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第一章.ppt
第一章,市场经济与财政,教学内容,知识点:政府与市场;财政基本概念;财政基本特征;财政基本职能。重 点: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职能。难 点:财政的基本职能。,第1节 市场与政府,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一)市场与市场效率,(1)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2)市场效率,亚当斯密的观点 帕累托经济效率标准,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假设条件,(二)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市场失灵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 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市场缺陷指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2)市场失灵与市场缺陷的主要表现,经济波动,垄断 自然垄断 人为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失效,(一)政府的经济作用,1、弥补市场失灵,主要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2、克服市场缺陷,进行宏观调控,(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1、政府干预程度,(1)衡量指标财政支出(收入)/GDP,(2)干预程度 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化倾向的国家高于分权化倾向的国家。,英、美、德、北欧、日本、东南亚、我国,2、政府干预手段,(三)政府干预失效,1、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P9,(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干预失误)(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从需求主体和供给渠道不同看: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区分标准,私人物品的特征及表述公式,特征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式:,公共物品的特征及表述公式,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外部效 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式:,3、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俱乐部物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 性的物品。,共同资源 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 性的物品。,(二)公共需要,1、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加总性,社会公共需要具有无差别性,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代价不对称性,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 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 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历史的、特殊的 P7,4、公共需要涵盖的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P6,第2节 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1、“财政”一词的来源,我国古代未使用“财政”一词,但却拥有丰富的理财思想和成功的实践。理财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的“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取之民有度,用之不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唐:刘晏主张“理财以爱民为先”等等。理财实践:唐:“租、庸、调”、“两税法”;明:“一条鞭”等等。,我国“财政”一词的运用,是在十九世纪末清光绪24年,即1898年,在戊戌变法明定国是的诏书中有“改革财政,实行国家预算”的条文,这是在政府文献中最初使用“财政”一词。我国“财政”一词是由日本传入我国的,而日本则是在引进西方国家的Finance(取意),同时根据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和实践,确立为“财政”一词的(将“财”和“政”合二为一)。,“Public Finance”,2、“财政”的概念,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掌握三个层次:什么是财政?我国什么时候有财政?,产生的条件,结论,(1)财政的产生,(2)财政的发展,财政的发展经历过从私有制财政到公有制财政的发展过程,具体来说主要经历过奴隶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和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四个阶段。,奴隶制国家财政,性质体现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奴隶主直接剥削奴隶劳动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内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特征,皇室土地收入战争缴获的财物及对战败国的强制贡赋收入捐税收入,皇室支出祭祀支出军事支出国家机关支出,国家收支与国王个人收支不分财政收入主要源于直接剥削和占有奴隶劳动所得支出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战争财政分配形式基本上是实物和劳役,小结:,从发展阶段看 从财政收支形式看 从财政范畴看 从公私财政的界限划分来看,财政的基本概念,(1)从实际工作的角度理解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财政部门(2)字面理解指国家管理钱财的活动即国家的收支分配活动。(3)从经济学的意义理解“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理论”,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分配的活动。其实质是社会产品分配中所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分配论的观点,财政基本概念的理解,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权力,主要是政治权力 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保证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社会公共需要,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半社会公共需要,大型公共设施,“公共需要理论”P4-7,要求课后完成 案例二,作业:,案例二,圣经记载:公元前1030年,以色列部落一直没有建立中央政府。以色列人要求先知撒母耳“创设给我们以仲裁的国王,像其他国家那样”。撒母耳为打消以色列人的念头,描述了独裁者统治下的生活:“国王会这样君临你等:他要夺走你等的儿子,安排在他的身边,做他战车的马僮,跑在战车的前面他要夺走你等的女儿,给他洒香水、备餐、烤面包。他要抢占你等的土地、葡萄园(即使是你等最好的园地),赏赐给他的仆人他要强征你等1/10的畜群,你等将沦为他的奴仆。你等在那里要为自己有了国王而悔恨。”以色列人没有被这令人泄气的告诫吓住,人们不听撒母耳的劝告,说:“不,我们需要国王,这样我们才能和其他国家一样。国王给我们以仲裁,走在我们前面,带领我们战斗。”参考资料:撒母耳记,第9章,第11-18节。思考题:你对国家、政府、财政的关系有何理解。,二、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和公共性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体现在税收、财政拨款。如何认识公债和财政性贷款?3、收入和支出的对称性,第3节 财政职能,一、案例三,案例三,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西藏从1951年和平解放经1965年自治区建立至今,共掀起五次建设浪潮,每一次都使西藏经济实现飞跃。第一次,上世纪50年代,由东向西的川藏公路、由北向南的青藏公路、由拉萨通往南亚的中尼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及拉萨贡嘎机场建成通航,使西藏交通闭塞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第二次,1985年,由国家投资、全国9个省市援建的43项工程,揭开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第三次,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国家投资32亿人民币,兴建了一批特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对“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治理,这次建设潮以能源、交通为重点,使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年楚河、拉萨河)中部流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东接林芝,西抵阿里,南近国境线,北与那曲接壤;辖拉萨市和日额则地区。