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ppt
高一课外古文强化训练,伶官传序,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由于)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点了。,翻译,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而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而(去)投靠(归顺)了梁。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一定)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翻译,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之)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到祖庙里去祭告,(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那三枝箭来,用漂亮的丝织口袋装着,背着它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翻译,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u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颅,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并且把成功(的喜讯)(向先王)禀告,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骄盛)!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人在夜里呼喊(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翻译,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眼泪流下沾湿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差劲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原因),而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翻译,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因此当他强盛的时候,全(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官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而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于是写下了伶官传。,1、B(看;副词,反而,却;拜访),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皆背晋以归梁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忧劳可以兴国 D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天下事有难易乎,2、C P272(你的;副词,就;副词,竟然,却;副词,才;副词,才;副词,就。),2、下列各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尔其无亡乃父之志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A B C D,3、B(与为状语后置,为陈述句,为被动句。),3、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部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请其矢,盛以锦囊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相同C与不相同,与相同 D与不相同,与也不相同,4C(本:推原,推究),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组:丝编的绳索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本:本来 D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困:围困,5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是)可以解除祸患。,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sh祸C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6、A(A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介词,译为“拿,用”。B项中“其”,前一个是副词,表示祈使,相当于“应当”一定”;后一个是代词,代他(庄宗)。C项“之”,前一个是助词,译为“的”;后一个是助词,主谓间。D项“夫”,前一个是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对某事发表议论;后一个是语气词,表示感叹。),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D(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A、B、C三项中加点词都是名词用作状语。),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同类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函梁君臣之首,8B(第二段没有任何议论。),8、下列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x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B本文第二段语势比较平缓,有叙有议,与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应,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C作者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来收束全文,着眼于历史教训,强调了“逸豫亡身”不只限于“伶人”,语重心长,意味深远。D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事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9、A,9、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世言”一词表明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是可靠的史实。作者论史而又不据史,有失行文的慎重严肃。B第二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晋王赐矢授命,第二层写庄宗报仇复命。C第三段展开议论。“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作了强烈的对照。D2-4段文字,前为叙事,后为议论。前面叙事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后面议论先猛然一升,随后又陡然一降,戛然而止。,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译文:这三件事(三个人),(是)我留下来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父亲的遗志!(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分)译文: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哪一个)更厉害)?,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1)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译文: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而都是由于人事呢?(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累积起来的,智勇双全的人(或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10、翻译下列句子。(18分)(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