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若干方法论.ppt
第五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若干方法论,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在实际分析和规划宏观经济计划、战略时,必须首先要编制投入产出表,同时,投入产出表编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模型效果的好坏。而根据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和假设,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编制方法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将使我们更加认识投入产出法的特点和问题。,投入产出表的分类方法是由投入产出分析的特点和假设所决定的。,投入产出分析的“纯部门假设”实际上规定了投入产出表分类方法的根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投入产出表所要求的部门分类原则为: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即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是根据上述原则组成的同类产品综合体,也叫“产品部门”或“纯部门”。,第一节 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首先需要对国民经济部门进行分类,按照某种原则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在投入产出分析中部门的划分主要考虑两个问题:1、以什么作为部门?2、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一、以什么作为部门,投入产出分析中划分部门的目的是定量地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要求各个部门在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具有同质性。这种部门就是同质生产单位的集合“产品部门”或“纯部门”,它要求同一类产品不论是哪个单位生产,都归为同一部门。只有这种“产品部门”或“纯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才主要决定于生产技术联系,才是相对稳定的。,假设每个部门只生产一种产品,且只用一种生产技术方式进行生产,即所谓“纯部门假设”。凡是使用价值及其消耗构成相同的产品就归在同一个部门,同一部门产品可以相互替代,不同部门的产品不能相互替代。,二、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纯”部门假设,包含一下的含义:(1)归入某一生产部门内的所有产品应该是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或者这些产品本身能按严格的比例关系进行生产;(2)每个生产部门只有一个单一的投入结构;(3)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的产品没有可替代性,即,同一种产品或者某些近似的代替品,不能包括在两个不同的部门中。,“纯”部门的划分有三点:消耗结构相同、工艺技术相同、经济用途相同,消耗结构相同 实际经济中,同一种产品可以有不同的消耗结构。比如:橡胶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电力可以分为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它们就不应该分在同一个部门。,电力可以分为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工艺技术相同 要求生产产品的工艺技术相同,使用相同的技术完成。,钢可以分为电炉钢和转炉钢等,按照产品经济用途相同的标准,就要把电和煤按用途划分到各个不同的部门中去。,胶鞋、皮鞋、布鞋用途相同,应合并为一个部门。化纤和棉花生产用途相同,也应当合并为一个部门。,胶鞋,皮鞋,布鞋,棉花,化纤,在实际经济中,同时满足经济用途、消耗结构和工艺技术三个条件均相同的部门几乎不存在,一般只能满足其中一个或者两个条件。只有以一种产品为一个部门时,一个产品部门才能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如上所述,投入产出分析中不可能以一种产品为一个部门。投入产出分析着重从产品部门之间直接和间接的消耗关系去研究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了保证投入与产出的线性比例关系,保证反映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系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投入产出分析中队产品部门的划分,着重于产品消耗结构和工艺条件的同质性,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用途的同质性。,很显然,这种理论上的分类要求在实际中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如果要尽量接近这个要求,就必须要把部门划分得很多、很细。但由此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主要有:,“纯部门”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方法应用),或者说为了确保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能正确体现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产品部门的同质性与产品部门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密切关系,划分越细同质性越高,划分越粗,同质性就越差。(1)随着产品序列的增加,对分类的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的计算工作量会越来越大。(2)部门分类太细、部门数目增多,则表格的填满率可能非常低,投入产出表的利用效果低。,三、部门划分的程度,而部门划分越粗,分析的结果越粗,但资料收集相对容易,表的填满率越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表部门的分类只能做到相对的“纯”,应根据实际条件的可能尽量达到其要求。