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Biosafety绪论.ppt
实验室与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绪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余新炳,绪 论,一、几个基本概念,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给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防范;包括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aboratory)是指通过防护屏障和管理措施,从事传染性物质操作的实验室,包括:研究用实验室、动物实验室、临床检验实验室、公共卫生实验室、传染病监测实验室等,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从1994年开始制定“生物安全议定书”共组织10轮工作组会议和政府间谈判2000年8月,我国政府正式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安全是生物多样性公约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生物安全问题,狭义的生物安全问题 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包括各类转基因活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威胁,生物安全问题,广义的生物安全问题 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这些因素主要是:天然的生物因子 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是最重要、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生物技术 滥用或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生物恐怖(Bioterrorist),用活的有害微生物或用生物技术制造的有害微生物以不同的形式(如生物武器、水源或环境扩散)导致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蒙古人用弹射器将鼠疫病死者的尸体抛入黑海卡法城,世界第一次细菌战卡法城之战(1346年),卡法城热那亚人大量死亡,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火箭弹、导弹、地雷以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材等。按毒害作用分7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植物除莠剂,受芥子气袭击而失明的英国士兵,世界第一次化学战1915年德军首次施用,芥子气、沙林毒剂都是化学武器中的超级杀手,1915年4月22日,德国首先使用芥子气,各交战国共生产芥子气13500吨,其中12000吨用于实战。一战因毒气伤亡人数达130万,88.90因芥子气中毒,一战“生物战”主要事件(德国),二战日本侵华“生物战”,石井四郎,侵华日军526部队:拿中国人做实验,100部队1644部队8607部队731部队,731部队生物战的能力,每年可生产:300kg乳浆鼠疫杆菌菌液,500600公斤炭疽杆菌,1000公斤霍乱弧菌和2000kg跳蚤,同时还研制出磁制气雾剂,铜壳榴霰弹等多种生物炸弹,炭疽杆菌,1876年Robert Koch首次以该病作为描述细菌性疾病的模型,其病原菌炭疽杆菌是用显微镜从染病动物材料中检出的第一种微生物。第一种以纯培养在实验动物中人工感染成功的疫病1880年Louis Pasteur用炭疽杆菌研制成第一种活菌弱毒疫苗,Koch培养的炭疽杆菌,实验室相关性感染Laboratory associated infections,实验室感染,实验室获得性感染Laboratory acquired infections,二、实验室感染简史,又称,定义?,二、实验室感染简史,1886年 Koch报告第一例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德国柏林的一名学生在处理霍乱弧菌培养物时被感染并发病1893年 Reincke报告第一例实验室伤寒感染1899年 Birt和Lamb报告第一例布氏杆菌引起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1905年 Johnston报告第二例布氏菌实验室感染并作了评价,1931年 Findlay报告第一例实验室感染肝炎的病例1932年 有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被恒河猴咬伤后患猿猴疱疹病毒性脑炎,这是该病毒感染人类的第一例1943年 在巴西的黄热病实验室,两周内8名实验室人员发生了委内瑞拉马脑炎1967年 在德国有26名实验室人员因接触黑尾长猴的血液和组织而感染一种病毒(马堡病毒),最终有9人死亡,二、实验室感染简史,1969年 尼日利亚北部一家医院3名护士感染砂粒病毒,其中2人死亡。这是该病毒感染人的首次报告(1951、1965、1976)美国实验室相关感染调查,二、实验室感染简史,5000个实验室累计感染总数:3921例与已知事故相关的80%(气溶胶?)最常报告的感染:乙型肝炎、肺结核、伤寒、委内瑞拉马脑炎、布鲁氏菌病,1999年 Walker等报告实验室人员感染率 19941995年为16.2人/10万年 19881989年为82.7人/10万年2003年后 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了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CoV的报告2004年 