通过10年开发,整个项目区内工农业总产值在1990年8.4亿元的基础上,接近翻两番,达到了24.7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1.4%。第四次,199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如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西藏经济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逐步提高占总人口80%的农牧民生活水平,到2000年基本实现粮食、油料、茶叶自给。为此,中央政府于1994年决定再投资23.8亿元人民币,建设62个工程项目。62项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实际投资达到41.6亿人民币。第五次,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帮助制定了“十五”期间西藏发展规划,并确定了国家直接投资的建设项目117个,总投资约312亿元。,其中重点安排在农林牧水、能源、交通以及邮电通信、文教卫体、广播电视、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还确定了各省区市对口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10.62亿元。,资料来源:经济日报2005年8月10日13版,二、财政职能的含义,是指财政分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以及实现国家职能中的内在功能。,三、财政的职能,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为国家生存和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国家与财政互为依存。,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家财政都具有以上财政的基本职能。,http:/,1、计划经济时期财政的职能,分配职能组织收入、安排支出 调节职能调节生产、消费、调节企 业的收入分配 监督职能,2、现代商品经济社会里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的职能,资源配置的含义,财政资源配置的职能,广义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市场经济主要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配置。,财政资源配置的职能,含义,指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最后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为什么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目标?,http:/,总的原因是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时会失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私有品的三个特征,可分性所有权的确定性效用的排他性,公共品的三个特征,利益不可分效用缺乏排他性(不排他性)所有权的不确定性,“免费搭车”现象产生,导致,财政提供公共品,由于外部经济的存在,外部经济(外部效应)某些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对当事人有效果,对别人也有作用,外部效应,导致,资源未最优配置,要求财政介入,具体的财政对策,由于递减工业的存在,递减工业厂商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加大而递减的工业(边际成本为零的行业或说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的行业),财政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手段,P15-20,(2)收入分配职能,含义 指通过调节各分配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实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http:/,为什么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因为市场机制会产生收入不平等的后果政府可以利用税收(征税)和预算支出(补贴)等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使收入不公趋于公平。,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家庭的百分比,基尼系数?,http:/,http:/,http:/,财政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手段P20-22,税收转移间接再分配,如公共教育、保健服务、福利救济以补贴低收入者。现金或实物的转移税种的设置,即通过不同税种的设置消除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为企业带来的额外收入,实现收入再分配。,(3)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含义 指通过调整税率、改变预算支出与税种来影响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和经济发展。,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是保持高水平的资源利用、充分就业、适度稳定的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有能力、愿意、寻找工作,但100%物价水平稳定(3%-5%)可以忍受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平衡,、财政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目标实现的手段 P27-28,总需求总供给,增支、减税,从总量看,总需求总供给,减支、增税,从结构看,供求失衡,通过税收和投资进行调节(调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交替使用赤字预算与结余预算政策,调节:总供给总需求,通过财政自动稳定器实现社会稳定,手段 累进所得税 转移支付制度,http:/,http:/,第4节 西方财税理论的发展演变,一、亚当斯密的财政思想,1、利己心刺激经济的发展2、限定国家的职能3、限制公债的发行,亚当斯密,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主要理论,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二、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三、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四、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五、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六、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二、瓦格纳的财政思想,1、扩大国家的职能范围2、国家的财政经费是生产性的3、要区别对待不同资金来源的公债,阿道夫瓦格纳,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18351917)是德国最著名的财税学家,优秀的经济学家,资产阶级近代财政学的创造者 阿道夫瓦格纳(18351917)是社会政策学派财政学的集大成者和资产阶级近代财政学的创造者。代表作有政治经济学教程(1876年)、财政学(18771901年)。瓦格纳根据其所处政治经济及社会背景,通过吸收、整理、总结以前社会政策学派史泰因、谢夫勒等人的思想及观点,逐步形成了 自己的以社会财政、税收思想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他把社会经济组织分为“个人的经济组织”、“共同的经济组织”和“慈善的经济组织”三种。财政是“共同的经 济组织中由权利共同体构成的强制共同经济”。并据此提出了新的国家职能观。认为国家的职能应有发展文化教育和增进社会福利的职能,国家应为“社会国家”。,瓦格纳税收思想,(1)税收定义。他给税收下的定义是:“所谓租税,从财政意义上讲,就是公共团体为满足其财政上的需要,凭借其主权,作为对公共团体的 事务性设施的一般报偿,依据一般原则和准则,以公共团体单方面所决定的方法及数额,强制地征自个人的赋课物;再从社会政策的意义上说,所谓赋税,就是满足 财政上的必要的同时,或不同财政上有无必要,以纠正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国民财富的分配,借以矫正个人所得与个人财产的消费为目的所征收的赋课物”。(2)赋税体系。瓦格纳从他关于税收可以矫正个人所得和财产分配的思想出发,设计了所谓理想的租税体系。(3)税收原则。为了更好的制定和实施他的社会政策税收的目标,瓦格那提出了著名的“四项九端”税收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包括收入充分和税收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和税种选择的原则。社会正义原则。包含普遍和平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包含确实、便利和最小征收费原则。(4)税收转嫁。在税收转嫁理论方面,他持“相对转嫁论”的观点。认为税收能否转嫁,决定于市场交易中自由竞争的因素等条件,同时转嫁的方向及转嫁的程度,不但事先难以预测,而且事后也难以调查。,瓦格纳法则,1882年,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他认为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成长间,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事实正是这样,“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经费增加的统计上,雄辩地说明这一点。”