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概述 (2).ppt
,marine pollution:,第一节 海洋生态环境的定义,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和人为的),都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环境空间不适当地利用,第二节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现状及保护的必要性,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海洋水体、海床和底土,海面上方的大气,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形容也是不会过分的。海洋几乎对地面上的一切变化过程都产生重大影响。,据科学家分析,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可能影响氧和二氧化碳以及全球水分的循环,引起热状态和大气环流的不平衡。过去不曾出现过严重自然灾害的地区现出现严重干旱和洪水,或出现破坏性霜冻和飓风现象,可能都与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有关。这一类严重自然灾害已经给地球上的许多地区造成了无法抗拒的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地区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适合于人类居住生活;沿海地区适合于建立临海工业,外贸事业,旅游业,以及海产品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以上,而且近百年来人口一直处于向沿海地区集中的趋势;沿海地区也是经济和技术密集区。我国沿海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有4亿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44;沿海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沿海地区的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要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沿海经济发展和海洋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一般有两种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对生态系有害的因素。例如,1982年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几乎使全球气象出现反常现象,沿南美洲海岸和整个东太平洋中部海水温度升高,大量生物资源不能正常生长,渔获量大量减少,南非、印度南部、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持续干旱,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则暴雨成灾。,二是人为的因素,即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海洋污染,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本世纪以来,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海洋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生活的大量废水、废弃物、有毒化学物品大量排放入海,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据联合国的有关组织统计,每年由于人类活动而流失入海的石油约 1000万吨;海洋每年还接收25 000多吨多氯联苯,25万吨铜,390多万吨锌,30多万吨铅;留存在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约7.41017贝可。全世界每年生产的 5 6009 000万吨汞,约有5 000万吨最终要进入海洋。,由于大量有毒和有害的物质进入海洋,许多地区的沿岸海域受到严重污染损害。水底动物大量死亡而成为荒漠,有毒物质在动物体内富集。,近10年来,我国海域还发生了各种溢油事故20余起,造成大量石油流入海洋。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沿岸的许多海区已受到污染,若干港口水域,河口区,某些海湾,以及某些工业城市附近海域,已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大连湾、锦州湾、胶州湾、杭州湾,以及长江口、珠江口、辽河口等河口区污染更为严重。,我国海域污染示意图,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8年,我国污染海域面积减少,较清洁海域面积增加,近岸局部海域水质略有好转,但总体污染程度依然较高;近海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13.7万平方公里,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约1.4万平方公里;污染海域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比2007年减少约2.2万平方公里。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上述污染物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数比例分别为52%、29%和19%。,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008年,国家海洋局对18个生态监控区进行了生态监测。监控区总面积达5.2万平方公里,主要生态类型包括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生物群落结构、产卵场功能以及开发活动等。,20042008年海洋生态监控区生态健康状态,2008年,全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13 738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赤潮发生次数减少14次,赤潮累计面积增加2 128平方公里。其中,渤海1次,面积30平方公里;黄海12次,累计面积1 578平方公里;东海47次,累计面积12 070平方公里;南海8次,累计面积60平方公里。东海仍为我国赤潮的高发区,其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分别占全海域的69%和88%。赤潮监控区及毗邻海域发生赤潮25次,累计面积约5 900平方公里,分别占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的37%和43%。,海洋赤潮,20072008年全国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对比,三、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1.破坏栖息环境,对渔业造成危害,由于海洋环境遭到污染,因而鱼类、贝类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使某些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海区的经济鱼类绝迹,渔民失业,某些海区甚至已成为无生物的死海。例如地中海,据报导,地中海沿岸各国以前每年向海区排放污水4300亿吨,其中90是未经处理的;排放入海的各种重金属约7500吨,石油约80万吨,洗涤剂约6万吨。大量有毒物质造成了地中海的严重污染,海中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普遍达到或超过了安全允许的浓度。,在地中海一些沿岸水域中,鱼类、藻类、蟹类、贝类、海星、海胆等实际已经绝迹。日本、美国、苏联等许多国家的沿海和海湾,都出现过类似的严重危害。,我国沿岸海域的污染也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害。在污染严重的海域,许多经济生物资源明显衰退,渔场外移,或不能形成渔汛,滩涂养殖场荒废。我国最大的商品鱼基地舟山渔场也遭受了严重污染。由于污染区多集中在适合于发展海水增养殖业的近岸、海湾、河口和滩涂地区,因而对海洋渔业的危害越来越大。,2.损害海滨环境,影响沿海地区人们的生产和健康,在许多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污染的海域有大量的肝炎病毒、大肠杆菌和其他传染病毒,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例如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每年有1.8万吨磷、5万吨氮排放入海,另外,排放入海的重金属和农药数量也很大。因此,在波罗的海水域发现了含量很高的大肠杆菌、沙门氏病毒、腺甙病毒等,它们曾使斯德哥尔摩等地居民染上了有关的传染病。,另据报道,苏联沿岸许多海域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规定的标准10倍以上,食用鱼类、贝类和其他水产品体内的汞、镉、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含量增加,从而使得食用这些水产品的居民得了各种疾病,其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水俣病”、“骨痛病”。我国有些沿海地区的居民也曾因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而发生了某些传染病。,水俣病的形成及症状,海洋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严重性还在日益加重。有的学者指出:“近50年来由于世界大洋的污染,成千种海洋生物已无影无踪地消亡,特别是近20年内这个过程更加强化了,海洋如果继续污染下去,将对人类带来严重后果;如果海洋死亡,人类便不能生存。”,我们因该怎么办?,第三节 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及防护措施,一、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保护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已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进行整治和恢复。,(一)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二)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五)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199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海洋生态保护作出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1.与海洋开发同步规划、协调发展,2.实行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分类管理,3.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4.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5.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 基础设施建设,6.加强海洋环境立法和管理工作,7.重视国际和区域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