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学财政平衡.ppt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第十四章,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二、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三、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原因,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内涵(二)理解财政平衡面应注意的问题,(一)财政平衡的内涵,财政平衡是财政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财政收支对比的状态有三种情况: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赤字。三是收与支相等。在这三种情况中,收支相等显然是平衡,但在实行经济运行中几乎不存在,往往不是有结余、就是有赤字,而赤字更为常见。在实践中只能追求一种基本平衡,即一定时期中的略有结余或略有赤字均应视为财政平衡。,1、对财政平衡不可以作绝对的理解。在实践经济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2、对财政平衡要有动态平衡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静态平衡只考察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对比状况。动态平衡则要引进时间因素,考虑年度之间的联系与衔接,研究未来财政收支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以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以求得一个时期的内在平衡。,(二)理解财政平衡应注意的问题,3、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财政收支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货币收支,同国民经济货币收支体系中其他货币收支,是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只有从全局出发研究财政平衡,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对策。4、财政收支平衡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特别是地方财政成为一级独立的财政以后,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分立,对其分别考察就更为必要。,5、研究财政平衡要注意区别不同的赤字概念预算赤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存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但预算有赤字,不代表预算执行的结果也一定有赤字。决算赤字:是指预算执行结果支大于收。它既可在预算编制时就存在,也可能由预算执行所产生。赤字政策:是指国家有意识地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政策,亦即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支出规模,刺激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三)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比较,(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第一种口径:硬赤字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第二种口径:软赤字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两种口径的差别在于,债务收入和债务的清偿是否计入正常收入和正常支出之中。按第二种口径计算的结余和赤字,应是衡量财政收支对比的最一般口径。,以第二个口径作为最一般口径的理由,1、从历史上考察,公债是与财政赤字相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来源。债务收入虽然可视为当年的财政收入使用,但毕竟不同于当年的财政收入,迟早是要偿还的,会相应减少以后年度财政可支配资金。2、如果把债务收入列为财政收入,那么财政向银行的透支或借款也是一种债务,也应列为财政收入,同理,债务的还本付息相应列为支出,如此,也就无赤字或结余可言。,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1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区分 2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政策意义,现实的赤字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DEF=SD+CD SD=(GtYf)CD=DEFSD=(GtY)(GtYf)=t(YfY)DEF=CD+SD=(GtYf)+t(YfY)其中:DEF代表现实的赤字,SD为结构性赤字,CD代表周期性赤字,t为税率,G为政府支出,Yf代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Y代表实际的产出水平。,现实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关系,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这种赤字被作为外生变量看待。周期性赤字是指发生在结构性赤字之上的赤字,即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性赤字的余额。这种赤字一般被看作是内生变量,其数量随经济波动而变动。,(一)我国财政赤字的状况 我国建国以来在财政工作中长期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但在不少年份也出现了赤字。按第一口径,19501978年的29年中10年有赤字。按现行第二口径,1979年至今,年年有赤字。,三、我国经济中的财政赤字及原因,我 国 财 政 赤 字 情 况,表14-1 我 国 财 政 赤 字 情 况,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情况,表14-2 一些国家的财政赤字情况,(二)我国财政赤字的原因 主要观点:传统体制下主要来源于急于求成,基建规模过大。改革开放后主要是支付改革成本所致。由于改革不到位,分配机制不顺,经济秩序紊乱,财政支出刚性,税收流失严重,使财政赤字不断加剧。,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三、国民经济中货币收支关系及总需求的扩张机制,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一)概念 社会总供给:全社会范围内各单个厂商的供给(也就是收入)的加总。社会总需求:全社会范围内各类需求(也就是支出)的加总。一般所说的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是就最终产品总量而言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表现为两种形式: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二)总量失衡问题,总量失衡可归结为两种情况:一是总需求过度低于总供给,即供给过剩,需求不足;二是总需求过度高于总供给,即需求过旺,供给短缺。1、在我国传统体制下,总量失衡的主要特征是投资需求膨胀,其深层原因在于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及宏观决策的失误。如预算约束软化,经济主体不承担投资风险,急于求成等。由于政府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因此投资膨胀表现为预算内投资的膨胀。2、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并未形成有效的预算约束机制,加之宏观调控机制亦不健全,传统体制下的扩张冲动非但没有减退,还有所加剧。这时的总量失衡的表现主要不是中央投资膨胀,而是地方投资膨胀;主要不是预算内投资膨胀,而是预算外投资膨胀;预算外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借助于信用膨胀实现的。,(三)结构失衡问题,在传统体制下,与总需求膨胀相伴随的是消费需求不足,在投资需求膨胀的同时,基础产业投资相对不足。在改革以后,在“双膨胀”的总量失衡条件下,结构失衡主要是一般加工业投资过多,基础产业、环境保护、农业的投资不足。,(四)供求失衡中的财政调控,1、总量调整主要是通过压缩或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银行贷款规模,增税或减税来压缩或扩大总需求,使其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2、结构调整有两种方式。