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课件甄洪杰.ppt - 辽宁安全生产信息网.ppt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用语的含义,作业场所,是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职业禁忌,是指从业人员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危害损伤和罹(l)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职业损伤与安全事故的区别,安全管理工作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立即性 晚发性偶然性 必然性杀人见血(红伤)杀人不见血(白伤)常识性 医学性个别或群发 群发,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约1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约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一)尘肺病,201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812例,死亡病例679例。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10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二)职业中毒,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起,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19起,中毒215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02%。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二)职业中毒,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499例(占35.22%)、272例(占19.20%)和157例(占11.08%)。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三)职业性肿瘤,2010年共报告职业性肿瘤80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9例,焦炉工人肺癌18例、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共10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1例、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1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1例。(其中布氏杆菌病159例,森林脑炎42例),其他职业病64例。,(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2010年共报告1314例,其中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47例(其中噪声聋多达333例),职业性眼病251例,职业性皮肤病22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25例(其中中暑117例,手臂振动病100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201例,辽宁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指出 一、全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 我省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区的职业病危害又呈现上升势头。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危害因素复杂、涉及劳动者数量多、造成损失巨大。省内机械加工、石油化工、冶金、建筑、电力、医药、制鞋、畜牧等行业广泛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些新兴行业采用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带来了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急慢性职业中毒、噪声聋、减压病和职业肿瘤等职业病在我省时有发生。作为我省的头号职业病,2008年、2009年全省新发尘肺病占全省新发职业病病例总数的比例均在90%以上,我省2009年的尘肺病发病水平列全国第六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患尘肺病例已达39120例,每年仅因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3亿元。,全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二是乡镇企业、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较为严重。一些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作业场所条件较差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雇佣大量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和防护意识的农民工和流动劳动力,由于缺乏科学的保护措施,加之企业未积极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严重损害了这些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全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三是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工作未能全面开展。一些地区引进建设项目时没有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查纳入政府审批程序,导致个别产能效率低下、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得以建设投产。这些企业往往因为后续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更大的职业病危害。,全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四是职业卫生监管体系、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初步建立,但配套的制度法规、整体工作规划、部门考核机制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全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五是职业卫生服务和监管力量不足。很多地区由于人才、经费的不足,从事职业卫生服务的机构难以达到审批条件。全省各地现有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职业卫生服务技术机构多分布在城镇,还不能覆盖偏远的县区和基层地区。全省还有21个县(市)未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8个县(市)未建立职业卫生服务技术机构。,全省职业病防治现状与问题,六是历史遗留的职业病问题还没有完全妥善解决,全省职业病发病者信息部分缺失,相当一部分职业病患者不能得到科学、及时的康复治疗。,二、规划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安全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到2015年,遏制全省职业病年发病例数不断增长的趋势。期中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增长率下降到5以内,基本控制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一氧化碳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较2009年下降20;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省各地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提高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率,尤其要加强县区级职业卫生审查工作,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率达到65%以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70%以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竣工卫生验收率达到70%以上;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5以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达到60%以上,职业危害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80%以上;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改进或关闭当前存在的生产工艺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防护措施不力的企业。,目标要求,到2015年,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80以上,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2009年提高2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监管网络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得到加强,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基本覆盖全省。,目标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应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每个市必须至少有一家职业病诊断机构,并具备符合当地职业病发病情况的诊断项目;每个县(市)至少有一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探索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模式,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的能力建设和管理。,目标要求,到2015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因职业病纠纷引发信访事件的数量,比2009年减少50%。,三、主要任务,(一)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1.