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第二版修编介绍.ppt
1,建筑环境学(第二版)修编介绍,朱颖心2006年5月,2,修编要点,各章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反应了广大教师对本课程认识的逐渐深入 一些概念和术语也得到进一步的明确 一些章节结构做了改动增加了思考题和主要术语中英对照 字数从25万字增加到50万字,3,章节调整,第一版绪论建筑外环境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第二版绪论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4,原第三章调整为2章的原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分别含有室内空气品质与通风与气流两个部分通风与气流不仅与室内空气品质有关,而且与室内热湿环境有关,所以应独立成章。,5,第一章 绪论内容予以充实,介绍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指出建筑是人类需要创造要求的环境的产物,也是推动人类古老文明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以此为主线引导读者的视角介绍了人类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发展过程,以及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介绍了本课程在学科中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本课程的三个任务,给出学习内容,6,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篇幅增加了一倍,第一版地球绕日运动规律太阳辐射 建筑物的配置和外形与日照的关系 室外气候我国气候分区特点,第二版地球绕日运动规律太阳辐射室外气候城市微气候我国气候分区特点,7,建筑外环境第一、第二节,重点强调了太阳辐射的光谱能量特性对容易引起歧义的术语做了修订,如“大气质量”“大气层质量”重新选择了更合适、信息更准确全面的图,如图2-4、图2-6增加了一些后面需要用到的概念,如“云量”“日照的作用与效果”部分搬到“城市微气候”中了,8,第三节 室外气候,比第一版增加的内容大气压力风与大气边界层(原为“风”)风的成因与地球热平衡大气边界层与风速梯度计算蒲福风力等级逆温层有效天空温度(原含在“温度”中)地温原“城市气候”搬到“第四节 城市微气候”,9,第四节 城市微气候,风场侧重概念,介绍了研究的方法以建筑群为尺度,而不是大气边界层的尺度城市热岛概念、成因城市热岛与逆温层的关系热岛强度计算的CTTC模型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10,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节没有变,第一节增加不同类型玻璃材料的透射与热工性能介绍以及原理第二节重点修订部分对围护结构的传热分为非透光围护结构透光围护结构指出室内有无辐射源,对外围护结构的实际传热有影响明确了“通过围护结构得热”的定义:室内其他表面与室温一致(原为与被考察表面一致),室内无其他辐射热源。以后所有关于得热的表达式都随之改变。指出“通过围护结构得热”这样一个概念提出的原因:为了把单片墙的作用独立摘出来考虑,11,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节没有变,透光围护结构重点增加部分介绍透光围护结构的类型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范围,low-e涂层影响总传热系数的原理标准玻璃太阳辐射得热SSG的局限性遮阳设施的作用、原理与评价通过透光围护结构的总得热量以及可能导致的偏差其他国家采用的评价参数SHGC与SC等,12,第四节 冷负荷与热负荷,冷负荷与热负荷的定义冷负荷的含义是维持一定室内热湿环境所需要的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 冷负荷的定义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送风空调和有辐射板空调,分别推导负荷公式,得出二者归一性的结论指出维持空气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辐射空调负荷要高于送风空调的负荷,要维持的参数不包括壁面温度,13,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变化与增加的内容平均辐射温度的来源与定义,引入了角系数热舒适部分,增加了吹风感(原来过于简单)以及辐射不对称性的影响人体对动态环境的反应,增加了热损失率HDR其他热湿环境的物理度量,增加了WBGT增加了第五节:热环境与劳动效率,14,第五章 空气品质(张寅平),室内空气品质简介问题、定义研究历程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室内空气品质标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建材的污染源散发特性*,空气污染的指标与来源空气环境指标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气体污染物悬浮颗粒物与微生物其它污染物换气量与换气次数通风与空气调节换气量换气次数,15,第五章 空气品质(张寅平),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法通风量空气净化方法的原理成熟方法:过滤、吸附、紫外线、臭氧新方法:光催化、低温等离子、植物建材的污染源散发特性*供有意提高者自学或参考包括干材料和湿材料的散发机理与模型、VOC散发的测量方法,16,第六章 通风与气流组织(李先庭),通风(空调)的目的与方法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混合、置换、个体)室内空气分布的描述参数分三类送风有效性:空气龄、换气效率、送风可及性排污有效性:排污效率、污染物年龄、污染源可及性热舒适相关:不均匀系数、ADPI气流组织的测量与计算方法示踪气体、射流公式、区域模型、CFD典型气流组织参数示例,17,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主要来源秦佑国主编建筑声环境,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声音的性质和基本物理量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人耳的听觉特征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降低声源噪声 在传播路径上降低噪声 掩蔽噪声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吸声降噪、隔声、减振隔振、消声器,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频谱特性 声音的计量、声源指向性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噪声的评价与允许标准和法规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声波反射与绕射声音在室外/室内空间的传播 室内声场的稳态分布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构件隔声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吸声降噪、隔声、减振隔振(计算)、消声器、掩蔽效应,18,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主要来源詹庆旋:建筑光环境,光的性质与度量 视觉与光环境 天然采光 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自然采光原理与设计 人工照明 人工光源 照明方式 照明计算,光的性质与度量 视觉与光环境 天然采光 天然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特征 天然采光设计原理 人工照明 光谱能量分布特征灯具与照明方式 照明计算天然采光的数学模型*光环境控制技术的应用,19,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从光谱能量分布特征出发,强调光源的能量特征关注建筑节能单色光谱光效率、天然光与不同人工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对天然采光增加了篇幅采光系数的概念与标准采光口形式对室内光环境(照度分布)的影响应用采光系数的设计计算方法我国光气候分区天然采光有关数学模型利用天然采光的控制方法,20,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