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ppt

    • 资源ID:6137345       资源大小:2.82MB        全文页数:10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ppt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王礼文,一、水稻常见病害简介 二、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水稻稻瘟病 2、水稻纹枯病 3、水稻白叶枯病及其他细菌性病害 4、水稻稻曲病 5、水稻胡麻斑病 6、其他真菌、假菌性病害 7、水稻病毒病、类菌原体病、线虫病 8、水稻生理性病,水稻常见病害种类、田间诊断i防控方法,水稻常见病害约有3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7种,假菌性病害2种、细菌性病害5种,病毒病4种,线虫病3种,生理性病害3种,类菌原体病2种。,水稻常见病害,水稻真菌性病害:17种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胡麻斑病、恶苗病、烂秧病、叶黑粉病、云形病、菌核杆腐病、叶鞘腐败病、叶鞘网斑病、紫鞘病、窄条斑病、叶尖枯病、稻粒黑粉病、一炷香病、水稻颖枯病细菌性病害:5种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基腐病水稻假菌性病害:2种苗疫病、霜霉病,水稻常见病害,病毒病:4种矮缩病、东格鲁病毒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类菌原体病:2种水稻橙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线虫病:3种水稻茎体线虫病、干尖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生理性病害:3种高温病、赤枯病、倒伏病,水稻常见病害,1637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就有稻瘟病的记载。随后在日本(1704)、意大利(1839)等国家作过描述或记载。水稻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泛。世界上几乎所有种植水稻的国家都有记录。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4050%,甚至绝收。,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一、水稻稻瘟病症状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其发病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叶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植株矮缩,新叶难以生长,抽穗艰难。抽穗期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或瘪粒。,水稻稻瘟病,1、苗瘟 发生在3叶期前,芽、芽鞘水渍状,病叶基部变褐,严重时枯死。,水稻稻瘟病,2、叶瘟在3叶期至穗期,以秧苗分蘖期至拔节为盛期。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大小、形状和色泽表现不同,主要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 1)慢性型:典型症状,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毒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三部一线”为慢性病斑的主要特征。,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2)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片两面都能产生灰白色霉层。多为感病品种、环境条件特别合适、或氮肥过多情况下产生。急性性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稻瘟病大规模流行的先兆。,水稻稻瘟病,急性型病斑,3)白点型:病斑呈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小白点。在显症阶段,遇到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气候条件时通常发生白点型病斑。气候条件继续不适时,可转为慢性型;在短期内转适时,可以转为急性型。,水稻稻瘟病,4)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限于两脉之间。多发生于抗病品种或下部老叶(品种抗性标志)不产生分生孢子。,水稻稻瘟病,叶瘟四种症状类型比较:,水稻稻瘟病,稻瘟病叶部症状,水稻稻瘟病,1-2.急性型3.慢性型(中期)4.慢性型(后期)5.白点型6.褐点型,3、节瘟,水稻稻瘟病,多发生于穗下第一、二节位上,病斑处为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节部,呈黑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大量灰色霉层。后期节干缩凹陷折断以及病节上部分早枯。,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4、穗颈瘟 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展呈褐色或墨绿色。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发病迟的瘪粒增加,粒重降低,影响米质。枝梗、穗轴也可发病,症状与穗茎发病相似。湿度大时,以上部位都可产生灰色霉层。,穗茎瘟的叶鞘和穗茎症状,水稻稻瘟病,5、谷粒瘟,水稻稻瘟病,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6、诊断要点: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水稻稻瘟病,二、病原物 无性态:稻梨孢菌(Pyricularia grisea),半知菌亚门梨孢霉属。有性态:灰色大角间座壳菌(Magnaporthe grisea),子囊菌亚门大角间 座壳属,至今在自然界尚未发现有性世代,仅在实验室发生有性阶段。,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1、形态特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不分支,顶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梗顶端膝状弯曲,有孢子痕;分生孢子洋梨形或倒棍棒形,有两个隔膜,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并有脚胞;孢子萌发时两端可产生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2、生理分化:稻瘟病菌易发生变异,表现在培养性状,生理特性,对杀菌剂的抗性、对水稻品种的致病性。