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ppt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2010年7月,综合规划司,主要内容,一、规划编制思路二、规划编制基础三、形势和需求四、“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五、主要任务六、政策与建议,规划编制思路,凸显交通运输信息化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十二五”是交通运输重要的转型期,信息化规划要突出对促进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 紧密结合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化建设 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需要,为交通运输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发展保驾助航,规划编制思路,注重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以重点解决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的热点问题、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影响交通信息化发展全局性问题为抓手 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中的作用 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应用效果,以利于各单位贯彻落实,规划编制思路,以跨区域、综合性行业重大项目为牵引,形成行业信息化的整体效果和规模效益 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解决行业属地化管理与交通运输流动性、网络化特征相矛盾给监管和服务带来的问题 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信息化成果,通过整合共享和跨区域跨部门重大项目的牵引,全面推动业务协同和联动机制的建立,形成行业信息化整体效果,规划编制思路,推动交通信息产业化发展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设方面 探讨信息产业化政策,促进在交通公共信息服务方面,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 形成交通运输政府部门与社会共建共享的交通信息化氛围,“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效,根据“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示范工程和试点工程为依托,交通信息化“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监控、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在行业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规划编制基础,增强了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水平20个省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监控,部分路段实现全程监控已开通不停车收费ETC的断面数约为1110个,ETC断面覆盖率约为14%除新疆、海南和西藏外,各省(区市)均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开发了1:25万全要素全国公路电子地图、1:5万全国农村公路电子地图、257幅电子海图和2068幅港口电子平面图建成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984个,间歇式17240个建设了52个重点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重点内河水域开展了“数字航道”示范工程,规划编制基础,提升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能力27个省建设省级统一的道路运政管理系统,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在广东、甘肃、山西试点应用25个省实现了部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全国道路运输经营业户、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数据库初步建立依托入沪营运车辆联网联控专项工程,初步建立全国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交换平台部分省市开展了公路水路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信用管理系统建设水路运政管理系统在各省区逐步开发使用开展了海事信息一、二期和船舶船员“一卡通”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基础,提高了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能力以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为依托,初步实现了对全国部分公路网重点路段的视频图像、交通流数据接入和路况阻断信息的汇总分析全国沿海和重要内河水域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网络系统基本搭建完毕,共建成基站132座,22个中心,实现了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水域300总吨以上船舶监控已建成覆盖我国沿海及内河重点水域和航段的52个船舶交通管理中心、202个雷达站,实现了自动监测组织建设了水上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部分省厅已启动应急处置平台建设,规划编制基础,公众交通信息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全国所有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都建设了交通政务门户网站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全面启动,部以网站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路况等信息,部在全国23个省区市组织实施了交通信息化示范工程和推广工程均有出行信息服务港航EDI系统,电子口岸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开展部分城市开展了同城、省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部分地区探索性开展了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划编制基础,交通信息化发展保障环境有所改善交通政务内网、政务外网、行业专网的架构基本形成19个省制订了“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初步建设完成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制订了交通基础数据元集13个标准及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指南,规划编制基础,一、信息化价值核心从网络、软硬件开发购置转向更加注重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综合利用二、信息化工作重心从投资、技术方案、信息系统建设转向面向需求、应用实效和可持续发展三、信息化推进方式正由地方主导逐步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同推动为“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向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应用方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规划编制基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三个转变,一是充分发挥部对全行业交通信息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以示范、试点工程形式,有效引导和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二是突出应用实效,正确处理建设速度与发展实效的关系;三是坚持整合理念,并贯穿发展始终;四是以理念、机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开创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新局面。,规划编制基础,“十一五”取得的经验,规划编制基础,十一五:取得了经验,实现了转变 基本形成了交通信息化发展总体框架十二五:将进入整合应用、着力解决重大问题 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新阶段,形势和需求,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畅通、高效,要求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运行监测,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要求促进多种运输方式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构建绿色交通,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运行组织模式,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形势和需求,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要求提升交通应急处置的监测预警、信息传递和决策支持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要求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出行信息服务。