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ppt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把窗户打开,让阳光多照进一些!-歌德,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述,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启蒙运动发轫于荷兰,在17世纪,由于航海业的发展,荷兰是最进步的国家之一。荷兰哲学家阿科斯塔写作了灵魂必朽论以对抗神学的灵魂不朽说,用唯物主义精神批判圣经。法学家格洛修斯提倡科学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写作了战争与和平法,以自然法的思想来反对教会的神法。哲学家斯宾诺莎写作了伦理学,主张泛神论,称“神即自然”,从根本上推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影响极大。这是启蒙运动的先声。,在18世纪,英国已拥有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走上政治舞台,开始产业革命。近代科学的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英国,英国出现了许多科学家。牛顿是经典物理学大师,生物学家哈维确立血液循环学说、物理学家波义耳确立元素概念,并发现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V=k/P)。近代科学以理性为主,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时英国启蒙运动的标志。,启蒙运动的传播,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都曾留居英国,他们与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和休谟等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他们都欣赏英国的三权鼎立和议会民主制。狄德罗还十分推崇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理查生的新型小说。这些文化交流对法国启蒙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启蒙运动由法国传入德国,继而波及欧洲各国,俄国、意大利等。,启蒙运动的任务,启蒙运动是一种除旧布新的运动,它的主要任务是要清算旧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思想,建立新时代的生活秩序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总的说来,启蒙运动要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不免有摇撼权威和破坏偶像的过激言论。,(二)、各国启蒙运动特点,英国启蒙运动: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运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他们的任务比较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倾向于妥协。唯物主义哲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后来演变为产业革命。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他在人类悟性论中,用“白板说”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都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来源于经验。,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的总目标是要打垮法国封建统治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是:相信永恒的进步,崇拜理性与科学,批判宗教和专制王权,要求个人自由。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百科全书派,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代替启蒙思想。,法国百科全书派群像,德国启蒙运动,德国启蒙运动是在法国影响下开展起来的。18世纪,德国政治上陷于封建割据状态,全国分裂为300个左右的封建小邦。封建割据的局面使德国不可能产生强大的资产阶级。德国资产阶级依靠为宫廷服务而生活,他们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宫廷的消费。经济上依附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思想上的软弱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割据,争取德国的民族统一,而不是像法国那样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波及欧洲各国,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85年北美的独立战争以及19世纪欧洲各地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俄国18、19世纪的民主革命文学是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产物。狄德罗曾于1773年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到莫斯科担任她的文化顾问。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使俄国学习法国蔚然成风。俄国启蒙运动为俄国民主革命起了思想准备的作用。,法国思想名著在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有些名著也翻译传播到中国。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此外还有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和近代法国文学作品都翻译过来,对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及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体系,1.理性观 启蒙思想家在启蒙运动中使用的思想武器是理性。他们用理性检验所有的旧制度、传统风习和道德观念,批判旧世界,争取建立新世界。18世纪理性与17世纪理性的区别:17世纪的理性强调事物必须合情合理,以证明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18世纪的理性成为人们揭发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武器,用来攻击、批判和清算旧时代的一切信仰,它成为一种摧枯拉朽的物质力量。,现代哲学家E卡西尔指出:“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那儿,理性不再是先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现在,人们把理性看做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它不是一座精神宝库把真理象银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独创性的理智力量。”,2、自然观,自然是指与文明对立的原始状态。