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ppt

    • 资源ID:6174790       资源大小:11.56MB        全文页数:15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ppt

    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王*主任医师,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提纲,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防治的公共卫生理论基础三、主要几类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1、生产性粉尘 2、生产性噪声 3、高温作业 4、工频电场 5、紫外辐射 6、几种常见的生产性毒物,电厂的主要生产单元包括:燃煤贮运系统、燃烧及热力系统、电气系统、水处理系统、热工自动化、脱硫系统、除灰渣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8个单元。,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燃煤贮运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噪声。(二)燃烧及热力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矽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电气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高温、氟化物、工频电场。(四)除灰渣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煤灰尘、煤渣尘、石子煤尘、噪声。(五)脱硫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石灰石粉尘、噪声。,(六)水处理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氯气、硫化氢、噪声、高温。(七)热工自动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少量就地操作人员巡回检测和少量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噪声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八)辅助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煤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臭氧、非甲烷总烃、氢氧化钠、氨、联氨、噪声、高温、手传振动、电焊弧光等。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生活节律紊乱和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视觉疲劳等)。,职业病防治的公共卫生理论基础,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控制危害源头,消除职业危害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工作场所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一、生产性粉尘危害及其预防控制,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矽肺病例占尘肺总病例接近50%,位居第一,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矽肺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工龄、防护措施、接触者个体因素。,矽肺发病一般比较缓慢,接触较低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多在1520年后才发病。但发病后,即使脱离粉尘作业,病变仍可继续发展。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者,称为“速发型矽肺”。还有些接尘者,虽接触较高浓度矽尘,但在脱离粉尘作业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发现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矽肺,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砂肺,称为“晚发型矽肺”。,生产性粉尘的分类,(1)无机粉尘: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铍、锡、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2)有机粉尘: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角质粉尘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甘蔗、烟草、木、茶粉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合成树脂、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3)混合性粉尘: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粉尘存在的较少见,大多数情况下为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如煤工接触的煤矽尘、金属制品加工研磨时的金属和磨料粉尘、皮毛加工的皮毛和土壤粉尘等混合性粉尘。,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如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致纤维化,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70%以上的粉尘短期暴露后即可发病,病理上,多以胶原性结节为主的纤维病灶,而含游离二氧化硅在10%以下时,病变发展较慢,病理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某些金属(如铅及其化合物)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入血循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如铍、铝等)粉尘可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同一种粉尘,作业环境空气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AED)是指某一种类的粉尘粒子,不论其形状,大小和密度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与一种密度为1的球形粒子的沉降速度一样时,则这种球形粒子的直径即为该种粉尘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15m的粒子可进入呼吸道,其中1015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因此把直径小于15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5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人体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人体对吸入的粉尘有三道防线。(1)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2)呼吸道上皮粘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但如果长期大量吸入粉尘,粘液纤毛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会遭到严重损害,其粉尘清除能力极大降低,从而导致粉尘在呼吸道滞留。(3)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呼吸系统通过上述作用可使进入呼吸道粉尘的绝大部分在24小时内被排出。人体通过各种清除功能,可排出进入呼吸道的97%99%的粉尘,约1%3%的尘粒沉积在体内。如果长期吸入粉尘可削弱上述各项清除功能,导致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病变,引起疾病。,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入呼吸系统的粉尘量超过人体可承受负荷时(防御和清除)将导致健康危害,粉尘特性,接触浓度,接触时间,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尘肺:我国在公元10世纪北宋年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孔平仲提出,采石人“石末伤肺”。尘肺病是国家法定职业病。