一是流量调整,指在不改变资产存量的条件下,在当年GDP分配中通过财政、信贷对经济中的“瓶颈”部门和短线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供给;二是存量调整,主要靠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实现存量资产的流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总量平衡有如下恒等式:C+S+T+MC+I+G+X(1)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 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 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M组成;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出口X构成。由(1),可导出描述财政赤字的预算恒等式:G-T(S-I)+(M-X)(2),二、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当GT赤字;当GT结余。当SI非政府部门的储蓄大于投资,有结余资金。当SI非政府部门的储蓄小于投资,出现赤字(一)封闭型经济中(M=X=0)有G-TS-T(3)即 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公式(3)表达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赤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改变总需求一个部门的赤字正是另一个部门的结余。政府预算的赤字,可以由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结余来抵补。按照恒等式的逻辑。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不影响需求总量,因为弥补赤字的资金可以来源于民间的储蓄结余。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多支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非政府部门少支出的那一部分。,(二)开放型经济中,政府预算赤字不仅可以用国内结余资源来弥补,还可以动员国际资源。假定进口大于出口(M-X0),即贸易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这表明一部分国外资源流入国内以补充国内总供给。在公式G-T(S-I)+(M-X)中,可以看出那个主体动用了国外资源。,1、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有结余,资源净流出。政府既动用了国外资源,也动用了国内结余资金。赤字同时以两种方式加入总需求;2、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这个部门既不占用其他部门的资源,也不为其他部门提供结余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动用了全部从国外流入的资源,且国外流入的资源数量与财政赤字相等。3、SI。这表示非政府部门的储蓄、投资账户也出现赤字,需要筹资弥补。由于政府也处于赤字状态,因此,两个部门都必须从国外筹集资金,所有的赤字都会使总需求扩张。,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2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公式中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以上恒等式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三国民经济中货币收支关系及总需求的扩张机制,(一)国民经济中货币收支关系国民经济中货币收支体系由五种相互联系的货币收支形成:企业货币收支、财政货币支出、银行货币支出、居民(家庭)货币收支、对外收支。居民(家庭)是盈余部门,即货币收入大于货币支出;企业是短缺部门,即货币收入不能满足货币支出的需要;对外部门在发展中国家一般也属于短缺部门,即表现为国外资金的净流入;银行是各部门货币收支的中介与枢纽。各类货币收支都是货币收支。在流通领域,各类货币收支最终形成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即对商品(劳务)的需求。一定时点上的货币流通量乘以流通次数之积(MV),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已实现的社会总需求,而与社会的总供给(PQ)相对应,即形成等式:MVPQ,(二)社会总需求膨胀机制,从MVPQ这一等式中,可以看出总需求膨胀的机制。假定V、P、Q三者是既定不变的,那么,总需求的过度就来自于货币供给的过度;如果假定V、Q两者是不变的,那么,总需求膨胀的结果,必引起通货膨胀。货币是总需求实现的手段和载体。而货币供给主要是银行贷款创造出来的:银行贷款直接调节货币供给规模,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总需求的扩张水平。1假定财政收支是平衡的,银行根据企业货币积累和居民储蓄相应地增加货款,从而不会发生总需求膨胀或不足。2假定企业和居民存在货币积累,财政也存在结余,而银行并没有相应地补充货币供给,这时经济中存在潜在的资源未被充分利用。3假定企业和居民扩大投资和提高消费的欲望和压力过强,财政出现较大的赤字,当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投放过多的货币时,就会形成货币供给过度。这就是总需求膨胀的形成机制。由此可见,财政平衡状况对总需求的影响要通过货币供给来实现。,第三节 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二、财政赤字的利弊关系,一、财政赤字与货币供给,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和赤字规模大小有关,但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赤字的弥补方式。从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可以将各种赤子弥补方式分为两类:货币融资与债务融资。,(一)弥补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方式1、债务融资政府通过向个人与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2、货币融资政府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债务筹资一般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现象。但财政赤字往往是和债务规模同时增长的。债务和赤字的互动式增长,使得发达国家开始担心政府债务增加带来的排挤效应以及巨额债务终将导致的债务货币化前景。发展中国家则担心会出现国债信誉下降、出现债务危机以及最终造成通货膨胀的不良局面,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政府通过向银行透支或借款来弥补财政赤字。“逼迫”银行大量发行货币,这会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导致社会总需求的扩张。资源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并不会增加社会总产出,而只会导致物价水平提高,造成通货膨胀。非“充分就业”下,新通货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将使得就业和产出出现一定的增加,同时也导致价格水平的某种膨胀(即较低税率的通货膨胀税)。,二、财政赤字的利弊关系,只有当经济处于低谷、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赤字财政政策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如果不考虑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而将赤字长期化,必然会导致严重的经济问题。进入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持续的“滞胀”局面,赤字财政政策已经难以对经济增长形成刺激力,反而带来一系列如债务负担、财政资金运行机制之类的实际问题。,1、挤出效应。一国可供使用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当政府与民间部门竞争有限的资金时,必然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民间投资。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启动,归根结底要转变为全社会的市场启动,富有活力的民间投资的萎缩,必然导致经济的停滞局面。2、国债利息支出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债务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来源,会随着财政赤字的增长而增长。债务是要还本付息的,债务的增加也会反过来加大财政赤字。当前许多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赤字与债务同时增长的局面。在已经存在赤字的情况下,一般是靠发新债还旧债,而每年连续发行,每年都要还本付息。财政实际可支配的债务收入是当年发行数减去当年还本付息的净收入。为了保持和加大净收入,就必须扩大发行额,未偿还债务规模随之逐年增加,自然利息支出也不断加大。,财政赤字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