卢梭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历数近代文明的罪恶,认为社会的罪恶和不幸源于人类违背了自然。改革社会的途径就是返回自然。由此产生了他的民约论思想。启蒙思想家在批判旧文化时,常常利用卢梭的思想,把野蛮人描写成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物,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3、政治观,启蒙思想家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宣传“理性王国”。绝大多数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激进派的代表卢梭还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与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政治制度,有内阁制和总统制两种)。这种政治观是对专制王权的无情批判。,4、宗教观,启蒙思想家大多是自然神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世界和自然规律后就不再干涉世界的事了,任其自然规律支配一切。他们提倡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反对以神的启示为基础的基督教。如伏尔泰和卢梭。有的启蒙思想家还达到无神论的高度,如霍尔巴赫和狄德罗。这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伏尔泰说:“迷信产生成千成万的罪恶,凡是反对迷信的人都是人类的恩人。”,5、社会观,启蒙思想家不满意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民参与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人生来平等,享有充分的自由,自由平等合乎人的天性,是天赋予人的权利,即“自然权利”。维护自由的权利,也就是维护做人的资格,这是衡量人的道德价值的标准。他在社会契约论里说:“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放弃自己的义务。一个人放弃了一切,是不可能有任何东西作补偿的。这样一种放弃与人的本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于使自己的行为失去全部道德价值。”,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区别,小辞典:,启蒙运动: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718世纪在欧洲各国发生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兴起于西欧,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影响到全世界。它以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各种特权,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教会的世俗权威。它的理想目标是以理性破除蒙昧和迷信,变革社会制度,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启蒙运动在法国的表现最引人注目,产生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卓有成就的思想家,而且直接造就了后来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二、启蒙主义文学,(一).启蒙文学的产生18世纪初的欧洲文坛存在着各种思潮的文学,其中古典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古典主义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形式都有悖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要求。因此,无论从社会历史的递变还是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资产阶级都需要一种足以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论主张的文学,使其成为启蒙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锐利的思想武器,这样,启蒙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虽然不平衡,但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人公。3)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老实人(伏尔泰)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启蒙剧,启蒙剧亦称市民剧,即今日所称的正剧,它是现代话剧的祖宗。是一种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体裁。狄德罗首创。它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用日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戏剧。启蒙剧有两个特征,一是严肃性,二是现实性。19世纪的易卜生、果戈理、肖伯纳等人的“问题剧”脱胎于启蒙剧。,(三)、各国启蒙主义文学概况,1、英国文学 英国18世纪的文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8世纪初期,大约在20-30年代,冒险和创业是这个时期的基本主题,主要作家有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鲍蒲,小品文作者理查德斯梯尔,现实主义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约拿旦斯威夫特。,笛福,笛福(Daniel Defoe,1661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出身商人家庭,本人也是商人,早年经商。他的文学创作充满商业精神。,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一炮走红。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轶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逊。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争论,人类文明史的缩影资产阶级的代表,鲁滨逊漂流记(1719),通过鲁滨逊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殖民者。,鲁滨逊的漂流表现了西方旅程文学的传统。与荷马史诗奥德赛相比,两部作品的结局都一样,主人公都不安于“退隐,和平地了此一生的祝福”,都重新出海漂游。不同的是,奥德修斯的整个漂流是从特洛伊战争中脱身重返家乡,鲁滨逊却是从家乡出发,一直向海外航行。他向自然挑战并取得了胜利,恩格斯称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摩尔弗兰德斯,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1722),它是英国文学第一部流浪汉小说,描写女流浪者摩尔弗兰德斯的冒险传奇。摩尔弗兰德斯的母亲曾经是囚犯,因此她出生在监狱。她在市长家做伴女,被主人家诱骗失身,沦为流浪者。她用各种办法勾引男人,从情夫那里骗钱。有了钱她就过正常的规矩生活,没有钱了又去行骗。待到年老色衰时,她就偷盗。最后流浪到美洲定居。