大量的经验表明,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一般为120个部门,实物表一般划分为100200个部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118个部门。,一般来说,在设计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的大小时,主要考虑下面的元素:(1)目前中宏观管理和统计指标划分的粗细程度;(2)目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水平;(3)目前经济管理和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4)编制投入产出表工作量的大小。,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计价 编制投入产出表有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和基本价格三种价格可供选择。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基本价格是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从购买者处所获得的金额,减去该单位货物或服务上应付产品税,加上其在生产或销售中的应收补贴。基本价格不包括由生产者单独开列的运输费用。从编制1995年延长表开始,我国投入产出表的计价也开始有生产者价格向基本价格过度。,进出口项的处理进出口包括货物和服务两个部分。货物指通过我海关进出口的货物和一些未经我国海关的转口贸易,以及商品退货等。货物的进出口值都按离岸价格估计。服务指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我国编制投入产出表时,进出口的处理主要采取差额法,即按主栏部门对进出口进行分类,将其差额作为第一列至于第象限。投入产出表进出口项的处理较为复杂的方式是向量法和矩阵法。,上节说明投入产出表的分类假设与实际的可能之间是相距甚远的,但在具体搜集数据资料时,仍必须尽量坚持“纯部门假设”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编表过程中存在一个如何搜集资料并对现有资料进行调整的问题,也就是科学地分解、补充、分摊、推算等方法的问题。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适应投入产出表的要求。一、数据资料的搜集方向和来源 不难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最困难、复杂和工作量最大的问题,是取得有关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投入产出表数据资料的搜集和填写,一般有两个思路或方向:,第二节 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和整理问题,(一)按投入(纵列)方向搜集、推算和填写。亦即主要根据各部门或企业的成本、财务资料来进行。(二)按产出(横行)方向搜集、推算和填写。亦即主要根据各部门的产品分配和流通统计数据来进行。从理论上说,最好的方法是同时两个方向入手、以便于相互核对,经过调整后获得准确性更高的数据。值得指出的是,实际情况是产品的分配和流通渠道较复杂,缺乏统计数据,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去向更是知之甚少,这就使得按产出去向搜集数据和填写投入产出表比较困难。相反,一般各种统计核算制度却为从投入方向即按成本结构搜集基础资料提供了可能,这些基础资料经过调整是可以适应投入产出表要求的。,二、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解法 将现有的企业统计数据调整为按“纯部门”计算的数据,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将工业企业的现行统计数据分解为两个部分:,如果把每一个企业或部门的数据分解为两个部分,则我们就可以通过把属于非本部门的数据从该部门或企业的总产值和各种物质消耗总量中剔除,并加到相应的部门或企业的总产值和物质消耗总量中去,还要加上其它部门或企业的数据中属于本部门的部分。这种调整可以用下式进行:,同样,对于其它数据(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增加值)的调整也按同样的思路和方法来进行,当然,特别是对于最终产品和净产值有关部分的调整要复杂得多。最后,在上述调整完成后,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检验是否出现了调整误差,一般来说,调整前和调整后的数据应该保持一定的关系:,例如:,即各部门经过调整后按“纯部门”计算的总产值之和,应该等于按调整前口径计算的总产值之和。还有:,即“行”的合计应该等于“列”的合计。,等等。,三、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间接推导法,一般讲,直接分解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编表方法,其数字比较准确,有助于提高编表的质量。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障碍。因此经济学家们创造一种变通的方法间接推导法。间接推导法是通过编制各企业部门的供给表和使用表,在此基础上编制出SNA式投入产出表-(UV)表,再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将其转换成对称型产品产品表。其特点是不在基层对各产品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解,而是通过数学方法进行转移和归并。,三、UV表,(一)UV表的意义 UV表也称为供给与使用表 产品部门是同质生产单位(用途、生产消耗、生产工艺大致相同),它们通常是不存在的,是一种抽象的或理想的单位。根据现实部门即产业部门编制的生产过程中投入表和产出表,即是直接收集数据编制的投入产出表。,(二)UV表的表式结构,1、U表的经济意义(产品部门表),i纯产品提供给j产业部门生产使用的数量 j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的i 纯产品数量,2、V表的经济意义(部门产品表),i产业部门生产的j纯产品数量j纯产品来自i产业部门的数量,主要用于生产方面、估价方面、进出口产品处理方面等的分析。当产品的分类与产业的分类一致时,称为“方型供给与使用表”,大多数是“长方形供给与使用表”。是编制对称投入产出表的基础。SNA建议在供给与使用表的基础上编制对称投入产出表。