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资料】质量守恒定律说课课件.ppt
麒麟区西城中学 魏玉聪,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三、教法分析,四、学法分析,五、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说 课 整 体 框 架,五、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设置及其所处的地位,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设置及其所处的地位,“质量守恒定律”在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一次以类比的定量分析方法来探究问题。从而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内在的“量”上的奥秘。学生如从本质上领悟了“质量守恒定律”,就会感受到“化学是有生命的”,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 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常见化学现象和相关问题。,(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开拓创新的精神。,(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 点,重点,理解、掌握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显性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分析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隐性难点:通过探究实验是否真正培养了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断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基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定量实验,因此必须注重学生实验思维的发展。,三、教法分析,1、讲授法,2、启发引导法,3、演示实验法,四、学法分析,1、实验探究法,2、讨论交流法,3、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二)活动探究、得出结论,(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四)反思评价、归纳内化,(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神舟一号一号”升空实况,火箭升空需要多少液氢和液氧呢?,提 出 问 题,作 出 假 设,设 计 实 验,得 出 结 论,解 释 结 论,(二)活动探究、得出结论,进 行 实 验,交 流 共 享,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提出问题,1、要改变 2、不改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1、要测定物质的质量,需要使用什么仪器?,2、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应在封闭 还是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反应?,3、反应前应称量哪些物质的质量?应分步称量还是整体称量?,4、用什么方法使白磷在容器中被点燃呢?,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设计实验,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Fe),(CuSO4),(FeSO4),(Cu),1、这个反应一定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 行吗?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反应前铁钉能否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进行实验,交流共享,1.实验中你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哪些物质的质量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小组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玻璃管 玻璃管,小气球 小气球,空气,白磷,五氧化二磷,除氧气外的其他气体,氧气,=,除氧气外的其他气体,锥形瓶 锥形瓶,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点燃,参加反应的 参加反应的 生成的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反应前,反应后,烧杯的质量,铁丝的质量,水的质量,硫酸铜的质量,烧杯的质量,水的质量,铜的质量,硫酸亚铁的质量,剩余铁的丝质量,=,烧杯的质量 烧杯的质量,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铁丝的质量,硫酸铜的质量,铜的质量,硫酸亚铁的质量,剩余铁丝的质量,=,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剩余铁丝的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反应后物质总质量,据报导,发射前8个小时,技术人员开始为火箭加注液氧,6个小时前加注液氢。,关注生活,(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练习一、我为一号加燃料:,千克氢气恰好与80克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水90千克。,10,假设神舟一号卫星注入液氢40千克,需注入 千克液氧才能恰好反应生 成 千克水。,320,40千克 320千克 360千克,10千克 80千克 90千克,解决问题,360,练习二、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10mL氢气和10mL氧气充分反 应可生成20 mL水 B、10g冰熔化成10g水 C、12g木炭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 生成44g二氧化碳,则3g木炭 与12g氧气充分反应可生成15g 二氧化碳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所 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 的质量,D,概念分析:,“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探讨的是物质质量而不是体积。“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是指实际反应了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或者剩余的物质不包括在内。“各物质”:应当包括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各种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特别是沉淀和气体).“质量总和相等”:在理解了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说“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拓展资料,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研究氧化汞在密封容器内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四)反思评价、归纳内化,(一)畅谈收获: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能力上有什么提高?学得快乐吗?,盘点收获,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二)教师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变化。2、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表达交流 得出结论 解释反思。、定量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六、板书设计,结束,200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