中国CDC病毒所形态室SARS-CoV感染事件导致9人感染,其中1人死亡,747人被隔离,二、实验室感染简史,抗击SARS瞬间,温家宝总理:“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向SARS宣战,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抗击SARS瞬间,蒙丽莎“戴”着口罩微笑,天使的“时装”,同学重聚,宋某,3月23日北京安徽,3月25日发热北京,3月29日北京健宫医院,护士李某陪护()4月22日发热,4月2日淮南矿二院,宋母魏某3月31日陪伴4月8日发热,19日病亡,李某3名亲属、同室病人及伴护5人均被感染发热,4月4日安医附院(病毒性肺炎),5月上旬出院,北京实验室SARS感染概况,宋某发热15天后其同事杨某发热,宋、杨均在同一实验室工作,该室一直从事SARS-CoV工作封锁病毒所后,未再出现任何SARS病人第二代病例魏某胸水中分离到SARS-CoV,其全基因序列与实验SARS-CoV高度同源宋、杨从未接触过野生动物宋、杨潜伏期内北京没有任何其他SARS病例,实验室感染的证据分析,主要原因:病毒灭活不彻底,灭活方法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没有规定对每一批病毒的灭活效果进行监测和质控,责任追究:13名处级以上领导被免职,亲切握手-热烈交谈-粗心与意外-,感染方式与感染途径,穿白褂到处走戴手套随意开手柄 台面/器皿不清洁 动物感染时自己被感染(咬)不做善后工作 清洁区与污染区不分,针刺、器皿破碎、离心、穿拖鞋,空气传播,手口传播,无知最危险,把所有未知病原都按HIV/HBV处理对所有他人都按传染源警惕(除已知者外)把要工作的各类设施设备都按污染物对待(除已知者外)每天先做清洁消毒再开展实验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工作,预防原则,三.实验室污染事故及管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已经报道发生的实验室感染事件多达万件。这些实验室感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生物安全意识低和防护措施不当等。这些事件都没有提及其发生跟建筑物的选址和布局之间的关系 实验室内由于工作人员不慎,或技术不熟练而发生的一些污染事故,必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免病原微生物蔓延而造成传染病流行,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实验室获得性感染都与事故有关,这些事故包括针刺和动物咬伤,但大多数感染原因不明。这些感染与偶然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有关。在离心机泄露,冷冻干燥和滴瓶等的时候发现有气溶胶化的微生物产生 主要以气溶胶传播的最常见的实验室感染包括布鲁氏菌病,Q病,兔热病,肺结核,委内瑞拉马脑炎和鹦鹉热,培养物渗漏或容器破损的处理,盛有感染性标本的容器渗漏,或溅落在工作台上,或污染地面时,以0.5%次氯酸钠或过氧化乙酸浸泡的布覆盖至少1小时,再用擦布擦去渗漏物,并将擦布放在污染物容器内压力灭菌如果手和脚被微生物污染,可用碘吸附洗涤消毒;受污染的工作服应立即更换,如果发生大量烈性传染病的致病菌污染,除采取以上应急措施外,必须立即封闭现场,并报主管防疫部门,请专职防疫人员参加研讨和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若盛有培养物的器皿破碎,要用消毒液浸泡的布覆盖,至少半小时后才能将破碎物和用过的布放在容器中高压消毒。然后,用消毒液浸泡的布擦洗污染的台面或地面,擦布使用后也必须高压消毒。做上述处理者要戴手套,装有病原体离心管破碎后的处理,如果离心沉淀过程中发现离心破碎,应立即停机,并于30分钟后打开。假如停机后发现离心管破碎,要重新盖好盖子,30分钟后打开戴上厚橡皮手套,必要时外面再套一层塑料手套,用镊子检出离心碎片全部碎管和套管等应放入无腐蚀性的消毒液中浸泡24小时,或采用高压灭菌离心机转筒应采用无腐蚀性的消毒液擦拭干净,擦布也需经高压灭菌,事故性刺伤、划伤或擦伤的处理,经常使用注射器做实验动物接种等操作,可能无意中刺伤皮肤,造成有感染性液体的事故性注入。尤其对于毒性较强的病原菌,如SARSCoV、AIV、炭疽杆菌、鼠疫耶尔森菌核乙型肝炎病毒等,可引起严重的实验室感染一旦发生这样的意外,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根据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预防接种和相应的治疗等。类似的事故必须予以较详细的登记其他事故,如被刀剪或破碎玻璃等划伤或刺伤时,均应先清洗伤口,并给予必要的预防注射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气溶胶感染的生物安全,气溶胶感染占实验室感染的82%左右。气溶胶感染定义为液体产生大量很小的液体小滴散布于环境。大于0.1mm的小滴很快落地,小于0.1mm的小滴1.7秒即蒸发,小于0.5mm的小滴0.4秒即蒸发这些小滴中的传染性介质在空气中保持干燥状态。越小的有机体和数量越多的介质能更久保持空气传染,并且由通风和人们交通产生的空气流围绕建筑物传染,许多条件可产生气溶胶传染,如离心力、磨削、混合、强力震动、拌合、超声波破碎、低压冻干、开启容器(内部压力不同于环境压力时)随着用于疫苗开发和针对气溶胶给药药剂治疗的资金增加,许多欧美大学和研究所正在转向发展这一领域的专门技术,气溶胶污染室内空气的处理,实验室因操作不慎,含有感染性液体大量喷出而形成气溶胶并污染室内空气时,室内所有人员应马上撤离污染区域,并应报告主管部门至少在1小时之内任何人员均不能进入污染区。待气溶胶排出和较重的感染性微粒沉淀下来,即1小时后再在安全员的监督下进行消毒气溶胶感染人员应做相应的预防注射和抗生素治疗,误服微生物悬液的处理,对于误服者必须立即用含漱、洗胃和催吐等方式处理,严重者应送往急救室,根据摄入的病原体,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并作好事故登记若悬液溅入眼内,应先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每隔1小时以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有无必要做针对性的预防注射或给予丙种球蛋白,废弃物的处理,废弃物是指任何要丢弃的物品对于日常用品,污染后被真正地拿出实验室销毁的情况很少,大多数的玻璃器皿,用具和实验服都将重新投入使用。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所有的感染性物品都应该在实验室内净化、高压灭菌或焚烧操作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实验室拿出物品或材料以前,应问自己如下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物品和材料已经通过可靠的程序有效地净化和灭菌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它们被可靠的包装过吗?