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第三章理性选择与经济生活.ppt
,第三章 理性选择与经济生活,第三章 理性选择与经济生活,第一节 理性选择范式的源流第二节 理性选择范式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拓展第三节 经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网络资源,中国社会学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社会学视野网:人大社会学视野论坛榕树社会学在线:http:/美国社会学协会:http:/www.asanet.org/,【内容提示】,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几乎所有的理论都隐含着对社会行动者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预设。亚历山大指出,每一种社会理论和每一项经验研究都必须在行动问题中占据一个优先地位。理性主义把行动者描述为根据自己身外的力量判断情况,并以此假设为基础,构建了庞大的理论系统,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领域产生着深远影响。经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是这一过程中形成较晚,但应用广泛、意义深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理性选择范式的源流,一、“理性”的哲学启蒙二、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崛起,一、“理性”的哲学启蒙,理性的含义在历史的发展中日趋复杂,但其大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本体论方面,它被看做理性自由因;二是认识论方面,它被看做寻求必然性和确定性作为绝对真理的能力。理性在古希腊的源流大致有三个:逻各斯(logos)、努斯(nous)和理性灵魂的认知功能。前两者均可译为“理性”,不仅指人类主观的语言和思想,而且表示着本体论意义上的宇宙和生命的理性,具有鲜活的特性,异于后来发展起来的僵化的逻辑理性。,二、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崛起,(一)功利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主要观点功利主义学说的思想渊源非常久远,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以培根(Francis Bacon)为代表的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构成了功利主义学说产生的直接契机。“功利”(utility)一词源自大卫休谟(David Hume)。边沁深受休谟的影响,他首先把“功利”一词作为重要的伦理学原理加以使用。边沁的功利主义包括两个基本原理:功利原理(即最大幸福原理)和自利选择原理。,背景链接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二、经济社会学的定义,1976年,斯梅尔瑟第一次给经济社会学下了明确的定义,他指出:“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变项和解释模型,研究同稀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行为”(斯梅尔瑟,1987)。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给出的经济社会学定义为:经济社会学是借助于已有的社会学概念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市场、网络、公司、产权、性别、工作和许多经济现象都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三、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美国社会学学会经济社会学分会于2000年8月成立,它明确规定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四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迄今为止对经济社会学研究对象较为权威的表述。(1)宏观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实际上,许多经典经济社会学家对经济研究持宏观社会学的观点,如韦伯、马克思、涂尔干、帕森斯、斯梅尔瑟、波兰尼和熊彼特等。实际上,许多经典经济社会学家对经济研究持宏观社会学的观点,如韦伯、马克思、涂尔干、帕森斯、斯梅尔瑟、波兰尼和熊彼特等。现代经济社会学家如格兰诺维特、斯廷斯凯姆和爱桑尼等基于传统的理论,运用更新、更复杂的方法研究美国、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的经济系统。,三、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古典经济学的理性探索在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和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这两部著作中,斯密对于经济人理性的认识大致类似于洛克的理解。洛克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这种理性能够为人达到最大的幸福提供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以权衡利弊得失,使其利益长期化。斯密也持这样一种观点,但他突出了人对物质财富的渴求。,第二节 理性选择范式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拓展,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二、社会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在理性假设的前提下,借助于边际分析方法和数理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家逐渐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经济学大厦,全面论证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在对消费者的行为分析中,杰文斯和瓦尔拉斯(WSJevons and Lon Walras)通过基数效用论得出消费者均衡的一般条件。,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在对厂商最大化行为的分析过程中,马歇尔借鉴杰文斯对效用最大化行为的阐述,得出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最后一单位货币所能买到的每种可变要素所生产的边际收益产品彼此之间相等。张伯伦和罗宾逊(CEHChamberlin and Joan Robinson)对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首次明确采用严格的边际价值分析方法来证明利润最大化条件,后经萨缪尔森用求极大和极小的数学方法验证,成为分析利润最大化的标准工具。,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在证明个人的最大化如何与整体最大化相一致这个问题时,瓦尔拉斯通过“拍卖人”的叫价描述了竞争市场是怎样达到一般均衡的。帕累托不仅把交换的一般均衡推论到生产的一般均衡,而且还引入了一个检验这种均衡是否最佳的标准,后人称之为“帕累托最优”。但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可能性迟迟得不到严格的数学证明,最终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中,两位学者严格证明了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以及这种竞争均衡与帕累托最优一致性的问题(王铮、龙超,2001)。,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一)有限理性对“经济人”的批判西蒙(Herbert Simon)认为,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西蒙,1989)。以稻草堆中寻针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图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二)修正“经济人理性”的多元道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经济学内部涌现了两股强大的潮流:一是以贝克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扩张,二是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学的扩张(刘少杰,2005)。