存在多个差异明显的生理小种,主要受品种和气候的影响。3、生物学特性:(1)温度:适温25-28,病菌对低温和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2)湿度:分生孢子形成需要96%以上的相对湿度。(3)光照:需要光暗交替的条件。孢子形成有两个高峰,日落 后和日出前。(4)氧气:孢子萌发需要氧气。(5)毒素:产生五种毒素,稻瘟菌素、-吡啶羧酸、稻瘟醇、细交链胞菌酮酸、香豆酸。这些毒素对植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的作用。,水稻稻瘟病,三、病害循环,水稻稻瘟病,1.越冬与初侵染源 稻瘟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2.病菌侵染过程 1)接触期和侵入期:孢子的附着和侵入 2)潜育期:病菌侵入后,显症时间主要受温度影响。叶瘟潜育期在1718时,为79d,在2628时,为45d。3)发病期:病斑出现后只要条件适宜,即可产孢。,水稻稻瘟病,3.孢子释放与传播、自然情况下,风是孢子飞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可以促进孢子脱离。、通常情况下,孢子自晚上8时左右开始释放,直至翌日日出前,释放高峰期为凌晨04时。若遇阴雨,则全天都可释放孢子。、孢子的传播距离与风速和产孢部位高度成正相关。、稻瘟病菌孢子抗逆性较差,在远距离传播途中易丧失活性。,四、发病因素:(1)品种与菌源:感病品种和致病菌同时存在。稻瘟病菌容易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2)天气条件:阴雨连绵、日照不足、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合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3)栽培管理:氮肥、密植、深灌、烤田。(4)生育期与发病的关系:分蘖前后乳熟后抗病力强,分蘖盛期最易感病,产生叶瘟,抽穗初期发生穗颈瘟。新叶片易感病而老叶片抗病。,水稻稻瘟病,五、诊断及病害控制:水稻稻瘟病很少发生误诊现象,一般民间植物医生会将和稻瘟病类似的症状诊断为稻瘟病。策略:以选用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消灭菌源为前提,提高栽培技术,增强水稻抗性为关键,及时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措施。1、消灭越冬菌源2、栽培防治:合理施肥灌水3、抗病育种4、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4、药剂防治:、抗侵入剂包括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部分三唑类、米唑类、苯并米唑类、无机硫类、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部分抗生素类:春雷霉素(影响蛋白质生物合成),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俗称“云纹病”,“花脚杆”。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以高产稻区危害最为突出。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下降,粒重减轻,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1、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最盛。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2、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扩大后形成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引致叶片枯黄。叶片病斑和叶鞘相似。3、叶鞘、叶片上典型症状为云纹状大斑。常造成倒伏或整丛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灰白色菌丝和白色至暗褐色菌核。,一、症状,水稻纹枯病,叶鞘部位开始发病,水渍状,暗绿色,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1.分类地位 无性世代 Rhizoctonia solani Khn(立枯丝核菌AG-1),无性菌类丝核菌属。有性世代 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瓜亡革菌),担子菌门亡革菌属。,二、病原物,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有性态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1、生理特性:温度:菌丝生长:1038,适温2832 菌丝侵入:2335,适温2832 菌核形成:12-15开始至40,适温2832 致死温度:菌丝:53/5分钟;菌核:55/8分钟 湿度 RH96%,当RH85%,受到抑制 光:对菌丝抑制,对菌核有利 pH:范围 2.57.8,适合:5.46.7 盐碱:含盐大于0.01%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侵入。2、寄主范围:广泛,是典型的多主寄生型病菌。,水稻纹枯病,三、病害循环越冬:菌核在土壤中,或菌丝和菌核在稻茬、病稻草、田边杂草。初侵染:土壤中的菌核再侵染:菌丝的缠绕作用,新菌核传播:灌溉水四、流行因素分析1、菌核数量2、栽培管理:长期深水灌溉、稻丛间湿度加大、有利于病害。偏施 N肥,发病重。3、品种4、气象条件:高温、高湿病重;,水稻纹枯病,五、发病条件,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温度影响发病的始见期和终止期,湿度主要影响病情的轻重。抽穗期为发病高峰期。2、栽培管理:纹枯病的发生轻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栽培管理,其中以施肥和灌水最为密切。多施氮肥、一次性灌水过多易于发病。施足基肥,配施P、K肥,浅水勤灌、及时排水露田晒田可有效减轻纹枯病的发生。,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田间误诊现象也较少,一般民间植物医生会将与水稻纹枯病类似的症状诊断为水稻纹枯病。1、减少菌核残留量2、选用较抗病的品种3、科学施能管水,加强健身栽培4、化学防治,六、诊断及病害控制,水稻纹枯病,1、部分三唑类化合物2、三羧酸循环抑制剂:噻呋酰胺3、部分苯并咪唑类:甲硫、多菌灵4、部分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5、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6、其他化合物,氟啶胺等,4、化学防治,水稻稻曲病,一、症状 稻曲病:它不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污染稻米。