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共十五章没有见过这么全面、系统的资料】358PPT.ppt
物流管理与信息系统,第一章 物流基础,1.1 物流概述,1.1.1 物流的概念及其发展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1.1.2 我国物流概念的引入及其特点 物流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从国外传入我国。(1)“市场营销”理论(2)Physical Distribution,1.1.3 物流的分类 1)社会物流(External Logistics)2)企业物流(Internal Logistics)(1)企业生产物流(Internal Production Logistics)(2)企业供应物流(Internal Supply Logistics)(3)企业销售物流(Intern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4)企业回收物流(Internal Returned Logistics)(5)企业废弃物物流(Internal Waste Material Logistics),1.2 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现代物流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发展现代物流是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化的要求 发展现代物流是提高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发展现代物流是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要求 发展现代物流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要求 发展现代物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发展现代物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1.3 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特征,1.3.1 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1)物流过程一体化 2)物流技术专业化 3)物流管理信息化 4)物流服务社会化 5)物流活动国际化 6)物流标准化.7)物流柔性化,1.3.2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化 1)过去的物流管理模型,2)现代物流管理模型,1.3.3 应用移动计算技术改造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的信息系统一般称之为物流执行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跨企业的单据流动处理系统、仓库作业系统、配送执行系统,通常是以Internet网络为核心,基于Internet完成信息交换和数据采集。模型如图,1.4 国内外物流的发展现状,1.4.1 国外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90年代;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表,1.4.2 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宏观状况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3)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4)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 5)我国物流外包的需求状况,1.4.3 我国物流发展的问题(1)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需求匮乏;(2)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3)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4)发展现代物流的规章制度环境尚未完善;(5)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标准化信息系统;(6)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尚有差距;(7)国家宏观层次的物流发展方针和政策不明确,对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缺乏指导。,1.4.4 发展我国物流的对策(1)普及物流观念,改进企业经营模式;(2)全面、系统地规划物流,以物流基地建设为起点,营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物流大市场;(3)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4)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和其它政策,推动物流业的发展;(5)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指导现代物流的实践;(6)加快建设现代物流的信息网络体系;(7)发展国内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相结合。,1.4.5 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1)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2)对现代物流管理与运行的组织化,系统化要求日渐提高,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资源是一种财富,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一种资源的必要条件是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信息管理,信息也可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信息及其相关活动因素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1)信息概念 2)系统概念 3)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5)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2.1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2.1.1 信息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人类自古对其有一定的认识,但从来没有像现代社会这样引起如此广泛、深入、持久的影响,以至于它的传播范围可及星际空间,传播速度可及光速极限。然而要为信息给出一个定义却十分困难。正是由于信息概念十分广泛,所以,不同学科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这是因为:第一,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客观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事物的有关属性状态,如时间、地点、程度和方式等等。信息的范围极广,比如气温变化属于自然信息,遗传密码属于生物信息,企业报表属于管理信息,等等。,第二,信息是可以通讯的。信息是构成事物联系的基础。由于人们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周围的信息极为有限,因此,大量的信息需要通过各种仪器设备获得。第三,信息形成知识。所谓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千百年来,人们正是通过人类社会留下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和改造世界的。信息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一般而言,信息具有以下一些属性:1)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核心价值。它是信息的第一属性。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既害别人,也害自己。2)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3)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信息通常难以一次就全部获得,它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信息收集或信息转换要有主观思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要进行分析和判断。只有正确地舍弃无用和次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4)层次性。管理系统在客观上是有层次的(如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等)。处在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因而信息也是有层次的。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l)战略层。战略信息是关系到外部环境对本组织要达到的目标,关系到为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资源水平和种类以及确定获得资源、使用资源和处理资源的指导方针等方面进行决策的信息。(2)战术层。这是管理控制信息,是使管理人员能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相比较,从而了解是否达到预定目的,并指导其采取必要措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信息。(3)作业层。