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伸技术在常见病种.ppt
牵伸技术在常见病种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康复科 汤炳煌,主要内容,一、牵伸技术概述二、常见的牵伸技术三、牵伸技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四、“四牵”的联系及区别五、牵伸技术在常见病种中的应用六、问题分析及讨论,一、牵伸技术概述,牵伸技术(Stretching)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作轻微超过组织阻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目的 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改善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返回,应用骨科术后康复;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神经科康复中对应的相关症状康复;非特异性腰腿疼肩颈疼痛的治疗及预防;健身与柔韧性训练;其它。,相关反射 肌肉牵张反射(Myotatic Stretch Reflex):骨骼肌中肌梭(muscle spindles)感知肌肉的过度拉长而产生保护性反射。逆牵张反射(Inverse Stretch Reflex)(即主动抑制),张力感受器腱梭,一般认为若负荷相对变大,腱梭被激活,通过神经性抑制可引起肌肉的依次放松。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nervation):Sherrington认为当肌肉收缩时,通过交互抑制将抑制拮抗肌,允许关节发生运动。,牵伸的作用机制,根据牵拉力量的来源:手法牵伸 机械(电动)牵伸 自我牵伸 根据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被动牵伸 主动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二、常见牵伸技术,近年来有些学者根据动作特征细化分类:被动牵伸(passive stretching)主动牵伸与主动助力牵伸主动单独牵伸(active isolated stretching)PNF牵伸(pnf stretching)弹性牵伸(Balistic stretching)动态牵伸(Dynamic stretching)静态牵伸(Static stretching),手法牵伸,治疗师对发生紧张或痉挛的组织或活动关节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伸,并通过控制牵伸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痉挛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手法被动牵伸是最常用的牵伸技术。在临床上当手法牵伸没有效果时,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牵伸。,机械牵伸,指借助机械装置,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的一种牵伸方法。强度超过手法牵伸。牵伸时间至少持续20min。注意安全和积极配合主动运动。,自我牵伸,是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牵伸力量为自身重量,牵伸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被动牵伸(徒手、机械)相同。指导患者处于固定而舒适的体位进行牵伸训练,经过严格的训练后,教会患者自我调节牵伸参数是很重要的,是巩固疗效的主要措施。,三、牵伸技术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适应证: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禁忌症1.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有炎症(如:结核,感染,特别是在急性期);2.骨折未完全愈合;3.新近发生的肌肉,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有其他创伤体征存在;4.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5.关节活动及肌肉被拉长时有剧痛;6.严重骨质疏松。,注意事项:1.避免过度牵伸;2.避免过度牵伸已长时间制动或不活动的结缔组织;3.避免牵伸水肿的组织;4.避免过度牵伸肌肉软弱的肌肉。,四、“四牵”的联系及区别,1、牵伸:用得最多的词,英文是:“stretch”,意指通过关节生理的活动(被动)至关节末端,然后加压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一般10到20秒)的技术。在此含义上,可以简单地把“牵伸”、“牵张”和“牵拉”等同起来,其作用主要是拉长肌肉、肌腱等软组织,以期得到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和降低肌痉挛的目的。2、牵张:含义同上,但常用于反射和感受器前,如“牵张反射”和“牵张感受器”。关节松动术的一个分枝叫做Kaltenborg关节囊牵张技术,包括了关节的分离牵引和滑动两大方法。,3、牵拉:把所有通过生理运动来拉长软组织的方法都统一称为“牵拉”。但到现在我们习惯的说法还是“牵伸”,一时改不过来。4、牵引: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歧义的词,有三种含义:(1)关节牵引:很老式的说法了,应该是运动体育疗法时代的说法,指的是牵拉关节周围软组织;(2)英文:“traction”,指脊柱的牵引,主要是应用于类似椎间盘突出症等神经压迫或者急性腰扭伤等小关节错位合并腰肌紧张的情况;(3)英文:“distraction”,指关节松动术手法里面的轴向牵引和分离牵引,属于关节的附属运动。