瓦格纳还认为,只要符合国家职能的要求,即使出现暂时的财政不均衡也无妨。利用公债举办公共事业是可行的,条件是它将来带 来的财政收入增加额能抵消这些公共事业的费用。,三、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一书中表达了这么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核心思想,李嘉图等价定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公债不是净财富,政府无论是以税收形式,还是以公债形式来取得公共收入,对 于人们经济选择的影响是一样的。财政支出无论是通过目前征税还是通过发行公债筹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公债无非是延迟的税收,在具有完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债务和税收是等价的。根据这个定理,政府发行公债并不提高利率,对私人投资不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不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仍然未得到实际经济运行的论证。,前提与条件,该定理是以封闭经济和政府活动非生产性为前提与条件。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符合真实情况,因为它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的假设条件下得出的。因此,李嘉图等价原理并不是经济的现实。,巴罗论李嘉图等价定理,巴罗(Robert Barro)在其1974年发表地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一文中,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李嘉图的上述思想进行重新阐述。巴罗提出“李嘉图等价定理”实际上是为了证明财政政策的无效性。巴罗提出的这一命题激起了整整一代经济学家持续的考察、攻击和验证。他在1974年那篇论文是迄今为止被引用最多的经济学文献之一 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维护和发展,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支出日益依赖公债的发行,因此,公众在面对政府采用举债还是征税的不同决策时,是否会对消费采取不同的行动,将会对国民收入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四、税率的禁区供给学派的财政思想,拉弗曲线(Laffer Curve)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五、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凯恩斯财政政策思想主要由其经济理论、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平衡政策等几个部分所构成。,经济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立足点是所谓就业理论,核心思想是所谓有效需求理论。他以调节有效需求和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社会就业量。有效需求指的是保证投资者获得最大利润的社会总需求。按照他的理论,社会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部分所构成,而最终决定有效需求规模的因素是所谓“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心理因素运动的特点是:消费的增长幅度一般落后于收入的增长,结果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投资的不断增加会带来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结果造成投资吸引力的减弱,引起投资不足。这些都会带来危机和失业的增加。他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的结果。凯恩斯还用乘数原理论证增加投资可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经济效果。根据上述经济理论得出的财政政策思想,主张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财政支出政策,凯恩斯以所谓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论为依据,断言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为了提高投资乘数,主张政府采取调整财政政策的方针,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以提高社会需求。同时,还可以执行扩大采购的政策,直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的恢复。,财政收入政策,主张为了适应财政支出的增加和干预经济政策的需要而改革税收制度和公债政策。在税制改革上提倡用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代替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以累进税代替比例税,从而调节收入,刺激消费需求的提高。在公债政策上,提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把公债看作是弥补财政赤字和增加财政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以弥补私人消费的不足。,财政平衡政策,凯恩斯这一思想是提倡用赤字财政政策代替财政稳健政策,认为财政稳健政策会减少社会总需求,损害公共福利。为了刺激增加需求,主张政府要有意无意地造成超支,或者举债筹款救济失业。他认为举债支出虽然浪费,但结果却可以使社会致富。,六、阿尔文汉森的补偿财政政策主张,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18871975)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1915年获得美威斯廉第大学博士学位以后,曾任明尼苏达、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大学教授,1937年转到哈佛大学任教至1956年退休。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代,曾任政府经济顾问。他在哈佛任教近20年,培养了不少优秀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就是其弟子之一。其代表著作有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年)、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年)、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年)阿尔文汉森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提出了“长期停滞理论”。他认为20世纪初以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处于长期停滞的阶段,从趋势上看,资本主义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越来越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主张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有效地控制“停滞”,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关于补偿性财政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是以赤字财政为特点的,但战后美国并没有打破财政平衡的框框。汉森认为,政府不应把本期的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目标,应该根据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来决定支出。这就是补偿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则是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通胀。这种财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财政预算平衡,在萧条年份会有赤字,在繁荣年份会有盈余,因此在长期中仍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称为“长期预算平衡论”或“周期预算平衡论”。这也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政策的基调。,在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中,汉森更重视充分就业。他认为“在物价稳定的问题上,我们不应有什么严格的法则。我们应该把充分生产和充分就业列为主要目标。”“如果每次物价略有上升就把我们吓倒,我们就会永远落后于可能实现的发展。”这些观点由他的学生托宾、海勒等人继承并发展,成为6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基调。在50年代,汉森几乎无人不知。著名的幸福杂志曾说过“在今天,谁不熟悉汉森和凯恩斯的思想,谁就不可能了解世界大事的演变”。汉森的哲学是“以民主思想使每个人都能合理地做到机会均等”。他对就业的关注实际是对人的关心,在他80岁获得沃尔克奖章时,他的学生托宾说,对汉森而言,经济学就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