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警机制.ppt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第三节 预警控制,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预警机制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预警分析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通过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第一节 事故预警的基础知识,考试要求:了解事故预警的任务与特点;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预警的要求;熟悉事故预警管理过程。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四、课堂练习1,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事故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一)快速性。即建立的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二)准确性。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要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三)公开性。即事故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这样一是有利于社会监,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督,二是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生。(四)完备性。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的发展态势。(五)连贯性。每一次的分析应以上次的分析为基础,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确。预警机制作为一种制度,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将监测到的各种异常信息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告。要求报警、接警、处警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明确预警的方式、方法、程序和监督措施。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一是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防止故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社会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未必就是危害性重大的,反之亦然。三是处理好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有些事故发生概率很高,但危险性却未必高;而有些事故危险性很大,未必风险大,二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四是处理好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任何有效的预警机制都必然是由设备、设施等构成的硬件与由技术、制度、政策、管理等构成的软件组成,实际建立中需要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五是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构建事故预警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一)及时性原则 实行事故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二)全面性原则 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就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预警操作系统方面。,二、建立事故预警的原则和要求,(三)高效性原则 鉴于事故的不准确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这样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及时预告,并制定合理适当的应急救援措施。(四)引导性原则 预警基本功能是预测事故的发生和警示,不能因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就隐匿有关信息。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又体现了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一)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各要素关系如图6-1所示。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事故预警系统重要任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和对策措施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管理信息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辩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事故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报警,实行措施,YES,NO,反馈,图6-1 预警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二)外部环境预警系统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突变诱发的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对这些对象进行监测和警报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生产管理里的影响是直接的。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整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应经常予以监测。3、技术变化的预警 现代安全生产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因而预警体系也应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的预警。,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三)内部管理不良预警1、质量管理预警 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应当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2、设备管理预警 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设备维修及时性评价、设备检修质量合格率的监督、设备工作时对环境污染的安全度评价、设备管理的预警对策等。,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人的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评价与分析,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四)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辩伪、存储、推断等过程。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图6-2所示。,评价指标,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判断事故发展,分级报警,分级管理,对策库,超出范围,N,Y,图6-2 预警信息管理的流程图,三、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五)事故预警系统 事故预警系统是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并提供对策措施和建议。,四、课堂练习1,1.事故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_,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A.预防和评价 B.监测和评价C.管理和控制 D.监测和预防2.事故预警的主要任务是对事故征兆进行_,并及时进行报警,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与控制。A.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B.识别、监测、评价和诊断C.诊断、监测、识别和评价D.识别、诊断、监测和评价,四、课堂练习1,3.事故预警的主要特点包括_。A.快速性B.准确性C.公开性D.完备性E.连贯性4.事故预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A.及时 B.全面 C.灵敏 D.高效 E.引导5.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体系应由_构成。A.外部环境预警体系 B.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体系C.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D.事故信息评价系统E.事故预警系统,四、课堂练习1,6.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_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A.