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基本病理变化.ppt
1,第三节 常见基本病理变化,一、疾病概论及病理过程、并发症与伴同疾病的概念(一)疾病概论,2,1.疾病的概念(1)什么是健康?Health indicates not only without any evidence of disease,but also a 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 physically,psychologically and socially.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美状态。,3,生理健康:基本心理健康:激素抵抗力强壮体魄道德健康:按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发现:贪污受贿:癌症、脑出血、心脏病 品行善良,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心理平衡,身心健康。,4,(2)什么是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处于非病、非健康,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诱发病状态),5,6,上网时间越长,亚健康发生率越高,7,每天吸烟520支,发生率达33.33;发生率其他人,不吃早饭,熬 夜,缺乏运动,8,亚健康,健康,疾病,9,(3)什么是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下,机体自稳调节发生紊乱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换言之,在一定条件下,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机体出现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临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10,机体,流感病毒,劳累、受凉,呼吸道上皮C增生、坏死、粘膜充血、水肿(损伤性反应)免疫反应增强(抗损伤性反应),症 状,11,2.疾病的原因,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的科学,12,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导致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变化的因素。(必要因素)有病因,并不一定会发生疾病,13,病因的分类,生物性因素:最常见包括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病原体致病力强弱、数量、侵袭力、毒力、逃避或抵抗宿主攻击能力,14,物理因素:包括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噪声等;特点只引起疾病潜伏期较短(除紫外线、电离辐射外)对器官的致病作用无选择性,15,烫 伤,潜水员病,16,化学性因素:包括强酸、碱、化学毒物或动植物毒性物质特点:选择性损伤(CCl4、巴比妥类);整个发病过程起作用,但入体后,致病性常改变;致病作用:性质、剂量、作用部位、整体功能状态;潜伏期较短。,17,河 豚,18,“反应停”所致的儿童“海豹胎”,19,营养性因素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过剩,基本物质营养素微量元素,20,21,高糖、高脂饮食,氟牙症,22,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分子病(血友病)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遗传易感性(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癌症、糖尿病),23,先天性因素损害正常胎儿发育的因素(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可遗传,也可不遗传风疹病毒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不遗传)先天性聋哑、先天性愚型等(遗传),24,免疫因素超敏反应(变态反应)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25,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应激性溃疡高血压,26,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27,结核杆菌,条件,28,诱因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也属于一种条件。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是针对具体疾病而言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寒 冷,冻 伤,感冒关节炎,(病因),(条件),29,3.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30,疾病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疾病时稳态的紊乱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31,疾病时稳态的紊乱,正常机体主要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能够维持各器官系统机能和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的动态稳定性,这就是自稳调节控制下的自稳态或称内环境稳定。正常机体的血压、心率、体温、代谢强度、腺体分泌,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状态以及内环境中各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的浓度、体液的pH等等,往往有赖于两类互相拮抗而又互相协调的自稳调节的影响而被控制在一个狭隘的正常波动范围。这是整个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的。,32,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就是病因通过其对机体的损害性作用而使体内自稳调节的某一个方面发生紊乱,而自稳调节任何一个方面的紊乱,不仅会使相应的机能或代谢活动发生障碍,而且往往会通过连锁反应,牵动其他环节,使自稳调节的其他方面也相继发生紊乱,从而引起更为广泛而严重的生命活动障碍。,33,损伤与抗损伤,两者斗争贯穿疾病的始终;两者力量的对比决定疾病的转归;两者无严格界限,可互相转换,34,疾病时体内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35,机械力,失血,BP,循环血量,CO,交感N(+),损伤性变化,心 率收缩力,维持BP,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休 克,死 亡,恢复,抗损伤变化,36,因果交替,37,38,疾病可有两个发展方向良性循环:通过机体对原始病因及发病学原因的代偿反应和适当治疗,病情不断减轻,最后恢复健康。恶性循环:即机体的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39,4.疾病的转归,疾病转归:康复和死亡。主要取决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力量对比,治疗可影响疾病的转归。,40,康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不完全康复: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心瓣膜疾病心衰,41,死亡,死亡: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并不意味各组织器官同时均死亡脑死亡:是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是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42,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循环完全停止,43,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对可能涉及的一些法律问题提供依据;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停止不必要的抢救,减少经济和人力消耗;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时机和合法依据。,44,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鉴别,45,(二)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共同存在的机能、代谢和结构变化的过程。如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等。病理过程本身不是一个疾病,不会独立存在,而是疾病的一部分。,46,同一种病理过程可存在于不同疾病中;一种疾病可以包括多种病理过程,47,(三)并发症(病),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与主要疾病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可能有幽门梗阻、胃穿孔或大出血等并发症。,48,(四)伴同疾病,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与主要疾病无因果关系的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与急性阑尾炎,49,侵袭力(invasiveness):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毒力(virulence):指致病微生物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