作业信息用来解决经常性的问题,它与组织日常活动有关,并用以保证切实地完成具体任务。5)可变换性。不同形态的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变换,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这一属性使为管理系统提供多种丰富多彩的信息形态成为可能,在多媒体时代尤为重要。6)价值性。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索取一份经济情报,或者利用大型数据库查阅文献所付费用是信息价值的部分体现。信息的使用价值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得到。鉴于信息寿命衰老很快,转换必须及时。7)可压缩性。通过各种模型,将大量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加以压缩。,2.1.2 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未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分类方法很多。系统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自然系统:客观世界自然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系统。如血液循环系统、天体系统、生态系统等。人造系统: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作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复合系统: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大多数系统属于复合系统,复合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的参与。如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紧密的联系。,按照系统的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将系统分为具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抽象系统:相关概念或思维结构的有序组合,如凯恩斯经济学派,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实际系统:为完成目标共同工作的要素的有机组合,如企业:工人,管理人员,设备等。封闭系统: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开放系统:从外界获得资源、信息,如企业。系统具有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1)整体性。一个系统至少要由两个或更多的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或称子系统所组成,它是这些要素和子系统的集合。作为集合的整体系统的功能要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的总和还大。2)目的性。人造系统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谓目的就是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它表现为系统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系统目的或功能决定着系统各要素的组成和结构。3)相关性。系统内的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这里所说的联系包括结构联系、功能联系、因果联系等。这些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这些联系是构筑一个系统的基础。,4)环境适应性。系统在环境中运转。环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系统。系统与其环境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进行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换。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2.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构一般包括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物理结构。(1)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如图2.1所示。信息源:产生地 信息处理器:搜集、传输、加工、存储 信息用户:使用者、决策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实现MIS、维护,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信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目标明确;信息系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目标;信息系统中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信息系统中的反馈用于调整或处理活动的输出,反馈是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不是特定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2)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战略控制层,管理控制层,辅助操作控制层。(3)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指将同一职能但处于不同管理层次的各种业务综合在一起的结构。它反映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MIS有各种功能,提供各种信息,如:市场子系统:与销售有关。如销售人员计划管理、培训、客户管理、竞争者管理等。生产子系统:如产品设计、生产人员的培训、生产管理。后勤子系统:如采购、运输。人事子系统:人员录用、培训、考核。财务会计:财务结算。信息处理子系统:各子系统的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信息请求、中央数据库管理。高层管理子系统:为高层领导提供信息、决策支持。(4)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语言,网络软件,通用工具以及有支持特定管理功能的程序。主要包括公用模型库、公用应用程序模块、公用数据文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专用文件等。,(5)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它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网络与通信,数据库技术,系统规程,人员。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营管理协会及其事业部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即建立一个有效的MIS,使各级管理部门都能了解本单位的一切有关的经营活动,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但由于当时硬件、软件水平的限制和开发方法的落后,效果并不明显。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MIS才得以进一步的发展,MIS的概念逐步充实和完善。这也反映了MIS作为一个新学科的特点,就是其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其概念方法尚未明确统一。但从国内外学者给MIS所下的定义来看,人们对MIS的认识在逐步加深,MIS的定义也在逐渐发展和成熟、MIS定义有很多种,研究者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瓦尔特.肯尼万(Walter T.Kennevan)1970的定义为:“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他强调:信息为决策服务;没有强调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水平限制)。”以及高登.戴维斯(Gordon B.Davis)1985的定义为“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计算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他强调:信息为各层管理服务;人-机系统。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功能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它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该定义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1)是人机系统(2)以人为本,强调决策的重要性(3)以管理增效为目的 这也是目前得到广泛采用的定义之一。