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ppt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二、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1)概念: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2)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2出生率和死亡率,研究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研究意义:对于预测未来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5性别比例,意义: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破坏害虫种群的 正常性别比例,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例1: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及迁出率ABC D,D,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解,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譬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此外,种群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关。,提醒:,(2)曲线图图解析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练习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 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 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 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原因是生殖年龄 和个体数,D,(人与一般动物不同,影响其出生率的因素除了自身的生理基础,、生殖年龄等,社会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如人的生育观念和计划生育制度等。),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提醒:,练习2: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P190创新设计,解析本题考查了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及应用。有害动物在繁殖初期或幼龄时控制最有效,也就是说在种群密度较小时控制最有效;图示揭示了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但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可自行有效地进行调控人口密度,因此不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种群密度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可用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在K/2时捕捞鱼类有利于可持续生产,但要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则在K时更为合适。,二、“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前提条件(判断依据)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条件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外来物种入侵早期阶段;无环境阻力状况。,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2)公式:NtN0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若1,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1,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1,种群数量不变,为稳定型种群)。,(1)种群数量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4.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补充: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2)快速增长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率达到最高。(3)稳定期(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而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长,种群实际增长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仍是呈锯齿状波动。,练习3:,P189创新设计:突破2,练习4:,P190创新设计:典例2,P192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