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策划.ppt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策划,第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前期工作,第一节 统一思想、领导决策,最高管理者确定建立体系确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范围管理承诺,第二节 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第三节 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工作内容:PDCA各阶段、过程的内容,进度:每个过程完成的期限,参与部门:各过程参与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负责人:由谁总负责,第四节 标准宣贯培训,培训目的:传达意图和决策;培训对象:领导层、管理层、内审员及关键岗位;培训内容:节能意识、体系标准内容、初始能源评审内容、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初步计划。,第二章 初始能源评审,第一节 前期准备,确定评审范围:至少覆盖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范围。组织精干力量,成立评审组:最高管理者任命评审组长;评审组成员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节能法律法规知识;具备相关的评审技巧和能力。,评审内容: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评审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利用现状;出具初始能源评审报告。,第二节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的,范围,程序,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要求;掌握目前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为企业评价能源因素、制定目标指标等一系列活动的策划提供依据。,第二节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的,范围,程序,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识别和收集应覆盖本单位全部的能源管理活动。,第二节 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目的,范围,程序,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收集和获取:规定收集范围、频次、方法及部门的职责;识别和评价:识别出适用于企业的具体条款,并按照具体内容检查企业遵法情况;传递和更新:确保人员知道并遵守,做到及时更新。,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管理制度的原则文件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找差距;文件和文件之间的系统性:一致性;文件的可操作性:5W1H;文件的适宜性:适用性、更新、可达到。,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能源方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能源方针能否为目标指标提供依据;能源目标、指标是否为定量的。,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是否适应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需求;是否设置了主管部门;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是否明确;组织机构制度是否得到了落实和开展。,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采购及输入管理是否合理选择能源供方;能源采购合同是否全面规范;购入能源的计量是否全面准确;能源质量的检测及核查是否符合规定;贮存管理是否合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转换管理是否明确保持设备的经济运行状态的参数;是否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是否定期测定设备的效率并确定最低基限;是否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条件;是否制定并执行转换设备与其它设备和环节的运行调度规程。,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是否明确参数并制定管理文件;分配传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合理调度;是否对输配管线定期巡查,测定损耗;对部门用能是否准确计量,建立台帐定期统计;与其它环节的沟通交流是否充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使用管理是否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能;是否通过优化参数、加强监测调控等方法来降低能耗;是否规定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加强维护检修;是否合理制定能源指标并层层分解落实;是否对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是否对能源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是否对能源指标进行及时修订。,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1、评审能源计量范围:是否涵盖三个层次的三种状态,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用能设备,输入输出使用,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2、评审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是否达到GB 17167要求,是否满足分类计量;是否满足分级分项考核;是否满足能源检测的需要;是否配备自查用便携式仪器。,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3、评审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查看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查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的资质、查看能源计量器具是否有专人管理。,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1、评审能源供入量统计状况查看各种能源记录的统计是否合理全面,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2、评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状况生产的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数量;生产二次能源所消耗的数量;生产的二次能源的相关参数记录。,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3、评审能源输送分配统计状况液态、气态能源的管道输送;电能输配;固态能源输送。,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是否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渠道、方法;对采用的新技术是否可行性研究;是否制定实施计划;方案实施后是否效果评价。,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三节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方针目标,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管理过程,评审能源管理现状,判断自身的现有能源管理系统是否具有持续改进性;是否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自身系统是否系统有效。,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节能技术,管理系统,第四节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能量平衡,设备效率,评审能源利用现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一个系统输入、输出及损失能量建立平衡关系。