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ppt

    • 资源ID:6122227       资源大小:1.61MB        全文页数:2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ppt

    STT-YNZK-XC2017年06月,第二篇 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章 地表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参照标准:1.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3.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一.适用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二.术语和定义三.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四.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五.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六.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七.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第一讲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项目,旬、月报水质评价中,必须参与评价项目: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9项。当其他项目有超过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时,应参加评价。季、期和年度评价项目:河流、湖库水质评价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规定的除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粪大肠菌群4项以外的20项。若监测项目不全时,以上规定的9项参加评价。项目少于9项时,监测结果不足以反映水体水质状况,不作评价。总氮和总磷不参加水质类别的评价,只作为评价水体营养状态的指标;粪大肠菌群不参加水质类别的评价,只作为评价水体卫生状况的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水质类别各类水质类别比例(%)达到类水质标准百分率(%)最大超标倍数断面超标率(%)主要污染项目 按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标准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时段和频次,评价时段 一般可分旬、月、水期、季度、年度评价。评价数据的频次 旬报、月报等对水质进行短期评价时,可采用一次监测的数据评价;旬内、月内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评价。季度评价、水期评价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的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年度评价应采用6次以上(含6次)的监测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每个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是根据评价时段内该断面的水质评价项目中类别最高的一项来确定。描述断面的水质类别时,使用“符合”或“劣于”等词语。,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河段水质类别 城市河段设置有2个以上监测断面时(如: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确定河段的水质类别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即将河段各个断面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分别进行算术平均,其中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即为该河段的水质类别。,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类别当河流、水系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在断面类别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断面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水系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水系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表征评价河流、水系的水质状况;当河流、水系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则直接指出各个断面的水质类别。河流、水系不作整体水质类别的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类别评价,湖泊、水库水质类别湖泊、水库的水质类别评价采用平均水质类别法,即将湖(库)的各个点位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分别进行算术平均,其中污染最重的项目所达到的水质类别即为该湖(库)的水质类别。对于大型湖泊、水库,亦可分不同的湖(库)区分别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达类水质标准评价,断面达到类水质标准百分率()断面水质达标百分率是对单个监测断面达标情况的分析,在多次监测中达到类水质的次数占总监测次数的百分比。河流、水系水质达标率()评价方法采用断面比例法,即评价河流、水系达类标准断面数占监测断面数之百分比。,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定性评价,在描述断面水质状况时,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定性评价,在描述河流、水系整体水质状况时,按照断面类别比例计算出各水质类别所占的百分比。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定性评价,河流、水系主要水质类别的确定 当河流、水系的某一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60,则称河流、水系以该类水质为主。当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若类,或类水质断面比例大于或等于70,则称河流、水系以类水质或类水质为主。除此之外,不指出主要水质类别。,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断面、河流、水系水质为“优”和“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确定了主要污染项目的同时,应在项目后标注浓度最大值超过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最大超标倍数,如CODMn(1.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断面(点位)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水质评价中,将水质超过类标准的项目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河流、湖库、水系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将水质超过类标准的项目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断面水质比较 分析河流、水系中不同监测断面的某项目污染状况可直接用其浓度值或断面达标频率(指达到类标准的次数百分比)进行比较;河流、水系间水质比较(1)断面达标率(指达到类标准的断面百分比)(2)河流、水系断面平均综合指数,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基本要求 进行同一水体、河流、水系与前一时段、前一年度同期或多时段趋势比较时,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1)评价时选择的监测项目必须相同;(2)评价时选择的断面基本相同;(3)定性评价必须以定量评价为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断面单因子浓度平均值比较(主要是为断面浓度变化趋势定性描述打基础)断面达标频率比较(指达到类标准的次数)河流、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主要是为河流、水系水质变化趋势定性描述打基础)两时段比较不用综合指数法,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定性分析 在定量变化趋势评价的基础上,对两个时段或多个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和变化的程度进行评价,用以下术语来描述变化的特征:无明显变化变 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减轻或加重,水质好转或 下降 显著变化:包括水体污染程度显著减轻或显著加重,水质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两时段断面浓度变化趋势评价(1)当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小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浓度无明显变化;(2)当指标浓度值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大于或等于20时,且没有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好转或恶化;(3)当指标浓度值的升高或降低的幅度使该指标的水质类别发生了变化,则可以说明该指标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两时段的河流、水系水质变化趋势评价对河流、水系的水质在不同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以断面类别比例的变化为依据,对照定性评价的规定,按下述方法评价。