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白居易长恨歌》.ppt
长恨歌,白居易,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年),时作者岁,白居易、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其情事本身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自居易的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袁枚马嵬、洪昇长生殿等。杨玉环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离京,行至马嵬坡,士卒哗变,斥责杨国忠专权误国,杀之。杨贵妃被迫自缢。,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袁枚 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请你找出诗歌的主旨句。2、“此恨”指的是什么?3、诵读全文,围绕主旨句划分诗歌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一)超凡姿色和极度恩宠 入宫 李杨欢爱 杨家显赫 目的 交代长恨之因 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二)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入蜀及归途的思念恨1.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 仓皇奔逃 兵变身死 交代此恨产生的过程,马嵬兵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2.入蜀及归途的思念恨 入蜀道上 借景抒情:悲景悲情 乐景悲情反衬 归途的思念,(三)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白天的思念 时间 四季的思念写景抒情 夜晚的思念 景物 物是人非 物非人亦非,(四)方士招魂 仙山寄情 方士寻觅 寂寞的仙家生活及对玄宗的思念 初见使者 别后生活 寄物表情 寄词盟誓,构 思,极悲 恨,李思,杨思,长,结构独特,情节跌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极乐 因,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朱光潜),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诗歌情感,荒淫误国导致政治悲剧,毁灭了爱情。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长恨是诗的主题,是故事的焦点。诗人通过诗化的故事层层展示,让读者体会品味感受。,诗歌主题,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和贵妃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能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可以说本诗的主题既有批判,也有歌颂。,人物形象,诗人只是据传说的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的。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令人回肠荡气。而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融情入景:诗人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 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触景生情:由于周围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引起人物内心的感情。借景传情:借助人物周围富有特征的景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