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与抗风设计第一讲.ppt
第一讲 地震灾害与国策,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卓卫东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9/27,2,地震灾害与国策,内容提要,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 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 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 地震灾害现象,结构震害教训,地表破坏 工程结构的破坏,2023/9/27,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是地球内部某部分急剧运动而发生的的传播振动的现象。地震,是迄今人类力量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号称“群灾之首”,每一次大地震爆发时,都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造成地表和人为工程的大量破坏,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并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地球上平均每年都要发生近千次的破坏性地震,其中破坏力巨大的灾难性大地震达十几次,这些地震在它们波及的范围内,均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4,地震灾害与国策,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城市在片刻之间即沦为一片废墟,地震造成了24万余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人民币(按当时的币值计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遇难及失踪人数超过8.7万人。国外也有类似的惨重地震灾难记录。比较典型的如1906年的美国旧金山大地震和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前者事件使7万余人丧生,后者使10万余人死亡,4万余人下落不明。即使是在人类对地震知识和工程抗震均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地震仍然造成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惨重损失。,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5,地震灾害与国策,1999年土耳其地震: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兹米特地区发生7.8级地震。地震造成17890人死亡,4139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亿美元。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造成2405人死亡,11306人受伤,1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达3000亿新台币,折合约92亿美元。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地震:2001年1月26日03时16分,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7.9级地震。地震造成16480人死亡,15万人受伤,3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总人口达169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6亿美元。2003年伊朗地震:2003年12月26日伊朗发生6.7级地震,3.6万人死亡。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07:59,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发生9.0级地震。这次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海啸共造成约37万人死亡,伤者不计其数,直接经济损失估计数十亿美元,形成空前的海啸巨灾。,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6,地震灾害与国策,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的印、巴控制区交界地区突发7.8级地震,震中在巴控一侧的穆扎法拉巴德、巴格和曼瑟拉一带。在巴控一侧死亡73276人,伤69000人,倒塌官民房屋244000套,严重损坏约20万套,28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折合达23亿美元。在印(印度)控一侧死亡1600人,伤约5千人,近万套民房倒塌和严重破坏。2006年印尼爪哇省地震:2006年5月26日当地时间05时54分,中爪哇省日惹地区发生6.4级地震。地震造成5855人死亡,37920人受伤,损毁房屋、建筑超过40万套,其中完全倒塌20万套。2006年台湾省近海双震:2006年12月26日晚8时许,台湾近海连续发生2次强烈地震。地震造成2人死亡,至少47人受伤,一处核电站因地震一时停运。震中区大约9条海底光缆断裂,中断国内、外部分通讯一月有余,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7,地震灾害与国策,2007年日本新潟地震: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西南发生6.7级地震,地震造成13人死亡,692人重伤,大约800栋建筑物和民居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其中300栋被完全破坏,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为181.4亿美元。2007年秘鲁地震:2007年8月15日当地时间下午6时41分,秘鲁首都西南约150公里处的太平洋海域发生7.5级地震,地震造成337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百套房屋和一部份公用建筑物严重破坏或完全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万美元。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截至2008年9月25日,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亿元。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09年4月6日,意大利首都罗马以东约100km的山城拉奎拉发生里氏5.8级地震,造成近300人死亡,约6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严重。,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8,地震灾害与国策,2010年海地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根据海地政府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地震已造成27万人死亡;另据联合国的统计,有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2010年智利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目前地震已造成最少1279人死亡或重伤,200万人流离失所。从近10年来全球各地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现象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真正重视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人口密集的现代中心城市地区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严重,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9,地震灾害与国策,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0,地震灾害与国策,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1,地震灾害与国策,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7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2,地震灾害与国策,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10万余人死亡,4万余人下落不明,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3,地震灾害与国策,1556年中国陕西关中大地震,83万余人丧生,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2023/9/27,14,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历来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诸如“鳌鱼翻身”之类的神话传说,描绘了古人对地震现象的恐惧心理。据统计,在我国历史上,除个别省(如贵州省)外,其余全国各省(自治区)都发生过震级大于6级的地震。我国有史记载的最为惨重的地震灾难发生在1556年陕西的关中地震,在这次地震中,被害的有名可查者即达83万余人。