由上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1)面向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是继管理学的思想方法、管理与决策的行为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必须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2)综合性 从广义上说,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时,可根据需要逐步应用个别领域的子系统,然后进行综合,最终达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目标,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3)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人们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实践中发现,只简单地采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处理速度,而不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仅仅是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手工管理系统,充其量只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其作用的发挥十分有限。管理信息系统要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产生较晚,其理论体系尚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研究者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中抽取相应的理论,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形成一个有着鲜明特色的边缘科学。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描述尚无统一的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是与一个组织的其他信息系统相分离的特殊实体,它是组织信息系统的核心,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又覆盖了管理业务的各个层面,其结构是一个包含各种子系统的广泛结构。,MIS的结构一般包含如下内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至今尚无明确的分类方法。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不同,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根据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对象的不同,分别介绍如下:(1)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是一个包含各综合统计部门(如国家计委、国家生产委员会和国家统计局)在内的国家级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纵向联系各省市、地区、各县直至各重点企业的经济信息系统;横向联系外贸、能源、交通等各行业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综合经济信息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由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主持,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的原则下,按“审慎论证、积极试点、分批实施、逐步完善”的十六字方针边建设,边发挥效益。,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与国民经济有关的各类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国家经济部门、各级决策部门及企业提供经济信息。为统计工作现代化服务,完成社会经济统计和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数据处理任务,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和经济预测。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提供辅助决策手段。为中央和地方各级的经济管理部门进行生产调度、控制经济运行提供信息依据和先进手段。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办公事务处理提供现代化的技术。(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是一类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大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很大,“人、财、物”、“产、供、销”以及质量、技术应有尽有,同时技术要求也很复杂,因而常被作为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3)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事业单位,主要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饭店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等。由于不同应用单位处理的事务不同,这些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处理对象都是管理事务信息,决策工作相对较少,因而要求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数据处理能力。数学模型使用较少。(4)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办公管理自动化,对提高领导机关的办公质量和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办公管理系统的特点是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其特点与其他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大不同。在行政机关办公服务系统中,主要应用局域网、打印、传真、印刷、缩微等办公自动化技术,以提高办公事务效率。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对下要与各部门下级行政机关信息系统互联,对上要与行政首脑决策服务系统整合,为行政首脑提供决策支持信息。,(5)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指从事特定行业或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如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材料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类信息系统专业性很强,信息相对专业,主要功能是收集、存储、加工、预测等,技术相对简单,规模一般较大。另一类专业性很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银行信息系统、民航信息系统、邮电信息系统等,其特点是综合性很强,包含了上述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也称为“综合型”信息系统。,2.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2.2.1 信息系统的发展 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在人类文明开始就已存在,直到电子计算机问世、信息技术的飞跃以及现代社会对信息需求的增长,才迅速发展起来。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问世,50多年来,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从发展阶段来看,它可分为单项数据处理和综合数据处理两个阶段:,(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是电子数据处理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工资计算、统计产量等。例如炼油厂通过敏感元件对生产数据进行监测,并予以实时调整。(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大容量直接存取的外存储器。此外一台计算机能够带动若干终端,可以对多个过程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这时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信息报告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雏形,其特点是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各类状态报告:生产状态报告:如IBM公司生产计算机时,由状态报告系统监视每一个元件生产的进度,它大大加快了计划调度的速度,减少了库存。服务状态报告:如能反映库存数量的库存状态报告。研究状态报告:如美国的国家技术信息服务系统(NTIS)能提供技术问题简介、有关研究人员和著作出版等情况。,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 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的重要标志。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内部的各级管理联结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互联,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展开了MIS为什么失败的讨论。人们认为,早期MIS的失败并非由于系统不能提供信息。实际上MIS能够提供大量报告,但经理很少去看,大部分被丢进废纸堆,原因是这些信息并非经理决策所需。