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用人单位法人代表是职业病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依法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专业人员,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防范职业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根据我省实际,研究制定税收浮动、职业病防治基金、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医疗保险报销范畴等政策,借助经济手段,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三、主要任务,2.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严格审批环节,确保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优先采用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逐步替代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材料。用人单位应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为劳动者配置适宜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加强防护用品使用的管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应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要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用人单位不得将产生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三、主要任务,3.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病人救治。用人单位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要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要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应急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三、主要任务,4.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落实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政策。在高危行业推行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三、主要任务,5.重点加强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开展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防护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强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对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管理,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农民工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主要任务,(二)加强重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1.尘肺病防治。以防治矽肺、煤工尘肺等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关闭粉尘危害严重、不具备防治条件的小煤矿、小矿山、小水泥厂、小冶金厂等。同时,加强尘肺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研究尘肺病发病规律,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尘肺病的职业健康监护,提高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能力,规划建设尘肺病等专科救治医疗机构,引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手段,使尘肺病等患者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主要任务,2.重大职业中毒防治。实施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对生产设施、设备、场所进行治理。加快有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展职业中毒发病规律、健康损害机理、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及防护技术研究。建立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单位管理信息档案,对可能发生急、慢性职业中毒危害源点实施隐患登记,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重大职业中毒隐患进行严密监控。加强作业场所密闭空间作业的管理,严格实施密闭空间的作业准入制度。对产生重大职业中毒隐患的设施、场所进行治理,完善应急救援措施。,主要任务,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实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治理工程,开展危害控制试点,研究放射性职业病发病机理及关键防治技术和措施,降低因电离辐射造成的疾病发病率。加强对核技术应用行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主要任务,(三)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1.加强职业病防治专业技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职业病防治职能作用,形成有力的技术支撑力量。加大对有关机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职能分工明确、规模适度、精干高效的省、市、县(区)三级职业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服务管理、指导和咨询。,主要任务,在现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将职业病预防控制职能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等职业病防治网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职业卫生保健服务。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与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基层专业人才。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依法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工作能力。,主要任务,2.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管协调机制,强化卫生、安监等部门联系协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基层监督队伍能力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设置专门的职业卫生、安全监管机构,充实监管人员,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具和装备,提升监督执法能力,建立起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覆盖城乡、功能完善、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职业病防治监管体系。,主要任务,3.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职业病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建设,加强职业病危害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将职业病危害信息监测纳入公共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准确掌握、科学分析相关动态信息,逐步实现全省职业病防治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共用、数据共享和规范管理。,主要任务,(四)完善工伤保险和职业病救济、救助制度。全省各市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保障参保职工及时享受到工伤保险待遇。完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对通过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机构作出尘肺、职业中毒或其他职业病诊断的,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及时受理工伤认定并对职业伤害程度作出等级鉴定,确保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适合我省省情的职业病预防、补偿、救济和康复体系。对因职业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建立档案和随访工作制度,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及时实施救助。,主要任务,(五)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强化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网络,认真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责任、职业病防治科技等方面的宣传,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将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纳入全民普法计划范围。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法人、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积极推进作业场所健康教育。鼓励群众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主要任务,(六)开展职业病防治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重点职业病防治科技攻关,增加对职业病防治科技项目的支持与投入。以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肿瘤的预防控制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防尘、防毒、防辐射、防噪声等防护技术为重点,加强粉尘、放射性物质、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防护和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应用。,四、保障措施,(一)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各市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突出的位置,把职业病作为危害群众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进行管理,统筹安排职业病防治工作,将职业病防治重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代表组成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四、保障措施,(二)加大监管力度。