,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2023/9/27,1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地震灾害死亡人数最多,最容易引起社会恐慌的灾害,全国各种灾害死亡人数对比(1949-1991),2023/9/27,1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2023/9/27,17,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邢台地震破坏现场震级:7.2级时间:1966年3月22日死亡:8186人损失:19.3亿元,2023/9/27,1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海城地震破坏现场震级:7.3级时间:1975年2月4日死亡:2041人损失:17.5亿元,2023/9/27,1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唐山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7.8级 时间:1976年7月28日 死亡:24.2万人 损失:超过200亿元,2023/9/27,2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丽江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7.0级 时间:1996年2月3日 死亡:309人 损失:30.5亿元,2023/9/27,2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江西九江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5.7级 时间:2005年11月26日 死亡:13人 损失:20.4亿元,2023/9/27,2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对我国的危害性,四川汶川地震破坏现场 震级:8.0级 时间:2008年5月12日 死亡:8.7万人 损失:8451亿元,2023/9/27,23,地震灾害与国策,据统计,20世纪以来,世界上发生的1,200多次7级以上的地震中,有十分之一就发生在我国。目前,以1985年新疆乌恰7.4级地震为标志,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开始进入活跃期,这种状态可能要持续到21世纪中期。1994年我国政府确定了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我国政府于1998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第一部规范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使防震减灾工作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2008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2023/9/27,24,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防震减灾规划 第三章 地震监测预报 第四章 地震灾害预防 第五章 地震应急救援 第六章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2023/9/27,25,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总则第一条规定,防震减灾法的制定,就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我国的特殊地震灾害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法制建设要求密切相关。防震减灾法的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根据总则第二条规定,防震减灾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从事与防震减灾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个人。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总则第三条规定,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2023/9/27,26,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要求:总则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政府各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职责:总则第五条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建设、民政、卫生、公安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震减灾工作。,2023/9/27,27,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单位和个人的义务:总则第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防震减灾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保护人民生命免遭损害,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免遭损失,这就决定了参加防震减灾活动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义务。群测群防工作:总则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由于我国的群测群防已经实行了多年,群众把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现象向地震工作部门报告,可以弥补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地震工作部门做好防震减灾工作。,2023/9/27,28,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总则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新增了第二章“防震减灾规划”,对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进行了制度设立,将防震减灾规划工作系统化,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3/9/27,29,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和社会服务职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地震监测预报”对地震台网规划、建设运行、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保护、异常核实、会商制度、预报发布进行了规定,为全方位地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提供了保障。此外特别提到了“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为社会提供服务”,强调了对地震信息的共享制度和对地震部门社会服务的要求。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继续要求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一般建设工程,完善了抗震设防规定,增加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该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的规定。而且要求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该分别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二是明确规定了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要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三是增加了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要求。四是增加了对地震小区划图工作的规定。五是对于已经完成的建设工程,界定了必须进行抗震加固的工程项目。,2023/9/27,30,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提高社会的非工程性地震预防能力:防震减灾法修订版对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的演练增加了规定。此外,还借鉴了一些国家的做法,明确提出对巨灾保险由国家财政予以必要的支持,这就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国家发展由财政支持的地震灾害保险事业体制。及时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等相关规定:防震减灾法修订版对地震应急预案制度、地震分级响应机制、震情、灾情上报和发布制度、震后紧急措施制度、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制度都进行了修订或完善,将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职能作用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提高政府领导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此外,修订版还增加和完善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相关内容,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监督管理和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2023/9/27,31,地震灾害与国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要求,我国未来防震减灾的任务十分艰巨:根据现行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我国地震基本烈度在6度及以上的地震区面积占到全国面积的60%,7度和7度以上的地震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我国有46%的城市位于基本烈度7度或7度以上的地震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人口和财富向现代中心城市的集中,城市的防震减灾问题将更显突出。