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放射性疾病.ppt
1,放 射 性 疾 病,2,放射性疾病的分类,1、依据射线作用于机体的途径不同可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射线由体外作用于机体)、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或皮肤或伤口进入体内而引起的疾病)和内、外混合照射所致的放射病。2、依据射线作用的范围可分为全身性损伤(指全身较均匀的照射引起的损伤)和局部损伤(指局部照射引起的损伤)。,3,放射性疾病的分类,3、依据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放射病(一次或短时间内几次接受大剂量照射而引起的损伤)和慢性放射病(较长时间内机体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作用而引起的损伤)。4、依照疾病临床症候来分,又可分为骨髓型(造血型)、胃肠型和脑型。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胃肠型和脑型之间还存在着心血管型。,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种类,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5,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定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机体一次或短期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平时,核设施、放射治疗、工业生产和核科研工作等,由于操作失误或仪器控制失灵,人员可能受到大剂量照射;在核战时期,受到核武器袭击,可能有大量的人员受到早期核辐射或放射性落下灰作用,可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6,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临床分型:骨髓型 肠型 脑型,7,外照射急性放射病,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是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四度。,8,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肠型急性放射病(intestin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假缓期和极期三阶段病程的严重的急性放射病。,9,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脑型急性放射病(cerebr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是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严重的急性放射病,10,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分度),轻度:受剂量12Gy,症状较轻,临床分期不明显,血液系统仅表现为轻度的造血障碍,病情预后良好。中度:受照剂量24Gy,病程分期较明显,血液系统出现明显的造血障碍。极期可出现出血、感染和脱发等表现,经治疗大多数伤员预后良好。,11,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分度),重度:受剂量46Gy,症状严重,病程分期明显,可发生严重的造血障碍,极期有发烧、严重感染和出血,部分伤员可出现水、电解质和物质代谢的失调,精神萎靡、衰竭。积极治疗多数可治愈。极重度:受剂量610Gy,初期症状出现早且严重,假愈期短暂即进入极期,高热、严重感染、皮肤粘膜和脏器广泛出血;水、电解质和物质代谢严重失调,出现全射衰竭及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救治,预后不良。,12,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程度和各期不同特点,尽早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13,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轻度: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采取对症处理,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对症状较重或早期淋巴细胞数较低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给予妥善治疗。中度和重度: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并针对各期不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初期:镇静、脱敏止吐、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尽早使用抗辐射药物。,14,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中度和重度:假愈期:有指征(白细胞总数低于3.0109/L,皮肤粘膜出血)地预防发生 使用抗菌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预防出血,保护造血功能。当白细胞总数低于2.0109/L、血小板数低于50109/L时,及早使用造血生长因子,也可输注经射线照射的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悬液。,15,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中度和重度:极期:根据细菌学检查或对感染源的估计,积极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消毒隔离措施要严密,根据需要和可能使用层流洁净病室。控制出血,减轻造血损伤,输注经射线照射的新鲜全血或血小板悬液。纠正水电解质率乱。注意防止肺水肿。恢复期:强壮治疗,促进恢复。,16,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极重度:可参考重度的治疗原则。但要特别注意尽早采取抗感染、抗出血等措施。及早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保留导管插管,持续输液,积极缓解胃肠和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防治肠套迭。在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要注意霉菌和病毒感染的防治。一般对受照9Gy以上的病人,可考虑骨髓移植。,17,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定义: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18,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临床表现:1、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心悸、多汗和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并非慢性放射病所特有,但这类症状的消长与接受剂量大小密切相关。2、体征:神经系统:腱反射、腹壁反射表现为亢进或减弱或不对称,舌、手指出现震颤、闭目难立试验和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等。,19,外照射慢性放射病,临床表现:2、体征:晶体:晶体可发生混浊,剂量愈大,潜伏期愈短,混浊的程度愈重。晶体混浊的特点:混浊常发生在后极后囊下皮质部,早期呈细点状排列伴有空泡,病情进展可呈盘状向深层扩展,延伸呈宝塔形,形成放射性白内障。皮肤及附属器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脱毛发、手足多汗,继之发展为无汗等改变。,20,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实验室检查:1、血液系统:外周血象的变化早于骨髓变化,多数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其原因为:射线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破坏增加,骨髓释放到外周血液的粒细胞减少所造成。分类:中性减少,淋巴、嗜酸、嗜碱和单核相对增高。血小板和红细胞早期变化不明显,病情发展也可出现减少。,21,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实验室检查:2、骨髓象变化:早期不明显,病情进展,可出现损伤与修复同时交错存在的现象,表明机体有一定的防御和修复机能,但继续接受接受较大的超剂量照射后,骨髓难以出现真正的修复。3、染色体和微核的改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是放射损伤敏感指标之一。大剂量照射该指标可视为“生物剂量计”,慢性放射损伤可出现染色体畸变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