(2)其他呼吸系统疾患 1)粉尘沉着症2)有机粉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3)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3)局部作用:粉尘对呼吸道粘膜可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引起鼻炎、咽炎、气管炎等。(4)中毒作用:吸入铅、砷、锰等粉尘可在呼吸道粘膜很快溶解吸收,导致中毒。(5)肿瘤:吸入石棉、放射性矿物质、镍、铬酸盐粉尘等可致肺部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矽肺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肺的代偿功能很强,矽肺患者可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明显自觉症状,但X线胸片上己呈现较显著的矽肺影像改变。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有合并症时,可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虽可逐渐加重,但与胸片改变并不一定平行。,(2)X线胸片表现:作为矽肺诊断依据。X线胸片上其他影像,如肺门变化、肺气肿、肺纹理和胸膜变化,对矽肺诊断也有参考价值。(3)肺功能变化:矽肺早期即有肺功能损害,但由于肺脏的代偿功能很强,临床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随着病变进展,肺组织纤维化进一步加重,肺弹性下降,则可出现肺活量及肺总量降低;伴肺气肿和慢性炎症时,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所以矽肺患者的肺功能以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多见;当肺泡大量损害、毛细血管壁增厚时,可出现弥散功能障碍。,2.并发症 矽肺常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情进展加剧,甚至死亡。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是肺结核。矽肺如果合并肺结核,矽肺的病情恶化,结核难以控制,矽肺合并肺结核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尘肺患者的处理,1.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尘肺病人应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以期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病人寿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保健康复治疗(2)对症治疗(3)并发症治疗,2.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尘肺患者确诊后,应依据其X线诊断尘肺期别、肺功能损伤程度和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患者安置原则(1)尘肺一经确诊,不论期别,均应及时调离接尘作业。(2)伤残程度轻者(六级、七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从事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3)伤残程度中等者(四级),可安排在非接尘作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4)伤残程度重者(二级、三级),不担负任何工作,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从事康复活动。,粉尘危害的控制,1、法律措施(1)立法和执法: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的法令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2)发布生产性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2.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的最根本的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措施避免工人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措施减少粉尘外逸;在铸造工艺中采用含石英低、危害较小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2)湿式作业:是一种既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原料,矿山湿式凿岩,运输过程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如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在经除尘装置(如静电除尘)处理后排入大气。,多管式除尘器,喷淋水管,喷水除尘控制箱,3.卫生保健措施(1)职业健康监护(2)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在作业现场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可佩戴防尘护具作为辅助防护措施。在粉尘浓度低的环境可佩戴防尘口罩。注意个人卫生,杜绝将被粉尘污染的工作服带回家。,颗粒物防护口罩,半面具防护面具,个人防护用品,灰库,渣仓,接触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俗称: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1)活动性肺结核病(2)慢性阻塞性肺病(3)慢性间质性肺病(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检查内容(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2)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心电图、后前位X 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1、目标疾病(1)职业病 矽肺(2)职业禁忌证 同上岗前2、检查内容(1)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是否有喘息、咯血等症状。,(2)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a.必检项目 后前位X 射线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肺功能b.选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健康检查周期(1)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2 年1 次;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1 年1 次;(2)X 射线胸片表现为0+者医学观察时间每年1 次,连续观察5 年,若5 年内不能确诊为矽肺患者,应按一般接触人群进行检查;(3)矽肺患者每年检查1 次。,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1、目标疾病 职业病:矽肺2、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3、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随访对象 在岗期间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接触矽尘的作业人员和矽肺患者。,(2)随访目的 监护接触矽尘的作业人员离岗后矽肺的发生和矽肺患者的病情进展(3)随访目标疾病 矽肺(4)随访检查内容体格检查 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 后前位X 射线高千伏胸片,(5)随访时间接触矽尘工龄在10 年(含10 年)以下者,随访15 年,接触矽尘工龄超过10 年者,随访21 年,随访周期均为每3 年1 次。若接触矽尘工龄在3 年(含3 年)以下者,且接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不随访。矽肺患者在离岗(包括退职)或退休后应每年进行1 次医学检查。,二、生产性噪声危害及其预防控制,噪声是影响范围很广的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噪声。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噪声:凡是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的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噪声具有声音的一切特性,是声音的一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照来源,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1.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过程发出的声音。2.流体动力性噪声 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气笛)发出的声音。