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doc
In life, if someone gives help, it is lucky, and if no one gives help, it is destin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 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材分析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我国封建经济和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隋朝所创立的政治机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等。短暂而繁荣是隋王朝历史的特点,从581年杨坚建隋至618年李渊建唐,隋朝仅存在三十八年。唐朝承袭了隋朝的政治制度,所以说隋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表现欲强,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隋朝两位皇帝,使学生知道隋朝“繁盛”的历史,如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琼花图片,让学生欣赏,简介琼花的传说和历史,设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呢?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新课开国皇帝隋文帝展示隋文帝人物图片,设问:1、他有什么贡献?2、他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引出隋朝的繁荣,为了加深学生对此理解,教师出示大量的历史资料,印证隋朝的繁荣。继而引导学生探寻“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严谨之学的态度。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亡国暴君隋炀帝展示隋炀帝人物图片,设问: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出示大运河风光图片和隋朝大运河地图,设问: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2、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3、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4、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5、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出示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记忆方法。教师说出自己的记忆方法(永通邗江,北诼郡,南余杭,中心是洛阳),抛砖引玉,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记忆方法。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小结展示示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国家统一 “繁盛”经济繁荣 大运河开通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时”二世而亡,38年(581618)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_,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_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_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2.“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只要讲清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代周”的发生就不难理解了。3.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揭贴式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4.讲述“隋初经济的繁荣”,可分为两个步骤,先展现“繁荣”的表现,再探究“繁荣”的原因。封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教师可用两张投影片作具体描述:(1)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人口激增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垦田扩大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2)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是少见的。再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讲“繁荣景象”重在感受,讲“繁荣原因”重在理解,都不需让学生记忆。5.“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是全课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导入框、课文、“动脑筋”、地图、“活动与探究”之二)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或讨论,并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1)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参见重点分析)。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2)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引导学生找到“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这句话(这是本课书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已知”引出“新知”(从新的情境和角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3)利用隋朝大运河地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现代化手段做成课件)介绍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开凿大运河的概况。使学生认识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6.最后,教师可利用本课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作全课小结,投影图示: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3.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四、问题探究动脑筋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思路: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练一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活动与探究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思路: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4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地位置:本课将把学生带入一个“繁荣 与开放的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灿烂时期。隋朝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个古代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课时安排:1课时。3、重点与难点:“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隋统一的条件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这主要考虑教材没有明确涉及及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和查阅资料进行学习。以上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尚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阐明解释与指导。二、教材简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学生通过学习隋的建立、隋的统一、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了解隋朝是中国历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一是他完成了中国历继秦汉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持续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二是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正如古人云“国计之富者莫如隋”;三是隋朝创立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入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四是隋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五是隋朝虽然短暂,但他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学法与教法:学法: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查阅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资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自己自学的情况、课本中所设计第1页教法:1、在查阅有关本课知识时指导学生从哪方面入手,材料的出处及启发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价值等等。指导学生慢慢地学会自学,对他们的自学要给予肯定、赏识,给学生制造成功感的氛围。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学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会学。2、本节课用读、议、练、讲、看、的方式完成知识体系。用这种学习方式,很可能出现学生在学习与讨论中时间上不能自控的情况,教师要很好地驾驭课堂,注意到重难点时间上的搭配,起到教师的组织、示范、指导作用。四、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隋朝的建立、隋的统一,以及大运河的开凿。2、了解隋文帝、隋炀帝,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五、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参差不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不同层次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补充问题、总结问题的情况,如态度、能力、效果等,对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在参与中不够理想的学生也应在肯定其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应注意的地方和努力方向,并做出相应评价。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和效果进行相应的记录,并载入教学与学生评价过程平日考核表中。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民族团结的可贵,知道人无完人,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总是功过集于一身,隋文帝、隋炀帝也如此;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了解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她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第2页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23分钟)师:通过上一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学生们已了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基本情况,弄清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及相应的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封建社会前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等重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所学的南北朝时期的各朝代及国家分裂的情况。生:(用大屏幕展示复习导入 新课的内容)师: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这就是我们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生:齐读课前提示。(大屏幕)(二)新授课:(时间在28-30分钟)一、隋的统一(13分钟)师:请学生带着自己预习学习的内容和问题先看隋的建立与隋的统一的录像(大屏幕)屏幕内容结束后,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本标题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讲述及所设的各种问题,请全班同学一起参与,在参与中给他们留有空间来讲述、来补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满足自己的表现欲与成功欲。