,笛福小说特点,笛福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底层人出头,他们就不择一切手段,进行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活动。作者出于清教徒的道德观,总让他的主人公忏悔,但环境又不断使他们违背誓言。笛福善于描写个人在不利环境中克服困难,主人公聪明能干,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故事采取第一人称叙事,由主人公自述自己的冒险经历,故事讲得津津有味,读者感到亲切自然。鲁滨孙和莫尔弗兰德斯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西方的“小说”概念是指18世纪后期才正式定名的文学式样,以前只能叫“准小说”,是用散文写的虚构故事。英国所说的“小说”,就是指从笛福所开创的通过一个主人公的遭遇对现实生活进行描写的文学样式,所以他们把18世纪看作小说的开端时期。,约拿丹斯威夫特(16671745),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对英国殖民统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烈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至今仍被看作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一。,格列佛游记(1726),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唯一的小说,是一部讽刺杰作。全书共分四卷。叙述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浦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骅骝国)中的经历。游记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通过格列佛的见闻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统治。,小人国,小人国,小人国,在格列佛帮助下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布莱富斯卡,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布莱富斯卡,使皇帝很不高兴。,小人国,一次,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邻国布莱富斯卡,并且平安回到英国,大人国,大人国,格列佛在小人国人民心目中是个宠然大物,但一到大人国,他就像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大人国,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大人国,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飞岛、魔法岛,飞岛、魔法岛,格列佛在飞岛和魔法岛的游历。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在科学院里,设计家们正在从事研究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飞岛、魔法岛,在魔法岛上,岛主精通巫术,擅长招魂,让格列佛见到了一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如亚历山大、汉尼拔等等,格列佛和他们谈话,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共和政体是人类最好的政体。,飞岛、魔法岛,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智马国,智马国,格列佛签约当了一名船长,在一次航行过程中,船员发生叛变,将他遗弃在一个奇怪的海岛上,他见到了一些半人、半猿的动物,他们见到马靠近就会吓得飞奔而去。,智马国,后来,他知道这里叫智马国,那些马叫智马,这些马富于理智,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那些半人半猿的动物叫亚狐,是一种非理性的人类,是被统治者。,智马国,格列佛向智马讲述了英国的情况,他所讲的情况让正直而坦率的智马迷惑不解。在智马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智马国.然而智马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亚狐,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智马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了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2)、第二时期是18世纪中期,包括40、50年代,这个时期描写家庭日常生活的小说占了主导地位,代表作家作品是理查生的克莱丽莎哈娄,斯摩莱特的兰登传和菲尔丁的作品。,菲尔丁,菲尔丁(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与笛福和理查生一起成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创始人,特别是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稽史诗”的小说,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而汤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汤姆琼斯,主人公:奥尔华绥、白利姬、珍妮、庞立支、琼斯、苏菲亚、布立非、魏斯登、贝拉斯顿夫人、费拉莫伯爵,主题,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1749)通过汤姆琼斯和布立菲这两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揭露和批判了人性中的卑劣性格:伪善,肯定了真诚和情感,作品还通过对琼斯、苏菲亚追求自由婚姻经历的描述批判了以门第、金钱为条件的婚姻,揭露了贵族的荒淫无耻和上流社会的罪恶。,菲尔丁小说特点,菲尔丁的小说特点是幽默、讽刺,充满乐观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图景。叙述夹叙夹议,在小说章节开端中断故事发议论。这种方法被19世纪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和乔治艾略特所模仿,对拜伦的唐璜有影响。他的创作理论见于几部小说序言和若干章节中。主要观点是认为自己的小说是描写人性(人的本性、自然人性),强调小说的教育作用,人物性格代表某一类型的人。,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他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说帕米拉(1740-1741),副标题是美德有报。是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小说写一个乡绅家的女仆帕米拉坚决抵御主人对她的无礼企图,迫使他正式娶她为妻,婚后她又以自己的品德、仪貌赢得乡绅和他的朋友们的尊重。作者把帕米拉当作中等阶层女德的典范,但她不过是把贞操当作商品,待价而沽。,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克莱丽莎哈娄(1747-1748)也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的家庭为了经济利益,强迫她嫁给一个她所厌恶的富人。她在危急中逃出,落入花花公子勒甫雷斯的手中。