,(三)平衡关系,1、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平衡(1)商品供应量(商品横行),(j=1、2n),(2)商品需求量(商品纵列),(i=1、2n),(3)商品供应量=商品需求量,对一种商品:,对所有的商品:,2、部门总投入与总产出的平衡,(1)部门总投入(部门纵列),(j=1、2n),(2)部门总产出(部门横行),(i=1、2n),(3)总投入=总产出 对一个部门:,对全社会:,(一)、供给表和使用表,1、使用表(U表)也称为投入表,其形式为:,2.供给表(V表),又称产出表,其基本形式为:,3.投入产出表(UV表),利用SNA式投入产出表的有关资料,可以计算以下三个平衡系数,这些系数不仅有助于进行经济分析,而且对于将UV表转换成对称型产品部门表也具有重要作用。,1、部门消耗系数该系数反映企业部门消耗各种产品的情况,公式:,(二)几个平衡系数,式中 是部门消耗系数,表示j部门要生产一个单位的“混合”产品或单位总产出所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是消耗矩阵U的元素,表示j部门生产一定数量的总产出所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Q为j部门生产的总产出。,其中 是部门总产出的对角阵的逆矩阵。,写成矩阵形式为:,按照UV表的数字有:,该矩阵主栏是各产品,宾栏是各部门。以第一列为例,农业部门每生产一亿元总产出,耗用农业产品0.1亿元,工业产品0.4亿元,其它产品0.2亿元,显然,每一部门的消耗系数之和必小于1。,2.生产构成系数,该系数反映同一企业部门所生产的不同产品的比例情况。其公式为:,其中,为生产构成系数,它表示j部门生产的i产 品占其生产总值的比重,为生产矩阵V的转置矩阵 的元素,表示j部门生产i产品的数量。,上式也可用矩阵表示:,按照UV表的数字有:,从矩阵的第一列可知,在农业总产出中,农业产品占70%,工业产品占30%,其余部门的生产构成也可依此类推。矩阵中每一生产部门生产构成系数之和必等于1,即,式中,为市场份额系数,它表示在产品j的市场总量中i部门所生产的份额;表示i部门所生产的j产品的数量;为j 产品的市场总量。如用矩阵表示则为:,3.市场分额系数,该系数反映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不同部门在其市场总量中的比重。其公式为:,按照UV表的数字有:,对每一种产品来说,其市场份额系数之和必等于1。,(三)对称型产品部门投入产出表的推导,表的转换必须建立在若干技术假定的基础上。通常采用的是两种技术假定:产品技术假定和部门技术假定。,SNA投入产出表中每一部门的生产及消耗都混合的,所以不能保证计算出来的生产技术系数的稳定性,从而不能正确反映部门间生产技术析数量关系。为了投入产出分析,有必要将UV表转换成对称型的产品产品或部门部门表。,1.采用产品技术假定推导产品产品表,对部门而言,部门的消耗系数和部门生产的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即对j部门的投入等于该部门所生产的各种产品投入(直接消耗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则是j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比例(生产构成系数)。其公式为:,产品假定,是指不同部门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具有相同 的消耗结构。在此假定下,只要计算出某一个部门某产品的消耗结构,就等于知道了其他部门该产品的消耗结构。,式中,为部门投入(消耗)系数;为第k种产品对第i种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第j部门生产的第k种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生产构成系数)。上式用矩阵表示为:如果D的逆矩阵存在,则有,即由部门投入系数的计算公式引出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产品技术假定的条件下,要想求得A矩阵,必须先求得C和矩阵。采用该假定,要求D矩阵必须是方阵,即产品数n必须等于部门数m。当 时,只能采用部门技术假定。,按照前边UV表的数字,可以在产品工艺假定的条件下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此外,各部门的初始投入也是混合的,是由本部门生产的多种产品提供的,也应重新分配组合,以保证产品产品表的完全性。调整公式为:,其中,为产品产品表初始投入系数的行向量;为部门初始投入向量;为部门产量对角阵的逆矩阵;为生产构成系数逆矩阵。,根据上述资料有:,有了A和 这两个系数,产品部门中间产品流量矩阵W及产品部门初始投入向量N可分别计算如下:,利用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编制出产品产品的投入产出表。,2.采用部门技术假定推导产品产品表,部门技术假定,是假定同一部门所生产的不同产品具有相同的消耗结构。因此,从全社会看,生产单位j产品的消耗是每一部门所生产的j产品的单位消耗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部门产量占该产品市场总量的比重,即市场份额系数。,尽管各部门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消耗结构资料不易取得,但在部门技术假定下,部门生产的任何产品的消耗结构都可以用该部门的消耗结构来代替。,式中,为产品i对部门k的投入(消耗)系数;为部门k生产的j产品占全部j产品的比重,即市场份额系数。式用矩阵表示为:,社会产品的消耗结构公式为:,在部门技术假定下,还需要用市场份额来调整部门的初始投入系数,使其变成产品的增加值系数,以便与按这一假定推算的直接消耗系数口径一致。公式为:,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中间产品流量矩阵W和初始投入向量N的计算与前面所述相似。,部门部门表的转换,产品技术假定下:直接消耗系数最终产品系数,部门技术假定下:直接消耗系数最终产品系数,直接消耗系数的修订 问题的提出 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设中,我们假定直接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三、五年)是固定不变的。显然,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下,这个假设的修正或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修订和预测直接消耗系数的方法论问题。