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第十四作业成本法.ppt
第十四章 作业成本法,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一、现代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计算法面临的问题(一)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二)成本核算内容的局限性(三)成本控制的无效性二、成本会计的新发展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具有如下特点,1以作业为基本的成本计算对象。2注意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一)“作业”概念 所谓“作业”,就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1、杰弗米勒和汤姆沃尔曼两位现代制造过程的研究者将作业分成四类。(1)后勤作业。(2)平衡作业。(3)质量作业。(4)变动作业。2、按成本层次分类。(1)单位作业。(2)批别作业。(3)产品作业。(4)管理作业。,第二节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二)“价值链”概念(三)“成本动因“概念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成本动因“按在作业会计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1资源动因。2作业动因,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一)作业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而“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的需求量。(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其基本思想是在资源和产品之间引入一个中介作业,基本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计算按如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第二步,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传统制造成本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对比传统制造成本计算第一阶段:费用部门化第二阶段:按分配率分配生产部门数量基础分配率产品线,制造费用,A部门B部门C部门D部门,分配率A分配率B分配率C分配率D,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制造成本计算第一阶段:费用分组化第二阶段:按成本动因率分配作业基础成本组作业成本动因率产品线,制造费用,A成本组B成本组C成本组D成本组E成本组F成本组G成本组,成本动因率A成本动因率B成本动因率C成本动因率D成本动因率E成本动因率F成本动因率G,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一、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设计可以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分析和确定生产经营过程消耗的资源。2、作业的认定与整合。3、作业链的描述。4、成本动因的选择。5、设置作业成本库,建立作业成本计算的两阶段分配体系。,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二、作业成本计算的运行程序第一步,计算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第二步,将制造费用汇集于若干个同质成本库。成本库确定后,就可以计算每一成本库每单位成本动因的成本,即计算成本库分摊率。第三步,将汇集于成本库的制造费用按成本库分摊率分摊到各项产品中去,其计算公式如下:第四步,计算产品总成本,即计算该种产品所分摊的制造费用 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和。第五步,计算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即计算产品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商。,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例、某公司A部门2006年3月份生产甲产品6000只,同时生产乙产品400只。有关这两种产品的成本资料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作业成本法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如下:第一步,管理人员经过分析,认定该公司发生的主要作业,分成单位级作业、批量级作业、产品级作业和管理级作业四个作业层次,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第二步,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如下:1、甲产品和乙产品的单位机器小时比例为:112。2、每批产品需做一次清洁及装卸模具的准备工作。甲产品每批6只,乙产品每批1只。3、甲产品进料12批月,每批移动4次,乙产品进料 4批月,每批移动4次。4、每批产品的检验数为:甲产品每批2只,乙产品每批1只。5、甲产品和乙产品分类打包并运输进仓的次数分别为 24次和6次。,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第三步,在成本动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单位级作业、批量级作业、产品级作业和管理级作业四个作业层次分配制造费用。1、单位级作业层次。(1)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同。(2)机器动力成本按一定比率进行分配,分别分配给甲产品和乙产 品,计算过程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2、批量级作业层次。(1)准备工作成本根据准备次数为基准进行分配,甲产品每批生产6只,生产6000只,甲产品共准备60006=1 000(次),乙产品共准备400次。计算过程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2)材料处理成本以材料移动次数为基础分配,计算过程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3)产品检验成本按检验次数分配。甲产品检验批次为6 0006=1 000次;乙产品每批1只,每1只检验1次,检验批次为400次,计算过程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3产品级作业层次。产品分类成本以分类次数为基础分配,计算过程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4、管理级作业层次。管理级作业以直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十直接人工成本)为基础分配,甲产品和乙产品的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19.35+12.76)32.11(元)和(22.15+21.24)43.39(元)。如下图表所示。,第三节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甲产品和乙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汇总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一、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制度的改进传统方法与ABC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方法:1、每个部门或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通常缺乏同质性(即成本分配基础与间接成本集合间 缺乏因果联系)。2、间接成本分配基础不一定是成本动因。3、间接成本分配基础经常是财务性变量,如直接人工成 本或直接材料成本。,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作业成本法:1、由于众多的作业领域而存在众多的同质间接成本集合,操作人员在确定需考虑的作业领域时扮演了关键角色。2、间接成本集合有极大可能是成本动因。3、间接成本分配基础经常是非财务性变量,如产品的部件 数量、测试时间等。,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二、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例:安达公司生产三种电子产品,分别是产品A、产品B、产品C。产品A是三种产品中工艺最简单的一种,公司每年销售10000件;产品B工艺相对复杂一些,公司每年销售20000件,在三种产品中销量最大;产品C工艺最复杂,公司每年销售4000件。公司设有一个生产车间,主要工序包括零部件排序准备、自动插件、手工插件、压焊、技术冲洗及烘干、质量检测和包装。原材料和零都件均外购。安达公司一直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一)传统成本计算法(1)公司有关的成本资料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2)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安达公司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3)采用传统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二)公司的定价策略及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 1、公司的定价策略。公司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作为定价策略,按照产品成本的125设定目标售价,如下图表所示。2、产品销售方面的困境。,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三)作业成本计算法 1、划分同质作业成本库。,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2、认定成本动因并作计算。管理人员认定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单位作业成本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3、将作业成本库的制造费用按单位作业成本分摊到各产品。具体核算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4、取得产品成本。经过重新计算,管理人员得到的产品成本资料如下图表所示。,第四节 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四)问题的解决,第五节作业成本法的评价,一、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二、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三、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