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题四:高校课程与教学(二).ppt
高校课程与教学(二)上课时间:2012年7月主讲人:冯冬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高等教育学.专题四,内容大纲,一、高校教学的内涵二、高校教学设计三、高校教学方法思考题,一、高校教学的内涵,学习目标:了解人类教学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和关键阶段,正确理解教学的内涵,掌握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一)教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学的概念(三)高校教学的特征(四)高校教学的地位与功能(五)高校教学的过程与任务,(一)教学的产生和发展,P174(1)教学的产生教学产生于何时?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教学产生于(),(一)教学的产生和发展,(2)教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古代学校教学孔子、苏格拉底近代学校教学夸美纽斯今天: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中国古代,论语(孔子言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教无类”学记(战国末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教学相长”“长善而救其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古代西方,智者派古希腊“三杰”(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教学方法,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idactica magna),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学校教育的问题,包括教育的作用与地位、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尤其是 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百科全书”“把一切知识教给所有的人”自然适应性教学原则:简易性、彻底性、直观性、系统性、自觉积极性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二)教学的概念,1.教学的词源分析2.“教学”的形式逻辑分析3.对教学涵义的一般理解,1.教学的词源分析,汉语中的“教学”(1)学记最早出现“教学”两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广义的教学,即教育教学相长教与学的内在逻辑(2)以“学”论“教”:“教”字来源于“学”字 甲骨文的“教”孔子关注学与思的关系孟子主张教学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英语中涉及“教学”的单词,在英语世界,涉及教学所对应的单词有:teach(教、教导)learn(学、学习)instruct(教导)(1)teach 与learn英语中的teach 与learn是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最早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即学习或教导,可以通用。,例如:“I will learn you typewriting”(我要教你打字)在古英语中是正确的。learn与所教的内容相联系,teach与使教学得以进行的媒介相联系。后来,语义的发展是基于分析的逻辑,教与学指的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有时会在英文文献中见到teaching-learning 一词,这一合成词与我国通常所理解的教学(即包括教又包括学)形式可以等同。,(2)teach和instruct至于这两个词的释义,还有分歧。如有人认为,前者多与教师的行为相联系,作为一种活动;后者多与教学情景有关,作为一种过程。但也有学者把它们当作同义词,可以互相替代。,2.“教学”的形式逻辑分析,形式逻辑下定义的方法:属+种差教学的属概念:活动教学活动与其他活动的的区别是什么?种差归纳为四种:“教育活动”、“认识活动”、“共同活动”、“交往活动”,3.对教学涵义的一般理解,教学的定义:P178教学是教与学的复合体,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杜威: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学了多少等于教了多少。(买了多少等于卖了多少)教是一种外化过程,学是一种内化过程。教与学相互依赖。教意味着学,学内含着教。,(三)高校教学的特征,教学本质的专业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过程的探究性教学要素的复杂性,(三)高校教学的特征,3.高校教学的地位与功能地位:教学居于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地位(P181)作用:(1)高校教学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高校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职能的基本途径(p183),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你是否赞成下列观点?为什么?教学=教育教学=智育教学=传授知识教学=上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3.高校教学的过程与任务,高校教学过程(p184)什么是教学过程?高校教学过程有何特殊性?“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原则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构成要素及阶段的理论:P184-185,3.高校教学的过程与任务,高校教学任务(P185-186)一般的教学任务: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道德品质高校教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处理四对关系:(1)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3)课程知识与课程体系(4)整体要求与因材施教,二、高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基本程序,掌握“迪克和凯里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1.教学设计概述2.教学设计的程序3.教学设计的模式4.教案的编制,1.教学设计概述,(1)教学设计的定义所谓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材中的定义p187,1.教学设计概述,(2)教学设计的层次:宏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某个学校课程或学习系统开发、培训方案的制定(“学校”层次课程规划)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一门具体的课程、一个单元、一堂课以及一个媒体材料的设计(班级或“课堂”层次的课程规划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材中提及的教学设计三层次:(p187-188)本专题内容涉及的主要是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尤其是课堂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概述,(3)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引导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设计的程序,系统设计教学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不管在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层次、哪个具体教学环境中开展设计,按照马杰(Mager,R.R,1984)的看法,无非是要回答三个类别的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2)我们怎样到那里去?(3)我们是否到了那里?,2.教学设计的程序,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确定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检验和评价解决方案的过程。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2.教学过程的设计3.教学评价的设计,2.教学设计的程序,P188-190六个方面操作,教学设计流程表,2.教学设计的程序,上述基本程序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即确立目标、分析任务、设计活动、评价结果,这四个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3.教学设计的模式,迪克和凯里模式P191-192图6-1十大步骤,4.教案的编制,教学设计者的基本要求P192-193教案的基本要素P194-195教案的编制要求;格式;修订与完善p195,三、高校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2.教学方法的分层与分类3.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5.现代教学方法的共性与特质,三、高校教学方法,1.高校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的内涵P199教学方法的作用p200,三、高校教学方法,2.教学方法的分层与分类(1)黄甫全的三层次分类(2)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3)综合分类(4)高校教学方法的分类,(1)黄甫全的三层次分类,从抽象到具体分为:a.原理性教学方法b.技术性教学方法c.操作性教学方法(p201-202),三个层次教学方法比较,(2)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P201-202,(3)综合分类,一般教学方法按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的不同,教学方法可分为五大类十一种。特殊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有其特殊的教学方法体系(p203),教学方法的形态分类,讲授法 谈话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讨论法教 读书指导法学 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方 参观法法 练习法分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实验法类 实习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欣赏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发现法,(4)高校教学方法的分类,潘懋元先生的分类P203表6-4一般教学法学科教学法,三、高校教学方法,3.大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研讨法(3)实验法要求掌握的要点:各种方法的内涵、优缺点、运用的基本要求,三、高校教学方法,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师生的 条件与特点(4)根据教学方法的功能和类型(5)根据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三、高校教学方法,5.现代教学方法的共性与特质(1)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致力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4)重视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思考题,p2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朱熹逐字逐句解此章:“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释义一:类:类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穷、地域等)的区分。释义二:有教育就没有类别。人在教育之前是有类别的,有贫富,有贤愚,但是教育之后就没有了这些差别。(易中天),“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