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ppt
第四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依据,第一节 审计证据概述第二节 审计证据分类第三节 审计证据质量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第五节 审计依据,第一节:审计证据概述,概念: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可以证明被审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和正确的一切证明材料。审计证据来源:、各种会计凭证、账薄、报表、实物资产、其它信息资料,审计证据的作用,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成本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审计证据的分类,1.按证据的内容分:(1)真实证据(2)不真实证据(不实证据、撰改证据、伪造证据),审计证据的分类,2.按证据的形态分: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实物证据 是通过实地观察或者清查盘点获取的,可以确定实物资产是否真实存在的证据 书面证据指审计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所获取的以书面资料为存在形式的审计证据口头证据(提供线索)是经审计人员询问而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的审计证据环境证据指对被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环境证据包括三种:(1)有关内部控制情况,如果被审计单位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可增加其会计资料的可信赖程度。(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被审计单位人员的素质越高,则其提供的证据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越小。(3)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3.按审计证据的来源分类 外部证据指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取得的审计证据 内部证据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编制和提供的审计证据 亲历证据指审计人员目击或亲自动手编制取得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分类,4.按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直接证据(盘点记录对实物实存数)间接证据(应收账款对销售收入),审计证据的分类,5.按获取证据的方式分:自然证据 加工证据,审计证据的分类,6.按证据的重要性分:基本证据 辅助证据 矛盾证据,审计证据与证明力的关系,第三节审计证据证明力的三种形态,(一)审计证据证明力:指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能力。(二)三种形态潜在证明力现实证明力充分证明力,审计证据的特性,客观性(应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2相关性(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应证事项密 切相关)3合法性(应依法规收集),审计证据的鉴定,审计证据的有效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审计证据充分性(所需证据的数量)、被审事项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重点项目、代表性项目、证据成本(经济性),适当性(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取得的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其中相关性指:,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可靠性,:指审计证据应能如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事实,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较具可靠性,反之,审计人员就须进一步审计;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原则,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数量就越少)。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只有既充分又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的取得方法,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分析程序),练习1:向银行函证存款余额和检查银行日记账;向仓库保管员询问存货盘存数量和实地盘点存货.你认为哪些证据的可靠性最高?,练习2:下面是某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书面证据:销售发票;明细账;银行对账单;应收票据;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董事会记录;应收账款函证回函;管理当局声明书;你认为哪些是外部证据?哪些是内部证据?,练习3:在审计人员获取的下列书面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管理当局声明书审计人员亲自编制的各种计算表或分析表由被审计单位保管的银行函件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寄发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函件,第四节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与分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与基本结构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档案的管理,审计工作底稿分类,综合类工作底稿业务类工作底稿备查类工作底稿,1、综合类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为规划、控制和总结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计划、审计总结、未审会计报表、试算平衡表、审计差异调整表、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被审单位声明书等。,2、业务类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阶段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审计人员对各业务循环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时,所形成的工作底稿。,3、备查类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仅具有备查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与审计约定事项有关的重要法律性文件、重要会议记录与纪要。重要经济合同与协议、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组织机构图、验资报告等原始资料的副本或复印件。,常见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及分类:(1)与被审计单位设立有关的法律性资料(备查类)。(2)与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及管理层人员结构有关的资料(备查类)。(3)重要的法律文书、合同、协议和会议记录的摘录或副本(备查类)。(4)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记录(业务类)。(5)审计业务约定书(综合类)。(6)被审计单位的未审计会计报表及审计差异调整表(综合类)。(7)审计计划(综合类)。(8)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记录和资料(业务类)。(9)与被审计单位、其他注册会计师、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会谈记录、往来函件(业务类)。(10)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综合类)。(11)审计报告、管理建议书底稿及副本(综合类)。(12)审计约定事项完成后的工作总结(综合类)。(13)其他与完成审计约定事项有关的资料如企业的宣传、企业简介等(备查类),其他分类,按其内容的稳定性和使用期限分 临时性工作底稿(当期)永久性工作底稿,其他分类,按审计工作阶段分:审计计划阶段工作底稿 审计实施阶段工作底稿 审计报告阶段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基本要素,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录 5.审计标识及说明 6.审计结论 7.索引号及页次 8.编制人及日期 9.复核人及日期 10.其他应说明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原则:,完整性重要性真实性与相关性责任性,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内容要完整格式要规范标识要一致,审计工作底稿常用标识,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度注册会计师的复核。(一级复核)项目负责人的复核。(二级复核)主任会计师或主管合伙人的复核。(三级复核,是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最重要的环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注意问题,审计工作底稿不是越多越好审计工作底稿不是机械地照抄审计工作底稿不是只记录有问题的项目内容审计工作底稿需要全面审核审计工作底稿不能千篇一律审计工作底稿的一级复核不应当都是事后工作,思考题:,为什么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应该如何复核?,审计档案的保管,审计档案的分类:、永久性档案、当期档案审计档案的保管、永久性档案永久保存、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年,范例: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被审计单位名称:ABC公司审计项目:主营业务成本会计期间:2009年,单位:元,续上页,其他说明:,第五节、审计依据,含义分类特点运用原则,一、审计依据的含义,审计依据:是指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进行判断评价,据以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目前,我国财政财务审计的依据比较明确,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审计依据还在探索之中。),二、审计依据的分类,1 按来源分:内部依据 外部依据2 按性质、内容分:宪法、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预 算、计划、经济合同,业务规范、技术 经济标准,会计准则3 按审计目的分:评价经济活动合法性的依 据 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依据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性的依据,三、审计依据的特点,1.层次性2.相关性3.时效性4.地域性,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2.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3.利益兼顾的原则4.真实可靠原则 审计准则、审计证据、审计依据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