安全 B.危险 C.环境 D.质量5.预警管理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_构成。A.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B.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C.技术变化的预警 D.事故信息评价的预警E.事故系统的预警,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预警系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它是在预警原理指导下,以事故现象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一种“自组织”系统。预警系统也是一种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的系统。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的原则。,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考试要求:了解预警要素与阈值的确定;了解预警系统的实现;熟悉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内容。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二、预警系统的实现三、课堂练习2,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预警系统的组成(熟悉)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监测系统主要是预警系统的硬件部分,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存储、处理、识别;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主要完成指标的选取、预警准则和阈值的确定;预测评价系统主要有完成评价对象的选择,根据预警准则、选择预警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果,根据危险级别状态,进行报警;预,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其中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完成预警功能,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二)预警系统的功能1、监测系统 此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输出,或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输设施(同轴电缆、控制线、电源线、双绞线等)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输出或,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通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LED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上。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2、预警信息系统 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搜集、统计与传输;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信息推断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判断。上述三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完成预警信息以下的活动:(1)信息收集。通过对各种实时监测信息来源进行组合和相互印证,使零散信息转变为整体化的具有预报性的可靠信息。,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信息处理。对各种监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使之成为可用于预警的有用信息。(3)信息的辩伪。由于某些信息只反映表面现象而不能反映实质,因时间滞后而导致信息过时,系统的非全息性使部分信息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信息传输环节过多导致失真,造成伪信息出现。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因此初始信息不能直接应用,,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必须加以辨伪,去伪存真。信息辨伪的方法有五种:进行多种来源信息的比较印证,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则必定信息来源有误。分析信息传输过程,以弄清信息所反映的时间点,并分析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事理分析,如果信息与事理明显相悖,信息来源有伪。反证性分析,即建立信息与目前事件状态之间的关系,然后由目前事件反证原有信息,若,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反证结果与原有信息偏误较大,则证明信息来源有误或过时。不利性反证,即假定信息为真,然后分析在这种假设下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若这种不利情况很多很严重,则这种信息应慎用。(4)信息存储。信息存储的目的是进行信息积累以供备用,应不断更新与补充。(5)信息推断。利用现有信息或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信息转换的功能,因此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满足以下条件:规范化,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定量的要求,信息来源符合一致性要求。标准化,采集信息过程的计量检测等都应有精确的技术标准。统一化,各类报表、台帐、原始凭证都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统一分类编码。程序化,数据的采集、传递和整理都有明确的程序、期限和责任者。,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指标从技术层次可以分为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类。潜在指标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显现指标则主要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但在实际预警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方面的有关因素。(1)预警评价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所谓预警评价指标是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a)灵敏性。即指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b)科学性。即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使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又能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重叠。(c)动态性。事故发生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综合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d)可操作性。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安全规范和标准。(e)引导性。评价指标要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以规范和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f)预见性。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预评价指标的确定(a)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气质、情感、情绪、思想等。技术因素包括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b)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如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企业,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c)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其中安全组织包括:安全计划、方针目标、行政管理。安全法,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制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安全信息包括:指令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等。安全技术包括: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安全教育包括:职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等。安全资金包括:资金数量、资金投向、资金效益等。(d)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 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储存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浓度等)指标。