,一、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二)修正“经济人理性”的多元道路贝克尔的工作放宽了新古典主义的苛刻假设,他运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把理性选择带进了社会学、犯罪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他看来,理性选择分析适用于所有的人类行为研究,这种方法的核心是追求最大化行为、市场均衡和稳定的偏好这一系列假定。,二、社会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一)理性选择分析的早期尝试面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局限性,韦伯开辟了人文主义路径,把人类的社会行动纳入社会学研究的视野。他应用类型学的方法探寻社会行动背后的主观意义,并对工具理性行动和价值理性行动给予了足够关注。霍曼斯强调心理学对于解释社会现象的重要性。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研究的重点不在人际关系,而在于社会结构。埃默森以交换网的概念来说明交换关系的形态,而且辅之以一些图示。,二、社会学理性主义的发展,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19271995),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杰出代表。科尔曼于1949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后师从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于1955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之后,科尔曼来到久负盛名的芝加哥大学任教。1959年,他来到位于马里兰州的著名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并任系主任。科尔曼对美国的教育社会学做出了巨大贡献,14年中共完成了60篇论文、5部专著,所有这些有关教育社会学的学术成就奠定了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基础,对美国教育社会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73年,科尔曼又回到芝加哥大学任社会学教授,直到1995年3月25日逝世。,二、社会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三)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取向科尔曼和费勒诺认为,社会学理论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理论解释的现象是社会系统的行为(无论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而不是个人行为。(2)根据社会系统中行为者的行为解释社会系统行为,这就意味着:第一,社会系统行为层面与个体行动者行为层面之间转换的理论常表现为微观宏观之间的问题;第二,一种个体行为的动机心理学理论或者模式。,第三节 经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二、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1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1)方法论个人主义(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方法论个人主义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也是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方法论。理性选择理论由三种关系构成:第一,系统层面现象对个体行为者的影响;第二,理性的个体行为;第三,个体行为的结合在某些制度结构中产生系统结果。,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1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2)行为者最优化原理(the principle of actor optimization)。理性选择理论的行为者最优化原理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中个人行为效用最大化的假设,更广泛地说,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人是目标导向的,一旦目标确定,就认为所采取的行为是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行为。,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1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3)社会优化(social optimum)。在理性选择理论中,行为者最大效用原理是行为者层面的概念,也是驱动系统的引擎。在众多系统层面的概念中,社会优化是理性选择理论系统层面的主要概念。社会优化在理性选择理论和功能主义理论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1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4)社会均衡(social equilibrium)。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中,社会均衡(亦称纳什均衡)是独特的概念,而且不同于社会优化。社会均衡是一个由所有参与人组成的最优战略组合,也就是说,在给定战略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行动者可以单独行动,同时也没人去积极地打破这种均衡。,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2社会学的要素(1)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社会资本理论以社会网研究为基础。社会网的基本元素是结点(nodes)和联系(connections)。用行动者代替结点,社会关系代替联系。这样,一个社会网络就是由一系列直接和间接地从一个行动者到其他社会关系的“结”构成。,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2社会学的要素(2)制度(institutions)。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将制度置于中心地位,而新古典经济学不太注重对制度的研究。制度在理性选择理论中扮演两种角色。一种角色是在从个人行动者层面到产生系统的结果中,制度把个人的行动结合在一起。另一种角色是影响个人行动向系统状态转变。,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2社会学的要素(3)权力的社会来源(the social origin of rights)。新古典经济学常常忽略对权力的关注。但是在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中,权力的分配与权力的来源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既定的情形下,理性行为取决于权力的分配,然而,如同社会过程有结果一样,权力也有其来源。,一、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2社会学的要素(4)让渡(即放弃控制而获得效用,gaining utility by giving up control)。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是稀缺资源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之间的分配,其假设为:一个人若能获得对资源的控制,则能获得效用;若失去对资源的控制,则失去效用。,二、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一)微观层面的行动者分析一直以来,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包含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经济现象时,总是用“模仿”、“暗示”等观点来揭示经济现象的成因和运行规律,甚少考虑用经济学的假设去研究经济现象。而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就是社会学家运用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形式,比经济学分析的基本范围更广,除了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中心议题外,还有一些一般的形式,如生产和交换的有序过程、股票市场的恐慌、银行的挤兑存款、经济“泡沫”及导致经济平衡的其他现象。,1股市恐慌,韦恩斯将股市恐慌划分为假恐慌、自发性恐慌、传染性恐慌和真恐慌四种类型(韦恩斯,2010)。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股市恐慌都是传染性的。