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资产计价.ppt
第八章 资产计价,第一节 资产计价概述一、资产计价的内容和意义资产计价 是指以货币来计量企业各种财产物资的实际价值的一种方法,它是会计计量的核心内容。内容 一般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的计价。资产计价的意义 选用不同的计价方法:1.会影响企业拥有资产数额的多少;2.会影响企业一定时期费用成本的高低;3.会影响企业一定时期利润的大小;4.会影响国家所得税收入的多少;5.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二、资产计价的原则及计量属性(一)两个基本原则1.统一性原则 必须采用规定的资产计价方法并在不同期间保持一致,而不随意改变。2.实际成本原则 会计准则规定,各项资产均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包括取得时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入账,耗用(和售出)资产,也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入账,结存资产按实际成本反映其账面价值,而不得随意调整。,(二)计量属性 是被计量对象的某种特征在资产计价中,可用于计量的属性有:p2202211.实际成本 2.重置成本 即按照目前如果要购置相同或类似资产将必须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录。,3.市价 4.可收回金额 资产的销售净价、预期在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5.可变现净值 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的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6.未来现金净流量 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为此所需的现金流出现值7.清算价值(脱手价值)是指企业停止经营进行清理财产时,变卖资产的成交价格。,第二节 流动资产计价,一、应收账款的计价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一)坏账损失的确认坏账 在会计上,将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很小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坏账损失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应收账款计价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坏账损失的数额。坏账的确认标准 因债务人破产、死亡、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有确凿证据表明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或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能收回。,坏账损失的确定方法1.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本期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数额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比例2.销货净额百分比法本期坏账损失数额本期赊销净额坏账比例3.账龄分析法p222(二)坏账的会计处理设置的账户,坏账准备的转销数,坏账准备的提取数,余 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坏账准备,账务处理1.提取坏账准备时,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2.发生坏账时,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3.冲账后又收回,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例】某企业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乙单位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乙单位应收账款5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万元。分别作连续三年的有关会计分录。,1.第一年提取坏账准备 第一年应提坏账准备额100000033000(元)借:管理费用 3000 贷:坏账准备 3000,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账户贷(借)方余额,(或),2.第二年冲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6000 贷:应收账款甲单位 1000 乙单位 5000,3.第二年末提取坏账准备,第二年应提坏账准备数1200000 3(60003000)6600(元),4.第三年,上年已冲销乙单位货款5000元又收回。,借:管理费用 6600 贷:坏账准备 6600,借:应收账款乙单位 5000 贷:坏账准备 5000,同时,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应收账款乙单位 5000,5.第三年提取坏账准备,应提坏账准备额1300000 3(36005000)4700(元),借:坏账准备 4700 贷:管理费用 4700,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提取坏账准备的比例为3;第二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其中,甲单位1000元,乙单位5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万元第三年,已冲销的上年乙单位应收账款5000元又收回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万元。,坏账准备的转销数,坏账准备的提取数,余 已提取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数,坏账准备,6000,3000,6600,5000,4700,3 900,管理费用,3000,6600,4700,应收账款,6000,5000,二、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短期投资 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按投资性质可分为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和短期其他投资。通常是能上市流通的各种股票、债券和其他能随时变现的投资。其期末计价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价值,通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市价 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在具体计算时应按期末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作为市价。(一)具体计价方法 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等不同的方法。当成本高于市价时,要计提减值准备。1.按投资总体 是指按短期投资的总成本与总市价孰低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2.按投资类别 是指按投资类别的总成本与相同类别总市价孰低来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3.按单项投资计提 是指按每一项投资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来计提跌价损失准备的方法。(二)计提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账户设置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其结构类似与“坏账准备”,当期应提取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准备,当期市价低于成本的金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贷方余额,【例】某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有关资料如下:,该企业分别按单项投资、投资类别、投资总体计提跌价损失准备如下:,1.按单项投资计提应提跌价准备32001420065002390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3 9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A 3 200 股票B 14 200 B企业债券 6 500,该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余额 1 682 350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3 900)短期投资账面价值 1 658 450,2.按投资类别计提股票投资应提跌价准备1070850105500015850(元)债券投资应提跌价准备611500610000150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73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 15850 债券 1500,该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余额 1 682 350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 350)短期投资账面价值 1 665 000,3.按投资总体计提应提跌价准备1682350166500017350(元)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735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7350,该企业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价值为:1997年6月30日“短期投资”账面余额 1 682 350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7 350)短期投资账面价值 1 665 000,三、存货的计价(一)存货的盘存制度1.