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ppt

    • 资源ID:6139664       资源大小:346.50K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管理信息系统实施.ppt

    ,管理信息系统,第8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学习目标:(1)掌握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了解IS物理系统的实施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2)理解程序设计、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的方法(3)了解人员培训的方法(4)掌握系统切换的方法,信息系统的开发思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提 纲,1 系统实施概述 2 物理系统的实施3 程序设计4 软件开发工具5 程序和系统调试6 系统切换、运行7 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第17章 小结,1 系统实施概述,系统实施是开发信息系统的第四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实现系统设计阶段提出的物理模型,按照实施方案完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软件,并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之中。,1 系统实施概述,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相比较,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系统实施的特点,IS物理系统的实施是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设备的订购、机房的准备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活动。,2 物理系统的实施,2 物理系统的实施,(1)计算机品牌选择 国外品牌目前有IBM、HP、SUN、NEC、Dell等;国内品牌目前有联想、新浪潮、方正等。,2.1 计算机系统的实施,(2)计算机购置的基本原则 能够满足IS的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性价比:盲目追求价格和盲目追求高性能同样不可取,没有技术最领先的设备存在良好的可扩充性良好的技术支持,(3)计算机的环境要求计算机对周围环境相当敏感,尤其在安全性较高的应用场合,对计算机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范来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为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和高效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计算机机房的安装),(3)计算机的环境要求 机房要安装双层玻璃门窗,并且要求无尘 硬件通过电缆线连接至电源,防止静电感应 防止由于突然停电造成的事故发生,应安装备用电源设备,如功率足够的不间断电源(UPS),(3)计算机的环境要求 计算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任务主要应由供货方负责完成,系统运行用的常规诊断校验系统也应由供货方提供,并负责操作人员的培训。,2 物理系统的实施,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通常指一定范围内的网络,可以实现楼宇内部和临近的几座大楼之间的内部联系。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能连接多个城市,国家或大洲。,2.2 网络系统的实施,网络系统的实施主要是通信设备的安装、电缆线的铺设及网络性能的调试等工作。网络系统的选择也必须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合理的性价比、良好完善的技术支持等,其中安全性能是关键指标。网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MIS信息传输的效率,是MIS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同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2 网络系统的实施,3 程序设计,编程(Coding)就是为系统各个模块编写程序。根据结构化方法设计了详细方案,又有了高级语言,初级程序员都可以参加这一阶段的工作。,程序设计目标,可靠性(Reliability),规范性(Standardability),可读性(Read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3.1 程序设计的目标,1.可靠性:程序应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反映在多个方面,如操作人员的安全可靠问题,系统运行时数据存取的安全可靠问题,进行网络通信时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靠问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一般都要通过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来严格定义。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只能通过高质量的程序设计、仔细周到的程序调试、详尽严格的系统测试等工作过程来把关。,2.规范性规范性就要求系统的划分、书写的格式、变量的命名等等都有统一的规范要求。程序设计的规范化,对今后的阅读、修改、维护等都会带来便利。因而在编程时走规范化的道路是十分必要的。,3.可读性程序设计人员所编写的程序应该是条理清晰,结构清楚,他人易于理解。