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docx
ICS03.120.10CCSAOO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XXXXXXXX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EvaIuationspecificationsforchiefquaIityofficerI(报批稿)I一批注|1】:应改为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批注2:按修改后的内容更新整个目录的内容,前sII引言III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评价原则45评价对象55.1基本要求55.2职业素养55.3职业能力55.4 岗位职费55.5 岗位权限66评价主体67评价指标67.1意识67.2诚信77.3知识77.4能力77. 5业绩88评价流程97.1 申请98. 2受理9&3评价98.4评价结果109证书管理10(规范性)首席质量官评价指标及分值1112附录 C(规范性)首席质量官等级划分13附录 D(资料性)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最低等级建议14(规范性)首席质量官评分规则15参考文献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批注|3|:报批稿这里内容不能缺.批注14:报批稿这里内容不能缺.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企业首席质量官协会、江苏省质量协会、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江苏省品牌建设促进会、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东吴服务产业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金陵饭店股份Tf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扬了江药业集团Tf限公司、徐州市企业首席质量官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邸成、石永、唐庆华、黄凯、郭宁、李拥华、吴世斌、朱洪祥、周蕾、赵佩杰、徐亚琴、鲁林、朱敬云、陈洋洋、尚琪欢、杜秋伊、陶世琰、王梦洁、刘国。作为一个组织最高质量职位的代表,首席质量官的设立,标志着组织对质量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也是对质量职能地位的充分肯定。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举措。为引导各类组织发挥首席质量官职能作用,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质成管理和质肽变革创新,提升质屋竞争力,特制定本文件。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1范围批注15:建议蒯除。批注I6J:建议驯除。批注|7:建议按章标的给出标准的主体框架.库文件规定了首席质信官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流程、证书管理的要求。I本文件适用了首席质量行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TT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首席质量官chiefquaIityofficer;CQO受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任命或授权,作为落实组织质量职责的第一人,负责建立和改进组织的质量文化和质JS战略,确保组织质成工作的策划、实施和改进,能参与组织的经营决策,并能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工作的绩效和改进需求的高层管理人员。注1:最高管埋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税的个人或组人。注2:最高管理者可直接担任组织的首席旗Ift官.3.2评价evaIuation对人员满足评价要求的情况进行评审的过程.来源:GB/T27024-2014,3.8,有修改3.3评价证书evaluationcertificate由评价主体根据本文件规定颁发的文件,用以表明持有人满足评价要求的程度。来源:GB/T27024-2014,3.5,有修改3.4评价主体evaluationsubject组织开展评价活动的具有合法地位的社会组织或机构。3.5评价对象evaluationobject向评价主体申请评价的首席质量官。3.6 原则4.1 公正性原则基可证实、可核实的客观信息、数据、结果进行评价,客观、公平、公开地形成评价结果。4.2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数据信息的获取和评价基广可靠的材料,能准确反映评价指标的要求。4.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宜具体明确,根据指标特性用定性、定量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规范合理、操作便捷。4.4 持续改进性原则为首席质量官提供持续改进提供客观、公平、公正、与时俱进的评价结果。IJ5评价对象I5.1 基本要求应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及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对首席质后官的基础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具布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b)从事质量管理工作5年及以上,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c)接效口关机构组织的首席质量官培训|。5.2 '业素箫职业素养包括但不限于:Nl批注别:建议改为:4.1 公正性脏则基于可证实、可核实的客观信息、数据、结果进行评价.客观、公平、公开地形成评价结果。4.2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数据信息的获取和评价暴于可靠的材料,能准确反映评价指标的要求.4.3 可操作性原则泮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宜具体明确,根据指标特性用定性、定职方法迸行评价,评价方法规范合理、掾作便捷*4.4持续改进性原则为首席质硅官提供持续改进提供客观、公平、公正、与时俱进的评价结果”a)公正、诚实、真诚、正直。VX批注91:建议删除b)能够听取或接受和采纳不同意见或观点。