3.电磁性噪声 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嗡嗡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接触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影响。早期人们只注意到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引起听力下降和噪声性耳聋。经过多年研究,证明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除了听觉系统以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噪声对人体影响的早期主要引起生理改变,在此之后才出现病理性变化。,1.听觉系统 是感受声音的系统,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标准的制订主要以听觉系统的损害为依据。噪声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变化一般由暂时性听阀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阀位移。(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噪声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是一种生理保护现象。,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需要再次接触,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不能恢复,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永久性听阈位移具有病理变化的基础,属于不可复的改变。,(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出现这种情况时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听阈位移是永久性的。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常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随着病损程度加重,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语言频段的听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3)噪声性耳聋: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的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法定职业病。,(4)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爆震性耳聋。这种情况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出现鼓膜破裂,听骨破坏,内耳组织出血等,可同时伴有脑震荡。爆震聋属于法定职业病。轻者听力可以部分或大部分恢复,严重的患者可致永久性耳聋。,2.神经系统 听觉器官感受噪声后,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3、心血管系统 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早期可表现为血压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持续性升高。脑血流图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4、内分泌及免疫系统 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l00dB)噪声作用下,则功能减弱。接触较强噪声的工人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5、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 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6.生殖机能及胚胎发育 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噪声的女工有月经不调现象,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月经异常以年龄2025岁,工龄l5年的年轻女工多见。接触高强度噪声,特别是l00dB(A)以上强噪声的女工中,妊娠恶阻(妊娠剧吐)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明显。,7.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噪声对日常谈话、听广播、打电话等都会带来影响。在噪声干扰下,人们会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车间或矿井等作业场所,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 一般来说,噪声强度大、频率高则危害大。现场调查表明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中耳鸣、耳聋、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随噪声强度增加而增加。2.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与工龄有密切关系,缩短接触时间可以减轻噪声的危害。,3.噪声的性质 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4.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 振动、高温、寒冷或有毒物质共同存在时,加大噪声的不良作用,对听觉器官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也有影响。在同样条件下,对噪声敏感的个体或有病的人,特别是患有耳病者会加重噪声的危害程度。有无防护设备和是否正确使用也与噪声危害有直接关系。,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1.控制噪声源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设备。对于噪声源,如电机或空气压缩机,如果工艺过程允许远置,则应移至车间外或更远的地方,否则需采取隔声措施。设法提高机器制造的精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减少机器的振动,也可以明显降低噪声强度。在进行工作场所设计时,合理配置声源,将噪声强度不同的机器分开放置,有利于减少噪声危害。,2.控制噪声的传播 在噪声传播过程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以获得较好效果。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或屋顶,或在工作场所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消声是降低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用于风道和排气管,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消声效果较好。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将声源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即隔声,如隔声室、隔声罩等。,磨煤机隔声罩,励磁机密闭罩,气动给水泵密闭罩,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尽管噪声可以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在生产中要想完全消除噪声,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因此,制订合理的卫生标准,将噪声强度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是防止噪声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制订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对于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规定为85dB(A)。,4.个体防护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生产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在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最常用的是耳塞,一般由橡胶或软塑料等材料制成,根据外耳道形状设计大小不等的各种型号,隔声效果可达2035dB。