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法总则.ppt
防震减灾法,第二章 防震减灾法总则部分,第二章 防震减灾法总则(1-11),一、立法宗旨二、适用范围三、工作方针四、政府的工作职责五、工作管理体制六、指挥机构七、其他,一、立法宗旨,“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余震3万多次,造成69227名同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多元。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预报成功,专家估计,避免了约10万人死亡,减少经济损失在30-50亿元人民币。,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等防震减灾活动,适用本法。”,防震减灾是指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国家领土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由领陆、内水、领海和领空组成。对领海的主权及于其上空、海床和底土。,三、工作方针,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为,“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1966年邢台地震后首先由周恩来总理倡导,四、政府的工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四、政府的工作职责,表现在三个方面:1.政府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突出地位2.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防灾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防灾工作的开展,实行三级三类管理,全国级、省级、市县级;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五、工作管理体制,“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建设、民政、卫生、公安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工作。”,三方面含义:1.防震减灾工作实行分级管理2.防震减灾工作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3.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涉及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主要部门防震减灾工作(部分)重要职责表见下页),每年年初,国务院召集各相关部门召开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部署工作,六、指挥机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地震发生后,本条主要有两方面:1.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职能2.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日常工作由本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机构承担,按行政级别设置;是非常设机构,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温家宝同志在汶川北川查看地震灾情,抗震救灾组织机构,同时,还在石家庄市成立了河北省抗震救灾后勤指挥部,由设在非灾区的抗震救灾组织机构负责灾区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加强国务院各部委在抗震救灾中的联系与协作协调,在唐山军用飞机场还成立了国务院唐山联合工作组。,抗震救灾 组织机构,七、其他,1.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七、其他,2.参加防震减灾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群测,群防,七、其他,3.武装力量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依照本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军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他们是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据统计,驻唐部队万多人,仅占唐山救灾总兵力的20%,然而,他们抢救出被埋压的居民15893,占救灾部队枪扒出的总人数96%。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地的力量,一旦组织起来,就会成为救灾的主要力量,即使对于特大型灾害也是如此(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七、其他,4.遵守防震减灾标准“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防震减灾标准主要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和推荐性行业标准。,只有通过标准,才能实现仪器设备的通用性和性能一致性,才能保证资料数据的可共享性,实现业务过程的高效有序。主要体现在地震专用仪器、仪表;地震监测技术和方法;地震信息处理和代码;地震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应急救援技术要求等方面。,七、其他,5.表彰奖励“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