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重大危险源辨识.ppt

    • 资源ID:6134825       资源大小:2.75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重大危险源辨识.ppt

    第三章 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石油化工安全评价技术,主要内容,要点危险、有害因素概念、产生根源及类别;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重点危险产生的根源(两类危险源理论);石油化工工艺、设备、作业环境、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9),2,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危害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慢性)危险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突发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3,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危险有害物质、能量(第一类危险源)产生方式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或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危险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4,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危险有害物质、能量(第一类危险源)影响因素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数量;能量或有害物质意外释放强度;能量的种类或有害物质的危险性质;意外释放的能量或有害物质影响范围,5,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失控(危险有害物质、能量)(第二类危险源)影响因素人的因素:操作失误,违章作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13类)物的因素:电线绝缘破坏,管道破裂,仪表失灵,结构失效管理因素:管理缺陷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思考下列事故中的两类危险源蒸汽锅炉爆炸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伤行人,7,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依据:(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类:,8,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行为性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9,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监护失误其他,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物的因素物理性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10,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物的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1,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裂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物的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12,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环境因素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3,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地面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梯架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环境因素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4,脚手架、阶梯和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航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环境因素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其他,15,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环境因素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6,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当其他,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管理因素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17,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GB 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18,3.1 危险、危害因素根源及其分类,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事故分类标准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19,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20,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工艺设备、装置满足工艺要求,具备安全附件或防护装置,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紧急停车装置,联锁装置专业设备化工设备:强度,密封性,安全保护装置,适用性机械加工设备:磨削、前切、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定,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21,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电气设备防火防爆,用电负荷,电气安全,防雷防静电,应急用电,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性。特种机械起重机械:翻倒,超载,碰撞,基础损坏,操作失误,负载失落;厂内机动车辆:翻到,超载,碰撞,楼板缺陷,载物失落,爆炸及燃烧,乘员传送设备:夹钳,擦伤,卷人伤害,撞击伤害,22,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锅炉及压力容器分类:锅炉及有机载热体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识别:高温高压介质、承压元件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登高装置类型:梯子,脚手架,吊笼(椅),升降机(工作平台)主要危险、危害因素:设计缺陷,结构失效,人为失误,环境因素,23,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登高装置梯子,24,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登高装置脚手架,25,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登高装置升降工作平台,26,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设备或装置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包装结构,强度,防护性能;构造及封闭形式;内部防护;预留容积盛装爆炸品包装的附加危险、有害因素封闭形式,防护强度,材质,27,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作业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危险物品易燃、易爆物质有害物质刺激性物质(对人、对物)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氧化剂生产性粉尘,28,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作业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工业噪声与振动工业噪声分类: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识别:噪声源、声级、频率振动分类: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危害: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29,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作业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温度与湿度危害对人:影响体温调节、新陈代谢及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对物:热应力,材料破坏,结构失效,加速腐蚀等识别热源、发热量、热辐射强度;防护措施,温度、适度调节措施辐射,30,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远离身体躯干拿取或操纵重物;超负荷的推、拉重物;不良的身体运动或工作姿势;超负荷的负重运动;负荷有突然运动的风险;手工操作的时间及频率不合理;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工作节奏及速度安排不合理。,31,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运输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爆炸品特性敏感易爆性,遇热危险性,机械作用危险性,静电火花危险,火灾危险,毒害性危险因素识别贮存量,分类存放,装卸作业,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安全要求,作业人员素质,32,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运输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易燃液体特性易燃性,易产生静电,流动扩散性;危险因素识别整装易燃液体贮存散装易燃液体贮存整装易燃液体运输散装易燃液体运输,33,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运输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易燃物品毒害品贮存危险:危险特性防护措施,分离贮存,密封性库房: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爆措施,环境条件,应急措施运输危险:配装,公路、铁路、水路运输,34,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建筑和拆除过程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建筑过程四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伤害;拆除过程建(构)筑物坍塌,高处坠落等矿山作业材料搬运,人员滑跌或坠落,机械伤害,拖曳伤害,岩层坍塌,瓦斯和粉尘爆炸,矿井水灾,爆炸事故,其他风险因素,35,3.2 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生产过程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管理,36,3.3 重大危险源分类及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2009年3月31日发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概念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单元、临界量、重大事故、生产场所、存储区分类,37,3.3 重大危险源分类及辨识,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评价过程:分单一危险物质和多种危险物质分别进行判断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38,3.3 重大危险源分类及辨识,辨识,39,3.4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事故预防,意义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40,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1,危险物质及化学品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化学品的危害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程度;健康危害是指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燃爆危害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发生的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发光燃烧条件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42,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3,燃爆危害燃烧形式按参加燃烧反应的相态: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按可燃气体燃烧过程: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按燃烧反应进行的程度(燃烧产物):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按燃烧时是否产生火焰:火焰型燃烧和表面燃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4,燃爆危害爆炸的定义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对外作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爆炸。