以利于现场焚烧,或运送到另一个有焚烧功能的设施处理已净化的物品时对那些直接参与处理程序的人员或可能接触这些丢弃物的人员会涉及任何额外的潜在危险吗(生物的或其他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个人的暴露告知同事用肥皂和水清洁暴露的体表,洗眼水冲洗眼睛,盐水漱口请求紧急救助,并按突发事件处理通知实验室管理者,之后要向安全防护管理部门报告与临床医学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联系,表面污染的处理,告知同事划定和隔离污染区域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用镊子或铲子移走玻璃或团块用抹布吸除溅出物,移走大体积物品用浸有消毒水的抹布擦拭表面让抹布与表面接触适当的时间(2秒以上)移开抹布,并擦干;随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妥善处理被污染的材料通知实验室管理者,四、动物实验的生物安全与防护,1.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污染来源人体污染:咳嗽,打喷嚏或说话,会从口、鼻腔喷出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液态粒子。人体表皮细胞鳞屑每分钟大约可以脱落7000-10000个左右,其中10%带有微生物。饲养人员和工作人员经常在洁净空间或实验室内活动,所以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空气污染:空气本身虽不能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源,但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粒子,每升空气中含有带菌颗粒(微生物气溶胶Microbiological aerosol)约为一百万个(=0.5um粒径),所以空气是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空调系统污染:空调系统处理不当将成为第三个污染来源,尘埃粒子和水分是微生物生长和生存条件,凡是有尘埃粒子和水分(或高湿度)的地方就会有细菌的定植和繁殖空调机组的表面冷却器,凝水盘,水封和加湿器等,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相对湿度过高,则为霉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2.常见的实验室感染途径,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 摄入病原体能造成经口摄入病原体的操作或事故包括:以口吸吸管、将液体溅洒入口、在实验室吃东西、饮水或吸烟,将污染的物品(如铅笔)或手指放入口腔中(如咬指甲)等,意外接种见于被污染的针尖刺伤,被刀片或碎玻璃割伤,动物或昆虫咬伤或抓伤 由皮下或粘膜透入含病原体的液体溢出或溅洒在皮肤或眼睛、鼻腔和口腔粘膜上,皮肤或粘膜接触污染的表面或污染物,以及通过由手到脸的动作造成传播(如戴眼镜等),.常用实验动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大鼠:过敏原主要是大鼠的尿液和唾液,空气中大鼠尿蛋白浓度达到1ug/m3,就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小鼠:主要的致敏原是一种尿蛋白,主要存在于尿液中,是血中浓度的100倍,雄性鼠含量是雌鼠的4倍之多。随动物的数量和活动程度,空气粉尘中的过敏性物质浓度在1.8-825ug/m3之间,其中直径在6-18um的粉尘颗粒含有多数的致敏原,豚鼠:豚鼠的皮屑、毛、唾液中,均含有致敏原性复合物,其中尿液中含量最高。豚鼠多数的过敏原性活动与大于5um粒子有关,其中约10%存在于小于0.8um粒子中,这些小的颗粒物质完全可以穿越下呼吸道兔:兔毛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致敏原,其他存在于兔的唾液和尿液中。过敏反应与小于2um的粒子有关,猫:来自家猫的致敏原可被人员传递给实验动物,如小鼠和大鼠。人哮喘和对猫敏感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这种工作环境中的人,如之前接触过过敏原,过敏症状会更加加重,甚至发生哮喘。猫主要过敏原产生于皮脂腺和毛发、唾液腺中狗:来源于犬的唾液、毛发和皮脂腺。犬蛋白也是一种重要的致敏原,.废弃物和尸体处理,血液和体液标本的处理用于抗体、抗原、病原微生物、生化指标等检查的血液和体液,按照要求进行处理并检测,检测后的标本经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 动物脏器组织的处理动物器官组织,尤其是用于病原微生物分高的组织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理;用于病理切片的组织,均需要经过甲醛固定后再进行切片。剩余的组织经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动物尸体的处理安乐处死的动物尸体,取材完毕后,经12130min高压灭菌处理后,集中送环保部门处理。ABSL-3级的感染动物尸体需经高压灭菌,才能移出实验室 动物咽试子的处理用于病原分离和PCR检测的咽试子,按照各自的要求处理后,进行病毒分离和PCR检测,剩余的标本经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 病原分离培养物的处理病原分离的培养物,不论是阳性还是阴性结果,均需经12130min高压消毒处理,.含有感染性材料的动物实验要求,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并防止泄露在安全柜底面。操作包括感染动物的解剖、组织的取材、采血及动物的病原接种动物笼具在清洗前先做消毒处理污物、一次性物品需放入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拿出实验室,动物尸体用双层医疗专用垃圾袋包裹后,加入标有动物尸体专用的容器中,用消毒液喷雾容器表面后,运至解剖区域剖检生物安全柜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揩干废液需按比例倒入有消毒液的桶中,倒入时需沿容器壁轻倒并戴眼罩,防止溅入眼中,如果有感染性物质溅到生物安全柜上、地上以及其他地方,按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及其他表面处理每天工作结束时,应用消毒液擦拭门把手和地面等表面区域废物放入高压灭菌器内时需粘贴指示条,物品移出前观察指示条是否达到灭菌要求。