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立体交叉设计(课件).ppt
第八章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引入,定义: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作用消除或者减少冲突点;提高通行能力;节约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减少对高等级道路的干扰。,引入,分类L:互通式+分离式立交等级:枢纽、一般、简单、分离,引入,等级选择,8.1互通立交交通组织及图示,按几何形状分类按车辆交通组成分类,8.2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8.2.1 一般原则根据道路网规划,在全网预测基础上确定考虑建成后对周边路网的影响而产生的交通量转移平交口改立交,应对原流量调查,分析近远期交通量对各转向流量预测,考虑与附近道路通行能力协调问题8.2.2 交通量预测,8.3 立交形式的选择,立交形式选择基本原则-(1)土地使用,(2)系统特征,(3)造价,(4)道路等级,(5)近远结合,(6)交通构成,(7)环境与景观影响立体交叉型式选择的因素-道路、交通、环境、决策者意志,立体交叉型式选择的方法步骤-,立体型式选择的方法步骤,确定基本形式-立体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立体方案比较-,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8.4 立交主线横断面,8.5 立交主线平纵线形,8.6 立交匝道,8.6 立交匝道,8.6.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组成:车道、路缘带、硬路肩、防撞墙,8.6 立交匝道,8.6 立交匝道,8.6.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单向:单幅式断面双向:双幅式断面匝道范围内,路、桥同宽中央带困难段,采用钢护栏或者混凝土护栏,8.6 立交匝道,8.6.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匝道机动车车道宽度,8.6 立交匝道,8.6.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分隔带最小宽度,8.6 立交匝道,8.6.2 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双车道匝道设置条件流量超过1250pcu/h匝道长度超过300m信号灯控制陡坡环形匝道宜单车道,必须双车道时,考虑车道加宽值,8.6 立交匝道,8.6.3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依据相交道路等级、重要性预测交通量流向地形、用地条件地下管网,8.6 立交匝道,8.6.3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为加宽前内侧机动车道中心线半径,注: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8.6 立交匝道,8.6.3 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形设计匝道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回旋线参数,8.6 立交匝道,8.6.4 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最大纵坡,8.6 立交匝道,8.6.4 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匝道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8.6 立交匝道,8.6.4 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设计要点纵断面线形应平缓,避免断背纵曲线要与主线有相当长的平行段,保证视距匝道及其端部纵坡,应采用较大半径,保证视距,8.6 立交匝道,8.6.4 互通式立交匝道纵断面设计设计要点,8.6 立交匝道,8.6.5 立交匝道超高与横坡合成坡度不超过8%,冰雪地区6%,8.6 立交匝道,8.6.6 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要点单车道出入口多车道出入口,8.7 辅助车道,连续辅助车道,8.8 变速车道、交织路段和集散车道,8.8.1 变速车道立交匝道出入口,满足加、减速行驶直接式和平行式8.8.2 主线为曲线时变速车道线形1、平行式变速车道2、直接式变速车道,1、平行式变速车道2、直接式变速车道,8.8 变速车道、交织路段和集散车道,变速车道长度及出、入口渐变率,8.8 变速车道、交织路段和集散车道,下坡路段的减速车道上坡路段的加速车道修正,变速车道处断面:,8.8 变速车道、交织路段和集散车道,8.8.3 交织路段1、交织长度,8.8 变速车道、交织路段和集散车道,8.8.3 交织路段2、用图、表求解,8.8 变速车道、交织路段和集散车道,8.8.3 交织路段3、交织路段宽度(车道数)4、集散车道条件:通过车道交通量大,需要分离两、三个以上出入口分流到端部靠的很近所需交织长度得不到保证因交通标志密集而不能用标志诱导,立交的标志,标志的位置提示的次数字体的大小方向的指示,Diagrammatic Sign:Locations and frequency of guide signs for Interstate highways,Third reminder,Second reminder,First rem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