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财政学学习指导.ppt

    • 资源ID:6152710       资源大小:227.99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政学学习指导.ppt

    财政学学习指导,朱 颀,第一章 导 论,1.财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重点掌握:为什么说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2.不同阶段的国家财政(了解不同时期的财政收入与支出项目,以及特点)(1).奴隶制国家财政(2).封建制国家财政(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4).新民主主义财政3.资产阶级财政学说代表人物(1)古典派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提出了税收四原则,即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和最少征收原则。(2)凯恩斯经济学说:凯恩斯主张经济干预主义,他首先冲破了量入为出原则,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合理性,他拟议了以直接税为主和累进税主为特色的征税体系。(3)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描绘了税率和政府收入关系的曲线,为减税以刺激供给的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章 财政的概念与职能,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它是一国所有长住单位在核算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简称GDP。它是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二.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三.财政的一般特征(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如此。(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这种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四.财政的职能 现阶段财政具有三大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1.财政资源调节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间的配置。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2)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3.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1)通过财政预算,调节社会供需平衡。(2)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制度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财政支出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概念:是国家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二、财政支出分类(一)财政支出在管理上的分类方法(了解,注意名词)(1)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可分为16项: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国防支出等。(2)按与国家职能关系划分,财政支出可分为52项: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二)财政支出在理论上的分类方法:(1)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三项: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两项: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3)按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财政支出也可以分为两项: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4)按政府对财政支出的控制能力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两项:可控制性支出、不可控制性支出。(5)按财政支出的收益范畴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两项: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财政支出的原则(1)量入为出原则。(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3)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该法适用于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2)最低费用选择法。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该法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3)“公共劳务”收费法。指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二、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的含义: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 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1.政府采购法规;2.政府采购政策;3.政府采购程序;4.政府采购管理。(三)政府采购的程序:拟定采购计划预测采购风险 选择采购方式进行资格预审执行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采购合同验收采购合同办理资金结算进行效益评估。,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经费支出一、行政管理费与国防经费支出的性质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二者都属于国家政权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最基本的支出;二者都属于用于社会消费的非生产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财富的创造没有直接的贡献。,二、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特点1.行政支出总量增长超过同期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水平。2.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较快,现在约为15%左右。3.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和补贴支出的增长速度突出,年递增速度约为25%。4.离退休费用占行政费用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离退休人员支出的增长超过了在职人员支出的增长幅度。5.行政支出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动。6.行政支出的行业结构、地区结构的不平衡状态扩大。三、怎样控制行政支出的规模1.合理调整规划支出范围,严格支出的管理与监督,硬化预算约束力。2.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支出效率。3.深化与优化行政组织结构,转变行政职能和完善行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行政组织结构改革;行政职能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非生产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分类 1.按支出的部门划分,可分为: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等。2.按支出的用途划分,可以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公共经费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一、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特点1.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并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算。2.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3.只能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4.由于企业的微观利益所限,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二、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1.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3.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不完全脱离市场,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重要依据。,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二、社会保障的内容(注意概念和特点)1.社会保险:是指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2.社会救助: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3.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是指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主要是对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的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国家预算拨款。4.