(1)当水质状况等级不变时,则评价为无明显变化;(2)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一级变化时,则评价为好转或恶化;(3)当水质状况等级发生两级以上(含两级)变化时,则评价为显著好转或显著恶化。,地表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分析断面、河流或水系在连续多时段的水质变化趋势,评价水质是否有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应对评价指标(如项目浓度、综合污染指数等)与时间序列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检验秩相关系数和斜率的的显著性意义,从而确定其是否有变化和变化的程度。变化趋势应用折线图来表征。推荐常用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地表水水质变化原因分析,当评价对象的水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对引起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建议。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直接影响因素,如水情变化、排污量变化等;间接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变化、污染治理投资等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水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决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湖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指标: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国家环保总局正在制定相应标准,待标准正式颁布后,按新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混合区和过渡区不作达标评价。,功能区评价按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应的标准和相关标准执行。l自然保护区执行类标准;l饮用水源执行类标准;l渔业用水执行类标准;l工业用水执行类标准;l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执行标准;l一般娱乐用水执行类标准;l农业用水执行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单个功能区达标评价 l评价单个功能区达标时,先评价功能区内每个监测断面是否达标,每次监测项目中有一项不达标则该次不达标;l年度评价时,断面达标频次等于或大于80%时,该断面达标;l每个功能区中全部监测断面或点位达标则该功能区达标。河流、湖泊、水库功能区达标评价 l河流、湖泊、水库中达标功能区的个数占该水体功能区总个数的百分比为该河流、湖库的功能区达标率。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l城市所有地表水功能区达标个数占全部功能区的90%以上,该城市地表水功能区达标。,水环境功能区内断面(点位)及功能区达标时,不评价主要污染项目。确定了主要污染项目的同时,应在项目后标注其最大超标倍数,如CODMn(1.2)。断面(点位)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 水环境功能区内断面(点位)评价中,断面(点位)超过规定的功能区标准的项目为超标项目;将超标项目按其断面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断面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功能区主要污染项目的确定方法水环境功能区评价中,超过规定的功能区标准的项目为超标项目;将超标项目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项目。,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不同时段比较 在对水环境功能区不同时段定量比较时直接指出功能区达标比例增加(上升)或减少(下降)的百分点数值或图表表征,以说明达标比例的变化情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一、前 言二、范 围三、引用标准四、定义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七、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八、流域监测九、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十、应急监测十一、监测数据整理、处理与上报十二、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十三、资料整编,第二讲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一、前 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流域监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污水流量计量方法、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资料整编等内容。本规范还规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的基本方法。,二、范 围,本规范适用于对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的水质监测,包括向国家直接报送监测数据的国控网站、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市(地)级、县级控制断面(或垂线)的水质监测,以及污染源排放污水的监测。,三、引用标准,GB 681686 水质 词汇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299791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 1299891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 1299991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458193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 5017993 河流流量测量规范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排放口(源)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引用标准,HJ/T 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卫生部 卫法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ISO 5551: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稳流测量的稀释法 第一部分 恒流注射法ISO 5552: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稳流测量的稀释法 第二部分 积分法ISO 5553:1987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稳流测量的稀释法 第三部分 恒流积分法和放射示踪剂积分法ISO 748:1979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速度面积法ISO 1070:1973 明渠中液流的测量 斜速面积法,四、定 义,潮汐河流:指受潮汐影响的入海河流。水质监测:指为了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系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对水的各种特性指标取样、测定,并进行记录或发出讯号的程序化过程。流域:指江河湖库及其汇水来源各支流、干流和集水区域总称。流域监测:指全流域水质及向流域中排污的污染源监测。水污染事故:一般指污染物排入水体,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以及环境带来紧急危害的事故。瞬时水样: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四、定 义,混合水样等比例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等时混合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四、定 义,采样断面:指在河流采样时,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等。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能够提供水环境背景值的断面。对照断面:指具体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能够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的断面。控制断面:指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的断面。消减断面:指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程度混合,污染物受到稀释、降解,其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降低的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四、定 义,入海口:指河流注入海洋的河段。