颜色不符时需重复高压灭菌高压灭菌器需每月做灭菌测试一次,并作记录,五、生物安全管理,我校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中山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学院/医院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实验室主任(生物安全责任人),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实验室管理结构,实验室主任,实验组负责人,实验组,副主任,副主任,设施、设备组,后勤保障组,中央控制区,动物实验组,检测组,办公室,物资供应组,确保实验室的工作指南、操作规程、标准操作程序(SOP)已经 建立,并且是实用的对操作规程、SOP的标准操作程序的实施进行监督提供国际上最佳生物安全操作对生物安全等级、个人防护装备等提供咨询和建议审查风险评估监督教育和培训制定一般工作程序的SOP:如消毒、废物处理日常核查(制度),实验室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充分、熟悉所操作的微生物/化学品的危害及研究方法拥有具体微生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方面 的文件必须遵循操作规程进行医学监测(含自己血样本底)即时报告事故和意外或不当的行为尊重一起工作的同事;尊重团队的协作在实验室操作至少要有2个人以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实验室发生事故的报告制度,一般紧急情况,生物安全事故,当事人/发现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学院/医院生物安全领导小组,当事人/发现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学院/医院生物安全领导小组,院、校两级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小结,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局,区疾控中心,检查全校实验室安全和现行规程促进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操作和运输程序加强实验室对生物安全规则的遵从减少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及向社会传播的可能性使个人防护设备和防护装备易于获得制定生物安全培训规划协助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评估和奖惩,学校生物安全委员会职责,微生物/化学品/射线 致病性、毒力感染/致毒剂量传播、侵袭途径已知的实验室感染宿主的易感性预防:疫苗、减毒药物/技术治疗手段是否具备实验方法:体积、浓度 操作程序、安全设备、个人防护装备,风险评估,促进和强化生物安全的行动计划提高大众对生物科学研究界的信赖程度提高投资者对生物技术产生的信赖程度保护科研资产和商业资产等宝贵财富减少犯罪和生物恐怖活动制度、政策、法规、法律有效的防护设施、设备应急预案,生物安全保障(Biosecurity),促进致病微生物/化学毒物/放射线/基因的安全操作并教育人们在下述环境安全操作:实验室调查现场生产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生物安全目标,最终目标:实验室安全事件零发生!,了解有哪些新发现的生物危险因素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准则张贴宣传海报推广生物安全相关材料及规范的实验室行为和职业卫生保健展示生物安全态度积极性、并交流这种信息形成重视工作场所生物安全的积极氛围认识“安全学”,安全沟通,观察每个人的生物安全行为检查必要的安全设备遵守本机构的安全规则和规范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重视团队的作用安全改善建议:,安全监察,同时将该建议交给付诸实施的人及管理人员;管理层应当负责落实安全方面的各项改善。,政策和目标安全部门、联系电话、紧急电话医疗规划实验室一般性操作规程,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标记和处理样本减少气溶胶和液滴的方法正确使用针头、注射器以及其他锐器,实验室一般性操作规程正确弃置生物危险性材料与各项工作相关的消毒灭菌技术生物安全柜及其他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溢出物的清理动物生物危险性的相关信息生物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紧急情况规程害虫的防治,生物安全手册,总体原则防治员工在生物危险性因素(病原体、材料、动物)暴露后患病明确定义和目标内容包括影响员工风险的因素咨询,医疗规划,录用之前有针对性的检查周期性的监测预防接种或其他预防方法诊断、监测、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呼吸道防护规划血清库,安全文化发展阶梯,自发的,主动的,有计划的,反应的,缺失的,由于工作的危险性,出事故是当然的解雇出事故的傻瓜(员工),我们是认真的但还是有人不遵守安全程序事后反复讨论事故如何分类必须考虑我们的工作条件律师说没问题我做了我该做的,建立自己的HSE管理体系经常的、持续的HSE检查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投入重组的资源以预防事故开放性的管理但关注于统计数据职工“拥有”安全程序,保持持续的警觉将安全视为单位效益的中心重视所有的新主意,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以上立法工作对促进和加强我国生物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2008年9月8日,评审“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究”课题,内容涉及实验室空气污染防护、实验室感染性污水安全输送、实验室污染空气实时监测、实验室实时监控网络、实验室污染物泄漏以及实验室