要使程序具有可读性,除了结构清晰以外,还需要在程序中插入必要的注释性语句,如说明程序的功能、解释变量的含义、描述特殊处理的细节等等,这将为今后他人阅读该程序、修改程序提供很大的方便。,if fmPad.RichEdit1.Modified then begin case application.MessageBox(文本内容已修改,是否保存?,警告,mb_YesNoCancel)of idYes:begin S1.Click;fmPad.RichEdit1.Clear;strFilePath:=;fmPad.RichEdit1.Modified:=false;end;idNo:begin fmPad.RichEdit1.Clear;strFilePath:=;fmPad.RichEdit1.Modified:=false;end;idCancel:;end;end;,if fmPad.RichEdit1.Modified then/当已打开的文件被修改了以后 begin case application.MessageBox(文本内容已修改,是否保存?,警告,mb_YesNoCancel)of/给出提示框,根据用户的选择来确定下一步的动作 idYes:/表示选择“是”,执行保存 begin S1.Click;/调用执行保存动作的函数S1.Click fmPad.RichEdit1.Clear;/在这里我们简单的用清空动作来实现新建文本 strFilePath:=;/因为在新建文本后,还没有设置它的保存路径及名称,所以清空 fmPad.RichEdit1.Modified:=false;/新建文本后,把已修改标志设置为false end;idNo:/表示选择“否”,不保存 begin fmPad.RichEdit1.Clear;/在这里我们简单的用清空动作来实现新建文本 strFilePath:=;/因为在新建文本后,还没有设置它的保存路径及名称,所以清空 fmPad.RichEdit1.Modified:=false;/新建文本后,把已修改标志设置为false end;idCancel:;/如果取消,不做任何处理。这一句也可以不写 end;end;,4.可维护性 由于信息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系统需求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就必须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调整,为此,就要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此外,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也需要对程序进行相应的升级。,3 程序设计,功能结构图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模块,先实现那些模块呢?,3.2 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结构化方法主张自顶向下实现,尽量先实现上层模块,逐步向下,最后实现下层最基本的模块。,模块应该具有独立性:在系统中模块之间应尽可能的相互独立,减少模块间的耦合,即信息交叉,以便于将模块作为一个独立子系统开发。模块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中包含的子模块数要合适,既便于模块的单独开发,又便于系统重构。,自顶向下模块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模块功能要简单:底层模块一般应完成一项独立的处理任务。共享的功能模块应集中:对于可供各模块共享的处理功能,应集中在一个上层模块中,供各模块引用。,3 程序设计,3.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当某些系统开发过程不够规范,特别是模块划分不够细,或者是由于特殊业务处理的需要而使程序模块较大时,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强调的是:模块内部程序的各部分要自顶向下地结构化划分各程序部分应按功能组合各程序部分的联系尽量使用调子命令的方式实现,少用或不用跳转语句,即要尽量使用程序设计中类似CALL-RETURN语句,不用或少用GOTO语句,采用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的方法。,3.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表示含有多个连续的处理步骤,按照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int i=0;int s=1;s=100+i;,2.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入口,int i=1;int s=0;While(i=100)s=s+i;i=i+1;,3.选择结构 由某个逻辑表达式的取值决定选择两个处理加工中的一个。,int i=1;int s=0;if(i 10)s=s+1;else s=s+2;,3 程序设计,3.4 速成原型式的程序设计方法,速成原型式的基本步骤:将HIPO图或结构图中类似带有普遍性的功能模块集中,如菜单模块、报表模块、查询模块、图形生成模块等,这些模块几乎在每个子系统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将有普遍性的功能模块集中以后,就可寻找相应的、可用的软件工具。如果寻找无果,则可考虑开发一个能够适合各子系统情况的通用模块用这些软件工具来生成这些程序模型的原型。,3.4 速成原型式的程序设计方法,如果在HIPO图中有一些特定的处理功能或特殊的处理模型,而这些功能或模型又无法通过现有的软件工具来生成,那么就需要程序设计人员专门编制一段程序添加到系统中去。,3 程序设计,3.5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与面向对象设计OOD所设计的内容相对应。它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映射过程,就是将OOD中所定义的范式直接用面向对象的OOP来取代即可。在系统的实现阶段,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具有相当大的潜在优势,也是其它的程序设计方法所无法取代的。