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要求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状况,深化行业综合运行分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整合、应用、服务、效益”的发展理念,以全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重大应用为带动,使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能够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引导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化,走出一条创新高效、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全面推动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构建和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促进交通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以信息化覆盖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信息技术对各业务领域的深度融合与渗透。,覆盖全局,支撑发展,发展原则,统筹协调,业务协同,打破信息资源的部门、地域与业务分割,加强业务协同能力建设,发挥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效益。,着力加强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形成行业发展合力。,发展原则,加强对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采用差别化推进策略。,继续以“行业联动、共建共享”的有效推动模式,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示范引领,分类指导,发展原则,推进交通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推动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体系,使交通信息服务惠及全民。,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发展目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感知”系统,并通过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全网联动和协同应用,在提高运行质量、保障安全应急、强化决策支持、服务百姓出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目标,通过一批带动性强的行业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建设一个全国一体化、网络化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在方便交通运输系统用户安全、便捷出行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具体目标,建设全国一体的交通感知网络,行业运行信息监测采集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所有省(区、市)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监控,对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要路段、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货运枢纽、重点水域运行状态、环境、气象与灾害实现动态监测;完成50%以上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站建设;完成全国所有、类检测站和省级管理中心建设,实现部、省、站三级超限信息系统全国联网;实现所有“两客一危”车辆和“四客一危”船舶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初步建立公路水路客货运市场动态运行信息监测体系。,具体目标,深化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形成部、省、市三级交通数据中心体系。完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全面建成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行业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数据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数据更新及时率满足应用需求。,具体目标,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基本形成面向政府、行业和社会公众较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面向政府决策,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市场运行状态等的综合分析,基本形成科学的决策支持体系;面向行业管理,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综合性应用,基本形成业务协同的管理体系;面向社会公众与企业,全面实现交通政务信息的普遍服务,推进出行、物流等信息增值服务的产业化,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具体目标,创新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交通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基本完成交通信息标准规范框架体系的建设内容;实现交通行业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形成较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交通信息化建设与运营保障体系,增强交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引领开展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综合运输协同服务 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 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 行业运行状态监测与分析决策 交通公共信息服务,以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要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完善整合各业务领域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引领开展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以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为例,说明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提炼和建设思路:,引领开展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结合需求和现状分析与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要实现的政务目标、业务目标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标阐述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和紧迫性,重大信息化工程提炼和建设思路:,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一)存在的社会问题,近3年,全国国省干线公路交通阻断平均发生3700余起,其中突发性事件引起的占75%;平均每次拥堵时间175小时(含养护施工原因)年均拥堵和中断里程累计20万公里 影响多省的阻断事件逐年上升,年均增长30%。,1.交通拥堵和阻断出现频次高、时间长、影响范围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2.交通运输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群死群伤多发,经济损失惨重,(一)存在的社会问题,“十一五“期间(20062009年)全国水上交通运输事故1600多起,沉船近千艘;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运输船舶百万载重吨事故件数3.4起。全国公路交通事故120万起,死亡近30万人(相当于每天1架波音767飞机的定员数),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营运车辆事故万车死伤人数45人;以2009年为例,营运车辆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占同类事故总量的79%,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3.因交通拥堵和事故引起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一)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关研究表明,车速20公里比60公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多40%,拥堵情况行驶的油耗是正常匀速行驶的2倍以上,近十年,全国水上交通运输污染事故年均95起,50吨以上化学品泄漏事故23起。04年“12.7珠江口伊轮娜碰撞泄油”事故溢油1200吨,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3.