WC)坚持并专注于实现目标,具备对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负面情绪的调控能力。Nd)能根据逻捌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批注10:建议改为:相关,批注11):是否一定会有“结业证书”?e)勇于创新,持续改进,探索学习,愿意分享。f)廉洁自律,恪尽职守,自觉维护组织信誉。批注12:因为现在给出的内容不太容易评价,建议简化。d)充分、独立地履行职责,作出审慎、及时的判断.5.3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但不限于:a)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相美强制性标准和要求,了解行业质量发展形势和趋势并理解组织特质。b)掌握质属管理知识,能熟练运用质贷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组织协调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处理组织质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I和风险隐患。一二批注13:建议改为“和”,C)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具TF组织、策划、实施、学习、协调、沟通等能力.5.4岗位职责岗位职责包括但不限于:a)组织执行质后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要求。b)组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组织质量战略、规划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C)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实施和保持质或管理体系。d)组织推广、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组织质量创新和持续改进。IY-批注IM:建议改为:增强全员质砒意识,提高质靖I: 作技能.Y一批注15:是否需要时评价主体的资质进行规定?比 如:是否为依法登记注册的机构,比如是否需要具备法 人资等等.e)组织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增强I全员质量意识,提高质量工作技能培育质量人才梯队。f)联系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沟通质量工作信息,配合做好外部质量监督,分享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做法。g)总结提炼组织的管理模式,并在组织内外部加以推广和交流。5.5岗位权限岗位权限包括但不限F:a)具有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b)具有质量战略、规划和计划的建议权、实施权及计划审批权。c)具有参与组织经营决策,向最高管理者提出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建议权。d)具有质量问题、事件的调杳与处置权。e)具有质量工作考核与奖惩权。0具有质量工作经费的管理权。66价主体I6.1 应依法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质。6.2 应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制度,对评价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其评价行为负责。6.3 应具备满足要求的场所、设备以及其他开展评价工作所需的资源。6.4 应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7评价指标7.1 意识7.1.1 质量意识7.1.1.1 具有主动熟悉和掌握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他相关要求的意识。7.1.1.2 具有以顾客需求和期望为导向,基于风险思维和应用系统思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7.1.1.3 具有培育质量文化、提升全员质量素质的意识。7.1.1.4 具有基于事实(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作出抉策,寻找改进机会,持续改进、降本增效的意识。7.1.1.5 具有应用质量管理基本原理、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质量创新能力的意识。7.1.1.6 具有参与包括标准制修订、标准化试点示范在内的各类标准化活动的意识。7.1.1.7 具有与相关方合作共享、互利共繇的良好关系意识。7.1.2 社会责任意识7.1.2.1 具有对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运营对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产生影响所采取相应措施的意识。7.1.2. 2具有预见和应对公众对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运营等质量方面所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的意识。7.1.3. 3具有推动组织遵守质量诚信准则,建立组织质量信用体系的意识。7.1.4. 4具有组织支持质量相关公益事业的意识。67.2诚信诚信包括但不限于:a)Ii动回避有利益冲突或TT损组织利益、绩效的事项:b)保守组织和外部相关方的商业秘密及其他需要保守的秘密、信息;C)在职诳范围内,按合同约定履行相关权利义务。I一批注U6J:顶格.下同.7.3知识7.3.1具备质量及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D等相关知识并得以运用。7.3.2具备质量领导力构建、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战略制定和质量体系建设、目标分解等相关知识并得以运用。7.3.3具备质量经营管理、质量经济性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品牌管理、质量教育培训等相关知识并得以运用。7.3.4具备质量工具、质量成熟度评价与持续改进等相关知识并得以运用。7.4能力7.4.1组织能力7.4.Ll根据岗位职货,组织开展质量管理相关工作.7.4.1.2根据组织战略、质量战略、质量文化、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组织开展质量相关工作。