因此,对防震减灾问题、尤其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防震减灾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大对防震减灾的投入。,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政策层面,2023/9/27,32,地震灾害与国策,我国政府的地震对策技术层面,地震危害如此巨大,如何减轻地震灾害?解决方案:其一,依靠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学)其二,抗震设防(地震工程),抗震设防,地表断裂错位无法抗拒,避让地面震动(Earthquake Ground Motion)提高抗震水平。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以后95%以上的地震灾害都能够避免或大大减小。,2023/9/27,3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毁灭性。一次破坏性地震的爆发,往往伴随有一次灾害、二次灾害和三次灾害。所谓一次灾害系指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如地表和工程结构的破坏等;二次灾害是指由一次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如地震后的火灾、水灾、海啸、泥石流、有毒物质污染等;三次灾害是指由一、二次灾害引起的停工停产、城市瘫痪、社会混乱、瘟疫蔓延等。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爆发的地震,其引起的二次灾害和三次灾害的损失,可能远远高于直接灾害的损失。以下简要介绍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现象。,地震灾害现象,2023/9/27,34,地震灾害与国策,地表的破坏现象之一地表断裂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现象主要有地表断裂、滑坡、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表断裂又称地裂缝,地裂缝有构造地裂缝与重力地裂缝两种,两者不能混淆。构造地裂缝与地质构造有关,是地震断层错动后在地表留下的痕迹。一般说来,构造断裂切割很深,可以从地壳内的岩层断裂起,直达地表,而且不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沿着震源体错动方向,构造地裂缝可断断续续地延伸数十甚至上百公里,如著名的美国圣安德列斯(San Andress)断层即为典型的构造地裂缝。,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35,地震灾害与国策,重力地裂缝是由于地面土质软硬不匀及微地貌重力影响,在地震动作用下形成的。它与震前土质的稳定状态密切相关,其规模不能反映地震动的强烈程度。这种地裂缝在地震区分布极广,在道路、古河道、河岸、堤上等松软潮湿土壤处常可见到。地裂缝穿过的地方可引起房屋开裂以及道路、桥梁等工程设施的破坏,并对地下管道造成严重破坏。,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3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构造地裂缝的典型例子美国San Andress断层,长约800 英里,深达地面下10英里,重力地裂缝地震区内随处可见的表层地裂缝,2023/9/27,37,地震灾害与国策,重力地裂缝(地震区内随处可见),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3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表的破坏现象之二滑坡地震引起的滑坡是山区或丘陵地区的震害特点。滑坡还出现在不稳定的人工边坡开挖面以及平原地区的河岸等。地震时,大滑坡可以切断公路,冲毁房屋和桥梁,堵塞河流,严重时还会导致上游水位上涨淹没大片土地,危及城镇居民。,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3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山体滑坡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2023/9/27,4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山体滑坡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4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山体滑坡典型实例: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23/9/27,4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表的破坏现象之三砂土液化地震动使排列较松散的饱和无粘性土颗粒产生压实趋势,若短时间内土中的水排泄不出,则土体内部产生超静定孔隙水压力,当孔隙水压力增大到与砂土剪切面上的正应力相等时,土颗粒便形同“液体”呈悬浮状态,使土体抗剪强度丧失;另一方面,高压力的孔隙水寻找通道冲出地面,并将砂土颗粒带了出来,形成“喷水冒砂”现象。砂土液化造成对农田的破坏和地面不均匀沉降。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和日本新瀉地震,这两次地震都因砂土液化造成地基失稳并导致大量工程结构严重破坏而闻名于世。1975年我国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中,也都出现大面积的砂土液化现象。,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4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砂土液化典型实例:1964年日本新瀉地震,砂土液化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2023/9/27,44,地震灾害与国策,流滑是砂土液化引起的最具灾难性的场地破坏现象。由完全液化的土和盖在液化土层上面的完整土层组成的长达几十米甚至更广大的土体可能以每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沿着斜坡下滑。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中,海岸的水下流滑卷走了许多港口设施并引起海岸涌浪,造成沿海地带的次生灾害。1920年,我国甘肃地震触发了坡谷土体惊人的连续流滑。,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4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表的破坏现象之四软土震陷软土震陷虽在地震中时有发生,但是,人们研究得很少。一般软土系指水下天然沉积的饱和粘性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质上等),具有高压缩性及高孔隙比,含水量高,承载力低。我国滨海城市如天津、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区属于这一类土。软土震陷的主要特征是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增大,并从边界排出,软粘土被压密,产生沉陷或不均匀沉陷。对于工程结构来说,特别是超静定结构,不均匀沉陷引起的内力重分布可导致结构破坏乃至倒塌。,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23/9/27,4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地表破坏,2005年江西九江地震形成的地震坑,2023/9/27,47,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地基砂土液化导致的震害典型实例:1964年日本新瀉地震,2023/9/27,4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断层错动导致的震害典型实例: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23/9/27,4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薄弱层机制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23/9/27,5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薄弱层机制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土耳其Izimit地震,2023/9/27,5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底压弯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土耳其Izimit地震,2023/9/27,5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梁柱节点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23/9/27,5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梁柱节点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土耳其Izmit地震,2023/9/27,54,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柱剪切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土耳其Izmit地震,2023/9/27,5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框架填充砖墙剪切破坏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5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互通立交桥跨塌落典型实例:1971年美国San