,4 软件开发工具,利用软件生成工具进行系统开发可以大量的减少甚至避免手工编写程序,并且避免了手工方式下的编程错误,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1.可视化图形界面编程工具 MS可视化开发工具(VB、VC、ASP.net)JAVA平台 宝兰公司(Borland Delphi)PowerBuilder,2.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的特点 支持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如生成数据流程图、生成功能结构图和各种文档资料等)乃至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大型软件环境。功能:CASE中集成了多种工具,这些工具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全过程的开发环境。,5 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5.1 程序调试过程,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认为程序编写出来就“万事大吉”。程序编制完成后,需要对程序进行调试,排除其中的各种错误,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一般情况下,语法错误比较容易发现,而逻辑错误要查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就不那么容易,而且逻辑错误一般都需要通过程序测试才能发现。所以程序程序调试与测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调试就是为了改正错误,而程序中的错误需要通过测试来查找。,程序调试过程,程序的调试一是对错误定位,二是改正所发现的错误。具体的执行步骤是:从错误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判断,以确定程序中出错的位置;研究分析相关部分的程序,找出错误的内在原因;修改代码,以排除这个错误;重复对修改之处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的结果。,软件调试的过程,5 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程序的调试一般比较困难,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5.2 测试方法,目前,测试软件的有三种手段:正确性证明(理论法)、静态检查和动态检查,后两种方法都属于实验法。,5.2 测试方法,利用数学方法证明程序的正确性,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1、正确性证明,1852年,刚从伦敦大学毕业的哥斯尼在给他的兄弟弗雷赘(zhu)克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一幅正规地图中。凡是有共同边界结的国家,都可以最多只用四种颜色着色,就能把这些国家区别开来。弗雷赘克读了这封信后,就企图用数学方法来证明。但是,他花了许多时间,仍是毫无头绪,他只好去请教他的老师摩尔根。但摩尔根也无法证明这个问题。同时也无法推翻,就把它交给了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密顿。从此,这个问题在一些人中间传来似去,直到1865年哈密顿逝世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于是这个问题便以“四色猜想”的名字留在了近代数学史上。,四色猜想,1878年,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凯来把“四色猜想”通报给伦敦的数学学会会员,征求解答。数学界顿时活跃起来,很多人挥戈上阵,企图试一试自己的能力。1879年,肯普首先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接着在1880年,泰特也宣布证明四色定理的问题已经解决,从此就很少有人过问它了。然而还有一个数学家赫伍德,并没有放弃对四色问题的研究,他从表少年时代一直到成为白发苍苍的老者,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四色研究,前后整整60年。终于在1890年,也就是肯普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的11年之后,赫伍德发表文章,指出了肯普证明中的错误,不过,赫伍德却成功地运用肯普的方法证明了五色定理,即一张地图能用5种颜色正确地染色。,五色定理被证明了。但四色定理却又回到未被证明的四色猜想的地位了,这不仅由于赫伍德推翻了肯普的证明,而且离泰特发表论文66年后的1946年,加拿大数学家托特又举出反例,否定了泰特的证明。肯普的证明,虽然在11年后被推翻了,但是,人们认为他的证明思路有很多可取的地方。因此,数学家,有不少人一直在沿着他的思路,推进着四色问题的证明工作,并且有了新的进展。然而,这些成就所提供的检验办法太复杂了,人们难以实现。就拿1970年有些人的方案来说,用当时的计算机来算也需要连续不断地工作10万小时(即11年以上),才能得出结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1970年以后,人们千方百计地改进了证明四色猜想的方案,而且计算机及其使用也飞快地进步。1976年6月,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侵入大学的3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小时,终于完成了“四色猜想”的证明,从而使“四色猜想”成为了四色定理。“四色定理”本身没有什么突出的理论价值。因此美国数学家的贡献,主要是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延续124年之久的纯理论问题。人与机器的合作完全有可能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期待着那一日的到来。,人工评审软件的文档或程序,发现其中的错误。手续简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验手段。(1)代码审查:通过阅读程序发现软件错误和缺陷。