她发现勒甫雷斯的自私面目,但已无法逃走,终于因长期受到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而死。小说揭露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妇女婚姻不能自主的现象,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理查生在英国和欧洲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完全摆脱了以主人公多种多样的见闻经历作主线的传统写法,而是集中描写一件事的始末。他不用奇闻异事吸引读者,而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婚姻、道德等问题为内容。他特别注意分析和描写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不仅限于叙述人物的行动。他善于写善良的弱女子令人心酸的处境和她们的悲苦心情,目的在于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帕米拉企图自杀前的心理,克莱丽莎受折磨时的境况和悲伤,曾使当时许多读者流泪。这一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感伤主义因素。他的小说冗长,说教气味浓厚。,第三时期,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天性是慈善,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感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感伤主义特点,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英国感伤文学主要有感伤诗(sentimental poem)、感伤喜剧(sentimental comedy)和感伤小说(sentimental novel),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感伤小说。,感伤诗人,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感伤诗人,代表诗作墓园挽歌(Elegy in a country churchyard,1750),用悲哀的情调描写乡村寂寞的墓地。库柏(William Cowper,17311800)感伤诗人,代表诗作任务(The Task,1785),描写自己的痛苦心灵。克莱布(George Crabbe,17541832)感伤诗人,代表诗作乡村(The Village,1783),描写农民苦难。感伤诗人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哥尔斯密,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17281774)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创作广泛,写作小品文、喜剧、诗歌、小说等。长诗荒村(The Deserted Village,1770)是感伤诗的最重要作品。小说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1766),描写穷牧师普伦姆罗斯的家庭生活与他的行善活动。是感伤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全书洋溢着敏感柔情行善,同情关心普通人命运。歌德年轻时痴迷此书。,斯泰恩,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感伤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他对小说技巧、风格的革新。,劳伦斯斯泰恩及其感伤旅行,项狄传,项狄传(Tristram Shaudy,17591767)描写项狄弟兄的生平故事,但主人公的故事只在书中占很小篇幅。该书的最大成就是叙述手法标新立异。全书没有情节,充满随意性的插话、插曲、颠倒时序、心理描写、考证、论辩和滑稽场面。成段引用拉丁文,喜用破折号、断句,大量的星号、白页、黑页、虎皮纹页、图解等。作品基本情调是幽默、善意的戏谑、感伤暗示。它对英国文学的重要贡献是使小说开始具有新的内容,描写人物极为丰富复杂的印象和感情。它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预示了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技巧,乔伊斯十分推崇斯特恩,意识流小说的很多创作手法源于项狄传。,项狄传,英国感伤文学的影响,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感伤诗人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感伤诗在欧洲唤醒了浪漫主义情调。整个18世纪后期的欧洲小说都弥散着感伤情调。法国卢梭关于人性善良的学说把感伤小说重视情感分析提高到一种艺术境界,他本人也写作感伤小说新爱洛绮丝。德国歌德也写作感伤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到了19世纪,狄更斯小说老古玩店,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仍具感伤情调。感伤主义在18世纪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特点,反叛古典主义的严峻和理性主义的权威。但在今天,感伤主义却具有否定的含义,显出人性的矫情、病态、伤感、温情泛滥和虚假。,哥特小说,gothic原意指哥特人(古日耳曼族的一支)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因而哥特小说与中世纪的背景相联系。哥特小说(Gothic Novel)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它是对理性主义的一个反动,因为理性主义不能对现实生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哥特小说由华尔蒲尔(Horance Walople,17171797)首创,得名于他的同名小说奥脱浪图城堡一个哥特式故事(Castle of Otranto,Gothic Story,1764)。,哥特小说家,英国女作家安拉德克利夫(Ann Radcliff)(1764-1823)的奥多芙的神秘(The Mystenes of Udolpho,1794)和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The Monk,1796)是哥特小说的代表作。奥多芙的神秘讲述孤女艾米莉受到监护人的控制与迫害。哥特式小说的恐怖不仅来自精灵鬼怪,还出于人对人的控制和残害,因此这部小说突出人的心理描写和性格刻画。修道士讲述修道士阿姆布罗瑟将灵魂出卖给魔鬼,因沉沦欲望而遭受毁灭。小说细致描写了修道士在矛盾痛苦中走向堕落深渊的心路历程。,哥特小说历史文化根源,哥特小说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文艺复兴英国大学才子的复仇剧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复仇、阴谋、暴力、凶杀、鬼魂出没,对哥特小说产生影响。圣经中的战争、屠杀、瘟疫、灾难、饥荒,兄弟相残、夺人之妻、仇杀、强奸、乱伦、同性恋等和基督教传说的恐怖场面,地狱渲染,英美清教主义对违规教徒的迫害,16世纪发生在欧洲迫害妇女的猎巫运动和1692年发生在美国塞勒姆迫害女巫事件,都是哥特小说创作的源泉。,哥特小说特点,哥特小说以惊心动魄的恐怖故事表现人类善与恶之间永恒的冲突。它以巨大的震撼力揭露人间使人堕落的黑暗和践踏人性的罪恶,让人们认识到在司空见惯的行为中所隐伏的巨大罪恶和危险。哥特小说为文学创作打开了通向非理性的大门,涉及到人的潜意识中的乖戾冲动和种种畸形心理。它的表现手法是隐喻和象征。,哥特小说的审美意义,哥特小说的审美意义是表现壮美,激发人的敬畏与恐惧的心理。它影响了英美文学的传统。