爆炸观象一般具有如下持征: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爆炸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发出声响;周围建筑物或装置发生震动或遭到破坏。爆炸是系统的一种非常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5,燃爆危害爆炸分类按爆炸性质: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按爆炸速度:轻爆、爆炸、爆轰按反应相:气相、液相、固相爆炸,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6,燃爆危害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烧危险性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须满足一定比例或浓度才能发生燃烧爆炸,但并非在任何比例下都能发生,而是有固定的浓度范围。在此浓度范围内,浓度不同,放热量不同,火焰蔓延速度(即燃烧速度)也不同。在混合气体中,当可燃气体浓度低于某一最低浓度或高于某一最高浓度时,火焰便不能蔓延,燃烧也不能进行。其中这一最低浓度或最高浓度称为爆炸(燃烧)下限或上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燃烧)极限。,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7,燃爆危害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的燃烧危险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8,燃爆危害液体的燃烧危险性易(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数量的蒸气存在,其浓度取决于该液体所处的温度,温度越高则浓度越大。在一定温度下,易(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在有火源条件下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当温度超过闪点一定程度时,液体蒸发出的蒸气在点燃以后足以维持持续燃烧。能维持液体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着火点(燃点)。,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49,燃爆危害液体的燃烧危险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0,燃爆危害固体的燃烧危险性分两种情况:I.简单物质:受热熔化蒸发蒸气燃烧;II.复杂物质:受热分解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分别氧化燃烧某些固态化学物质一旦点燃将迅速燃烧,例如镁,一旦燃烧将很难熄灭;某些固体对摩擦、撞击特别敏感,如爆炸品、有机过氧化物,当受外来撞击或摩擦时,很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某些固态质在常温或稍高温度下即能发生自燃。,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1,燃爆危害固体的燃烧危险性自燃及其条件自热自燃可燃固体因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化学过程而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累,使可燃物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这种现象称自热自燃。产生条件:容易产生反应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产热速度高于散热速度。,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2,燃爆危害固体的燃烧危险性自燃及其条件自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界热源作用下,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可着火燃烧,称为受热自燃。产生条件:有外界热源;具备热量积蓄的条件。,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3,燃爆危害火灾的破坏形式:蔓延,损失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爆炸的破坏形式:直接破坏(爆炸碎片):冲击波(可达数十个大气压);导致火灾、中毒和环境污染,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4,健康危害毒物的定义毒物通常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者。毒物的形态粉尘、烟尘、雾、蒸气、气体毒物分类按化学结构、用途、进入人体途径、生物作用等分类,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5,健康危害毒物的毒性指某种毒物引起机体损伤的能力,它是同进入人体内的量相联系的,所需剂量(浓度)越小,表示毒性越大。了解概念:绝对致死量(LD100或LC100)、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最小致死量(MLD或MLC)及最大耐受量(LD0或LC0)。毒物进入人体途径呼吸道(气体、烟尘、粉尘)、皮肤(脂溶性毒物)、消化道(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6,健康危害毒物的毒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刺激(皮肤、眼睛、呼吸系统);过敏(皮肤、呼吸系统);缺氧(窒息):单纯窒息、血液窒息和细胞内窒息昏迷和麻醉;全身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尘肺,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7,环境危害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化学品的产处大幅度增加,新化学品也不断涌现。人们在充分利用化学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废物,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毫无控制的随意排故及化学品其他途径的泄放,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严重污染了环境。化学品进入环境的途径事故排放;生产废物排放;人为排放;人为活动中废弃物排放,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8,环境危害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对大气的危害(破坏臭氧层(氯氟烃)、导致温室效应、引起酸雨、形成光化学烟雾);对土壤的危害(有害化学废物,土壤酸化、碱化);对水体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59,环境危害化学品环境污染控制健全立法,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重点有害化学品的环境管理;维护清洁生产,严重控制排放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加强教育,提高公众意识。,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0,危险性在石油化工生产中涉及的物质(包括原料、辅料、中间体、产品、催化剂等)的性质及危险性,对生产的安全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分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1,爆炸品概念:在外界作用下(受热、摩擦、撞击等),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分类:具有整体爆炸危险;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无重大危险;非常不敏感特性:爆炸性强,敏感度高。,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概念: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 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 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 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大于275 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分类:易燃气体、不燃气体、有毒气体特性:可压缩性、膨胀性、燃烧爆炸性,腐蚀性等。,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4,易燃液体概念: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分类:低闪点、中闪点、高闪点液体特性:易挥发性、易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毒害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5,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易燃性;可分散性和氧化性;热分解性;对撞击、摩擦的敏感性;毒害性;自燃物品:极易氧化;易分解;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酸反应强;腐蚀性或毒性强,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6,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处于高氧化状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有机过氧化物:分子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特性:强氧化性、易分解(或复分解)、敏感性、毒性和腐蚀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7,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概念: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特性:溶解性、挥发性、分散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8,放射性物品放射性物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l04 Bq/kg的物品。按其放射性大小细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放射性物品。特性:放射性、毒性,石油化工常见危险化学物质,69,腐蚀品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腐蚀率超过6.25 mm/年的固体或液体。分类:按化学性质:酸性、碱性、其他;按腐蚀性强弱:一级、二级特性:强腐蚀性;氧化性;稀释放热性,THE END,

    注意事项

    本文(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重大危险源辨识.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