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思维与想象.ppt
请告诉我下列数字中16以后的数字排列,3、6、8、16,尽管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列数字:3、6、8、16,通过概括性思维,我们能够认识这些数字中的规律性联系,从而在这列数字的后面续上18、36、38、76。,第 六 章 思维与想象,本章学习提要l思维的含义以及思维的种类l思维过程、思维形式以及概念和推理l问题解决和影响问题解决的诸种因素l创造思维的含义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想象及其分类,引 言恩格斯曾经把思维赞誉为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思维是如何对客观现实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反映事物本质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第一节 思 维 概 述,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觉和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特征,以及客观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思维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实现的高级认识形式,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是借助言语实现的理性认识过程,(二)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对感官不能把握的,或不在面前的客观事物,借助一定媒介,并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的加工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能够抽取同类事物共同的、具有本质特征的,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客观事物 思维所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人通过思维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事物之间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三)思维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感觉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直接反映;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必然联系的间接反映,二、思维的品质,(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三)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四)思维的逻辑性,三、思 维 的 种 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1聚合思维 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三)直觉思维分析思维,1直觉思维一种非逻辑思维,是指面临新问题、新事物或新现象时,能够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 2分析思维按照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分析与推导,最终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的思维,(四)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1常规性思维 又称为习惯性思维和再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和程序,运用惯常方法或模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2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文学家塑造新的典型人物形象,设计师发明新的机器等,四、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具体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与归类(三)抽象与概括(四)系统化与具体化,五、思维形式,(一)概念(二)判断(三)推理(四)问题解决,第二节 概念与问题解决,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念的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一切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概念的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小;反之,概念的内涵越小,其外延则越大,二、概念形成,(一)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指个体通过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从而获得此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正例)或否定(反例)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二)概念形成理论,1假设-检验理论 该理论把个体看做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个体通过提出和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包括概念问题,换一句话说,个体始终不断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这一观点主要基于布鲁纳等的思维之研究一书,布鲁纳的主要目的,是要发现人们使用哪一程序来检验各种可能性。,布鲁纳的基本观点是: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个体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各种刺激的出现以形成联想,而是积极地、主动地追究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检验来发现这一概念。学生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还会采取各种策略,以求加快发现这一概念的过程。,一个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条件:假定dax一词表示一个概念,现给你列出如下几个条件,请你通过推理找出它的含义。,(1)dax可能是一个大而发亮而红的正方形。(2)dax可能是一个大而不发亮而红的正方形。(3)dax不可能是一个小而不发亮而红的正方形。(4)dax不可能是一个小而发亮而红的正方形。(5)dax可能是一个大而不发亮而蓝的正方形。问题:dax指的是什么?,dax是一个大的正方形。,2范例理论(exemplar theory)认知心理学家罗斯(E.Rosch)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习理论。罗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是以某些抽象的规则或一系列相关特征来表示的。这就是说,概念是一组对以往遇到过的、存在记忆中的该概念的一些范例构成的。例如,“鸟”这一概念,是用以往见到过的知更鸟、麻雀、老鹰等来表示的。实验表明,人们在回答“鸡是鸟吗?”比回答“麻雀是鸟吗?”的时间要更长些。,(三)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第一,学习材料的影响概念的属性或特征会影响个体概念的掌握,尤其是复杂概念,具有较多的属性与特征,因此比较难以掌握 第二,学习者自身因素 学习者自身因素会影响其概念的掌握。