当时,美国的Michael SScott Marton在管理决策系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决策支持系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早期的MIS主要为管理者提供预定的报告,而DSS则是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由于支持决策是MIS的一项重要内容,DSS无疑是MIS重要组成部分;同时,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DSS是MIS发展的新阶段,而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综上所述,EDPS、MIS和DSS各自代表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但至今它们仍各自不断地发展着,而且是相互交叉的关系。EDPS:面向业务的信息系统;MIS: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DSS:面向决策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2.3所示:,DSS在组织中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也可能作为MIS的一个高层子系统而存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DSS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结合形成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DSS)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GDSS)。又如,EDPS、MIS和OA技术在商贸中的应用已发展成为电子商贸系统(Electronic Business Processing System,EBPS)。这种系统以通讯网络上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标准为基础,实现了集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商检和银行结算为一体的商贸业务,大大方便了商贸业务和进出口贸易。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应运而生。此外还出现了不少新的概念,诸如总裁信息系统、战略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其它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等。,2.2.2 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1)信息系统面临的社会挑战 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经营,促进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如何深刻地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自20世纪50年代将计算机引入数据处理以来,历经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方面是信息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许多管理信息系统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夭折了,或者根本没有实现原定系统开发目标,而把计算机用作了打字机。这是长期以来困惑着人们的一大问题。现在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与应用环境是不可分离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系统。推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变革犹如推进社会变革。MIS技术的复杂性、需用资源的密集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则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权力结构和人们习惯的变化。这是在开发和实现MIS过程中必须十分明确的一个关键性的认识问题。(2)如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有利的条件。只有输入数据十分可靠,才能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如果原始数据十分混乱,计算机瞎算一通,当然算不出什么结果来。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建立符合大生产客观要求的制度方法,那么怎么能教会计算机正确工作呢?我们不能把计算机加以神化,期望它把企业从混乱中拯救出来,轻而易举地实现现代化管理。相反地,倒是要扎扎实实地搞好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为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条件。(3)如何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组织管理。信息技术的飞跃,正在促使组织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由于信息系统改变了企业的通讯状况,可能引起企业重组工作流程、重新分工、重新划分职权、重新进行组织的组织设计,甚至过去的服务地点、时间、办公桌相对位置等,也都可能作很大的调整。,(4)如何提高组织的文化,培养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使之适应新技术应用和企业转型的挑战。“管理不能脱离人的价值,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植根于特定价值观念系统、习惯与信念之中的文化现象”。人是最积极的因素,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对信息活动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提高组织的文化,作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政府部门如何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发展向政府的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有协调的社会总体环境。信息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不仅与企业本身工作有关,在相当程度上,还受到整个社会信息交流环境的影响。政府部门应积极椎动网络建设,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开放的信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鼓励组织间、行业间的竞争和协作。2)信息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1)跨平台运行:以便于组织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组织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2)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使信息系统能与原有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和投资。(3)系统高度集成:进入系统的数据能够根据预先的设定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4)高度模块化: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保证各子系统、各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高度模块化,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裁剪和重新配置。(5)分布式应用系统: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6)多语种支持和个性化用户界面:按照用户的设定,在不同的用户界面实现不同的语种应用界面,同时可由用户自行设定个性化的用户界面。(7)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对远程通信线路故障、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对黑客入侵越权操作等有健全的安全防线。(8)支持组织的工作流程定义和重组:不断适应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的重新定义,大到组织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组织的重组操作。,(9)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职能化业务过滤、计划优化及智能化数据分析。(10)具有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和标准的对外接口:能够适应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多样性,便于二次开发。