设计理由:通过课前预习查资料可以使学生了解的知识面多而广、书上与课外所查的内容可以结合起来;查阅整理材料后对课本的知识印象更深;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在参与中锻炼和提高了查阅、分析、总结、表达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课以培养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完毕之后,进行隋统一一目的巩固。(大屏幕)在巩固学习中老师要强调隋建立的时间与隋统一全国时间的区别。师: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又一次统一。这个时间一定要与隋朝建立的时间相区分。生:时空思辩: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大屏幕):1、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第3页2、隋统一后为什么能富强?设计理由:通过讨论解决以下: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格局,人民渴望统一; 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隋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隋建立后励精图治,采取一系列改革前朝制度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人口与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讨论结束后)师:我们看看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端临是怎样评价隋朝的?(大屏幕)为更好地说明本目,请学生看书上的隋朝疆域图,生:在地图上标出隋朝的都城与重要城市。(大屏幕)这样设计:一可以直观地看出隋的富庶,二可以使学生对隋朝疆域有大体的印象。这一问题虽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但不可忽视,一则它突出了隋朝的“富庶”这一典型特征,二则它是联系第一目与第二目的桥梁和纽带,为此在完成讨论后,可以巧妙地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师:隋的富庶与大运河的开凿有无必然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与自己预习学习的内容和问题一起看一段隋朝大运河的录像(大屏幕)屏幕内容结束后,(大屏幕)打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二、贯通南北的动脉(时间17分钟) 请几位学生走上讲台结合图:讲述本标题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方法和设计理由与前面基本相同。)以下几方面是本目需解决的问题:1、关于大运河开凿的原因与条件:(学生可以结合地理课学过的知识)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流需加强。为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大运河的开凿与概况:着重了解三个点:洛阳、涿郡、余杭。四个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让学生记忆。3、大运河开凿与通航的影响。开通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结合课本的第4页问题:生: 进行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的讨论(大屏幕)讨论提示: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师:我们的祖先在1千多年前就知道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少年应从古人身上得到一些启示,你应怎样做呢?是不是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这样设计可以把遥远的历史拉近,不仅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又进行了保护我们环境的教育。下面进行本目的巩固(大屏幕)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隋朝灭亡的录像(大屏幕)隋朝灭亡的原因本课没有涉及到,用这种方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下面让同学进行本课的小结(大屏幕)(时间8-9分钟)小结后(大屏幕)进行学习检测请同学们记下知识点:(大屏幕)根据课后的要求:每课一得:(大屏幕)自我测评:(大屏幕)拓展延伸:课后写出一篇小*:(大屏幕)设计理由:通过写历史小论文可以考察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之后教师做出相应评价,并将作品存入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最后剩余(2-3分钟)学生自己安排:1、感悟一下所学的知识,2、议论一下看还有什么问题,3、或预习新课。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5一、政治: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_ 、 _和_ ,分别负责_ 、 _和_ 。隋唐时期在_省下设_ _ _ _ _ _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作用:三省的长官都是_ ,相权_ 。三省相互_和_ ,削弱了_ .保证了_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科举制(唐朝的选官制度):形成: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_ ,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_并_了科举制。特点:它把_ 、 _与_紧密联系起来,把_和_的权力,从_的手里集中到_ 。作用:有利于打破_ 、扩大_ ,提高_ 。加强了_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二、经济:1、官营手工业:制瓷:至唐朝,已形成_两大制瓷系统;_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纺织: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_的织法和图案风格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民间手工业:恢复和发展。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2商业: “市”的形成与发展: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主要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_的开通、 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_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_经济的发展,使_ 、 _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_”的说法。除都市商业外, _ _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唐朝时, 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_ ,专管对外贸易。三、文化:1。四大发明(科技):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_印刷术 _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2。文学:唐诗: _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_ _, _ _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的著名诗人有_ 、 _等;盛唐时边塞诗_ 、 _ ;孟浩然、王维的_诗; _ 、 _和_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_的创作,赢得“_”的美誉;杜甫以_的“诗史”,被誉为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_”。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_诗。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_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_ 3。艺术:唐代楷书步人盛世, _ 、 _ 、 _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唐朝的_ 、 _等,都是草书大家;唐朝_等人的行书 _ 、 _等画家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_ 、 _等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_和_等许多优秀作品:这一时期, _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阶段特征阶段特征:第二次大统一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政治表现: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选修)。经济表现:吸取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选修),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思想文化: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容并蓄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选修) 中外交往: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选修)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知识巩固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2、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 三省长官皆为宰相 实行宰相集体负责制 宰相分管事务较多 宰相不被重视 A. B. C. D.3.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A. 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5.下图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春秋战国B、两汉C、唐D、明清6.银行在今天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假如要编写我国银行的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A.唐B.宋C.明D.清 7.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B.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官吏经商D.政府鼓励高官从事商业活动8.“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B.张旭C.颜真卿D.柳公权9、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作品是唐代风俗画作者是阎立本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 B. C. D.10.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高三一轮第二阶段复习中国古代史教案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11.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1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C.杜甫D.杜牧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得主书填“奉行”而已。(引自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有的)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引自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初年皇帝的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初年政治制度的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度。民主程度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并受到唐朝政权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的影响;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法律的权威在当时占了上风;(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唐朝初期皇权并不是绝对的权威,这与以后各朝代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14、(必修选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中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新唐书卷46、47 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王定保唐摭言材料三: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 5隋唐时期历史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