社会优抚:是指对革命军人及其家属提供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对现役军人的安置;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抚;对烈属和残废军人的抚恤;对军人退役后的生活保障等。三、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概念及特点)1.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2.完全基金制:是指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向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3.部分基金制:是指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四、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1.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即在全国或整个地区建立一个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社会保险事物。其优点是社会互济、协调性好,政令畅通,运作简便,成本低,保险落实。2.分散管理模式:及在立法与行政监督上集中统一,但在运作管理上是分散的,属于不同的机构。其优点是适应性较好,参保的企业、团体、个人的主体意识较强,积极性高,启动较快。3.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及把统一性强的保险项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把独立性强的项目或环节实行分散管理。其兼有前两者的优点,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财政补贴支出一、财政补贴的概念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在这种分配形式中,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国家;补贴的对象是企业和居民;补贴的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补贴的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二、财政补贴的分类方法(了解)1.按财政补贴的项目和形式分类,可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2.按财政补贴的环节分类,可分为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分配环节的补贴、消费环节的补贴。3.按财政补贴的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生产补贴和生活补贴。4.按财政补贴的内容分类,可分为现金补贴和实物补贴。,第六章 财政收入总论,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法定形式,集中的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式。从动态看,财政收入是组织财政收入、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看,财政收入是一部分社会资金。一般讲,财政收入仅指国家预算内收入。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税收形式与非税收形式。(注意名词解释)2.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工业收入、农业收入、建筑业收入、商业收入等。3.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可分为来自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部分的收入、来自剩余产品价值的收入、来自补偿活劳动耗费价值的收入。,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 财政收入规模,也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它表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特定的规模。以往将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常用指标。二、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下限指标是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所必须掌握的最低财政需要量。制约收入规模下限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实现各项职能所需要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国民收入总量;剩余产品M总量;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三、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掌握含义)1.经验数据法。2.要素分析法。,第七章 税收原理,税收的性质与特征一、税收概念 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利用政治权力,依据法规,强制无偿地向经济部门、单位及居民工、个人征收货币或实物,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行为。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税收客观原因 1.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客观上需要税收筹集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资金需要。(政治原因)2.社会主义国家商品经济存在,客观上下班需要利用税收发展商品经济,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及维护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扶持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原因),三、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性质 社会主义国家税收作为国家掌握的分配工具,它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表现在:(1)社会主义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社会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主要来自于不同的经济实体及个人的征纳,即税收取之于民。(2)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形成的国家财政资金,经过安排支出形成的各种经费,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支出,即税收的终极目的是还之于民。四、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是指税收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强制征收,而不是以生产资料所有者身份为依据征收。(2)无偿性:是指国家依据国家权力强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或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某些特许权利。(3)固定性:是指国家对纳税人的固定征收,课税对象、课征比例或课征额具有相对固定性。,税收术语 税收制度的三要素(1)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明确由谁来纳税,亦称纳税义务人或课税主体。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2)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针对什么样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亦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划分不同税种,区别一种税与另外一种税的主要标志。(3)税率。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即税额除以课税对象数量。税率是税收制度或某一税种的中心环节。它包括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税收分类(注意前两种分类中的名词概念)税收分类是指按一定的标准,把性质不同的税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税收分类方法包括:1.按课税对象分类,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政税、行为税、资源税五大类。2.按税收的计算依据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价内税和价外4.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收的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转嫁的概念 1.税收转嫁即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交纳税款以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是税款的最终负担者。2.税负归宿是指税收的最后落脚点,即税收的实际负担者。二、税收转嫁的方式 1.前转:又叫顺转,是指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或称纳税人),在进行商品或劳务形式的经济交易时,将其所纳税额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沿着商品或劳务的运动方向,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2.后转:又叫逆转,是指纳税人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实现前转,通过压低商品或劳务的购进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销售者或生产者的方法。,(3)消转:又叫税收的转化,是指纳税人所纳税款无法将其前转或后转的情况下,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工艺等自身努力,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升自行得到弥补。