(2)静态分析:主要对程序进行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接口分析和表达式分析。,2、静态测试,即测试,有控制地运行程序,从多种角度观察程序运行时的行为,发现其中的错误。,测试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误,而不可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520条路径,3、动态测试,(1)黑箱测试 不考虑系统内部结构而运行系统,以检查在一定的输入下,系统的输出是否与期望相同。,补充介绍,(2)白箱测试 不仅要完成前者的内容,还要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如何通过系统内部设定的结构,达到输出的。,(3)数据测试:用大量实际的数据进行测试。测试时数据的类型要齐备,各种“边界”、“端点”都应测试到(4)穷举测试:也叫完全测试,即程序运行的各个分支都必须测试到,需要说明的是,系统测试只能证明错误存在,不能证明错误不存在。这是因为不可能穷举数据,不可能完全覆盖路径,这样就不能证明系统中不存在错误。,5 程序调试和系统测试,测试是通过一些典型的数据运行(测试用例)来检验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正确性的过程。,5.3 测试流程,测试流程,单元测试是测试系统中的每一个低级处理的基本功能,其目标是告诉程序员哪些程序部分需要改正或改进。程序代码测试程序功能测试,1、单元测试,(1)程序代码测试 利用精心挑选的测试数据,使程序和模块中的每一条语句都能得到执行,即能够测试程序中的任一逻辑通路。常用的测试数据有以下几种:1.用正常数据调试。2.用异常数据调试。例如用空数据表参加测试,检查程序能否正常运行。3.用错误数据调试。试验程序对错误的处理能力,包括显示出错信息以及容许修改错误的可能性。,(2)程序功能测试 经代码测试正确的程序只是基本上验证了程序逻辑上的正确性,但并不能验证程序是否满足程序说明中定义的功能,也不能验证数据本身是否完备。程序功能测试则面向程序应用环境,把程序看做一个“黑盒子”,认为程序只要满足应用功能上的需求,就是可行的。,将一个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进行调试,目的是要保证模块内各程序间具有正确的控制关系,同时可以测试模块的运行效率。,2、连接测试(分调),模块的连接方法:(1)非增量式集成 把所有的模块按设计要求一次性全部组装起来,然后进行整体测试。(2)增量式集成 一个一个地扩展模块,一步一步增大测试的范围,错误易于定位和纠正。,将所开发的系统放在模拟的产品环境中,其目标是保证系统与网络、数据库、硬件和任何其它公司所特有平台和环境因素相协调,保证整个系统运行是一致的,并且使应用程序能满足用户要求的灵活性。,3、系统整体测试(总调),除了上述常规测试之外,还有一些必要的性能测试,这些测试往往不是针对程序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的正确与否,而是根据系统需求选择进行的,主要有:(1)峰值负载测试、容量测试、响应时间测试、恢复能力测试等。(2)实况测试。系统测试完成后,在交付用户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实况测试。,4、特殊测试,认可测试贯穿于测试的各个阶段,以确定终端用户是否认可该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系统调试完成后,应该编写操作说明书,完成程序框图和打印源程序清单。,5、认可测试,设计信息,可运行系统,系统其它元素,连接测试,整体测试,认可测试,软件需求信息,测后软件,测后模块,确认后软件,系统测试的步骤,6 系统切换、运行,系统转换包括:1.新系统和旧系统的切换 2.把旧系统的文件转换成新系统的文件 3.数据的整理和录入 4.人员、设备、组织结构的改造和调整 5.有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移交,在指定的时间点,停止原系统的使用,启动新系统。,转换简单,费用最省风险较大,应有一定的保护措施。,1、直接切换法,新系统投入运行时,老系统并不停止运行,而是与新系统同时运行一段时间,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检验。,2、并行切换法,并行切换法的特点是风险小、安全系数大开销大(需要同时运行2套系统)用户随着并行期的延长而失去热情,甚至拒绝使用新系统隐含假设:原系统是正确的,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地替换老系统,直到全部替代老系统。,3、试点过渡法(逐步转换法),t1 t2 t3 t4,避免了直接转换法的危险性,费用也比并行转换法省这种转换方式借口复杂,当新老系统差别太大是不宜 采取该方法,系统切换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新系统的投运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录入工作量特别庞大,应及早准备、尽快完成;2、系统运行时会出现一些局部性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说明系统是成功的,如果出现致命的问题,则说明系统设计质量不好,整个系统甚至要重新设计。3、系统切换不仅是机器的转换、程序的转换,更难的是人工的转换,应提前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MIS的开发会引起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管理方式的变革,人员必须适应新系统管理的要求),7 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MIS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以后,为了让MIS 长期高效地工作,必须加强对MIS运行的日常管理。