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与类型判读.ppt
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分析与类型判读,一、气候的形成因素分析,1、气候因子,2、气候的地带性因素,(1)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干燥,湿润,干燥,湿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2)季风环流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出现,全球气候的宏观分布,3、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思考一:说明图中北美西部和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异同及其原因。,(1)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原有气候的分布范围,同:大体分布于40N60N的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异: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得多;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于阿拉斯加暖流。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许多;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思考二: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地处低纬度,属热带;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岛屿中部为山地,由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形成丰沛的降水,(2)非地带性成因改变原有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几内亚湾北部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非洲东部 南回归线非洲东部热带沙漠气候:索马里半岛高原山地气候:埃塞俄比亚高原,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2010年福建文综,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二、气候类型的判读,1、“十二字”法则“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二、气候类型的判读,1、“十二字”法则“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二、气候类型的判读,1、“十二字”法则“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2、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4、根据区域植被景观图判读,3、根据城市判读,油橄榄,下图为科考人员在我国某考察地拍摄到的景观。据此读图完成下题。,1对该考察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根系不发达 B日照长,昼夜温差大 C冬暖夏凉 D可能受寒流影响而降水少,(2011年四川卷)表 1 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2题。,1.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A.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大兴安岭西侧 D.西经130度附近 2.地降水丰沛的最主要原因是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D,A,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气候类型判定,“十二字”原则,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根据区域植被景观图判读,根据城市判读,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影响气候分布范围,改变气候类型,读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B,C,材料一:非洲第四大河的赞比西河滚滚流到这里,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形成飞流直下的5条瀑布泻入一个宽仅400米的深潭,酷似一幅垂入深渊中的巨大的窗帘,瀑布群形成的高几百米的柱状云雾,飞雾和声浪能飘送到10千米以外,声若雷鸣,云雾迷蒙。数十里外都可看到水雾在不断地升腾。那奇异的景色堪称人间一绝。而瀑布附近的“雨林”又为瀑布这一壮景平添了几分姿色。“雨林”是瀑布附近的一片长年青葱的树林。材料二:下图为赞比西河水系分布,纬度低,气温高;瀑布水汽形成的潮湿小气候。,(1)依据材料分析,“雨林”的形成成因。(4分),图为北非简略,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14分),(1)说明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气温年较差小于甲地。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集中于冬季;乙地全年降水稀少。原因: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带控制;乙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东北信风带控制。,2011年江苏卷,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气候类型判定,“十二字”原则,根据气候分布规律判读,根据区域植被景观图判读,根据城市判读,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影响气候分布范围,改变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