该类指标选择时,应根据具体行业确定。,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预警阈值的确定(了解)预警准则 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出现有危险而未能发生警报,即造成漏警现象,从而削弱了预警作用。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生了警报,即导致误警,会使相关人员虚惊一场,多次误警会导致相关人员对报警信号失去信任。预警准则根据,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不同预警方法,具有不同形式。预警方法 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a)指标预警。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b)因素预警。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以采用因素预警。该预警方法相对于指标预警是一种定性预警,如在安全管,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中,当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时,发出报警。(c)综合预警。即将上述两种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得出一种综合报警模式。(d)误警和漏警。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如发出高级警报,而实际上为初等警报)。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由于指标,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漏警是预警系统未曾发出警报而事故最终发生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而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二是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即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预警阈值确定 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适宜的报警阈值。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就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4、预测评价系统(1)评价对象 预警系统中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从事故的发展规律来看,评价对象亦是生产过程中“外部环境不,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良”和“内部管理不善”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构建了整个预警的信号系统。(2)预测系统 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主要包括: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高峰期以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 对评价对象经过监测、识别、诊断、预测等活动过程后,预警系统需要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即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的给出。它是预警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级)。对于预警管理活动,蓝色和黄色应用价值最大。四级预警如下:,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一般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时序性的预警信号输出,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时序性预警级别反映了连续而且全面的预警信息波动趋势,如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物理参数数据变化,直接反映了危险性的大小和级别。该级别确定是以横向为时间坐标,一般设定为生产周期或季、月为规定的间隔区,纵坐标设定为预警信号数值的定时输出。安全风险预警信号输出 通过对生产活动过程中以实体形态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如油罐、锅炉等设施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类危险源(如人、机、环境条件的不符合或隐患状态)状态信息为基础,进行信息的识别、诊断、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二、预警系统的实现,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一)监测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即通过历史数据、即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存储,二、预警系统的实现,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二)识别 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二、预警系统的实现,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所谓“适宜”,是针对本企业(或行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识别指标,它既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业)以发生事故的历史纵向比较,也不是简单的同其他企业(行业)发生事故进行的社会横向比较,而是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双重评价之下,针对生产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实现的事故控制绩效,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二、预警系统的实现,安全状态,综合判定生产过程是否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故现象。(三)诊断 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可以明确哪些现象是主要的,那些现象是从属的、附生的。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二、预警系统的实现,(四)评价 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时生产所处状态是正常、警戒、还是危险、极度危险、危机状态,并把握其发展趋势,在必要时准确报警。其风险可能是静态的,可能是动态的。有的是比较明显的,有的是潜在的。一方面可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各种客观的事故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必要时咨询专家的意见。(五)监测、识别、诊断、评价的关系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关系。监测活动是预警系统活动开展的前提,没有明确和准确的监测信息,后三个环节的,二、预警系统的实现,活动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无意义的,识别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实现事故现象的判别,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在繁杂多变的致灾因素中能确定预警工作重点,也使诊断和评价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诊断活动和评价活动是技术性的分析过程,它对主要事故现象的成因与过程分析,以及对事故损失后果的评价,可使企业在采取预控对策或者危机管理对策时有科学的判识依据。整个预警活动过程,呈现一种前后有序、因果关联的关系。其中,监测活动的监测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管理系统所共享的,识别、诊断、评价这三个环节的活动结果将以信息方式存入到监测系统中。另外,这四个环节活动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具有共享性和统一性。,三、课堂练习2,1.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_系统两部分组成。A.信息反馈B.预控对策C.监测评估D.综合治理2.建立_,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和预警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之一。A.预警信息的分类和整理 B.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C.预警评价指标及其标准的确定D.预警评价指标的筛选3.在事故的四级预警中,级预警通常用_色表示。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三、课堂练习2,4.下列指标中,不属于预警评价指标的是_。A.人的年轻可靠性指标B.人-机-环安全可靠性指标C.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D.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5.