各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各地区要针对本地区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职业病防治法、损害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违法行为。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要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四、保障措施,(三)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病防治。用人单位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各地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职业病防治补助政策,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四、保障措施,(四)加强监督,实施考核与评估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对规划目标实行考核、评价,对各市职业病防治实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各市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各市要督促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目标,提高各相关部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推动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四、保障措施,(五)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外民间团体以及国内先进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拟订地方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监督实施;承担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承担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和管理工作;负责职业危害申报、重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督管理,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组织指导、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培训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参与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煤矿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监督,实施考核与评估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考核目标体系,对规划目标实行考核、评价,对各市职业病防治实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各市政府绩效考核的内容。各市要督促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目标,提高各相关部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推动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展。同时,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责任追究制,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1、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2、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的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危害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3、从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4、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5、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6、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格遵守执法规范;对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下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二)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规程的建立、落实及公布情况;(三)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情况;(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情况;(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结果公布情况;(六)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保养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及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情况;(七)职业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告知情况;(八)职业危害事故报告情况;(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进入被检查单位及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检测,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取证;(二)查阅、复制被检查单位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文件、资料,采集有关样品;(三)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职业危害防治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四)发生职业危害事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和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7.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地方政府要依法予以关闭。,用人单位必须做的三项职业卫生工作,1、现场管理2、人员管理3、资料管理,一、现场管理包括:,1.职业病防护设施与防护用品规定2.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应急措施4.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5.对供货单位的要求6.职业病事故报告及应急控制7.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转移,二、人员管理包括,1、职业健康检查 2、宣传教育培训 1)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 2)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3)对工人的培训 4)对工人的合同告知 5)现场警示、公示公告,宣传教育培训,1、合同告知2、公告栏、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3、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1)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 2)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3)对工人的培训,用人单位的告知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健康监护,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劳动者享有的七项权利,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劳动者享有的七项权利,(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用人单位,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遵守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三、资料管理包括,1、新改扩建项目审批手续内容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3、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4、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工作总结5、职业卫生检查记录6、职业健康档案7、现场检测资料8、培训宣传资料9、监督文书10、其它,一、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1、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按来源分为 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 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 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 按性质分为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按来源分为,1、与生产过程有关的是指: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 声、振动、高温、辐射、传染病因素等2、与劳动过程有关的是指: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3、与作业环境有关的是指: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照明不良等。,按性质分为,1、化学因素:工业毒物: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性 粉尘 2、物理因素:异常气候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噪声 振动3、生物因素: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病毒、真菌等。,二、现场有害因素识别,现场监测是识别生产岗位是否达标的重要 手段。