入河排污口:指向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排放污水的直接排污口,包括支流、污染源和市政直接排污口。自动采样:指通过仪器设备按预先编定的程序自动连续或间歇式采集水样的过程。比例采样器:是一种特殊的自动水质采样器,它所采集的水样量可随时间或流量成一定比例,即能用任一时段所采混合水样来反映该时段的平均浓度的水质采样器。油类:指矿物油和动植物油脂,即在pH2 能够用规定的萃取剂萃取并测量的物质。排污总量:指某一时段内从排污口排出的某种污染物的总量,是该时段内污水的总排放量与该污染物平均浓度的乘积、瞬时污染物浓度的时间积分值或排污系数统计值。,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地表水监测断面的布设 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监测断面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须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口断面。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对水系源头)或入境断面(对过境河流)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若干)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在各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有足够长度(至少10km),还应设消减断面。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1 个监测断面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流域同步监测中,根据流域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目标确定监测断面(见第8 章流域监测)。河道局部整治中,监视整治效果的监测断面,由所在地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应急监测断面布设见第9 章。入海河口断面要设置在能反映入海河水水质并临近入海的位置。,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断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断面的设置方法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要求:基本上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远离城市居民区、工业区、农药化肥施放区及主要交通路线。原则上应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如选定断面处于地球化学异常区,则要在异常区的上、下游分别设置。如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则设在水土流失区的上游。,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入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应设置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控制断面用来反映某排污区(口)排放的污水对水质的影响。应设置在排污区(口)的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控制断面的数量、控制断面与排污区(口)的距离可根据以下因素决定:主要污染区的数量及其间的距离、各污染源的实际情况、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其它水文特征等。此外,还应考虑对纳污量的控制程度,即由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应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如某河段的各控制断面均有五年以上的监测资料,可用这些资料进行优化,用优化结论来确定控制断面的位置和数量。,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出境断面用来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因此应设置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如在此行政区域内,河流有足够长度,则应设消减断面。消减断面主要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净化情况,应设置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内主要河流的干流、一、二级支流的交界断面,这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点断面。,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其它各类监测断面a.水系的较大支流汇入前的河口处,以及湖泊、水库、主要河流的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b.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的交界处应设置出境断面和入境断面。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d.对流程较长的重要河流,为了解水质、水量变化情况,经适当距离后应设置监测断面。e.水网地区流向不定的河流,应根据常年主导流向设置监测断面。f.对水网地区应视实际情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其控制的径流量之和应不少于总径流量的80%。,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g.有水工建筑物并受人工控制的河段,视情况分别在闸(坝、堰)上、下设置断面。如水质无明显差别,可只在闸(坝、堰)上设置监测断面。h.要使各监测断面能反映一个水系或一个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断面的确定应在详细收集有关资料和监测数据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将优化结果与布点原则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出决定。i.对于季节性河流和人工控制河流,由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这些河流监测断面的确定、以及采样的频次与监测项目、监测数据的使用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定。,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潮汐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a.潮汐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与其它河流相同,设有防潮桥闸的潮汐河流,根据需要在桥闸的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b.根据潮汐河流的水文特征,潮汐河流的对照断面一般设在潮区界以上。若感潮河段潮区界在该城市管辖的区域之外,则在城市河段的上游设置一个对照断面。c.潮汐河流的消减断面,一般应设在近入海口处。若入海口处于城市管辖区域外,则设在城市河段的下游。d.潮汐河流的断面位置,尽可能与水文断面一致或靠近,以便取得有关的水文数据。,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湖泊、水库监测垂线的布设a.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b.湖(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水体类别设置监测垂线。c.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d.监测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一般与河流的规定相同,但对有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应作水温、溶解氧的探索性试验后再定。e.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应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选定的监测断面和垂线均应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并在地图上标明准确位置,在岸边设置固定标志。同时,用文字说明断面周围环境的详细情况,并配以照片。这些图文资料均存入断面档案。断面一经确认即不准任意变动。确需变动时,需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重作优化处理与审查确认。,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点位的确定在一个监测断面上设置的采样垂线数与各垂线上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1 和表2,湖(库)监测垂线上的采样点的布设应符合表3。,表1 采样垂线数的设置,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有明显水流处,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点位确定,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表2 采样垂线上的采样点数的设置,采样点位确定,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水深处,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表3 湖(库)监测垂线采样点的设置,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 确定采样频次的原则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水文要素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等实际情况,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每月至少采样一次。