稻曲病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治水稻稻曲病非常必要。症状: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初期病粒颖壳张开露出淡黄带青色的小型块状突起物,之后渐膨大,包裹全粒,颜色为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黑色粉末。,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二、病原 病原Ustilaginoidea oryzae(Patou.)Bref=U.virens(Cooke)Tak.称稻绿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座表面墨绿色,内层橙黄色,中心白色。分生孢子单胞厚壁,表面有瘤突,近球形。菌核从分生孢子座生出,长椭圆形,子囊无色,圆筒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线形。厚垣孢子墨绿色,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水稻稻曲病,水稻稻曲病,三、越冬方式及发生特点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借厚垣孢子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四、发病条件及传播途径1、发病条件:气温2432病菌发育良好,2628最适,低于12或高于36不能生长。2、传播途径: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产生厚垣孢子,由厚垣孢子再生小孢子及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水稻稻曲病,五、诊断及防治要点:稻曲病前期较难诊断,后期极易识别。稻曲病以预防为主,最佳时机一是全田1/3以上剑叶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57天左右),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一般提前3-5天用药。稻曲病登记药剂较少,常见的有咪鲜胺、己唑醇、戊唑醇等,实际生产应用中,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时使用的化学药剂往往对稻曲病有兼治作用,水稻稻曲病,一、症状 水稻各生育期都可发生该病,稻株地上部分均能受害,以叶片发病最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和枝梗。叶片发病,产生椭圆形或长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因大小似芝麻粒,故称胡麻斑病。病斑边缘明显,外围常有黄色晕圈,病斑上有轮纹,后期病斑中央呈灰黄或灰白色。严重时,叶片上很多病斑相互联合,形成不规则大斑。,水稻胡麻斑病,穗茎、枝梗受害变暗褐色,与稻穗颈瘟相似。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黑色绒毛状霉,比稻瘟病的霉层较黑较长。谷粒受害迟的,病斑形状、色泽与叶片相似,但较小,边缘不明显;受害早的,病斑灰黑色,可扩展至全粒,造成秕谷。胡麻斑病在田间分布均匀,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片发展。严重时,叶尖变黄逐渐枯死。缺氮的植株病斑较小,缺钾的较大,且病斑上的轮纹更加明显。叶鞘上的症状与叶片症状基本相似,但病斑面积稍大,形状多变,灰褐色至暗褐色,边缘不清晰。,水稻胡麻斑病,水稻胡麻斑病,水稻胡麻斑病,二、病原,无性态为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Breda de Haan)Shoean.et Jain,属半知菌亚门平脐蠕孢属真菌。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miyabeanus(Ito et Kurib.)Drechsl.,属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水稻胡麻斑病,水稻胡麻斑病,三、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稻种或病稻草上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组织内越冬。干燥条件下病组织和稻种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3年,潜伏于组织内的菌丝体可存活34年,病谷和病稻草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病种后,潜伏的菌丝可直接侵染幼苗。稻草上越冬菌丝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引起秧田或本田初次侵染。病菌传到寄主表面后,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1h即可萌发产生芽管,其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伸出侵入丝,从表皮细胞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潜育期长短与温度有关,2530时仅需24h左右即可产生病斑,随即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水稻胡麻斑病,水稻胡麻斑病的发生与土质、肥水管理和品种抗性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小。一般土层浅、土壤贫瘠、保水保肥力差的砂质田和通透性不良呈酸性的泥炭土、腐殖质土等易发病。另外,缺氮、缺钾及缺硅、镁、锰等元素的田块易发病。秧苗缺水受旱,生长不良,发生青枯病或因硫代氰中毒而引起黑根的稻田易发病。,四、诊断及防治要点:水稻胡麻斑病叶较易诊断,很少发生误诊,民间有些植物医生会误认为为水稻稻瘟病。1.以农业防治为主,特别是要加强深耕改土和肥水管理,2.药剂防治 重点应放在抽穗至乳熟阶段,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不受侵染。该病化学防治往往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时予以兼治。,水稻胡麻斑病,1、症状:A:苗期,病株多表现为纤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30%,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B:本田期:本田期有3中类型。、徒长型: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30%,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叶片狭窄,并自下而上枯黄。