Fernando地震,2023/9/27,57,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互通立交桥跨塌落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5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互通立交桥跨塌落典型实例:1971年美国San Fernando地震(近景),双层高架桥塌落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Cypress双层高架桥上层800m长桥跨塌落,2023/9/27,5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双层高架桥塌落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Cypress双层高架桥上层800m长桥跨塌落(近景),2023/9/27,6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双层高架桥塌落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Cypress双层高架桥上层800m长桥跨塌落(近景),2023/9/27,6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细部构造缺陷导致落梁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Cypress双层高架桥因上下层铰节点构造缺陷导致上层800m长桥跨塌落。,2023/9/27,6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简支挂梁塌落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简支挂梁落梁。,2023/9/27,6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连接件破坏导致落梁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简支挂梁落梁。,2023/9/27,64,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桥墩冲切桥面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Struve Slough桥落梁后桥墩穿透桥面。,2023/9/27,6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桥墩冲切桥面典型实例:1989年美国Loma Prieta地震中,Struve Slough桥落梁后桥墩穿透桥面(近景)。,2023/9/27,6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斜交桥落梁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中,Gavin Canyon跨线斜交桥落梁。,2023/9/27,67,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公路高架桥倒塌典型实例: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神户市内一段长约500m的高架桥因18根独柱墩剪断而侧向倾倒。,2023/9/27,6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剪切破坏典型实例:1971年美国San Fernando地震,2023/9/27,6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剪切破坏典型实例: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7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7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7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破坏典型实例: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23/9/27,7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薄壁桥墩剪切破坏典型实例: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2023/9/27,74,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重力式桥墩剪切破坏典型实例: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23/9/27,7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相邻桥梁碰撞典型实例: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2023/9/27,7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斜拉桥震害典型实例:1999台湾集集地震中,集鹿斜拉桥(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出现了震害。,2023/9/27,77,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斜拉桥震害典型实例:1999台湾集集地震中,集鹿斜拉桥未张拉到位的斜拉索被拉断。,2023/9/27,78,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斜拉桥震害典型实例:1999台湾集集地震中,集鹿斜拉桥出现斜拉索颈缩现象。,2023/9/27,79,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内节点破坏典型实例:1989美国Loma Prieta地震,2023/9/27,80,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外节点破坏典型实例:1989美国Loma Prieta地震,2023/9/27,81,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百花大桥位于国道213线的百花大桥,全长约500m,距映秀镇约2公里,2004年12月建成通车,是都江堰经映秀至汶川公路上的必经之地,也是地震后重灾区映秀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该桥长50m左右的三跨连续曲线梁桥部分在地震中完全垮塌;其余未垮塌之桥墩亦多处受损,包括开裂、倾斜,甚至部分桥墩出现压碎性破坏。,2023/9/27,82,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庙子坪大桥引桥落梁,2023/9/27,83,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庙子坪大桥主桥及引桥主梁挡块破坏,2023/9/27,84,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小渔洞大桥落梁及塌落,2023/9/27,85,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小渔洞大桥盖梁宽度明显不足,2023/9/27,86,地震灾害与国策,地震灾害现象工程结构破坏,小渔洞大桥拱肋剪断,2023/9/27,87,地震灾害与国策,结构抗震设防应采用性能设计原则。即在综合考虑工程造价、结构遭遇地震作用水平、结构的重要性、耐久性和修复费用等因素下,定义结构允许的损坏程度(性能)。结构抗震设计应同时考虑强度和延性,尤其注重提高结构整体及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重视采用减隔震的设计技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对体系复杂的结构,强调进行空间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必要性。,结构震害教训,2023/9/27,88,地震灾害与国策,对桥梁结构,应重视支座的作用及其设计,同时开发更有效的防落梁装置。充分认识到按早期规范设计的旧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认识到对重要的旧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城市生命线工程遭受地震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社会后果,认识到保证城市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地震区的一切新建工程都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为此而增加一些基建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结构震害教训,2023/9/27,89,地震灾害与国策,本讲复习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地震引起的地表破坏现象有哪几种?3、工程结构主要有哪些震害现象?4、近年来结构震害的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本讲课后作业:查阅资料,论述公路桥梁震害现象、原因及其经验教训(要求:字数在一千字以上,并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