根据国家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的类型分为:1)根据检测目的分类 2)根据空气采样的方式分类,开展定期监测,根据检测目的分类,1、系统检测2、定期定点检测3、抽查检测4、事故性检测5、个体接触水平检测,1、系统检测,定义:是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企业竣工验收前进行的测定,或是对现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大修后卫生防护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测定,或对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卫生学鉴定进行测定。目的:在于对这些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及卫生防护技术措施的效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进册评价。检测方法:是在选定的采样点连续采样检测3天,以均值评价。评价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时,每天上、下午各检测1次。,2、定期定点检测,定义:是由工业企业负责实施的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的日常的定期的定点的检测。目的:是经常性地监测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检测方法:是在选定的采样点定期地进行检测;作为日常检测,每次至少采样检测1次;作为动态观察的定期定点检测,要采样检测3次,以均值评价。,3、抽查检测,定义: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的对工业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的监督性检测。目的:在于监督检查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考察定期定点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方法:是在选定的检测点采样检测13天,以均值评价。评价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时,每天上、下午各检测1次。,4、事故性检测,定义:是对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进行采样检测。目的:是确定事故发生后工作场所存在的毒物及其浓度,以判断其危险程度,指导事故的及时正确处理。检测方法:是在事故现场选定的监测点,迅速及时地进行1次以上采样检测,直到空气中毒物浓度低于容许浓度为止。,5、个体接触水平检测,定义:是对工作场所内接触毒物的劳动者进行个体采样检测。目的:在于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检测方法:是对选定的检测对象,或佩带个体采样器进行个体采样测定,或在检测对象的所有工作点进行定点采样测定,然后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现场检测的意义,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1)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等,需要迅速知道空气中存在的毒物及其浓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2)如决定现场人员能否进入或是否需要撤离,需要采取什么防护措施等。这种情况下,要求使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尽快得出测定结果。现场检测方法通常是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即在短时间内测得空气中是否存在毒物及其浓度大小。要求用于现场检测的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采集空气样品量少、,现场检测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准确度、操作简便快速、使用的仪器便于携带。有些检测方法不能完全达到快速、灵敏和准确等上述要求,只要反应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稍差些,仍有实用意义,特别对毒物浓度高的情况下检测是有用的。现场检测方法还有一种是用于连续检测空气中毒物的浓度,有的还具有报警作用,即当空气中毒物浓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可以发出警报,以便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现场检测方法常用的有检气管法、气体测定仪检测法、试纸法和溶液快速法等。,机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要点,(一)粉尘 1、矽尘 2、水泥尘 3、焊接尘(二)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 2、氮氧化物 3、苯 4、二氧化硫 5、锰(三)物理因素 1、噪声,1、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1)存在:在工作时,工作环境产生粉尘。2)可能发生的职业病:矽肺,矽肺发生的特点,1)矽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事矽肺作业的工龄、粉尘中的游离的二氧化硅的含量、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个体条件有关。2)矽肺多在接触510年后才发病,有的可达1520年;在缺乏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持续吸入高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几十至几百毫克)、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有人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3)矽肺是个进行性疾病,一经接触,即使调离洗尘作业,仍可继续发展;有些工人接触高浓度矽尘后,当时未发病,经过若干年后,病变表现出现即离尘后矽肺,一般称为“晚发性矽肺”。4)个体因素对矽肺的发生也有影响,如:健康状况较差、呼吸系统感染、尤其是肺结核能够促使矽肺病程迅速发展和加剧。,1、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3)识别:现场检测4)控制:应该从设备、环境、人三方面进行考虑,二、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职业性健康筛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职业病报告管理。有卫生监督统计报告、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紧急报告等制度 职业病范围及职业病患者的处理办法。有职业病范围规定,统计报告管理体系,职业病患者待遇规定等项。,控制与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方法,1)实施防尘措施2)加强体检3)加强个人防护,防尘措施有两种办法:,1)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办法:湿式作业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 资经济,已被企业广泛应用。2)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1)把发生粉尘的生产设备密闭起来;2)加强通风设施的上马,并且保持良好使用状态;3)除尘器的使用:从密闭设备内吸出的含尘空气,在排出之前,必须通过净化装置即除尘器,以免污染环境并且回收有用的原料。,加强体检,1)加强岗前体检2)加强在岗体检3)加强离岗体检,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四、用人单位应建立和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购进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八、本标准要求为一部分工种的作业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3M-9000系列防尘口罩,独特设计形状,配合优良鼻夹和头带,保证与脸部良好密合;在同等防护效果下,呼吸阻力小,佩戴更舒适,耳带式口罩,可过滤极细微的非油性粉尘和油性粉尘,过滤效率大于80%。主要用于含有低浓度有害气体和蒸气的作业环境。滤毒盒内仅装吸附剂或吸着剂。有的滤毒盒还装有过滤层,可同时防气溶胶。,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可以分为7大类。防护帽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眼镜防护耳罩皮肤防护用品呼吸防护,人民日报:,职业病现状让人揪心 维权现状让人痛心 发布:2011-03-30 10:12:27 来源:,第一级预防,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中,属于第一级预防部分,当劳动条件尚不能从设备上改善时,还是主要防护手段。,2、职业病危害因素水泥尘,1)产生:在工作时,产生水泥尘。2)可能发生的职业病水泥尘肺3)识别现场检测4)控制:湿式作业 加强通风 作好体检 加强个人防护,3、职业病危害因素焊接尘,1)理化特性:焊接尘是指在焊接作业时,由于高温使焊药、焊条芯和被焊接材料熔化蒸发,逸散在空气中氧化冷凝而形成的颗粒极细的气溶胶。2)存在:焊接作业在建筑、矿山、机械、造船、化工、铁路、国防等工业部门广泛应用。焊接的种类较多,有自动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焊、手工电弧焊等等。3)可能发生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3、职业病危害因素焊接尘,4)识别:现场检测5)控制:现场通风 个人体检 个人防护,(二)有害气体,1、一氧化碳 2、氮氧化物 3、苯 4、二氧化硫 5、锰,一氧化碳,1)理化特性: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 的气体。2)存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一氧化碳有害物质。3)可能发生的职业病-一氧化碳中毒毒作用表现:急性中毒分为三级: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轻度中毒,患者有头痛、头晕、颞部搏动感。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脱离中毒现场,吸入新鲜空气后即行好转,数小时后,症状多可消失。,中度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的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是昏迷时间不长;及时抢救,12天内恢复健康,一般 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昏迷持续数小时或数昼夜。有的患者苏醒后,意识正常,但经过230天的假愈期后,又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称为“急性一氧化碳神经系统后发症”,如精神异常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顽固性神经衰弱综合征脑电图异常心血管系统异常,4、职业病危害因素一氧化碳,4)识别:现场检测5)控制:现场通风 个人体检 个人防护,5、职业病危害因素氮氧化物,1)理化特性:氮氧化物为红棕色的气体,难溶于水,具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