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我国将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确定为_个级别。A.2 B.3 C.4 D.66.下列颜色中,不属于我国突发事件预警颜色的是_。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7.预警系统主要由_构成。A.预警信息系统 B.预警分析系统 C.预控评价系统D.预控对策系统 E.预警监测系统,三、课堂练习2,8.预警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信息执行_功能。A.收集 B.处理 C.辩伪 D.存储 E.推断9.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就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_条件。A.规范化 B.合理化 C.标准化 D.统一化 E.程序化10.下列_内容不属于预警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A.灵敏性 B.全面性 C.科学性 D.高效性 E.引导性11.预警方法通常有下列_形式。A.指标预警 B.因素预警 C.综合预警 D.误警 E.漏警,第三节 预警控制,预警的目标是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并能对事故实施危机管理。控制是预警的落脚点,预控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三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它与日常监控都是预控对策的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第三节 预警控制,考试要求:了解预控技术;了解预控对象。一、组织准备二、日常监控三、事故的危机管理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五、课堂练习3,一、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是指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它包括整个预警机制的运行制定并实施的制度、标准、规章,目的在于为预控对策的实施提供有保障的组织环境。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组织准备活动服务于整个预警的组织管理过程。组织准备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 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构建是本着效能统一的原则进行的系统组织重构,即在原企业组织中设置新的预警管理部门,预警管理部门对其他,一、组织准备,部门具有监督、控制和纠错的职能,这种职能又可以分为单指标监控、综合监控和事故危机监控。单指标监控是日常性的单指标的技术监控。综合监控是对综合评价进行综合的系统监测和控制,并对单指标监控的职能进行整体化、综合的系统监控,它可以由新设立的职能部门预警部负责。事故危机监控是在特殊时空条件下的特别监控,这种监控,由公司最高层领导部门直接领导公司管理办公室(或综合监控的职能部门)以及所有需要参与的职能部门,在特殊的组织程序和活动规则下进行事故危机监控。,一、组织准备,上述预控组织管理进一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达到对隐患的正确辩识、达到防错、纠错、治错的目的。(二)预警机构 为了保证预警机制高效运转,促进安全管理的预控工作,企业应对原有安全监察机构进行改造,成立安全预警部,增加预警管理职能。预警部作为新设的职能部门,其基本工作目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同时指导企业各关键岗位的“预警预控”工作,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企业危机,制定危机应对方案等。预警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维护企业的预警管理系统。,二、日常监控,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特别监控与控制的管理活动。日常监控的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纠正活动,防止该现象的扩展蔓延,逐渐使其恢复到正确状态。二是事故危机模拟,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难以有效控制的事故征兆(现象)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进行假设与模拟活动,并提出对策方案,为进入“事故危机管理”阶段做好准备。,二、日常监控,日常监控的对象,主要是在预警分析中确定的事故隐患,这些事故隐患既可以被日常对策所控制和矫正,也可以因失控而导致企业生产处于事故危机状态。安全预警部应对日常监控负责,同时总结预警监控职能系统的经验教训,设“预警监控档案”,在日常活动中负责培训员工的预警知识和各种逆境的预测与模拟预警管理方案,在特别状态时提出建议供决策层采纳。,三、事故的危机管理,事故的危机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性质的管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的特别管理方式。它是在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已无法控制事故状态或企业领导层基本丧失指挥能力的情况下,以特别的危机计划、特别领导小组、紧急救援体系等介入企业领导管理过程。一旦危机状态恢复到可控状态,危机管理的任务便告完成,由日常监控环节继续履行预控对策的任务。,三、事故的危机管理,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与日常监控活动,是执行预控对策任务的主体;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以“组织准备”活动为前提。而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联结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活动的环节,它也为整个事故预警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患的辩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错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一)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基本关系 预警分析过程的四个环节和预控对策活动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预警分析是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完成其职能的基础,预控对策是其职能活动的目标,两者缺少任何一个方面,事故预警管理系统的职能便不能成立。两种活动中的有关环节是任何时期内进行预警不可缺少的,缺少一个,其过程就是不完整的,其职能实现就是残缺的。,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预警分析的对象,是正常生产活动中的安全管理过程,而预控对策活动的对象,则是已被确认的事故现象,两个活动对象是有差异的。如果生产已处于事故状态时,那么,预警分析的对象和预控活动的对象都是事故状态中的生产现象。不论生产活动是处于正常状态还是事故状态,预警分析的活动对象总是包容预控对策的活动对象,或者说,预控活动的对象总是预警分析活动对象中的主要矛盾。(二)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沟通 在预警分析活动中,监测活动环节所建立的监测信息系统(预警信息系统),既是预警各环节所共享的,也是整个预警系统所共享的。在,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预控对策中,组织准备环节所确立的运行方式与对策库,既是预控活动各环节所共享的,也是整个预警系统所共享的。而且,预控中的对策库要纳入预警系统的监测信息库,它为监测过程中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类、处理、储存提供判识的背景。两个活动之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监测信息系统的运行。而这个信息系统,又是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部分,它使预警系统的活动同企业生产活动整体的安全管理融为一体。,四、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的关系,预控对策活动中的组织准备环节,是联结两个系统活动的组织手段。两大系统内各自活动的程序、方式与手段,以及两个系统联结的方式与手段,都由“组织准备”环节所设定的组织运行方式确定。而且,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同企业内部其他职能系统的关系也由“组织运行”方式所规定。组织运行方式,实际上规定了两大活动环节的任务、目标与主要内容。总之,事故预警系统的活动是被程序、制度、标准所规定的统一化的管理过程。,五、课堂练习3,1.预控对策一般包括_三个活动阶段。A.信息收集、预警识别和事故控制B.组织准备、定期监测和信息管理C.信息收集、信息监控和事故管理D.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2.预警控制中的组织准备,主要包含_任务。A.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B.确定预警系统的职能分配和运行方式C.确定于预警系统中人的行为D.为事故状态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E.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对策准备,五、课堂练习3,3.预控对策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_。A.组织准备 B.日常监控 C.危机管理 D.事故管理 E.信息分析4.日常监控的主要任务是_。A.日常对策 B.日常管理C.事故模拟 D.事故危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