直接消耗系数修订的非数学方法:1、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方法)我们知道,直接消耗系数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变化,因此,通过向有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调查,以确定有关产品生产技术的实际变化情况,从而确定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的方法,是一个简单、直接和方便的修正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过程是:,2、重点系数修订法,具体的方法是:先将基年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数据按其数值大小进行排序,从中选出前K个直接消耗系数求和,使 占到全部直接消耗系数之和 的90%以上,这些系数即为重点直接消耗系数。然后将选出的重点直接消耗系数作技术经济分析,分析他们对应部门目前的技术状况,管理水平,产品品种结构的变化,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动等,确定其中需要修订的系数和目前不需要修订的系数。,修订直接消耗系数的数学方法1、RAS法(适时修正法)这种方法是1960年同样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所谓“RAS法”:是指在已知报告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报告期投入产出表的一种方法。其所谓“某些控制数据”是指:已知条件:1)报告期中间产品的合计数(列向量);2)报告期中间消耗的合计数(行向量)3)报告期总产出向量。,RAS法的原理是:利用计算期或规划期某些控制数据,如中间产品合计数、中间投入合计数等,造出一套行乘数R去调整已有(基期)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各行元素,同时找出一套列乘数S去调整已有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各列元素,使经过调整的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的总量等于各个控制数据。,亦即在上述条件下,我们就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修订原有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了。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介绍RAS法的具体计算过程。例子:已知条件:1)已知报告期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2)已知计划期(预测期)各部门的总产出向量、最终产品向量、净产值向量分别为:,由此,假设条件已满足了RAS法的基本条件,可具体进行了。“R”的含义是“行乘数”,而“S”的含义是“列乘数”。因此,RAS法的基本思路就是,计算出“行乘数”和“列乘数”,然后用它们来不断调整报告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直到满意的结果为止。,下面是具体的计算和调整过程:,由此我们有,1、“改进的RAS法”所谓“改进的RAS法”是指:在RAS法的基础上,根据其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简单的改进方法。亦即在原方法中对某些系数(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变动特别大或特别小的系数)可采用事先修订(或确定不变)的数据,而其余的系数则用RAS法求得,即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先从系数矩阵中剔除这些已知的系数,求解以后再加进去。,当然,在有关投入产出表中各种系数的修正中,除了直接消耗系数外,还有其它系数的修正问题,如直接劳动消耗系数、净产值系数、最终产品实物构成系数等的修正。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本章小结,1、投入产出标的基本依据是一张反映实际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关系的投入产出表,因此,投入产出标的编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一章中,我们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程序,讨论了若干编表技术和方法论问题。,本章小结,2、编织投入产出表必须首先确定编表的目的,在此目的下,决定编表的规模和表式结构、编表的方法和调查方式等,这就是投入产出编表方案的设计。部门划分的原则是我们讨论方案的重点之一。投入产出表设计完成后,最大量的工作是如何编表。编制投入产出表的方法有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两种基本的方法。,本章小结,3、部门分类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前提,投入产出分析以同类产品的综合体纯部门为部门。纯部门的划分着重于产品消耗结构和工艺条件的同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用途的同质性。,本章小结,4、在编制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时,涉及到采用什么价格的问题。在采用现行价格时,由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可供选择。这两种价格各有利弊,便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本章小结,5、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之一是直接消耗系数的相对稳定性。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使用总有一定时间间隔,直接消耗系数难免不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修订。修订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重点系数修订法等非数学方法和RAS法、平均增加倍率法等数学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各种方法应该结合使用。,思考题,1、什么是产品部门?如何划分产品部门?2、为什么投入产出分析要以产品部门为部门?3、投入产出表部门划分过粗或过细各有什么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