2.10.6综合车场安全标志应齐全醒目,道路、平交路口、站场线路等应设有安全隔离、限高等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6.2.11控制中心6.2.11.1控制中心行车调度、设备调度、防灾指挥、客运管理、维修施工和信息管理等设施布局、功能运行、人机界面等应满足运营需要。6.2.11.2控制中心与其他建筑合建时,控制中心应具有独立的进出口通道,控制中心用房具备独立性和安全性。6 .2.11.3室内装修与照明综合效果不应在控制中心显示屏上产生炫光。7系统联动测试7 1轮轨关系7.1.1 轮轨关系测试包括轨道动态几何状态、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稳定性、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平稳性测试。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测试应符合表19的规定。表19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测试项目名称轨道动态几何状态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轨道动态几何状态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内容与方法a)测试内容一:预拱值精度、走行面局部平整度、走行面高程差、左右梁内侧面间距测试方法:将轨检小车置于轨道走行面,小车导向装置与轨道梁导向面紧贴,调平设备后人工匀速向前推进小车,通过小车的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等传感器记录数据即可获取内容一的轨道动态几何状态参数:b)测试内容二:导向面局部平整度测试方法:将全站仪固定在特制工装上,再将工装固定于盖梁上,调平设备,建立初始坐标系:将楂镜放置于已标记的等间隔测点位置(导向面所在高度),通过全站仪采集每个测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即可获得导向面局部平整度:c)测试内容三:接缝板面差及缝差(走行面及导向面)测试方法:将直角尺的两侧直角边同接缝位置紧贴,保持两紧贴面与直角尺垂直,读取接缝板面差:将水平直尺与轨道两侧边垂直得到横截面线,在保证直尺与横截面线垂直,测试接缝板前后间距得到接缝板缝差:d)测试内容四:车体垂向及横向加速度测试方法:在车体地板面离转向架中心Im位置,左右两侧各布置一加速度传感器,调试采集设备,测试车辆运行时的垂向及横向加速度。测试结果轨道动态几何状态评价允许值如表20所示。表20轨道动态几何状态评价允许值项目允许误差备注预拱值精度-5mm10mm测量放样点的精度误差走行面高程差±10mm走行面局部平整度±3mm/4m导向面局部平整度±3mm/4m左右梁内侧面间距0+5mm(直道)0+IOmm(弯道)测量导向轮所在的高度位置接缝板面差(走行面)2mm接缝板面差(导向面)2mm测量导向轮所在的高度位置接缝板缝差(走行面)±10mm接缝板缝差(导向面)±10mm测量导向轮所在的高度位置车体垂向加速度(ms2)2车体横向加速度(ms2)1.47.1.1.1 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稳定性测试和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平稳性测试应分别符合表21和表22的规定。表21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稳定性测试项目名称车辆动力学响应一运行稔定性测试测试目的测试轨道状态和车辆运行状态的匹配性,评价是否符合车辆安全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