(4)税收资本化:又叫资本还原,是指在某些资本财产的交易中,商品购买者将所购商品以后所应交纳的税款,从商品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降低商品购买价格),把税收负担转移给商品的出售者。三、税收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纳税人的负税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2.税收效率原则。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运行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益。3.税收法制原则。即依法纳税,税收的征管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违法者必追究其责任。它是建立市场经济税制的核心。4.税收文明原则。税务机关、社会中介机构、纳税人三方面互相协作,优质服务,规范办税,依法纳税。,第八章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含义 税收制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是指税收体系及税收法律制度。任何国家的税制,都是由不同税种组成的税收体系。而对税种设立进行划分阶段组合,征收管理,离不开相应的税收法律。税收体系是国家税制的基本框架,税收法律制度是保证税收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依据。,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税收制度的组成也称税收制度的类型,是指税收制度的结构类型,即税收体系由哪些具体的税种组成。一般讲,税收制度的组成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它标明了税收体系中包含的税种数量,是一种税还是多种税。1.单一税制是指由一个税类或几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如果是由几个少数税种构成的,这几个少数税种在性质上也比较接近。2.复合税制是指由多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这些税类税种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相互并存,共同发挥作用。复合税制也称复税制,被大多数国家采用。,流转课税一、流转税的对象和特点 流转税是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流转额包括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商品流转额是指商品在流转过程中所发生的货币金额。非商品流转额是指一切不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单位和个人,因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而取得的业务或劳务收入金额。流转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主体税种。其特点表现在:(1)以商品交换为前提,与商品和产和商品流通关系密切,课征面广泛。(2)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普遍实行比例税率,个别实行定额税率。(4)计算税额简便,减轻税务负担。,二、流转课税的主要税种1.增值税的含义 增值税是指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所谓增值额,从理论上讲,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即相当于商品价值扣除在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后的余额,或称之为国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其他属于增值税的费用。所谓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税法中规定的增值额,是针对理论增值额而言的。2.关税:是指由海关依法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物品和货品征收的一种税。其优点表现在:(1)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2)维护国家利益,利于贯彻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扩大国际影响,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3)关税作为独立性、政策性较大的税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财政资金。,所得课税所得课税亦称收益课税,即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所得税额的多少直接决定于有无收益和收益的多少,而不决定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2.所得课堂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真实收入,属于直接税,不易进行税负转嫁。3.所得课税容易受经济波动、企业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易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4.所得课税征管工作复杂,要求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要高,有一定的征收稽查技术。其他课税 对资源课税的主要功能:1.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2.把因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的企业获得的级差收入收归国有,可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在大体平等条件下开展竞争。3.杜绝和限制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第九章 国际税收,国际税收的含义一、国际税收概念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在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各自的征税权利而形成的征纳关系中,所发生的国家之间对税收的分配关系。其表述的重点是:1.国际税收不能脱离国家税收单独存在。2.国际税收不能脱离跨国纳税人单独存在。3.国际税收严格区别于国家税收。二、国际税收研究范围1.如何协调税收管辖权与避免国际双重征税。2.如何协调管理纳税人交叉和课税对象交叉现象。3.如何防止国际避税和逃税。4.如何制定双方互惠的国际税收协定。,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办法一、税收管辖权(一)税收管辖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拥有的对于税收的征收与管理的权力。其基本含义是:1.国家行使经济主权,必然要行使对税收的征收及管理权。2.各国行使税收管辖权力一般不会受到国际方面的强制约束,可以自行决定税法税规,这属于国家的内部政务。3.作为国家主权在税收范围内表现的税收管辖权,自主行使主权国家赋予它的对税收征管的所有权力,有权对纳税义务人开征各种税收,其他管理部门及经济形式无权干涉。任何国际性政治经济组织不能以税收管辖权的名义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约束和控制。(二)税收管辖权的性质1.地域管辖权:是指按照属地原则建立起来的税收管辖权,又称地管辖权或税收收入来源管辖权。2.居民(公民)管辖权:是指按照属人原则所确立的税收管辖权,它可以分为居民管辖权或公民管辖权。,二、国际重复征税(一)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国际重复征税可分为:1.法律性重复征税:由于法律上对同一纳税人采取不同征税权力原则所造成的重复征税。2.经济性重复征税:由于对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二)国际重复征税的不利影响1.对跨国纳税人的额外税收负担,降低了跨国投资和经营者的筹措资金与竞争的能力,不利提高其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积极性。2.对国际间经济、资本、技术的交流起阻碍作用,限制了国际间资源的有效利用,违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3.对公平税制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人为障碍,不符合税收负担公平合理的原则,容易造成纳税人对税收认识上的误差。,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时,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管辖权国家所交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四、税收饶让 税收饶让也称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它是税收抵免的延伸或扩展,也可以说,它是税收抵免内容的附加。,国际税收协定(定义、分类、作用、目的、内容)一、国际税收协定的定义及分类 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经由政府间谈判,所签定的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书面协议,它是国际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税收协定的分类方法有:1.以涉及主体为分类标准,国际税收协定可以分为双边税收协定和多边税收协定。2.以涉及内容为分类标准,国际税收协定可以分为一般税收协定和特定税收协定。二、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的内容,一般包括: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基本用语的定义,各类所得和一般财产的规定,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关特别规定等五个方面。,第十章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的概念与分类(一)国有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以货币计算价值的一切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无形资产。国有资产是指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资产,是国家依据法律所得,或由于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的资产。1.