外环境样本采集等六个研究方向,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建立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和食品安全的政府机构分段监管体系,以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为基础以涉及食品安全要求的技术标准等法规为主体以地方各级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规章为补充,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状况整体不断好转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诚信意识不强食品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安全意识较差,但当前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仍很突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指一些有毒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和亚硝 酸盐等化学物质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食有毒化学物质,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所致,化学性食物中毒主要特征,发病快。潜伏期较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也有超过一天的 中毒程度严重,病程比细菌性毒素中毒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品无特异性,多为误食或食入被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较大,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 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特征,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抵抗力降低的人中易发生,发病 率较高,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病原微生物污染造成食源性疾病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的首要食品安全问题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源头污染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生产不规范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食 品安全新问题掺假作伪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问题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法律体系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食品法律法规的条款笼统,操作性不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多头执法,处罚较轻食品安全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不足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还不高,高校的食品安全,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学校教学正常的秩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食堂的食品安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尤其重视高校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无证经营现象依然存在 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食品烹调加工过程的污染问题日常卫生安全管理不到位,食品安全具体的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控力度监控食品安全抓好进货源头是关键在监控食品安全时严防食物中毒进一步发挥学生组织参与饮食安全管理构建区、校合作,校校合作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产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生物安全工作,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经济产业和国民经济命脉有重要影响。为确保医药、农业等行业中生物技术的健康迅速发展和应用,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和管理迫在眉睫,生物安全的意义,国际贸易、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的需要 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运转,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国家主权、执法的需要 生物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安全,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资源保护中,加强生物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符合国家利益、政治与政权的需要,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国家地位的需要 生物安全已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分支学科,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才。