实地盘存制度 对财产物资的管理,平时只记收入,不记付出。月末盘点实物,以实存数作为库存财产物资数量,然后根据“期初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库存存货成本”倒挤本期耗用成本(付出数)的一种方法。优点:简化了核算工作缺点:不能随时反映库存物资的收、发、存情况;倒挤成本,容易将其他非正常的损耗挤入成本中,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只适用于一些价值低、品种杂、收发频繁的财产物资等。,2.永续盘存制度 即账面盘存制度。在财产物资管理中,日常的收发都要根据凭证入账,随时结出余额,以账存数来控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优点:可随时反映出每种财产物资的收、发、存情况,便于与预定的最高、最低库存限额进行比较;对财产物资控制很严,在实际工作中,对比较贵重的物资,一般采用此法。缺点:明细核算工作量大。,(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逐一辨认每一存货的进价,以真实成本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优 点 由此确定的销货成本及期末存货成本很准确缺 点 工作量大,很麻烦。适用于 品种数量少、单位价值较高的存货。,2.先进先出法 以先购进的商品先发出为假定前提,将先记入的单价先转出,则期末存货为近期购进。例题见p226优 点 不能随意利用存货成本来调节利润。缺 点 收发频繁、单价变动较大时,计价工作量大。适用于 容易腐烂、变质的商品P226例题,在两种盘存制度下,有关成本的计算如下:永 本期销货成本65010608608701940 期末存货成本470480600实 期末存货成本4 80 4 70 600 本期销货成本(2240300)6001940,在实地盘存制下,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及已耗(销)存货成本,与永续盘存制所得的结果完全相同。,3.后进先出法优 点 物价上涨时,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了会计的谨慎原则。缺 点 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有可能与现行实际成本相差甚远。两种盘存制度下这种方法均可使用,但计算的结果有可能不一致。永 本期销货成本166012702602502020 期末存货成本450480520实 期末存货成本650260420 本期销货成本(2240300)4202120,4.加权平均法,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将本期可供销售(或耗用)的存货总成本平均分配于所有单位量,按当期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末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优 点 在月末算一次成本,平时工作量不大,计算方法简单;在物价发生变动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比较折中;不能以存货成本来调节当期利润。缺 点 不利于平时对存货的管理,且期末核算工作量大。适用于 品种少,且购入存货单位成本相差较大的企业,在账面盘存制下,若不是月终一次结转存货成本,则每取得一批存货,就得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即移动加权平均法。当物价上涨时,在实地盘存制下,按加权平均法求得的期末存货成本,必定大于后进先出法而小于先进先出法的计算结果;当物价下跌时,结果刚好相反。,5.按计划成本计价本期收入存货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数量单位计划成本本期期末存货计划成本本期期末存货数量单位计划成本,本月存货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超支为正号,节约为负号,6.毛利率法 根据企业过去的毛利率来计算本期的期末存货成本。(1)毛利本期销售收入过去的毛利率(2)销货成本销售收入毛利(3)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购进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其中: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100,本期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差异率结存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差异率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成本差异,(三)期末存货的计价方法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1.计算方法(1)单项比较法(期末成本总计最低)(2)分类比较 法(期末成本总计居中)(3)总额比较法(期末成本总计最高)2.账务处理 成本比可变现净值低时,不做任何账务处理;成本比可变现净值高时,应提跌价准备。设置“存货跌价准备”账户。计提跌价准备时,借:管理费用 贷:存货跌价准备当可变现净值回升时,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管理费用 即调增存货账面价值,但不要超过其历史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存货账户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第三节 长期资产计价,一、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1.计算方法定期逐项检查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若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其差额确认为投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2.账务处理计提减值准备时,借: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已确认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数额内转回。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二、固定资产折旧和期末计价1.折旧的计算方法,应提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收入,不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已提足折旧但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1)年限平均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e.g.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40000元,预计可使用15年,残值5000元,清理费用1000元。按年限折旧法计算该项固定资产各年的折旧额为:年折旧额(4000050001000)152400(元)年折旧率2400 40000 1006 企业实际计提折旧时,为了简化起见,一般根据规定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与折旧率计算确定,即: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 则上例中,年折旧额40000 62400(元)适用于每年使用时间、工作负荷和损耗程度基本相同的固定资产。,(2)工作量法 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平均分摊到固定资产提供的各个工作量中。,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的工作量总数,某期应计提折旧额该期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适用于在不同期间工作量不同而工作使用条件及损耗程度基本相同的固定资产。,(3)年数总和法(变率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计算步骤:(1)确定使用年限,计算年数合计数。e.g.某设备原值15100元,残值300元,清理费用200元,可使用5年。,则年数合计数1234515(2)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年折旧率使用年数的反序数年数合计数年折旧额(原值残值清理费用)年折旧率第一年折旧额(15100300200)(515)5000(元)第二年折旧额(15100300200)(415)4000(元)第三年折旧额(15100300200)(315)3000(元)第四年折旧额(15100300200)(215)2000(元)第五年折旧额(15100300200)(115)1000(元),(4)双倍余额递减法(1)计算时,不考虑残值和清理费用(2)用净值即固定资产的余额来计算折旧(3)先用平均法计算折旧率,平均法下折旧率的两倍即为此法的年折旧率。,年 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例:某设备原值为32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元,可使用5年。按双倍余额抵减法计算各年折旧额。设备的年折旧率2510040,双倍余额抵减法折旧计算表,3.固定资产的期末计价,其期末实际价值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或实际价值孰低计量。当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时,或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实际价值时,应按其账面价值计价;反之,应按其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差额即为期末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建工程”账户的余额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差额列示于在建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