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PPt课件.ppt
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疾病科 王喜娟,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3,4,5,6,概述,1,目录,病原学,2,治疗原则,预后与预防,7,8,LOGO,一 概 述,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临床特征是腮腺肿胀和疼痛,二 病原学,腮腺炎病毒是 RNA病毒,人是唯一的宿主。病毒存在部位:病程早期可从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或甲状腺等分离出病毒该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低,加热至5620分钟或甲醛、紫外线等很容易使其灭活,但在4低温条件下可存活数日。,三 流行病学,患者腮腺肿大前7d至肿大后9d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本病为世界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7,腮腺炎病毒,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繁殖,血循环,腮腺,中枢神经系统,腮腺炎,脑膜炎,进一步繁殖,再次进入血流,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腺体和器官,通过飞沫侵入呼吸道,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导管壁C肿胀,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组织水肿,腮腺炎的病理特征: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导管阻塞,淋巴管,血流,淀粉酶潴留,血尿中淀粉酶升高,四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征,LOGO,五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前驱症状可有中度发热、头痛、乏力、肌痛等 腮腺肿胀是最突出的症状。起病1-2 d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2-4 d后对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弥漫性肿大,表面灼热,有弹性 感及触痛;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腮腺管口早期常有红肿;下颌下腺或舌下腺亦可以受累。,LOGO,腮腺导管开口红肿,单侧腮腺肿大,下颌下腺肿大,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并发症,其他,五 临床表现,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一般出现在腮腺炎发病后4-5d,有的患者脑膜炎先于腮腺炎,一般症状在一周内消失。睾丸炎:常见于腮腺肿大开始消退时又出现发热,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睾丸炎一般为单侧,约1/3的病例为双侧受累。急性症状持续3-5d,10d内逐渐好转。卵巢炎:发生于5%的成年女性,可出现下腹疼痛。一般不影响生育能力。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日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和中上腹疼痛和压痛,发病率低于10%。,五 临床表现,六 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WBC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并发症者WBC可以升高。有肾损害者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二)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90%的患者发病早期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三)脑脊液检查: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的患者约半数白c计数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七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清淡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感染。(二)对症治疗:发热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可用20%甘露醇,每6-8小时一次,直至症状好转。,(三)抗病毒治疗: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对重症或并发脑膜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每日5-10毫克,5到7天。,七 治疗原则,八 预后与预防,预后:腮腺炎大多预后良好,病死率为0.5%-2.3%,主要死于重症腮腺炎病毒性脑炎。,预防: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患者已开始排出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应用减毒腮腺炎活疫苗,进行皮下,皮内接种,90%以上可产生抗体,潜伏期患者接种可以减轻发病症状。此疫苗可能有致崎作用故孕妇禁用。,八 预后与预防,Thank You!,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感染性疾病科 高宝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