中后期出现倒生根,后期变软枯死。、普通型:株高与健株相当相当、叶色相近,有些发病快,2-3天出现倒生根,并很快枯死。有些持续时间长,除倒生根外,病株外表看不出其他症状,至20天或更久才见枯黄。、早穗型:比健株早3-7天抽穗,穗头较高、小,6-10天成白穗,未成白穗的籽粒也不饱满。,其他真菌性病害,一、水稻恶苗病,水稻恶苗病,苗期感染,水稻恶苗病,徒长型,水稻恶苗病,普通型,水稻恶苗病,2、病原物,半知菌亚门镰孢属串珠镰孢菌 Fusarium moniliforme,水稻恶苗病,3、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内部或表面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种子表面越冬。种子萌发后病菌从芽鞘或根部入侵,4、诊断及化学防治,水稻恶苗病根据症状特点较为容易诊断,基本不会发生误诊现象;种子处理、后期喷雾处理,1、症状:初在叶尖或叶缘产生墨绿色病斑,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灰褐色条斑,最后枯白。病健交界处有褐色条纹,叶尖易破裂成麻丝状,后期病斑组织里内生或半内生黑色小颗粒,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谷粒受害,初在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病斑中央变灰褐色,症状与白叶枯类似,但该病病健交界处有一条明显的深褐色分界线。,水稻叶尖枯病,二、水稻叶尖枯病,水稻叶尖枯病,水稻叶尖枯病,2、病原: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稻尾孢茎点霉属稻生茎点霉,水稻叶尖枯病,3、侵染循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越冬分生孢子器在适温、多雨、多台风天气下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经伤口、自然孔口入侵,适温(25-28)、多雨、多台风或暴风雨后伤口较多利于发病和流行。,水稻叶尖枯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叶尖枯病常被误诊为水稻白叶枯或者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时的症状;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兼治、农业防治,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穗部。叶片多从叶尖叶缘处发病,初呈水渍状小斑,后逐渐波纹状扩大。叶片枯死时常见波纹状褐色线条,这是本病的特点。,水稻云形病,三、水稻云形病,水稻云形病,2、病原:稻格氏霉,水稻云形病,3、侵染循环,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在种子表面越冬,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和小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处入侵。,杨花灌浆期发病较重。连绵阴雨,相对湿度98%以上,气温19-25利于病害流行。,水稻云形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水稻云形病常被误诊为水稻纹枯病甚至水稻白叶枯病;防治稻瘟病、纹枯病时兼治本病,1、症状:、茎干:发病茎干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叶鞘:近水面上叶鞘生褐色小斑,后扩展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及黑色大斑,病斑上有稀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常有菌丝块。病斑继续扩展使茎基成段变黑软腐,病部呈灰白色或黑褐色而腐朽。,水稻菌核杆腐病,四、水稻菌核杆腐病,水稻菌核杆腐病,水稻菌核杆腐病,2、病原:小黑菌核病菌、小球菌核病菌,水稻菌核杆腐病,3、侵染循环,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再侵染也能以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和小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处入侵。,多雨、排水不好、氮肥施用过多易发病,水稻菌核杆腐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民间植物医生常将该病害诊断为水稻纹枯病;防治稻瘟病、纹枯病时兼治本病,1、症状:苗期发病叶鞘上出现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水稻孕穗期剑叶叶鞘发病,病斑初为暗褐色小斑,边缘模糊,后小点逐渐融合,形成云纹状病斑,病斑可继续扩大至叶鞘大部分,叶鞘内的幼穗部分或全部枯死,成为枯孕穗。发病稍轻的病穗,则成包茎的半抽穗状。潮湿时病部着生粉状霉,剥开剑叶叶鞘,可看见菌丝体及粉状霉。,水稻叶鞘腐败病,五、水稻叶鞘腐败病,水稻叶鞘腐败病,水稻叶鞘腐败病,水稻叶鞘腐败病,水稻叶鞘腐败病,水稻叶鞘腐败病,2、病原:半知菌亚门帚梗柱孢属稻帚枝霉。,水稻叶鞘腐败病,3、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种子和病稻草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借昆虫、气流等传播进行初侵染,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从生长点入侵。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从伤口、气孔、水孔等侵入,完成再侵染。,水稻叶鞘腐败病,孕穗期降雨多、湿度大利于发病,水稻叶鞘腐败病,4、发病因素,5、诊断及病害控制,民间植物医生常将该病诊断为水稻纹枯病并加以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兼治、农业防治,1、症状:、叶鞘:水面上的叶鞘先发病,初现湿润状黑色小病斑,后逐渐扩展成2-3cm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其上布满褐色或黑褐色网纹。后期常危及剑叶的叶鞘,变为黄绿色,叶鞘内常有灰白色颗粒状石质小菌核,一般不软腐。、叶片:叶尖先黄华,后沿叶脉两侧向下黄化。,水稻叶鞘网斑病,六、水稻叶鞘网斑病,水稻叶鞘网斑病,水稻叶鞘网斑病,2、病原:半知菌亚门柱枝双孢霉,水稻叶鞘网斑病,3、侵染循环,传播途径尚不清楚,该病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前后盛发。,4、诊断及病害控制,民间植物医生常将该病害诊断为水稻纹枯病并加以防治,

    注意事项

    本文(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