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制度.ppt
,二、目标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和原则,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 成本控制与标准成本制度,五、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和原则,第十四章,所谓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为目的,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完成。,(一)成本控制的含义,“广义”与“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上的成本控制包括成本管理系统的全部职能,是包括从产品测算、规划开始到投产完成后的成本分析考核在内的整个过程的成本控制。,狭义的成本控制只是指成本的过程控制。,第十四章,(一)成本控制的含义,1.成本施控主体,2.受控客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一、成本控制的涵义和原则,成本控制的构成要素,3.控制手段成本控制方法,企业高层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各责任部门管理者专设成本机构中人员,第十四章,1.全过程原则,(二)成本控制的原则,2.全员原则,3.全方位原则,一、成本控制的涵义和原则,4.全要素原则,5.责权利相结合原则,6.目标管理原则,7.例外管理原则,8.经济效益原则,第十四章,(1)建立严密的组织系统,确定各个成本中心的责权 利关系。,(三)成本控制制度,(2)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和作业方法,包括各种设备的 使用方法。,(3)制定健全的用人制度,使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称 职的人选。,一、成本控制的涵义和原则,(4)对全体职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1.制定前的准备工作,第十四章,(三)成本控制制度,一、成本控制的涵义和原则,(5)制订各种用量标准,包括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 额,以及各种费用预算限额。,(6)制订各种价格标准,包括材料单价、工资率,以 及变动和固定费用的分配率。,(7)制订能量标准,即产能标准。,(8)向全体职工宣传各种成本限额和考核标准,使人 人皆知,个个明白。,(9)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2.成本控制制度的设计,其关键是要通过企业内部设置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的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约束成本开支,预防偏差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如图所示。,3.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成本控制制度的执行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二、目标成本控制,第十四章,(一)目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涵,是一种预计成本,是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以前依据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制定出来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是目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必须以目标成本为根据,对企业的各项成本开支进行严格的限制、监督和指导,力求做到以最小的成本开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目标成本控制:,二、目标成本控制,第十四章,(二)目标成本的种类,由于成本控制目标不同,用途不同,目标成本的内容和制订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以下几种:,1计划成本,2定额成本,3标准成本,4估计成本,是根据过去的实际成本,考虑计划期的各种条件,凭经验估计的,比较粗糙。,计划成本是按照计划消耗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制订的,而标准成本的制订比较灵活,可以以计划成本、定额成本作为标准成本,也可以以某一基期的成本或理想的成本作为标准成本。,二、目标成本控制,第十四章,(三)目标成本制定的程序,第一阶段:初步确定目标成本,第二阶段:进行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第三阶段:实现目标成本,第四阶段:目标成本的追踪考核与目标成本修订,目标成本制定的程序会因企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二、目标成本控制,第十四章,(四)目标成本控制中的价值工程方法,1.价值工程的涵义,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写VE),也称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写VA),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也称其为功能成本分析。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成本三个基本要素。,价值工程的目标“物美价廉”,案例 价值工程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件事情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的石棉事件,二战期间,美国市场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GE急需石棉板,但该产品的货源不稳定,价格昂贵,时任GE工程师的劳伦斯戴罗斯麦尔斯(Lawrence D.Miles)开始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材料代用问题,通过对公司使用石棉板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其用途是铺设在给产品喷漆的车间地板上,以避免涂料沾污地板引起火灾,后来,Miles在市场上找到一种防火纸,这种纸同样可以起到以上作用,并且成本低,容易买到,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最早的价值工程应用案例。,第一,价值工程是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某产品或作业应具备的必要功能,以使产品和作业达到最佳价值。,价值=功能成本,即V=FC,其中:F function:功能 C cost:成本 V value:功能价值,提高价值的基本途径有5种:(1)提高功能,降低成本,大幅度提高价值;(2)功能不变,降低成本,提高价值;(3)功能有所提高,成本不变,提高价值;(4)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价值;(5)适当提高成本,大幅度提高功能,从而提高价值。,价值工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二、目标成本控制,第十四章,(四)目标成本控制中的价值工程方法,第二,价值工程的核心问题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功能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条件,功能的提高是无限的,它同时又受用户需求和生产成本的制约。价值工程就是要确定产品的必要功能,避免功能过剩和功能不足现象的发生。但由于人们评价产品功能的方法存住差异性以及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性,造成产品功能难以准确界定。所以,产品功能的分析成为价值工程的核心。,二、目标成本控制,第十四章,(四)目标成本控制中的价值工程方法,第三,价值工程作为一整套的科学方法,是运用集体智慧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由于价值工程既涉及成本分析,又涉及功能分析,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有效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就需要将各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起来,紧密配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2.价值工程的程序,价值工程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实施程序。通常围绕以下7个问题展开:(1)这是什么?(2)这是干什么用的?(3)它的成本多少?(4)它的价值多少?(5)有其他方法能实现这个功能吗?(6)新的方案成本多少?功能如何?(7)新的方案能满足要求吗?顺序口答和解决这七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即:选定对象,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功能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分析和评价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活动成果。,正确选择对象:,企业没有必要对所有的产品或作业都进行价值分析,也没有必要对一个产品的所有零件都进行价值分析,而应该有所选择。一般而言,在设计方面要选择那些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材料昂贵的、性能差的产品;在生产方面选择那些批量大、工艺复杂、原材料消耗高、能源消耗大、成品率低、废品率高的产品;在销售方面要选择用户意见多、竞争力差的老产品;在成本方面要选择成本高于同类或功能相近的产品以及成本结构中过高的构成部分。,价值工程分析法在多方案选择决策中的应用:(1)选择价值工程对象,拟订价值工程的评价方案(2)搜集资料,确定功能指标体系(3)确定功能指标的重要性系数(4)确定不同方案功能系数(5)确定不同方案成本系数(6)确定价值系数,准确选择方案,案例某工程,有如下三种可行设计方案:方案A:单方造价为1437.58元/m2;方案B:单方造价1108元/m2。方案C:单方造价1081.8元/m2。方案功能得分及重要系数如下表。要求:应用价值工程方法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方案功能得分及重要系数表,某方案的功能系数=该方案的功能加权平均得分/各方案功能加权平均得分,各方案成本系数计算表,各方案价值系数计算表,结论:根据对A、B、C方案进行价值工程分析,B方案价值系数最高为最优方案。