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论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ppt
方 剂 学,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治法概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指的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黄帝内经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为一体。总结了一整套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1、治疗原则: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共性。如扶正祛邪、平调阴阳、调整气血津液。2、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如表证用汗法,热证用清法,寒证用温法。3、具体治法:针对具体证候所确立的治疗法则。如肝气郁滞证用疏肝理气法。教材中归纳为2、3两个层次,第一节 治法概述,治法还有多体系的特点。病机的多体系的特点,决定了治法的多体系特点。1、六经治法体系:如和解少阳、泻下阳明热结 2、卫气营血治法体系: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 3、三焦治法体系:如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 4、脏腑治法体系:如宣肺止咳、滋水涵木,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以药成”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中医学历来强调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用法的指导下组织方剂 以法遣方用法的指导下运用方剂,选择方剂 以法类方用法的指导来分类方剂 以法释方作方论和讲解方的时候,用治法为纲来解释方剂,第三节 常用治法,现在常引用的“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从高层次的治疗大法的角度,根据历代医家对治法的归类总结而来。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八纲中寒热病性推导出八法之思路,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外感六淫病邪所致表证 感冒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 水肿初起,腰以上肿甚 疮疡,初起而有寒热表证。痢疾,痢疾初起而有寒热表证,汗法,常用分类:根据病邪的性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根据体质的强弱:扶正解表使用注意:1、辨清病邪的性质 2、中病即止,慎勿过量 3、兼顾兼夹病证 4、不宜久煎,吐法,突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特点:病位居上,病势急暴,体质壮实,内蓄实邪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使用注意: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慎用 吐后调养脾胃 止吐方法:冷稀饭、冷开水,姜汁,麝香1-2厘。,下法,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泻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或积水等形证俱实之证。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使用注意:辨清病情属性 中病即止,顾护正气,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和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分类: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等。,温法,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里寒证:寒从中生,外寒直中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分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使用注意: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对于“真热假寒”证,不可以误用,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清法,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使用注意:不可滥用,注意顾护正气 对于“真寒假热”证,不可以误用,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渐积形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类治法。适应病证: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疮疡痈肿。消法用药,要照顾正气,补法,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适应病证:虚证。分类:补益虚损、助正祛邪 使用注意:辨清虚损证型,不可滥用补法。应善用通补,不宜呆补,八法运用要求,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八法这一单独的治法,单一的治法,都要彼此有机的结合起来,产生各种各样的具体治法。每一法之中,和八法的其它治法要相结合。所以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的八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 方剂的分类,“七方”说病证分类法祖方(主方)分类法功用(治法)分类法综合分类法,“七方”说,始于黄帝内经:大、小、缓、急、奇、偶、重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大、小、缓、急、奇、偶、复,病证分类法,按病证分类的方书首推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以病脉证并治千金方以脏腑病证分类三因极-病证方论以病因分类,祖方(主方)分类法,明代施沛编著祖剂,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及后世医家的部分基础方剂,冠以祖方。此种分类方法,在归纳病机、治法共性的研究中具有较好的作用,但往往不能推本溯源,始末不清。,功用(治法)分类法,圣济经提到“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景岳全书提出“八阵”: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医学心悟医门八法: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综合分类法,清汪昂医方集解开创了新的综合分类法,既体现以法统方,又能结合方剂的功用和治证病因,并照顾到治有专科。分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22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