此外还有耳罩、帽盔等,其隔声效果优于耳塞,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普遍采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某些特殊环境,需要将耳塞和耳罩合用,以保护劳动者的听力。,国家对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国产应取得认证,有QS和LA标志 进口产品有LA标志。,慢回弹耳塞可重复用一般不可清洗随弃式,预成型耳塞可清洗,耳罩可清洗可维护,护耳器的SNR值(单值噪声降低数)依据A声级噪声选择:依据原卫生部颁发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要求护耳器的SNR值乘以0.6后应大于噪声超标值。如某工作场所8h噪声暴露值为101dB(A),计算所需的护耳器的SNR值。护耳器的最小SNR值=LA-85 dB(A)/0.6=101dB(A)-85 dB(A)/0.6 27 dB(A)通常,使用者佩戴护耳器后实际接触噪声值在75-80 dB(A)之间最为理想,因此,这个值比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降低5-10 dB(A)。最终可选择的SNR值为()()即:dB(A),5.职业健康监护 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参加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取得听力的基础材料,凡有听觉器官疾患、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患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者,不宜参加接触强噪声的作业。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有耳鸣者例外。轻度、中度及重度聋患者均应调离存在噪声的工作场所。,6.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接触噪声的作业工人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并应经常检测车间噪声强度,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三、高温作业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2)高温、高湿作业:其气象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例如印染、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容易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作用外,还受到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1、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1)体温调节:众所周知,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活动,来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2)水盐代谢:环境温度愈高,劳动强度愈大,人体出汗则愈多。大量出汗可致水盐代谢障碍。出汗量是高温工人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一个工作日出汗量6L为生理最高限度,失水不应超过体重的1.5%。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盐,还含有K十、Ca2十尿素氮、葡萄糖、乳酸、氨基酸、维生素B1、B2等,这些在制订防暑降温措施时应该考虑。,(3)循环系统: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时,心脏既要向高度扩张的皮肤血管网输送大量血液,以便有效地散热,又要向工作肌输送足够的血液,以保证工作肌的活动,且要维持适当的血压。另一方面,由于出汗丧失大量水分以及体液转移至肌肉而使有效血容量减少。这种供求矛盾使得循环系统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如果高温工人在劳动时已达最高心率,机体蓄热又不断增加,心排出量则不可能再增加来维持血压和肌肉灌流,可能导致热衰竭。血压改变没有明确的规律,老工人可出现心脏代偿性肥大。,(4)消化系统:高温作业时,由于出汗散热和工作肌的需要,血液重新分配,消化系统血流减少,可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胃肠道疾患增多,且工龄越长,患病率越高。,(5)神经系统:高温作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肌肉工作能力低下,机体产热量因肌肉活动减少而下降,热负荷得以减轻。因此,可把这种抑制看作是保护性反应。但由于注意力、肌肉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与协调性及反应速度降低,不仅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而且易发生工伤事故。,(6)泌尿系统:高温作业时,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尿液大量减少,如不及时补充水分,由于血液浓缩使肾脏负担加重,可致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等。,(7)热适应: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一般在高温环境劳动数周时间,机体可产生热适应。主要表现为上述各个系统的功能有利于降低产热、增加散热,热适应的状态并不稳定,停止接触热一周左右回到适应前的状况,即脱适应。病愈或休假重返工作岗位者应注意重新适应。热适应者对热的耐受能力增强,这不仅可提高高温作业的劳动效率,且有助于防止中暑发生。但人体热适应有一定限度,超出限度仍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因此,绝对不能放松防暑保健工作。,2.高温作业所致的疾病高温可导致急性热致疾病(如刺热、痹子和中暑)和慢性热致疾病(慢性热衰竭、高血压、心肌损害、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热带性嗜睡、肾结石、缺水性热衰竭等)。,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1)致病因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过度疲劳、未热适应、睡眠不足、年老、体弱、肥胖和抗热休克蛋白抗体均易诱发中暑。,(2)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这种分类是相对的,临床上往往难于区分,常以单一类型出现,亦可多种类型并存,我国职业病名单统称它为中暑。,1)热射病: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其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甚高。,2)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痉挛以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为多见,尤以排肠肌为最。痉挛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3)热衰竭: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一般起病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在这三种类型的中暑,热射病最为严重,尽管迅速救治,仍有20%40%的病人死亡。,3.热致疾病的预防按照高温作业卫生标准、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暑降温措施是预防与控制热致疾病与热损伤的必要途径。(1)制定并执行高温作业卫生标准:高温作业时,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和平衡既受气象因素,又受劳动代谢产热的影响。制订卫生标准应以机体热应激不超出生理范围为依据,对气象诸因素及劳动强度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证工人的健康。,(2)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多年来,我国总结了一套综合性防暑降温措施,对保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如实行生产自动化,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通风降温 可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 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在高温环境劳动时,能量消耗增加,故膳食总热量应比普通工人为高,蛋白质增加到总热量14%15%为宜。此外,可补充维生素和钙等。个人防护 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此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健康监护工作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组织措施我国防暑降温已有较成熟的经验,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有关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做防暑降温工作。