,(2)为控制工程造价和进一步降低费用,拟针对所选的最优设计方案的土建工程部分,以工程材料费为对象开展价值工程分析。将土建工程划分为4个功能项目,各功能项目评分值及其目前成本见下表。按限额设计要求目标成本额应控制为12170万元。试分析各功能项目的目标成本及其成本可能降低的幅度。,各功能项目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总额该功能项目功能系数成本降低幅度=目前成本-目标成本,价值系数计算结果可能出现的情况:(1)价值系数小于1的产品或部件,说明其功能重要程度小而成本高。可选为价值工程的改善对象,可以用降低成本或提高重要程度方法来提高产品价值。(2)价值系数大于1,说明产品或部件功能重要程度大,成本低。也可以选为价值工程的改善对象,进一步提高该产品或部件的质量,增大价值。(3)价值系数等于1,说明该产品或部件的重要程度和成本相当,因此不选为价值工程改善对象。(4)价值系数等于0,表明产品或部件不重要,可以取消和合并。,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一)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和作用,标准成本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泰罗制与会计相结合的产物。,1.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第二次大战后,随着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标准成本制度在成本预算的控制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包括标准成本的制订、差异的分析、差异的处理等三个组成部分的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而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一)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和作用,(1)适时提供“成本差异”信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2.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2)正确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调动职工积极性。,(3)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4)简化成本计算,为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资料。,(5)标准成本制度可以与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二)标准成本的类型,1基本的标准成本,2理想的标准成本,3可达到的标准成本,以某一年的成本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在最理想的工作条件下,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制订的标准成本。,在目前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虽然严格,但经过努力却可达到的标准成本。,在实际中被广泛地采用,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三)标准成本的制定,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有两种含义:,另一种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实际产量标准成本=实际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三)标准成本制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1.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现有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数量,其中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预计的下一年度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P354 表14-5,?,(三)标准成本制定,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P355 表14-6,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如果采用计件工资制,标准工资率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如果采用月工资制,需要根据预定月工资总额和预定可用工时总量来计算标准工资率,(三)标准成本制定,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3.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制定,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1)单位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的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也可以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标准,但应使其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P356 表14-7,(三)标准成本制定,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2)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应保持一致。,P356 表14-8,?,(三)标准成本制定,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三)标准成本制定,将以上确定的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通常,企业编成“标准成本卡”(见表14-9),反映产成品标准成本的具体构成。在每种产品生产之前,它的标准成本卡要送达有关人员,包括各级生产部门负责人、会计部门,仓库等,作为领料、派工和支出其他费用的依据。,三、标准成本制度概述,第十四章,(三)标准成本制定,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中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则通过预算管理来进行。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还需要确定其标准成本。,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成本差异对管理当局而言,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可据此发现问题,具体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称为成本差异。,标准成本制度的核心内容,如果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如果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Unfavorable Variance,Favorable Variance,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一)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1.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模式,价格差异,用量差异,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一)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如图所示,1.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模式,实际用量实际价格(1),实际用量标准价格(2),标准用量标准价格(3),价格差异(1)-(2),用量差异(2)-(3),成本差异(1)-(3),价格差异按实际用量计算;数量差异按标准价格计算,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一)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2.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价格差异+用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P358 例14-1,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有许多,如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订货造成额外采购等等。,材料价格差异分析:,由于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应由采购部门对其做出说明。管理部门应对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以便明确最终原因和责任归属。,使用价格差异来评价采购业绩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倘若采购人员觉得实现有利差异有困难,可能会购进低质材料,或者为取得数量折扣而采购过多的存货等。,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有许多,如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新工人上岗造成多用料、机器或工具不适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有时多用料并非生产部门的责任,如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也会使用料超过标准,又如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也会使数量差异加大。,材料数量差异分析:,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管理部门应对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查,以便明确最终原因和责任归属。,使用数量差异来评价生产部门业绩也可能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例如,某生产经理倘若觉得实现有利差异有困难,就可能会放过有缺陷的产成品。