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展示和提高我国形象,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对于我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防护(国防)、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动物防疫、出入境检验检疫、医院感染控制和实验室网络建设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意义,1、为建立和管理病原微生物和其他研究生物安全平台提供保障以生物安全条例管理实验室,研究人员以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室活动非常必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直接目的是保证研究人员不受饰演因子(病原微生物、核素、化学品等)的伤害,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保护实验因子不受外界因子的污染,建立科学、安全的科学研究平台,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意义,2、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安全的平台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生死存亡的大问题。2003年SARS流行期间,我国医院内感染病例占病人总数的20%左右医护人员的职业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一直存在,传染病病房医护人员和临床检验(包括病理检验)人员的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血库、血液病病房及其他收治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肿瘤患者等)的病房也需要防止(或尽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或交叉感染,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意义,3、为加强各实验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供科学、安全的实验平台2003年SARS爆发的经验教训、近期不时出现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事件、潜在的禽流感病毒人传人危险,以及其他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的可能,都需要我们建立各种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加强我们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治、预警预报和科学研究能力,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意义,近几年我校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2006年 成立了中山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立了办公室,2004年 组织专家编写中山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共分10章142条,经过近三年的修改(16稿)于2007年在全校公布实施,近几年我校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2005年 组织专家编写实验室生物安全专著,该书由高教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近几年我校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2006年 组织专家编写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库,该试题库内容以实验室生物安全专著为基础,结合我国现行法规设置2007年全校各个单位开始制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2008年 学校将实验室与生物安全列为研究生的必修课,近几年我校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生物安全网站,网站 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资讯(奥运生物安全专栏)、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生物危害防护措施互动学习平台 在线调查、友情链接、资料下载、留言本网址:,生物安全考试系统,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原有的和新发的传染病不断出现,许多动物源性疾病有向人体转移的可能,还有化学品、射线、基因遗传毒性带给人类的危害时有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生物恐怖事件时有出现,这些都给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在关心和重视的事,是全球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和重视的事!,结语,考试系统的使用,生物安全考试系统首页界面,用户登陆,若没有账号请先注册。,考试发布提示,用户注册、登陆方式,已注册用户可在生物安全委员会网站首页或考试系统首页登陆进入平台,用户考试平台,用户使用的功能修改个人信息成绩查询申请考试查看公告站内留言答疑邮箱,注意:考试形式是采取集中统一到机房考试,每个考生只能申请考试一次,考试结束后立刻公布成绩和答案,不及格者另行安排补考,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