国控水系、河流、湖、库上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的采样,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采集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样。如某必测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定无新增排放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每年可采样一次进行测定。一旦检出,或在断面附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现有污染源有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国控监测断面(或垂线)每月采样一次,在每月5 日10 日内进行采样。,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频次与采样时间遇有特殊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随时增加采样频次(见第10 章“应急监测”)。在流域污染源限期治理、限期达标排放的计划中和流域受纳污染物的总量削减规划中,以及为此所进行的同步监测,按第8 章“流域监测”执行。为配合局部水流域的河道整治,及时反映整治的效果,应在一定时期内增加采样频次,具体由整治工程所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水样采集 采样前的准备确定采样负责人b.制定采样计划c.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方法a.采样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瓶。.直立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b.采样数量c.加入保存剂d.油类采样,单层采水器:,直立式采水器(有机玻璃采水器):,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e.注意事项.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采样时应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必要时使用定位仪(GPS)定位。.认真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用签字笔或硬质铅笔在现场记录,字迹应端正、清晰,项目完整。各省可按表131的格式设计全省统一的记录表。.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并将此现场情况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并且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12L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测定水温、pH、DO、电导率、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测定湖库水的COD、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总氮、总磷时,水样静置30min后,用吸管一次或几次移取水样,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50mm以下位置,再加保存剂保存。.测定油类、BOD5、DO、硫化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要单独采样。,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水质采样记录表a.水温:用经检定的温度计直接插入采样点测量。深水温度用电阻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量。温度计应在测点放置57min待测得的水温恒定不变后读数。b.pH 值:用测量精度为0.1的pH计测定。测定前应清洗和校正仪器。c.DO:用膜电极法(注意防止膜上附着微小气泡)。d.透明度:用塞氏盘法测定。e.电导率:用电导率仪测定。f.氧化还原电位:用铂电极和甘汞电极以mV 计或pH 计测定。,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g.浊度:用目视比色法或浊度仪。h.水样感官指标的描述:颜色:用相同的比色管,分取等体积的水样和蒸馏水作比较,进行定性描述。水的气味(嗅)、水面有无油膜等均应作现场记录。i.水文参数:水文测量应按GB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进行。潮汐河流各点位采样时,还应同时记录潮位。j.气象参数:气象参数有: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等。,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水样的保存及运输凡能做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水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水样的保存及运输凡能做现场测定的项目,均应在现场测定。水样运输前应将容器的外(内)盖盖紧。装箱时应用泡沫塑料等分隔,以防破损。箱子上应有“切勿倒置”等明显标志。同一采样点的样品瓶应尽量装在同一个箱子中;如分装在几个箱子内,则各箱内均应有同样的采样记录表。运输前应检查所采水样是否已全部装箱。运输时应有专门押运人员。水样交化验室时,应有交接手续。,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熟知水样固定、保存、运输条件。采样断面应有明显的标志物,采样人员不得擅自改动采样位置。用船只采样时,采样应位于下游方向,逆流采样,避免搅动底部沉积物造成水样污染。采样人员应在船前部采样,尽量使采样器远离船体。在同一采样点上分层采样时,应自上而下进行,避免不同层次水体混扰。,采样时除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油类、DO、BOD、有机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要先用采样水荡洗采样器与水样容器23次,然后再将水样采入容器中,并按要求立即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贴好标签。应使用正规的不干胶标签。每批水样,应选择部分项目加采样现场空白样,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每次分析结束后,除必要的留样外,样品瓶应及时清洗。水环境例行监测水样容器和污染源监测水样容器应分架存放,不得混用。各类采样容器应按测定项目与采样点位,分类编号,固定专用。,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底质的监测点位和采样底质样品的监测主要用于了解水体中易沉降,难降解污染物的累积情况。底质样品的采集采样点a.底质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正下方。当正下方无法采样时,可略作移动,移动的情况应在采样记录表上详细注明。b.底质采样点应避开河床冲刷、底质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表层底质易受搅动之处。c.湖(库)底质采样点一般应设在主要河流及污染源排放口与湖(库)水混合均匀处。,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量及容器 底质采样量通常为1kg2kg,一次的采样量不够时,可在周围采集几次,并将样品混匀。样品中的砾石、贝壳、动植物残体等杂物应予剔除。在较深水域一般常用掘式采泥器采样。在浅水区或干涸河段用塑料勺或金属铲等即可采样。样品在尽量沥干水份后,用塑料袋包装或用玻璃瓶盛装;供测定有机物的样品,用金属器具采样,置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证磨口塞能塞紧。,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底质采样质量保证底质采样点应尽量与水质采样点一致。水浅时,因船体或采泥器冲击搅动底质,或河床为砂卵石时,应另选采样点重采。采样点不能偏移原设置的断面(点)太远。采样后应对偏移位置作好记录。采样时底质一般应装满抓斗。采样器向上提升时,如发现样品流失过多,必须重采。,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记录及样品交接样品采集后要及时将样品编号,贴上标签,并将底质的外观性状,如泥质状态、颜色、嗅味、生物现象等情况填入采样记录表。采集的样品和采样记录表运回后一并交实验室,并办理交接手续。,五、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污染源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布设原则第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第二类污染物采样点位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进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采样点位应根据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采样点的布设a.对整体污水处理设施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的入口和污水设施的总排口设置采样点。b.