尽管这样做避免了材料的浪费,但却可能损害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一)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直接人工成本总差异=工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价格差异,用量差异,P359 例14-2,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工资率差异分析:,一般说来,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会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人工效率差异分析:,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例如,采购的材料不合格,或机器维修、工艺调整和停水停电等原因,应由各经营单位负责。,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一)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4.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耗费差异+效率差异,用量差异,P360 例14-3,价格差异,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开支)差异,是实际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标准费率计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该项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差异分析:,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是由于实际工时脱离了标准工时而导致的费用差异,其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正常生产能力工时,即企业正常的生产能量,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属于固定成本,其预算额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与各项变动成本差异分析不同。,二因素分析法,三因素分析法,方法,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两部分。,1.二因素分析法,耗费差异,能量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反映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又称为“费用预算差异”。,就耗费差异来说,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固定性消耗材料的价格变化,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水平的变动,职工培训费、折旧费等因管理决策的改变而发生变动等等,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反映企业正常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又称为“产量变动差异”,能量差异,产量变动差异,P361 例14-4,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部分。,2.三因素分析法,能量差异,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效率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反映实际生产工时偏离正常生产能力工时而产生的差异。又称为“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反映实际生产工时偏离标准工时而产生的差异。又称为“生产效率差异”。,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2.三因素分析法,P361 例14-4续,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三)按例外管理原则进行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控制,企业对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控制,按例外管理原则,成本目标确定以后就要设定成本控制范围,在控制范围以内的差异认为是正常的,无需进一步去分析原因或采取控制行动。如果成本差异超出了这个范围,则必须深入调查,找出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例外管理原则,四、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第十四章,(三)按例外管理原则进行成本差异的处理与控制,企业判断成本差异是否属于“例外”的标准通常有四条:,1.重要性,2.一贯性,3.可控性,4.特殊性,由成本差异金额的大小来决定,通常根据经验和数量方法规定差异占标准成本的百分比,超出规定百分比的差异就是“例外”。,主要是指有些成本差异虽然未超过重要性规定的百分率,却一贯在某条控制线附近徘徊,这也应该视为“例外”,它可能反映原订预算标准已经失效,或某一方面的成本控制不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凡是成本管理无法控制的成本差异,即使符合上述两条标准,也不应视为“例外”。,特殊性质的成本项目,如对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有重要影响的成本项目,应作为“例外”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五、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第十四章,(一)标准成本制度账务处理的特点,1.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登记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制度,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流转过程,使用实际成本记账。在标准成本制度中,这些账户改用标准成本,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映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五、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第十四章,(一)标准成本制度账务处理的特点,2.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在标准成本制度中,要同采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相适应,为每种成本差异设置一个账户。,材料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五、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第十四章,(一)标准成本制度账务处理的特点,3.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结转本期损益法,(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本年利润”账户。,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这种方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便。但是,如果差异数额较大或者制定的标准成本不符合实际的正常水平,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而且会歪曲本期经营成果,,(1)结转本期损益法,将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照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产成品和本期已销售产品。这样分配后,期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的也是本期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但这种方法期末差异分配工作比较复杂,不便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差异多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其他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况而定。,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一贯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习题1:海天公司生产A产品需使用甲直接材料,本期生产A产品200件,耗用甲材料900千克,甲材料的实际价格为每千克100元。假定单位产品甲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550元,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110元,单位A产品的标准用量为5千克。要求: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习题2:海天公司本期生产A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80000元。假定标准工资率为9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28小时。要求: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习题3:海天公司本期生产A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0000元。假定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3元,标准耗用人工5600小时。要求: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习题4:海天公司在正常生产能力(10000小时/月)下的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24000元,实际耗用工时80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24000元,标准工时为5600小时。要求: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