,五、牵伸技术在常见病种中的应用,较常见的一些病种:1、截肢2、下腰痛(LBP)3、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脑外伤)4、烧伤5、手外伤6、上、下肢骨关节损伤7、脊髓损伤(SCI),1、截肢,牵伸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矫正关节挛缩畸形,增加肌力,防止肌肉萎缩常用的牵伸方法:被动牵伸,2、下腰痛(LBP),牵伸目的: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防止肌肉失衡常用的牵伸方法:徒手牵伸、自我牵伸、机械牵伸,髋部肌肉,屈膝时髋关节屈曲 牵伸手法:双手托起患侧下肢,使同时被动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至最大范围。在牵伸过程中固定非牵拉侧股骨,阻止骨盆向后方倾斜移动患者的臀部和膝部,使其充分屈曲以达到牵拉髋关节的伸肌群。,屈膝位伸髋肌牵伸,3、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脑外伤),牵伸目的:维持/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及继发性障碍;缓解肌痉挛常用的牵伸方法:徒手牵伸、自我牵伸、机械牵伸、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肘部肌肉,肘关节屈曲牵伸肌群:伸肘肌群。牵伸目的:增加肘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下方手托住肘部,注意固定好肱骨。牵伸手法:上方的手被动屈曲肘关节至最大范围,以牵伸伸肘肌群。患者也可取坐位,手放在颈后部。治疗者外侧手握住肘部向上牵伸,内侧手握住腕部向下牵伸。此法对牵伸肱三头肌长头的效果较好。,肘部肌肉,肘伸肌群牵伸,4、烧伤,牵伸目的:维持/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及继发性障碍;常用的牵伸方法:徒手牵伸、自我牵伸、机械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肩部肌肉,肩关节水平外展 牵伸肌群:胸肌。牵伸目的:增加肩水平外展活动度(以牵拉胸肌)。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肩部需位于床沿,肩关节外展6090。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一侧。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肩部肌肉,牵伸手法:双手将移动患者上肢向地面方向被动运动肩关节完全水平外展至最大范围,以牵伸肩关节水平内收肌胸肌。胸肌的牵伸也可以在坐位下进行,患者双手5指交叉放在头后部,治疗者位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握住肘关节并被动向后运动水平外展,同时让患者配合作深吸气后呼气的运动。,肩水平内收肌牵伸,5、手外伤,牵伸目的:维持/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及继发性障碍;常用的牵伸方法:徒手牵伸、自我牵伸、机械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腕及手部肌肉,增加腕关节屈曲牵伸肌群:伸腕肌群。牵伸目的:腕屈曲关节活动度。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在治疗床旁。上肢放在治疗床上,屈肘90,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手指放松。治疗师位置:站在牵伸一侧,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另一手握住手掌背面。牵伸手法:屈曲患者腕部,并允许手指自然伸直,使被动屈腕至最大范围。进一步牵拉腕伸肌,将患者肘关节伸直。,6、上、下肢骨关节损伤,牵伸目的:维持/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及继发性障碍;常用的牵伸方法:徒手牵伸、自我牵伸、机械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肩部肌肉(肩部前屈),牵伸手法:上方手将肱骨被动前屈到最大范罔,以拉长肩后伸肌群。牵拉大圆肌,或者固定胸椎或骨盆上部以牵拉背阔肌。上方的手将移动患者肱骨被动前屈至肩完全屈曲的最大范围,以牵拉肩关节后伸肌群。,肩后伸肌群牵伸,肩前屈肌群牵伸,膝部肌肉(膝关节伸直),牵伸肌群:屈膝肌群。牵伸目的:增加膝关节伸直活动范围。患者体位:俯卧位,下肢伸直,在大腿远端、髌骨前面放一毛巾卷,以减少患者髌骨挤压等不适。治疗师位置:面向患者足部,站在牵伸一侧。上方手放在大腿后方,下方手握住小腿远端内外踝处。,膝部肌肉,俯卧位屈膝肌群牵伸,7、脊髓损伤(SCI),牵伸目的:维持/改善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及继发性障碍;缓解肌痉挛常用的牵伸方法:徒手牵伸、自我牵伸、机械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髋部肌肉,伸膝时的屈髋牵伸肌肉:腘绳肌。牵伸目的:增加伸膝时的屈髋活动范围。患者体位:仰卧位,健侧下肢伸直,患肢放在治疗师肩上。治疗师位置和操作步骤:治疗师面向患者头部站在患侧,靠近患侧的肩部支撑患侧下肢,一手放在股骨远端以固定骨盆和股骨。,伸膝位伸髋肌牵伸,牵伸手法:保持患肢膝关节充分的伸展,另一手或另一个人帮助,沿大腿的前面固定对侧的下肢在膝0伸展位,髋关节中立位,同时尽量屈曲牵伸侧髋关节至最大范围。注意:髋外旋时,屈髋的牵拉力量作用于腘绳肌中间,髋内旋时,屈髋的牵拉力量作用于腘绳肌外侧。,六、问题分析及讨论,谢谢您的聆听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