原理公式:输入能量=输出能量+损失能量,能耗指标,能源成本,第四节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能量平衡,设备效率,评审能源利用现状,能耗指标,能源成本,统 计,设备或环节供入能量、有效能量、损失能量的统计数据;设备或环节参数的设定及运行情况;核实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测 试,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泵、风机电力变压器蒸汽加热设备电焊设备照明系统火焰加热炉,第四节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能量平衡,设备效率,评审能源利用现状,核算能耗指标确定能源消耗量 核定产品产量 计算综合能耗指标,能耗指标,能源成本,第四节 评审能源利用现状,能量平衡,设备效率,评审能源利用现状,能源成本分析总能源费用的计算 单位产品能源成本,能耗指标,能源成本,第五节 出具初始能源评审报告,初始能源评审的目的初始能源评审的范围初始能源评审的相关人员初始能源评审的程序和方法企业概况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识别 能源管理现状 能源利用现状 急须解决的问题,第三章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3.独立性,2.全面性,4.通用性,5.代表性,1.科学性,指标计算公式的推到要有科学依据,相对独立,减少指标的交叉、影响和重复,为业界所熟悉、通用的、常用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和总体能效水平,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一)指标框架建立的原则,第一节 确定基准 建立标杆,(二)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一是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能够涵盖全部生产流程的指标;二是能够反映主要工艺流程、环节或设备能效水平的指标;三是重要工序、设备等的关键性工业参数指标。,对给定指标的定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做出规定,可行时应分析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程度。,(二)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一种是通过经验公式或设备性能试验,直接给出某种因素影响的量化计算公式;另一种主要是针对不同规模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分别给出指标。,(二)指标框架建立的步骤,实现运行控制和绩效考核,为确定基准,制定目标指标提供框架,二、确定基准,利用工具,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节能诊断,提供数据,形成基准,三、建立标杆确定在哪一方面需要获得标杆。通过数据获得标杆。通过标杆和基准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这种差距存在的原因。将消除差距的各种措施贯彻到能源管理中去,并指导能源目标、指标的制定。,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一.供电煤耗,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二.生产厂用电率,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指标标杆,三.水耗,第二节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识别能源因素:是针对初始能源评审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识别出影响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和条件.评价能源因素:是根据已识别的能源因素对企业内的能源管理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或可能具有的影响程度,评价出重要能源因素.,第二节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一、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的范围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的活动 能够控制和可望控制的能源因素,第二节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或指标分析原因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分析原因要彻底要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重要能源因素排序应符合自身实际、切实可行,能源因素的识别要全面系统并具有针对性,确定重要能源因素要按程序、按步骤分类进行,通过现场测试和测量调查分析根据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分析研究对策的可实施性尽量采用自身能力的对策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应急对策,二、识别评价能源因素应把握的原则,第二节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三、能源因素识别工具,第二节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过程能量优化专家;设备诊断专家;节能评估专家;系统优化专家;能量综合控制专家;,专家判断法,对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岗位进行现场询问或者问卷调查,确定人员类的重要能源因素。,面谈法,按照各项工作的过程或者能源利用和管理的过程,进行观察,判断重要能源因素。,过程观察法,对照法律法规、标准或其他标准,查找自身未满足要求的地方,确定为重要能源因素。,是/非判断法,打分法,能效对标法,对识别的能源因素进行分类,确定评价银子、评分标准和分支,进行打分,确定重要能源因素。,与标杆企业或者自身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并确定重要能源因素。,四、能源因素分析方法,第二节 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因果分析法,2023/9/29,山东长润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张涛,53,1#锅炉热效率低,排烟温度高,散热损失大,汽水品质差,烟气含氧量高,空气预热器漏风率高,飞灰含碳量高,原因:一次风率偏高,原因:受热面结焦积灰,炉膛系统漏风,能源因素识别工具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了解重要用能部位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的质量分析计算分析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参数计算分析各个系统的能量损失,由于设备陈旧、磨损;系统、设备间不匹配等原因所造成的,由于人员素质能力不足、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由于能源品质不能满足要求,或存在未能充分利用的余热余能等原因造成的,对照法律法规进行查找,组织专家对用能系统进行诊断,提出改进措施,措施建议,原 因 分 析,设备效率测试,平衡统计,了解能源流动的方向了解自身能源使用的数量和部位判断各部位用能的大小和方式针对能耗大的部位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损失大的环节进行详细分析,人员培训制定措施加强考核优化、确定系统和设备的控制参数设施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品、产能回收余热余能能量分级利用合理组织生产,第四章 建立能源方针、目标、指标,第一节 建立能源方针,建立方针的目的 是由最高管理者为企业的能源利用和能源管理活动确定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第一节 建立能源方针,第一节 建立能源方针,收集相关信息,充分讨论,签署发布,国家、省市等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方针;企业总的经营方针、理念和目标;初始能源评审的内容,包括:能源利用和能源管理状况、适用的法律法规等;企业内部的节能意识;目前的能源管理绩效;监测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汇总等。,第一节 建立能源方针,收集相关信息,充分讨论,签署发布,企业的性质及活动、产品和服务范围、任务、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和信念;与企业的其它方针(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相协调;结合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和特点;优先采用节能产品和低耗能设备,并最大限度的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约能源和持续改进的承诺;遵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它要求的承诺;提高员工节能降耗意识。,第一节 建立能源方针,收集相关信息,充分讨论,签署发布,最高管理者对确定的能源方针进行评审,如无异议,则应由最高管理者最终签署发布。