国家依据法律取得的资产,是指国家依据宪法和法令收归和转为国家所有的资产。2.国家投资和拨款形成的资产,是指国家预算拨款和建设单位的资金形成的国有资产。3.国有资产收益取得的国有资产,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属国家所有的资金形成的资产。4.接受馈赠取得的资产,是指接受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外国人士馈赠而形成的国有资产。,(二)国有资产的构成 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其构成情况看,包括:1.固定资产:是指可供长期使用,并在其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是社会再生产中重要的物质手段,并分布在所有领域中。2.流动资产:是指经常处在周转和流动中的资产,其在一个生产周期中,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再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3.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有经济和使用价值的资产,它可以为其所有者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或提供某种权利。4.其它资产:是指国有土地、森林、矿藏、海洋等资源性资产,目前还无法实行计价制度,无法用价值形态反映它们的数量。,(三)国有资产的分类1.按资产形态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2.按资产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3.按资产运动方式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动产和不动产。4.按资产所在区域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境内资产和境外资产。5.按预算管理方式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预算内资产和预算外资产。6.按资产用途为标准分类,可以分为公务性资产和后勤保障性资产。,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1.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是指国家以一定的资本金进行的投资行为,投资方式可以直接投资也可以间接投资或委托投资。2.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进行的筹划和组织等行为,是对国家进行的投入资源、利用资源及其反馈控制系统的总称,其经营方式包括承包制、股份制、合作制等。3.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是指国家凭借资产所有权应得的收入总和,其方式包括企业上缴利润、租金、资产占用费等。4.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是指按照统一标准和一定程序对国有资产价值及其预期效益做出评定和估量的活动。,(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办法、管理机构设置等,是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又反过来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政治经济管理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政府的各项政策,合理确定和调整有关各方面在国有资产管理使用中的各种权责利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最大限度的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1.物质利益兼顾原则;2.利润分配制度规范化原则;3.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原则。,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一、国有企业利润的概念及其分配顺序 从理论上讲,企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会计年度)进行生产经营后,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最终效益,即企业盈利。在实际财务核算工作中,企业利润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或业务收入中扣除产品或劳务成本、费用和流转税后的余额。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顺序及参与分配的各方分别是:1.国家以政治权利代表的身份参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采取的形式是征收企业所得税。2.国家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采取的形式是上缴利润、租赁费、股息红利等。3.银行以债权人身份向贷款企业收取利息。4.企业税后留利是企业真正能独立支配使用的资金,表现为企业的物质利益。,二、国有资本金制度的主要内容1.国有资本金预算:是指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法编制的资本性投资的收支计划,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作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3.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是指成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和其他形式的控股公司,作为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或出资人,行使所有者职能,形成政府-国有投资主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4.其他配套制度:是指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变动、转让、监管等项制度;中央管理企业资产及其财务管理制度;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国有资产流失查处制度;国有股东代表制度;国有资本金收益管理制度等。,第十一章 国 债,国债的概念一、国债的含义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信用的一种主要形式。,二、国债的特征1、有偿性:是指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财政金,政府必须作为债务如期偿还。并且还要按事先规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2、自愿性:是指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3、灵活性:是指国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国家财政资金的丰裕程度灵活加以确定,不必通过法律形式预先加以规定。三、国债的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的功能。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债的规模 国债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举借国债的数额及其与国民经济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它包括:1、国债的负担。指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者的实际负担能力;政府借债要考虑偿债能力,只能量力而行;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所以,还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2、国债的限度。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限度或国债适度规模,包括:历年发行国债的累计余额;当年新发行国债的总额;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国债制度一、国债的种类(了解)1、按照国债发行的区域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国内债务和国外债务。2、按照偿还期限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3、按照债券是否流通,可以将国债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4、按照利率情况为标志,可以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和保值国债。5、按照借债的方法不同,可以将国债分为强制国债、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6、按照国债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二、国债的发行价格1、平价发行,即发行价格等于其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应依据此价格还本付息。2、折价发行,即发行价格低于债券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需按票面价格还本付息。3、溢价发行,即发行价格高于债券票面金额。债券到期时,国家只按债券票面价格还本付息。三、国债偿付的资金来源1、设立偿债基金。政府预算设置专项基金用于偿还国债,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付专款设立基金,专门用于偿还国债。2、依靠财政结余。政府在预算年度结束时,以当年财政收支的结余作为偿还国债的资金。3、预算列支。政府将每年的国债偿还数额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列入当年支出预算,由正常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债的偿还。4、举借新债。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作为还旧债的资金来源。,四、国债市场(一)国债市场的含义 政府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和偿还国债,意味着国债进入了交易过程,而在证券市场中进行的国债交易即为国债市场。