7.4.2策划能力7.4.2.1根据组织特质,策划与组织总体战略、战略目标保持致的质量方针或质量战略、质屋目标.7.4.2.2针对质量方针或质量战略,策划建立相应管理体系,策划制定长短期质量措施计划。7.4.2.3针对质量目标,策划制定管理体系绩效目标、阶段性质量目标。7.4.2.4根据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策划变更质量方针或质量战略、质量目标。7.4.2.5策划质向管理、变更管理、应对风险和机遇等相关活动。7.4.3实施能力7. 4.3.1协调配置所需的资源,明确有关职责与权限,应用适宜的方法,实施管理体系、长短期质量措施计划。7.4. 3.2建立过程绩效指标,监测和控制实施管理体系、长短期质量措搬计划所需的过程。注:过程绩效指标可在过程中瞌测,也可能通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来监测。7. 4.3.3利用过程监测获得的信息,及时对过程进行调整。7.4. 3.4采用适宜的方法测量、分析和评价管理体系绩效目标、阶段性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识别质量工作改进与创新的机会。7.4.4学习能力7.4.4.1审视现IT的知识,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及时更新开展质房、经营、技术、品牌等方面管理工作所需的知识。7.4.4.2总结提炼知识与经验,形成质屋工作创新成果。7.4.4.3营造重视知识的学习蛰组织文化,促进员工开展自我学习。7.4.4.4明确知识管理过程,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在组织内部收集和传递知识。7.4.5协调能力7.4.5.1协调整合资源,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开展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质量管理。7.4.5.2协调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运用合理的方法,持续促进质量工作的改进、优化以及创新发展。7. 4.6沟通能力7.1. 5.1内部沟通7.4. 5.1.1建立健全组织内部质量工作沟通机制。_7.5. 5.1.2I在组织内部开展的沟通包括但不限于:I一批注|1万:建议改为:“在组织内部开展的沟通包括但a)质IS战略、质量文化等:不限于:”b)质量目标、管理体系绩效目标等:c)法律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岗位要求等:d)顾客满意度、质量工作绩效等。7. 4.5.2外部沟通7.4. 5.2.1建立健全组织与外部相关方质量工作沟通机制。7.5. 5.2.2幽织与外部相关方开展的沟通包括但不限于:I一批注|闻:建议改为:“组织与外部相关方开展的沟通a)确定组织与外部相关方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b)建立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合作的关系;c)共同收集和共享信息、专业知识和资源;d)必要时向外部相关方报告组织绩效;c)与外部相关方合作开展质贸改进和质贷提升活动:f)激励外部相关方的持续改进。7.6. 绩7.6.1 工作绩效工作绩效包括但不限于:a)组织在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能提高、质量成本控制、顾客满意等方面的绩效:b)个人在质量、经营、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工作绩效;c)在为组织培养质量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注:质量人才可包括管理体系审核员、卓越绩效自评师等。7.6.2 学术成就学术成就包括但不限于:a)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历等。b)取得的学术职务,在行业的学术地位;注:学术地位可包括取得的学术称号、专业委员会职务、培训讲座授课、学术交潦等。c)在质量管理、专业技术领域的学术成果:注:学术成果可包括发表的论文、专著等.d)推动组织或团队取得的学术成果。7. 5.3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包括但不限于:a)在质量、经营、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标准等),并形成可分享、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或管理模式;b)推动组织或团队取得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标准等),在地区或行业内得到认可.8. 5.4社会贡献社会贡献包括但不限于:a)宣传质量理念,传播质或知识:b)分享最佳实践、典型经验和技术方法;c)提供质应公益服务。9. 5.5所获荣誉所获荣誉包括但不限于:a)在质超、技术、创新、品牌、标准化、知识产权等领域获得的集体荣誉(个人主导或独立完成);b)其他质量相关的个人荣誉。8评价流程8.1申请满足基本要求(5.1)的评价对象,向评价主体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a)所在组织的推荐意见:b)申请报告(包含困绕第7率内容的自评报告):c)证实性材料(包含教育和培训的简历或履历、工作经历、质量专业经历、工作绩效评价等)。8.2受理8.2.1 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符合要求的交由评价组进行评价,对审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提出补充完善意见。8. 2.2评价对象根据评价主体意见补充完善材料后,重新提交申请。10. 2.3不予受理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a)评价对象近三年发生¾法违规|违纪或失信行为:-一-批注191:建议增加:违纪.b)评价对象个人发生或涉及到重大质量事故贡任;c)所在组织发生与评价对象有关联贵任的重大质量事故。8.3评价8.3.1评价主体应根据实现评价H标所需的能力以及公正性要求来绘I建评价组(包括评价组长以及必批注1201:便议改为“组建”,要的技术专家),8.3.2评价组依据评价指标和评分规则时评价对象提交的申请报告、证实性材料进行评价,并组织面批注21:建议改为:首席质量官评价指标及分值批注22:建议改为:首席质量官评分规则.批注23:建议改为:首席质量官等级划分试答辩(I制绕第7章内容),必要时开展现场验证。8.3.3首席质量因评价指标及分侬按附录A执行。8.3.4首席质量官降分!规则应按附录B执行。8.3.5首席质量t级划分I应按附录C执行,8. 3.6评价组长负货评价报告的编制并对评价报告的内容负贡。评价报告应提供对评价的准确、简明和清晰的记录,以便为评价决定提供充分的信息。8.4评价结果8.4.18. 