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传记阅读.ppt
,高考文言文复习 人物传记阅读,一、通读以“明”记。,(一)“明”布局。也就是要明了古代人物传记的体例结构,高考人物传记通常是节选的,篇幅有规定,不会很长,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正文、结尾。,(二)“明”手法。这个手法主要是指叙事的手法,传统传记类文字最经典的写法是横铺直叙。,一、通读以“明”记。,二、明记当“理”事。传记的正文即记“事”部分是传记的主体,利用传主生平事迹,为传主画出一条人生轨迹线以此了解传主的品格是传记的目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顺利梳理出事件呢?,理事之要点,1.理出曾公亮传中传主的事迹。,【课堂训练】,三、“析”事以“知”人。,【课堂训练】2.分析事件,归纳人物形象。,四、“扣”文以解“题”,(一)解“分析综合题”,1.题目的特点:着眼于整篇选文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概括,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作者对事件的看法和主张。2.题目的设计:选择题,四选一,三项正确,一项错误。每选项由作者的态度评价内容要点两部分组成。3.这道题目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仅可以扣文解题,同时也可以借题解文。,【方法指导】,1.比对时间。命题者故意将时间顺序颠倒、混淆。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时间,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2.比对地点和职位。比对选项中的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否与原文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3.比对人物。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件,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方法指导】,4.比对关键词。命题者故意将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干扰我们。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要认真细心比对。,5.比对添枝加叶。比对选项中是否有命题者故意添加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6.比对因果关系。命题者故意把原因和结果混淆,造成因果倒置和强加因果。,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试题分析】1.选项C 中“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2.文本中“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二者比照,“谕以指意”中关键词“谕”,是“告诉”之意,应该是“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C 项错误在于关键词误解。,(二)解“翻译题”,一、观全局,判结构1.定主谓结构。语言表达靠句子,而句子多以主谓成句,因而准确判断主谓结构并划出成分,不仅对正确翻译句子十分重要,而且也有益于与此相关的文言断句。,【方法指导】,判断出句子中的主谓结构(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主谓句1.主语“苏轼”,谓语“责”,宾语“公亮不能救正”,而宾语又是一个主谓句,主语“公亮”,谓语“不能就正”。主谓句2.主语“世”,谓语“讥”,宾语“其持禄固宠云”,宾语也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其”,谓语部分是“持禄固宠”。,温馨提示:在判断主谓句时,发现有些句式并不符合主谓结构,于是就要提防特殊句式,认真加以观察。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1.省略句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2.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2.察特殊句式。,判断出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锡宴不赴”,谓语动词是“赴”,宾语是“锡宴”,宾语前置了,那翻译的时候就必须调整语序,译成“不参加皇帝的赐宴”。“必使亲临”中介词“使”应该有宾语“之”,那么这就是一个省略句式,翻译时应该补充宾语“他”。,二、理句子,辨关系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或目的关系,或因果关系,或转折关系,或假设关系,或条件关系等。有的句子,一句一句翻译,不好译或译出笑话。只有注意到上下句之间的关系,译得合乎文意。如句子“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由三个分句构成,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转折和顺承,翻译的时候要用连词“却”和“那么”来呈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方法指导】,1.抓实词。对于实词翻译,通常有以下方法:依境定位法代入推断法课本联想法双音联想法成语联想法句式推断法语法推断法通假代入法造字推断法,二、盯局部,抠字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运用以上方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实词的意义。,(1)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虔: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解释为虔诚、恭敬根据语法推断法,“君命”是名词,所以“虔”应该是动词,那么可以译为“尊重”或是对君命不“恭敬”。,处:成语联想法。成语“处之泰然”中“处”译为“做”,此处也译为“做”。,(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语境推断法。根据前面“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可见“救正”译为“纠正弊病”单音节词换双音节词。“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2.辨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二)盯局部,抠字词,在翻译时不能忽略虚词的作用,而应辨别虚词是否有意义,其作用是什么,是要译出还是要删除,必须认真辨别。,(1)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虚词有:“也”“而”“之”“乎”。“也”表判断,可以不翻译。“而”表转折,须翻译为“却”“之”做代词,译为“这样的事”“乎”表译为语气,可以译为“吗”,找到文句中的虚词,并辨析其用法和意义。,(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5分)译文:不参加君王的赐宴,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吗?)(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译文: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计分点:责,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翻译下列句子。1.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2.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牛刀小试】,【作业】阅读2016年新课标卷陈登云传,完成相关练习。,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着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译文:(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