,7 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MIS运行的日常管理主要由系统管理员(DBA)完成,包括: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的记录,它是新系统评估的重要参数),1、MIS系统的日常管理,7 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系统人员应根据MIS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变更和业务量的改变,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维护的内容包括:1、程序的维护: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原程序,修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老程序的不同之处(更新相应的数据字典,程序设计说明书等),2、MIS系统的维护,7 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2、数据文件的维护:数据文件的维护有许多是不定期的,必须在现场要求的时间内维护好。维护时一般使用开发商提供的文件维护程序,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文件维护程序(包括数据结构和数据项的修改如扣款文件增加一个新的扣款项)3、代码的维护:应由代码管理小组进行。变更代码应经过详细讨论,确定之后应用书面写清、贯彻(如产品代码、部门代 码的改变等,通常代码的改变会引起程序的重新设计),2、MIS系统的维护,补充知识,软件(程序)的维护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任何软件都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即所谓的软件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系统分析;开发时期(包括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维护时期。软件的维护:是指软件交付使用进入正常运行阶段以后,为改正潜在错误、扩充功能、完善功能、结构更新、延长软件寿命而进行软件修改的活动,它是软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代价最大的阶段。,补充知识,1)对软件的测试与纠错的不彻底性:根据软件测试的原理,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测试,任何MIS软件都有潜在的错误,因此MIS软件必须进行维护(软件测试只能证明软件有错,而不能证明软件没错),1、软件维护的原因,补充知识,2)进行软件开发时,对需求分析的不彻底性:软件运行后,用户在应用中会提出新的合理的增加功能的要求,这些功能只能在维护阶段加以实现(系统分析阶段要求用户一次性提出所以的需求是不现实的)3)为了延长软件寿命,保证软件质量:面对硬件和软件的更新、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使软件系统能适应新的环境,必须进行适应性维护(如由Foxbase到Oracle的转换),1、软件维护的原因,补充知识,4)软件维护占软件开发费用的比重:软件的维护费用与开发费用之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值越来越高,有一些行业的软件已达到200%,由此可见软件的维护代价是相当高的(软件开发占30%,维护占70%),1、软件维护的原因,补充知识,1)校正性维护(correct maintenance):指发现和改正潜在的软件错误(由于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软件的正确性得到极大的保证,维护量已大大减少,20%)2)适应性维护(adaptive maintenance):指在硬件环境改善,软件支撑环境改善的情况下,对交付使用的软件作相应的修改,以适应新的系统环境(如由单机环境过渡到网络环境,25%),2、软件维护的分类,补充知识,3)完善性维护(perfective maintenance):是为了适应用户新的要求,完善软件功能,进一步提高软件质量而进行的一种维护(最主要的维护工作,50%)4)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为了改良软件将来的可靠性或可维护性,或者为将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或补充,这种维护最少(如系统安全备份设计,占5%),2、软件维护的分类,补充知识,1)软件维护费用不断地上升:(软件开发占30%,维护占70%);2)软件工程方法对维护的影响:对用非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的软件,维护的对象是程序的代码;对采用软件工程方法设计的软件,维护可以从设计文件的阅读开始,并根据文档了解软件的结构和接口,估计所做的修改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开发时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在维护阶段就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维护的质量。(如模块化设计),3、软件维护的特点,补充知识,3)软件维护工作中的典型问题:阅读和理解别人编写的没有文档说明的程序是非常困难的,(难于理解当然就谈不上维护)软件人员的流动是经常的,维护往往不能依赖开发者来解释他的程序(理解别人的开发思想是困难的)缺少相应的文档资料,软件可理解性差(如房屋装修中的布线图)软件开发时不考虑以后的修改,维护就会很困难。如果不采用模块化技术,任何小的改动都可能孕育着很大的危险(牵一发而动全身)软件人员一般不乐意从事维护工作,它不像开发工作那样有吸引力,而且常使人遭受挫折。,3、软件维护的特点,系统的实施主要是根据系统设计方案来建立起相关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其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与调试、整理各种基础数据、实现新旧系统的切换和新系统试运行。系统实施工作的完成标志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将正式投入运行,并能为组织机构带来巨大的效益。,第8章 小结,

    注意事项

    本文(管理信息系统实施.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