它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债市场按构成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二)国债市场的功能 国债市场一般具有两个功能:实施国债的发行、偿还和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第十二章 国家预算,国家预算的概念、分类和组成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是以收支平衡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二、国家预算的分类方法1、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3、按预算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可以分为投入预算和效绩预算。4、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5、按收支管理范围和编制程序分类,可以分为总预算和分预算。6、按预算作用的时间长短分类,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7、按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分类,可以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国家预算法 国家预算法的指导思想1、强化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2、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3、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密切结合。4、加强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密切结合。,预算外资金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 预算外资金是指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的性质是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具有财政性、专用性、分散性的特点。二、预算外资金管理新措施的主要内容1、预算外资金范围的重新界定。2、部分预算外资金纳人财政预算管理。3、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4、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制度。5、严格规定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指规定一国预算的组成体系,处理各级预算的财政分配关系,确定各级预算的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管理体系;二是指预算管理的根本制度。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1、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2、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预算管理体制。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4、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一、分税制的概念 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划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二、分税制的内容1、分税,即税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2、分权,即税收的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3、分征,即分别建立中央税与地方税各自独立的征收系统。4、分管,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建立分级预算,分别管理各自的收入。三、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含义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是指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转作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以满足其支出需要的一项管理制度。,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与分税制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方法1、统收统支。2、分类分成。3、总额分成。4、大包干办法。5、分税制的方法。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思路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2、规范收入划分制度。3、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应占主导地位。4、完善分税制的重点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基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的选择,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概念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支之间的对比关系。此关系表现为:一是收入大于支出,有结余;二是支出大于收入,有赤字;三是收入与支出相等。一般讲,财政收支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可以视作财政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二、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1、动用财政历年结余。2、发行政府债券。3、向银行透支和借款。,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准则。二、财政政策的分类方法1、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活动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税收政策、支出政策、投资政策、财政信用政策、补贴政策、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国有资产政策、国家预算政策等等。2、按财政收支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宏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3、按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自动稳定政策和相机抉择政策。4、按财政政策的目标期限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长期财政政策和短期财政政策。5、按政策调节客体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存量财政政策和增量财政政策。,三、财政政策工具1、税收。税收是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广泛地影响到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和其他更为具体的财政政策目标。2、预算。预算作为一种控制财政收支及其差额的机制,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能协调地和明显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3、补贴。补贴作为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在现代各国的财政政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有,其主要的优点是灵活性和针对性,这是其他财政政策手段所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与银行的密切联系1、财政性存款是银行体系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2、财政拨付一部分信贷资金,形成银行自有资金的一个来源。3、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纳税义务人,依据税法向政府纳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4、银行是政府公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参与者。5、当银行向政府所意愿的或指定的项目提供贷款时,如果是无息的或低息的贷款,财政可以向银行贴息,于是财政贴息与银行贷款便相互联结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交存的比率,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2、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时使用的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贴现率的办法,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如果中央银行买进证券,相应就向市场注入了货币供应量。,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这主要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是调节货币供求总量,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则是解决财政赤字和结构性平衡问题。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财政的一收一支,是结余还是赤字,都是非常清楚的。银行信贷的透明充差,银行信贷收支和平衡的真实状况且很难一下子看得清楚。3、时滞性不同。财政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4、可控性不同。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货币政策通常需要通过操作工具的传导来实现最终目标,这中间需要一个传导过程,并且可能出现偏离最终目标的情况。,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朱 颀 2004年10月7日,

    注意事项

    本文(财政学学习指导.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