(11)支持更广泛的应用界面:除支持固定和可移动的计算机外,能够支持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第三章 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内容,信息技术与物流的关系物流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3.1 信息技术与物流,信息技术推动着物流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支持着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 物流运作管理的信息化 物流技术的集成化现代物流中应用的信息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EDI)个人电脑互联网通信(GPS、GIS、RF)条形码、扫描仪等,3.2 物流条码技术,条码诞生及发展历史过程条码概念、原理及构成条形码识别系统由条形码扫描器、放大整形电路、译码接口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条形码符号是由两侧静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可选)和终止字符组成,3.2 物流条码技术,3.2 物流条码技术,3.2.3 条码分类,按码制分类UPC码EAN码 交插25码39码Code Bar码128码93码49码其他码制,3.2.3 条码分类,条形码按维数分类 一维条码 二维条码 PDF417码、Code49码、Code 16K码、Data Matrix码、MaxiCode码等,主要分为堆积或层排式和棋盘或矩阵式两大类,3.2.4 条码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情况,我国物流行业条码应用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绩 技术启蒙阶段-20世纪90年代 起步阶段-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头两年 快速发展阶段物流行业条码应用现状与发展条码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领域物料管理生产线物流管理分拣运输仓储保管机场通道货物通道运动中称量,3.3 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EDI,即电子数据交换。联合国标准化组织将EDI描述成按照统一标准,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转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并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的一种数据电子传输方法,3.3.1 电子数据交换(EDI)简介,EDI概述EDI具有以下特点EDI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传输商业文件数据;EDI传输的文件数据都采用共同的标准;EDI传输数据使用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和专用网;EDI数据的传输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操作。,3.3.2 实现EDI的相应条件,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3.3.3 EDI系统功能模型和工作原理,3.3.4 EDI的操作过程(EDI信箱系统通信和交换原理),3.3.4 EDI的操作过程(完整的EDI通信流程),3.3.5 EDI效益,3.3.5 EDI效益,3.3.5 EDI效益,使用EDI可以改进企业间的通讯,更快地处理问题,减少纸面单证,降低成本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改善客户服务,3.4 全球定位系统(GPS),3.4.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和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4.2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3.4.2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原理,3.4.3 GPS在物流中的应用,GPS信息接收终端应用(GPS系统与终端所具备的功能)车辆分布 历史轨迹当前位置 连续监控区域看车 GPS物流中的三方应用 车辆使用方 运输公司 接货方,3.5 地理信息系统(GIS),3.5.1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和定义,定义 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特征地理信息系统在分析处理问题中使用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从而提供了认识地理现象的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强调空间分析,通过利用空间解析式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应用依赖于空间分析模型的研究与设计,3.5.2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及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脱胎于地图,并成为地图信息的又一种新的载体形式,它具有存储、分析、显示和传输的功能,尤其是计算机制图为地图特征的数字表示、操作和显示提供了成套方法,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输出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地图仍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二者间有着一定的差别:地图强调的是数据分析、符号化与显示,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注重于信息分析 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根源之一,3.5.2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及电子地图,与制图系统关系的两种看法其一,计算机辅助制图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其二,地理信息系统是辅助制图系统之上的超结构 传统地图集相比,电子地图集具有声、图文和数据多媒体集成 查询检索和分析决策功能图形动态变化功能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 多级比例尺之间的相互转换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由于电子制图系统具有电子地图集的功能,因此它所拥有的表达与显示空间信息的功能更强。好的电子制图系统应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的所有功能,并且具有在电子媒体上应用各种不同的格式来创建、存贮和表达资料信息的能力。,3.5.3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开发软件;GIS软件,等等 数据 方法人,3.5.4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资源管理 资源配置城市规划和管理 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籍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 应急响应 地学研究与应用 商业与市场 基础设施管理 选址分析 网络分析 可视化应用 分布式地理信息应用,3.5.5 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领域的应用,GIS在物流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GIS在物流中的机遇 GIS在物流决策中的作用 提供跟踪服务 紧急情况下的路线安排 仓库(超市)的合理选址,第四章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主要内容,本章着重介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等。主要包括:物流信息与特征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分类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4.1 物流信息与特征,4.1.1 物流信息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看,物流信息是指物流活动(如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有关的信息广义角度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等,4.1.2 物流信息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是把各种物流活动与某个一体化过程连接在一起的通道。这个一体化过程体现在四个层次上,这四个层次分别是:业务操作层,是用于启动和记录个别的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 第二层次是管理控制层,要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衡量和报告上 第三个层次是决策分析层,主要精力集中在决策应用上,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经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后的可选方案 第四个层次是战略支持层,其主要精力集中于信息支持上,4.1.3 物流信息的特征,大量性 定性与定量的信息 信息更新速度快 网络构造 来源多样化,4.1.4 物流信息的分类,按信息载体的类型分类 企业中,物流信息载体通常有单据(凭证)、台帐、报表、计划、文件等类型 按信息来源分类按信息来源分,管理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按管理层次分类 根据管理层次的划分,物流信息分为战略管理信息、战术管理信息、知识管理信息和操作管理信息 按作用分类 按作用分类,物流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三类 按稳定程度分类 按信息的稳定程度,物流信息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按物流活动分类 按物流活动划分,物流信息一般由物流系统内信息和物流系统外信息两部分组成 按数据反映与几何空间位置的相关性分类 按数据反映与几何空间位置的相关性分类,物流信息分为空间信息、非空间信息,4.2 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分类,4.2.1 物流信息系统概念,从广义上来说,物流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