例如,知识经验、年龄、性别、智力、动机、情绪、疲劳程度等个体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策略等,都会影响概念的掌握 第三,下定义定义是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概念内涵的过程,三、问 题 解 决,问题解决是重要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思维的目的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通过各种认知操作的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活动,(一)什么是问题问题是指蕴含着个人面临障碍的目标,既不能认知又不能用习惯反映,是个体在达到所欲期望目标过程所遇到的障碍问题有三个要素:1 有一组已知的问题情境和条件的描述2 欲达到或期望的目标问题所要求的答案3 遇到障碍,(二)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问题解决的三个基本特征:目的性运算序列认知运算具体来说,问题解决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有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包括外在的动作操作和内在的心理操作过程;要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三)问题空间,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态目标状态,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的最初状态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将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其间所需要通过的各种操作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状态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称为中介状态上述三种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或问题状态空间,“八张牌”的问题空间,解决“八张牌”问题移牌的步子序列,四、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第二个阶段,明确问题 找出问题的主要矛盾与关键因素,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第三,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拟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假设第四,检验假设,五、问题解决的策略,(一)启发式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法 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操作手段去消除这种差别,解决河内塔问题的具体步骤步骤:将1盘从A移到B;将2盘从A移到C;将1盘从B移到C;将3盘从A移到B;将1盘从C移动A;将2盘从C移动B;将1盘从A移到B;将4盘从A移动C;将1盘从B移到C;将2盘从B移到A;将1盘从C移到A;将3盘从B移动C;将1盘从A移动B;将2盘从A移动C;将1盘从B移动C。其中移动一个河内塔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河内塔问题空间,2.逆推法,逆推法是在解决问题时,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出发,向问题的初始状态逆向推理过程,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逆推法解决几何证明题,3.选择性搜索,选择性搜索是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信息和某些有关规则,选择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并从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搜索直到解决问题,排列问题:给予所需要的成分,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如字母的数码替代问题(右图)已知,D5,4.爬山法,以一个接一个的较容易的目标的达到,以此来鼓励问题解决者,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爬山法是问题解决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把目标假定为山顶,人不能从山下一下子爬到山顶,而是先在山下确定一个较低的目标,爬到这个目标后,再确定比较高的一个目标如此循环,最终到达山顶,使问题获得解决,(二)算法式策略,把所有的可能性都逐个尝试,直至问题得到解决。,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知识表征的方式知识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例如,9点连线图问题,不同表征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请给出下题答案:一架绳梯悬挂在轮船弦侧,有一丈露在海面上,潮水上涨时速为六寸,问多少时间后绳梯只有七尺露在海面上?答案:水涨船高,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天完成,按计划工作2天后,又增加了生产60个的任务,如果要在计划期限内完成,功效必须提高15%,原计划每天加工多少个?,60 5 15%60 5(1+15%)-(7-2),答案:,加减法基本应用题中,“在运动场上跑步的有25人,打球的有10人,跳远的有20人,跳高的比跑步的少15人,跳远的比爬竿的多4人,打球的比跳绳的少8人。选择上面的条件,你能编哪些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迁移是指已有知识与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 负迁移 正迁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能促进新问题的解决过程负迁移已有知识与经验阻碍了新问题的解决过程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二)迁移作用,(三)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叫做原型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对问题解决能否起到启发作用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特征上或属性上的联系或相似性个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中,请在一分钟内回答下面问题: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在黑夜里的荒地上走路,小孩是大人的儿子,但大人不是小孩的父亲,问大人是小孩的什么人?答案:母亲,4个等边三角形答案,(四)定势的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功能固着实验材料,功能固着实验,(五)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德国心理学家杜克(Duncker)曾做过一个实验来说明功能固着现象。他将两支蜡烛、五颗图钉、一根线条和一盒火柴放在桌子上,要求被试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并要求当蜡烛燃烧时,烛油不能滴在地板上或桌子上,(六)动机和情绪状态,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七)个性特征,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七、思维误区的突破,1、防止先入为主 2、注意隐蔽因素 3、突破知觉的束缚4、警惕思维惯性5、提倡一物多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第三节 想 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想象概述(一)什么是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形象性 新颖性,想象不同于表象,它属于高级认知过程。人们往往可以借助于想象解决问题。,清晨日出时,一个道士沿着盘旋的山路爬山,到山顶的一个寺庙。山路狭窄,只有一两步宽。这个道士爬山时快时慢,一路上多次停下来休息。他在日落前不久到达寺庙。在寺庙停留几天后开始沿原路返回山下,也是日出时启程,以变化的速度行走,同样在路上休息多次。当然,他下山的平均速度比上山时快。试证明道士在往返途中将于一天中的同一时刻经过同一地点。,(二)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 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的反映 2.补充功能 想象的补充功能是指弥补人类认识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3.代替功能 想象的代替功能是指当某些需要和活动不能满足或完成时,可以通过想象,从心理上得到某种替代与满足,二、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一)无意想象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二)有意想象又称为有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有赖于两个条件:一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物的意义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3幻想,幻想是指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也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想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 积极的幻想是指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把积极的幻想称为理想 消极的幻想是指不符合或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性的幻想又把消极的幻想称为空想,三、想象的形成方式,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三、想象规律的应用,(一)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3、想象力训练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