对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监测时,在各种进入处理设施单元污水的入口和设施单元的排口设置采样点。,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点位的登记必须全面掌握与污染源污水排放有关的工艺流程、污水类型、排放规律、污水管网走向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采样点位。排污单位需向地方环境监测站提供废水监测基本信息登记表。由地方环境监测站核实后确定采样点位。,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采样点位的管理采样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采样点位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应执行GB15562.11995 标准。经设置的采样点应建立采样点管理档案,内容包括采样点性质、名称、位置和编号,采样点测流装置,排污规律和排污去向,采样频次及污染因子等。采样点位的日常管理经确认的采样点是法定排污监测点,如因生产工艺或其它原因需变更时,由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站重新确认。排污单位必须经常进行排污口的清障、疏通工作。,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采样频次 监督性监测地方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 次,如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列为年度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增加到每年2 次4 次。因管理或执法的需要所进行的抽查性监测或对企业的加密监测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企业自我监测工业废水按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个生产日至少3 次。对于污染治理、环境科研、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等工作中的污水监测,其采样频次可以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另行确定。,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排污单位为了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加密监测:周期在8h 以内的,每小时采1 次样;周期大于8h 的,每2h 采1 次样,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3 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根据加密监测结果,绘制污水污染物排放曲线(浓度时间,流量时间,总量时间),并与所掌握资料对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据此确定企业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根据管理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性监测时,也按此频次采样。,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排污单位如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能正常运转使污水能稳定排放,则污染物排放曲线比较平稳,监督监测可以采瞬时样;对于排放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不稳定排放污水,要根据曲线情况分时间单元采样,再组成混合样品。正常情况下,混合样品的单元采样不得少于两次。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浓度甚至组分都有明显变化,则在各单元采样时的采样量应与当时的污水流量成比例,以使混合样品更有代表性。,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污水采样方法 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自动采样自动采样用自动采样器进行,有时间比例采样和流量比例采样。当污水排放量较稳定时可采用时间比例采样,否则必须采用流量比例采样。所用的自动采样器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水采样器技术要求(待定)。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 时,应在表层下1/4 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或等于1m 时,在水深的1/2 处采样。,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注意事项a.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b.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c.用于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d.在选用特殊的专用采样器(如油类采样器)时,应按照该采样器的使用方法采样。e.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表中应有以下内容:污染源名称、监测目的、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它有关事项等。具体格式可由各省制定。f.凡需现场监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监测。其它注意事项可参见地表水质监测的采样部分。,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污水样品的保存、运输和记录污水样品的组成往往相当复杂,其稳定性通常比地表水样更差,应设法尽快测定。保存和运输方面的具体要求参照 地表水样的有关规定执行。采样后要在每个样品瓶上贴一标签,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和保存方法等。,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排污总量监测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原则a.污染源的污水排放渠道,在已知其“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用瞬时流量代表平均流量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允许时(小于10%),则在某一时段内的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的时间即为该时段的流量。b.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时间”排放曲线虽有明显波动,但其波动有固定的规律,可以用该时段中几个等时间间隔的瞬时流量来计算出平均流量,则可定时进行瞬时流量测定,在计算出平均流量后再乘以时间得到流量。c.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时间”排放曲线,既有明显波动又无规律可循,则必须连续测定流量,流量对时间的积分即为总流量。,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流量测量方法a.污水流量计法:污水流量计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污水流量计技术要求。b.其它测流量方法:.容积法.流速仪法.量水槽法.溢流堰法c.如污水为管道排放,所使用的电磁式或其它类型的流量计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平均浓度的确定污染物排放单位的污水排放渠道,在已知其“浓度时间”排放曲线波动较小,用瞬时浓度代表平均浓度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容许时(小于10%),在某时段内的任意时间采样所测得的浓度,均可作为平均浓度。如“浓度时间”排放曲线虽有波动但有规律,用等时间间隔的等体积混合样的浓度代表平均浓度所引起的误差可以容许时,可等时间间隔采集等体积混合样,测其平均浓度。如“浓度时间”排放曲线既有波动又无规律,则必须以“比例采样器”作连续采样。即确定某一比值,在连续采样中能使各瞬时采样量与当时的流量之比均为此比值。以此种“比例采样器”在任一时段内采得的混合样所测得的浓度即为该时段内的平均浓度。,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总量控制项目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项目如COD、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汞、铅、镉和砷等,要逐步实现等比例采样和在线自动监测。,六、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的确定原则选择国家和地方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选择对人和生物危害大、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选择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所选监测项目有“标准分析方法”、“全国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污染源的特征和水环境保护功能的划分,酌情增加某些选测项目;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监测条件的改善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可酌情增加某些污染源和地表水监测项目。,

    注意事项

    本文(水与废水监测技术规范.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