,第二节 制定能源目标、指标,一、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目的统一和指导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 制定能源目标、指标,二、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原则应符合能源方针的要求;应是具体的;应是可以衡量的;应是可以达到的;应和经营目标、指标具有相关性。,第二节 制定能源目标、指标,三、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步骤自下而上 所遵循的顺序是先寻找问题,查找能源因素,然后挖掘节能潜力,判断自己能够达到的程度,最后将确定达到的程度定为能源目标、指标。自上而下 由上而下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设施设备状况、工艺状况以及现行的管理状况,由管理层大体上制定一个可行的能源目标,根据各车间或工序的不同,将能源目标分解成各个层次上的指标。,第二节 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第五章 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第一节 职责分配,一、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内容分工合理协作配合责任明确赋予权限考核奖惩,第一节 职责分配,二、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要求调整和明确企业原有管理机构和职责以适应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设置体系运行的管理部门负责初始能源评审的组织、策划和实施;负责体系文件的编制与发布;负责体系运行中的组织协调;负责企业实施体系的监视和测量;协助能源管理负责人组织内部审核;协助能源管理负责人进行管理评审工作的准备。,第一节 职责分配,明确企业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 能源管理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协助最高管理者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及全部节能改进方案的组织实施;协助最高管理者提供并保证充分的资源;确保实践最高管理者的价值观,核心责任和节能承诺;评估和改善能源管理绩效;创建和领导能源管理队伍;识别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并确保其实施;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和沟通体系的运行情况;跟踪、测量、评估和沟通能源管理体系及节能改进方案实施的结果。,第一节 职责分配,落实和完善能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关系各职能部门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各管理要素的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 管理要素中的主要职责和权限 管理要素“职责分配”中应包含有监督机制,第一节 职责分配,文件要求能源管理体系职责分配。能源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能源管理体系部门职能分配表。,第一节 职责分配,第一节 职责分配,第一节 职责分配,三、职责具体分配(一)从工作性质上(二)从管理层次上(三)从职能层次上,第二节 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管理(一)岗位能力评价(二)培训,第二节 资源管理,二、设施设备管理(一)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人员能源计量数据,第二节 资源管理,(二)用能设施设备管理1、企业用能设施设备管理的任务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考虑企业能源的供应情况,正确的选购用能设施设备。管好、用好企业现有的用能设施设备。根据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做好现有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第二节 资源管理,2、用能设施设备管理(1)用能设施装备的选择和评价(2)用能设施设备的合理使用(3)用能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修理(4)用能设施设备技术改造,第二节 资源管理,三、资金管理(一)资金需求分析应急和预防成本的分析;不符合成本的分析;节能改进方案成本的分析;设施设备维护、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培训成本的分析;监视和测量成本的分析;办公费用成本的分析;创新性持续改进工作成本的分析等。,第二节 资源管理,(二)资金管理1、资金估算2、资金预算3、资金控制4、资金审核,第三节 节能技术进步,一、节能技术的采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能耗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能耗指标、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第三节 节能技术进步,二、节能技术的效果验证 节能技术措施实施后应测试能耗状况,并与该措施实施前进行比较,评价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当生产运转正常后,应修订有关技术文件和能耗定额,保持节能效果。三、节能技术进步机制 建立起主动获取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的机制,使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第六章 编制体系文件,第一节 体系文件的作用,为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依据和指导;为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保证;评价能源管理体系持续的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适宜的内部培训。,能源管理手册:包括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节能改进方案、作业指导书、能源记录等,第二节 体系文件的构成,第三节 编制体系文件的原则,原,则,系统性,创新性,协调性,可操作,适宜性,制衡性,确定性,唯一性,法规性,继承性,第四节 编制体系文件的方法,第五节 编制能源管理手册,能源管理手册应当涵盖的内容应包括: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对程序文件的纲领性描述;能源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第五节 编制能源管理手册,能源管理手册的编写要点体系要素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从目的和效果入手不相互矛盾突出重点使用统一的标准术语成为标准要求和企业实际的结合,第六节 编制程序文件,编写程序文件的注意事项充分利用现有程序全面策划,通盘考虑,把握程序文件之间的相关性注意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和可检查性,第六节 编制程序文件,程序文件编写的格式,第七节 编制作业指导文件,一、作业指导文件概述 作业指导文件是详细规定某项活动如何进行的文件。一类是技术性的作业指导文件;一类是管理性的作业指导文件。,第七节 编制作业指导文件,二、作业指导文件的编写与该作业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作业内容的描述,包括操作步骤、过程流程图等;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技术参数规定和维护保养规定;检验和试验方法,包括计量器具的要求、调整和校准要求;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第八节 编制节能改进方案,方案概况,工艺技术评价,经济效益分析,节能量分析,实施进度及职责分工,方案实施监督,第八节 编制节能改进方案,二、节能改进方案的评估政策分析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技术分析是否有现成的技术、工艺复杂程度和水平;是否存在先进性;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成熟程度。经济分析计算投资和回收金额,确定投入产出比,从而初步确立项目的可行性。,第八节 编制节能改进方案,三、实施节能改进方案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要求,严格实施;监督部门按规定的时间,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按监督的内容进行验证;方案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以保证节能改进项目能切实发挥效用;建立内部的节能技术进步机制。,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