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全面负责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生产现场,改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采用良好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第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落实以下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一)优先采用有利于控制高温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或者消除高温危害。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高温危害,应当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使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二)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保证其设计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高温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高温日常监测,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四)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高温危害作业劳动者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五)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第八条 规定了: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4个方面的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四、工频电场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工频电场可能导致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系统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如经常暴露在400kV、500kV以下的变电站工作人员,可出现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性机能减退、脉搏加快、血压偏高等症状,并伴有血象的轻微变化。防护措施:应采取有效的屏蔽、接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及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五、紫外线的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易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电光性眼炎”,轻症或早期患者,仅有眼部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者有眼部烧灼感和剧痛,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睑痉挛。长期接触紫外线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结膜炎。波长为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最大,可引起皮肤红斑并残留色素沉着。防护措施:给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电焊作业时正确佩戴和使用。,六、常见的化学毒物危害及其预防控制,一、氯(Cl),理化性质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溶于水和易溶于碱液。遇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氯与一氧化碳在高热条件下,可生成光气。不燃,但可助燃。在日光下与易燃气体混合时会发生燃烧爆炸。与许多物质反应引起燃烧和爆炸。,消防措施,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全身防护服。需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气流,以消杀火势,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性结构的库房,最好专库专储。远离热源和火源。防止日光直射。液氯是剧毒气体,应经常保持通风。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阀门有否漏气,库房内有否氯气。,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防毒面具和手套。发现漏气应立即关闭漏气阀门,如无法修复,应将漏气钢瓶搬出仓库,在空旷地方浸入石灰乳中以防止中毒事故。,接触机会 氯多用于食盐电解制得。在液氯的灌注、运输、贮存过程中,以及因钢瓶口密封不严等原因造成氯气大量逸散时常接触高浓度氯。,毒性简介,氯气吸入后,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部分氯气又可由呼吸道呼出。当浓度300mgm-3时,可造成致命损害;3000mgm-3时,危及生命;高达30000mgm-3时,一般滤过性防毒面具也无保护作用。,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空气中氯浓度较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卫生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1 mgm-3美国ACGIH TLV-STEL 2.9 mgm-3(1 ppm)TLV-TWA 1.5 mgm-3(0.5 ppm),一氧化碳(CO),理化性质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 接触机会凡含碳物质于燃烧不完全时皆可产生C0,在工业生产中接触CO作业不下于70余种。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煤气、各种加热窑炉的焙烧、矿下爆破、交通等生产部门。生活性中毒:家中使用燃气热水器发生的中毒事故等。,毒性简介,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约大300倍,致使血携氧能力下降,同时HbCO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缺氧引起水肿、颅内压增高,产生帕金森氏综合征和一系列精神症状。,侵入途径经呼吸道吸收。,应急处理,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时有效给氧是急性CO中毒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应用高压氧疗法,可加速患者血中HbCO的清除,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对症及支持疗法。防护措施空气中浓度的监测报警、场所的通风排毒、严格执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等。,氨NH3,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切断气源。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不燃结构建筑的库房。远离火源和热源。设备都要接地线。与其他化学物品,特别是氧化性气体,氟、溴、碘和酸类、油脂、汞等隔离储运。平时检查钢瓶漏气情况。搬运时穿戴全身防护服(橡皮手套、围裙、化学面罩)。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钢瓶泄漏应使阀门处于顶部,并关闭阀门。无法关闭时,应将气瓶浸入水中。,接触机会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也可用作制冷剂。侵入途径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毒性简介,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临床表现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罗音等。,应急处理,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及时观察血气分析及胸部X线片变化。防治肺水肿、喉痉挛、水肿或支气管粘膜脱落造成窒息,合理氧疗;保持

    注意事项

    本文(火力发电厂常见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