4.2评价组完成评价后,应向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报告评价主体依据评价组提供的评价报告,审议作出评价决定。批注2明:建议改为:评价组完成评价后,应向评价主体提供评价报告.8.4.3评价主体依据评价决定,向符合首席质量官等级划分条件的评价对象颁发评价证书,评价证书内容应至少包含:a)获证人员姓名;b)获证人员所在组织名称:c)评价等级:d)评价主体名称:e)评价日期:f)证书有效期:g)可追溯的证书编号。8.4.4各类组织聘用、续聘忏席质量官的最低等级建议参照附录D。9证书管理9.1 证书有效期为三年,由获证人员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或转借。9.2 在证书有效期内,获证人员每年应惨加质量相关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但不限一批注25:建议改为“参加”,a)参加培训讲座授课;b)参与学术交流:c)发表学术成果。9.3 在证书有效期内,获证人员发生回法违规由纪、失信、重大质量事故或所在组织发生与获证人员一一批注1261:便议增加:违纪.有关联责任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暂停或中止证书的使用,必要时,评价主体有权收回证书或声明证书作废。9.4 为保持证书连续有效性,在证书到期前三个月持证人员应向评价主体申请再评价。-一批注2刀:建议删除.9.5 评价对象申请变更评价主体,应向变更后的评价主体申请评价。9.6IiiE书到期失效I或!证书被暂停、中止、作废满一年若需重新获证,评价对象应向评价主体申请再-批注X:到期失效艮否应用新评价?谈Sl有个向即.评价。921和922都是再评价,没区别啊!再评价和重新评9.7再7价流程按照1“第8率”肽行。价也没区别,批注29:发生违法违规环纪、重大质量事故,也可以?批注130:建议改为:第7章附录A(规范性)_首席质量前平价指标及分值I一-'批注31:建议改为:首席质量官评价指标及分值.表A.1给出了首席质质官的评价指标及分值。表AJ评价指标及分值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7.1意识7.1.1质量意识801007.1.2社会责任意识207.2诚信/60607.3知识/1001007.4能力7.4.1组织能力403407.4.2策划能力607.4.3实储能力807.4.4学习能力607.4.5怖调能力407.4.6沟通能力607.5业绩7.5.1工作绩效1504007.5.2学术成就607.5.3创新成果1007.5.4社会成蛾507.5.5所获荣誉10100O小注32:建议改为:总分.附录B(规范性)_首席质量部平分规则I一.批注33:建议改为:首席质量官评分规则B.1总则按“表现”条款(7.17.4中各评分条款)和“结果”条款(7.5评分条款)分别对评价对象的个人表现、工作结果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B2表现评价B.2.1本附录所表述的“表现”是指评价对象满足“表现”条款(7.17.4中各评分条款)要求的程度。B.2.2“表现”条款评分规则见表B.1。表BJ“表现”条款评分规则评分系数表现0.1,0.25所对应的每项评分条款的满足程度210%且V25*对应提及的评分条款总体上的满足程度210%且25%0,3、0.45所对应的每项评分条款的满足程度)30%且V45%时应提及的评分条款总体上的满足程度30%且V4510.5、0.65所对应的每项评分条款的满足程度50%且V65%对应提及的评分条款总体上的满足程度250%且65%0.7、0.85所对应的每项评分条款的满足程度270%且85%:时应提及的评分条款总体上的满足程度270%且V890.9、1.0所对应的每项评分条款的满足程度290%且V100%:对应提及的评分条款总体上的满足程度390%且VlO0%B3结果评价B.3.1本附录所表述的“结果”是指评价对象满足“结果”条款(7.5评分条款)要求的程度。B.3.2“结果”条款评分规则见表B.2。表B.2“结果”条款评分规则评分系数结果0.k0.25提供结果俄少0.3、0.45提供结果一般:结果在行业内处于一般水平0.5,0.65提供结果较为全面:结果在行业内处于较好水平0.7、0.85提供结果全面:结果在行业内处于优秀水平0.9、1.0提供结果非常全面;结果在行业内处于卓越水平附录C(规范性)_首席质量官I等级划分L1.批注34:建议改为:首席质量官等级划分.Cl评价分值高于300分(含),且各叭项评价指标分值满足表C.1要求的,予以首席质量官等级判定。表C.1单项评价指标分值要求单项评价指标评价分值7.1意识207.2谑信=607.3知识>207.4能力907.5业一>110C.2根据评价对象满足评价要求的程度从低到高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首席质量官等级。表C.2给出了各等级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要求。表C2各等级首席质量官的评价分值要求评价等级评价分值A不予评级AA»300分,且V450分AAAN450分,且V600分AAAAN600分,且V750分AAAAA2750分附录D(资料性)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最低等级建议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最低等级参照表DL表DJ各类组织聘用,续聘首席质量官的最低等级建议产业类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大型AAAAAAAAAAAA中型AAAAAAAAA小型AAAAAA微型AAAAAA注:组织规模划分参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参考文献TJTJIJIJIJIJIJIJIJTJIJH12345678911LLLLLLLLLLJ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实现持续成功指南GB/T19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19024质量管理实现财务和经济效益的指南GB/T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24353风险管理指南GB/T27024合格评定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GB/T36000社会责任指南DB31120/Z008区长质量奖苒席质量官奖评价准则112DB3301/T0358企业首席质量官管理规范13DB43/T1873企业首席质量官基本要求及评价规范14质量强国建设纲要15关于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愦检办质2012749号|)一16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批注35:建议置于标准的最后一个.批注36:就改为:“(质检办质(207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