但这并不说明撤资或抛售股票是不理性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理性思考,尤其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经济增长和公司盈利水平的忧虑。,案例,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2银行挤兑,银行的生存基础是社会信用,一旦存款人觉得存款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的信用基础发生动摇,那么不可避免地就会导致挤兑现象的发生。研究表明,银行挤兑行为与储户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案例,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 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二、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二)中观层面的组织行为分析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经济组织是各种组织类型中最典型的理性系统。其中,审慎的、有意图的人们之间相互合作,为达成企业的共同目标而行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必须激发内部成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必要时甚至需要成员适度牺牲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因此,怎样发动组织成员,怎样实现组织运行的有序与稳定便成为经济组织设计中必然的理性选择问题。,1组织中的激励,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社会系统的出现说明,如果非正式系统对正式组织建立的激励具有限制作用,那么,组织设计便有问题,至少设计不完善。最优的组织设计是在既定的组织结构和组织环境下,优化正式激励机制和改进非正式激励机制。从这种意义上讲,组织设计的优化既包括正式结构的建立,又包括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非正式系统的建立。例如,日本的大公司建立适合普通工人的“公司城”以及休假和娱乐设施,这些设计强化了公司雇员对公司的忠诚,同时也加强了公司内雇员之间的社会联系。,2组织中的权力,就组织特征而言,瑞典的公司组织比同行业中的任何外国公司组织都富有弹性。瑞典人试图用一种非正式的或者实际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多数情形下,经理们并不感到这种非正式的方式对其地位有威胁,通常他们的理念认为,决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结果,而不是为了说明经理本身的地位。同样,这一态度也说明瑞典公司中有效信息的频繁交换。如果人们知道发生了什么,讨论的焦点是什么,那么他们会更加投入到讨论之中,同时也更加努力地工作。,二、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运用,(三)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分析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把社会资本看做联结微观与宏观的重要纽带。借助社会资本,微观层次的个人选择与宏观层次的集体和社会选择有了可信的联系途径与机制,避免了传统范式中个人和社会之间难以调和的紧张。实际上,合适的社会资本是沟通个人和制度的中间物,是缓和个人利己动机和集体利益紧张关系、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资本。社会资本决定了个人行为能否实现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和谐。,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理性选择理论是建立在下列假设之上的:第一,理性选择理论假定个人是自身最大利益的追求者;第二,假定在特定情景中有不同的行为策略可供选择;第三,行动者在理智上相信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第四,行动者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的偏好排列。理性选择理论可以简称为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理论,换言之,理性选择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理性选择理论从开始就一直受到学界的批评,从其对行为者自身特性的假设,到对决策环境的假设,以及行为者所追求的目标,甚至是其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都受到了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学者们对理性的概念提出了挑战。人们认为理性是有限的,即所谓的“有限理性”。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行动者不能克服的困难,以及行动者的心理认知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偏离成本收益计算的结果,因而追求理性最大化的行动者并不能实现最大化,甚至有时候行动者也不是把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2)行动者的效用不一定都是为社会所认可和激励的,甚至与行动者自身的整体或长期效用的最大化也是有区别的。社会要求每个成员都对其效用进行自我控制,但更多的情形是:有些效用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主导效用,行动者没有或难以对自己的整体效用进行控制,或者因为行动者同时具有多个效用目标追求,而难以对它们进行排序。,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3)所谓有限自利的概念。行为经济学认为这一概念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是自我利益并没有得到完全追求;二是行动者追求了自我利益以外的价值(如公平)。社会规范界定了行动者在社会中应当表现出来的行为,如在西方进教堂要摘下帽子,在中国过中秋节要吃月饼等。这些行为并不完全与理性选择理论所判断的行为相一致。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欧美人到餐馆吃饭付小费的做法。,第四节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4)对个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个人决策的非自主性已足以促使人们思考从个人角度出发理解社会是不是充分的,因为存在着许多从个人角度理解问题而产生的理论困境,如以“囚徒困境”为基础的一系列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些理论困境在多大程度上就是现实的真实困境,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将促使人们深入地思考理性选择理论的未来前景,有助于发展出可替代的并能够被广泛接受的新分析范式。,本章要点,1理性选择理论把社会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并力图完成早期社会学家认为不可能的任务:通过理性的、自利的行动者行为将社会形式与结构概念化。2行动者拥有资源并拥有基于他人资源的利益,因此,互动与最终的社会组织总是围绕着拥有资源与寻求资源的人们之间的交易展开。3经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包括八个关键的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和社会学,即源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行为者最优化原理、社会优化和社会均衡;源于社会学的社会资本、权力、制度和让渡。4经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章主要讨论包括组织理论和公司理论,组织中的权力,恐慌、狂热、“泡沫”以及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基本概念,理性选择“囚徒困境”方法论个人主义社会资本社会优化社会均衡,思考与练习,1简述经济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发展。2简述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发展。3理性选择理论的理论范式是什么?4论述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5如何评价理性选择理论?6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一种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