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ppt
第二十五节楚辞屈原和离骚,一、楚辞的产生,1.关于“楚辞”的名称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之所以称之为楚辞,是由于这类作品产生于楚地,它的创始人屈原以及后来的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均为楚人。楚辞,就是楚地之辞的意思。,后来汉代人竞相仿作这类作品,也都称为楚辞,于是楚辞便成为特定诗体的名称。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名为楚辞,东汉王逸以此为基础编写楚辞章句,于是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兴诗体,是它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宋人黄伯思在翼骚序中说:“屈原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楚辞和诗经的区别还在于它是不歌而诵的。因此,它在汉代又被称作赋。,湖北秭归平里屈原出生地,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楚辞的产生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它是独具特色的楚文化的结晶,与楚国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楚文化即是中原文化在南方的发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楚国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也从未中断,楚国一直在接受和吸收中原文化。春秋时期,楚国贵族就熟习诗经等华夏文化经典,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纵横游说之风更是在文化上把楚地和中原连在了一起。楚辞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楚地有着浓厚的巫文化传统,那里的风俗信巫鬼,重淫祀。九歌就是楚国巫风祭祀的歌舞,屈原将它加工改编成楚辞。这种信鬼祀神而崇奉巫风的习俗,也极大地影响了离骚等作品的抒情方式和内容,为楚辞增添了浓郁的浪漫色彩。,屈原像,楚地的民歌和音乐也别具风韵。早在春秋时期,这些作品便被称作“南音”、“南风”而表现出与北方音乐不同的特色。从保留在古籍中的一些楚地民歌来看,这些作品句式参差错落,音韵清切,句尾多用“兮”字,已具有楚辞艺术形式的一些基本特征。它们是楚辞的直接源头。,楚国地处南方,温暖湿润,山川秀美,物产富饶。楚人的语音和方言更与北方有较大区别。楚地的物产和语言为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奠定了基础。大诗人屈原在上述基础上,经过天才的艺术创造,使楚辞这种光耀千秋的新诗体,出现在楚国的大地上。,屈原的生平和作品,1、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在楚怀王时曾任左徒,颇受信任,“入则欲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又曾任“三闾大夫”之职。,在内政方,他主张变更法令;在外交方面,他主张联齐抗秦,曾出使齐国促成合纵。但怀王竟听信谗言而疏远了他。后来迫于无奈,怀王招回屈原,让他去齐国修复关系。屈原归国后也被流放于汉北。屈原既疏,群小得势,楚国政治日趋腐败。,怀王前296年囚秦而死。顷襄王继位,屈原受到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等人谗毁,竟被放逐于江南。楚国政治更加黑暗,国运危殆。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顷襄王仓惶出逃。眼见国土沦亡,生民涂炭,屈原忧愁幽思,在万分绝望中投汨罗江而死。,2、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有作品二十五篇;王逸楚辞章句,标明“屈原之所作”者为离骚等共二十五篇。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和招魂二十三篇,是屈原所作,远游、卜居、渔父等,是后人之作。,三、离骚,1、离骚的篇名和创作背景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约作于怀王末年屈原被放逐之后。司马迁和班固都认为,“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王逸则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今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就是楚国的乐曲牢商,其今义则是“牢骚”。离骚是屈原抒写悲愤的作品。,2、离骚的内容,离骚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诗人自序身世、现实以及因参与政治革新而受谗被疏的过程,抨击了楚国的黑暗现实。后一部分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诗人被疏之后的不懈求索和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