因交通拥堵和事故引起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一)存在的社会问题,05年京沪高速危险品车辆液氯泄露造成29人死亡,350人受伤,3个村的3000村民被迫疏散、飞禽走兽一夜之间全部死亡,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影响正常经济社会活动秩序,易激化社会矛盾 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问题的影响和后果归结为:,(一)存在的社会问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交通运输部“三定”规定,交通运输部职责中涉及安全的有5大职责:公路路网水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保通抢通工作 国家重点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组织工作 水上船舶交通安全监管和交通事故救助工作 水上防治船舶污染工作 交通运输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二)社会问题成因分析,上述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复杂,除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发展过程中的总量不足、路网水网结构不尽合理、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发展不协调等原因外,管理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无论路网水网如何发达,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高效绿色都离不开高质量的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1、管理手段落后 公路网和内河航道有效监控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有限,难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给路网和通航管理及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2、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不到位 营运性车辆和从业人员增速较快,尚未实现全面动态监控,疲劳驾驶、超限运输、非法营运、车辆非法改装现象还普遍存在,安全与诚信监管缺乏信息支持,(二)社会问题成因分析,管理问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3、分割的体制管理掣肘 属地化分割的交通管理模式与交通运输的流动性、网络化特征的矛盾,导致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信息沟通不畅,如事故、拥堵、天气、养护施工等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影响了合理养护计划、保畅措施和疏导方案的制订4、联动机制尚未建立 尚未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联动机制,当跨区域事故和大范围拥堵发生后,难以使多部门、多区域统一指挥、协调联动,有序、高效的应对,并及时为周边出行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诱导信息服务,(二)社会问题成因分析,管理问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三)解决途径,1、建设路网、航道网运行状况实时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拥堵、安全等事故隐患,尽早采取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及影响程度,提高路网、航道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2、建设跨区域联网执法(路政、运政和海事)、重点运输车船的动态跟踪、运输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等系统,以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对人员和装备的强制安全检查和监督,从源头控制,降低群死群伤和环境污染等事故,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三)解决途径,3、建立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安全管理业务协同,实现突发事件的联动处置,增强抢通、保运、救助、船舶防污染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事故损失,缩短拥堵时间和拥堵里程4、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行业安全运行状态综合评估,优化行业安全管理策略,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同时,通过数据挖掘,为优化路网结构提供决策支持,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三)解决途径,3、建立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安全管理业务协同,实现突发事件的联动处置,增强抢通、保运、救助、船舶防污染应急处理能力,减少事故损失,缩短拥堵时间和拥堵里程4、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系统,实现行业安全运行状态综合评估,优化行业安全管理策略,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同时,通过数据挖掘,为优化路网结构提供决策支持,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四)效果目标(到“十二五”末),缓解交通主要干线拥堵情况,降低拥堵时间,减少拥堵里程,跨省路网和内河航道拥堵事件发生次数明显下降,能耗和尾气排放量有效降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发生率有所下降,由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畅通高效运行,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1.重点掌控全国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重要路段、特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大型客货运枢纽的运行状态、环境条件、灾情状况,实现公路交通安全风险的预警和科学管控,预防大范围交通拥堵和事故灾难的发生2.全面掌控全国沿海重点水域及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的交通状态、船舶污染情况,实现对沿海进出港航道、内河高等级航道状况监测、对外开放港口保安联控、水路交通安全风险预警和科学管控,预防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干线航道交通拥堵事件的发生,(四)效果目标(到“十二五”末),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四)效果目标(到“十二五”末),3.实现对全国营运车辆、船舶、驾驶员、船员、运输企业相关资质的联网管理,对“两客一危”车辆和“四客一危”船舶的安全技术状态和运行状况的动态跟踪,对运输企业、驾驶员、船员、船舶的违章行为联网稽查和诚信信息管理,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协同监管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4.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应急状态下的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区域联动、高效服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灾害损失和影响范围。,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系统,1.完善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重要区段联网监控系统、重点营运车辆和船舶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加强交通运输系统动态信息采集和实时监测2.建设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基本建成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经营业户、从业人员等行业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满足行业内外信息的交换与共享需求3.建设全国道路运政联网管理系统,水路运政联网管理系统,公路网运行安全管理系统,船舶航行安全管理系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应急处置与服务系统,(五)系统建设目标,政策与建议,加强规划统筹和执行力度组织编制本地区、本部门信息化发展规划,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规划的实施部将组织开展行业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多渠道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研究制定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科技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交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发展落后地区给予倾斜性资金支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信息化投入比例建立常态化的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渠道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政策与建议,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组织制定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研究设立信息化后评价专项资金,注重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前沿研究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各重点领域的应用研究,在拓展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模式、提升应用水平方面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