许多处于文学发展主流中的诗人和作家都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或把哥特小说的手法运用于创作之中。比如英国的司各特、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康拉德、福斯特、戈尔丁,美国的布朗、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霍桑、马克吐温、詹姆斯、福克纳、奥康纳、莫里森等作家的创作形成了英美文学的哥特传统。,哥特影视,哥特小说也影响了现代影视。比如巫术鬼怪片断头谷(即睡谷的传说)、乌鸦、地狱神探,悬疑凶杀片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吸血鬼影片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黑夜传说,伦理恐怖片剪刀手爱德华等都具有哥特小说的创作元素。它成为大众消费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视听形象刺激感官,释放内心受压抑的情感。,2、法国启蒙主义文学,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分期,启蒙运动前期(17011750):代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 启蒙运动后期(17511800):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博马舍,查理路易德瑟贡达孟德斯鸠(16891755),孟德斯鸠是最早登上历史舞台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是资产阶级温和派的代表。1721年出版了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信札,为18世纪哲理小说开辟了道路。著有理论名著论法的精神(1748)。并进一步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波斯人信札是一部书信体的文学创作。两个波斯青年郁斯贝克和黎伽,在路易十四统治的最后五年和奥尔良公爵摄政的头五年旅居巴黎。他们把所见所闻写信报告在波斯的朋友和家人,后者也写信给他们,向他们报道波斯消息。,波斯人信札是一部讽刺作品。它揭露法国统治阶级庸俗堕落、荒淫无耻,批判上流社会的种种恶习和生活方式,指出决斗和财博等的危害性。它嘲笑资产阶级羡慕贵族地位,出钱雇人替自己伪造家谱,“清洗祖先的名声”。有四、五封信是直接攻击法国暴君路易十四的。,波斯人信札用相当多的篇幅描写波斯贵族的生活。作者通过波斯故事影射法国的专制暴政,同时那些受压迫被摧残的波斯妇女和阉奴。他借波斯贵族郁斯贝克的妻妾之口,指出妇女不是男子的私有财产,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权利。,孟德斯鸠把他的作品写成波斯游客的通信,其用意是要掩护他对封建社会的尖锐批评和讽刺,逃避审查制度的迫害。十八世纪法国出版过很多东方游记和书信集,介绍这些国家的风俗人情,受到读者欢迎。这也是孟德斯鸠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之一。波斯人信札没有完整具体的情节,只是叙述一些零星故事,谈论一些人物,借此阐发作者对政治、社会、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启蒙思想。它为十八世纪哲理小说开辟了道路。,伏尔泰(16941778),伏尔泰本名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监狱;狱中首次以伏尔泰的笔名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该剧的公演使他一举成名。他以史诗同盟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代表作品:哲理小说查第格天真汉老实人,“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灵车,他主张言论自由:“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雨果:“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老实人,老实人又名乐观主义(1759)的主人公是个心地善良、头脑简单的青年。他是一个男爵的养子。男爵家里的家庭教师邦葛罗斯教导他说,这个世界安排得很好,“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但生活告诉他,世界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他爱上男爵的女儿,被男爵驱逐。他流浪到欧洲许多地方,也去过美洲,处处受到折磨。他耳闻目睹的一切都证明邦葛罗斯的哲学思想是错误的。就是邦葛罗斯自己,也受尽种种灾难,当过奴隶,染上恶疾,几乎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老实人小说无情地嘲笑了为神权和王权辩护的哲学,并以高度的讽刺艺术,对腐朽的社会力量贵族、教士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其结论为:“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三大害处:烦闷、纵欲、饥寒”,因此,“种我们的园地要紧”。,伏尔泰的哲理小说的人物、故事和背景都出于虚构,骤看起来似乎是不真实的,荒诞不经的。但荒诞中隐藏着严肃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具有摧毁力量。荒诞并不妨碍作者反映现实社会,却正好是对封建礼教的嘲弄。通过荒诞不经的故事和人物,伏尔泰把十八世纪法国封建社会的一切魑魅魍魉暴露在阳光底下,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鞭挞专制国王的暴虐,封建贵族的寄生生活,法院官吏的贪婪,教会人士的虚伪,宗教迷信的危害,宗教裁判所对自由思想的残酷压迫等等。他给自己提出的任务不是描写人物性格,而是创造讽刺性的形象和故事。他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继承拉伯雷的传统,使他的哲理小说具有法国民族特点。他善于利用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的小说里并不显得粗俗,反而发射出智慧的光芒。伏尔泰是个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精炼简洁,字句谑而且虐,三言两语便击中敌人的要害。,狄德罗,狄德罗(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之一、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百科全书主编。在启蒙运动的三大领袖中,狄德罗最激进,思想的进步性和丰富性超过伏尔泰和卢梭。文学代表作有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1762)、修女(1760)和宿命论者雅客(1773)。,创立正剧理论,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艺术模仿自然”,提出了著名的“美在关系”说。认为美是事物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性质”,没有这种“性质”,事物便不美。这种性质是客观事物中的“关系”“在我身外之美”。在批判古典主义戏剧中建立新的戏剧理论。论戏剧艺术提出戏剧中的人物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创立了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新剧种启蒙剧(正剧)。他的戏剧矛盾对比的冲突论,影响了黑格尔关于冲突的美学学说,19世纪后期的社会问题剧,也深受他的戏剧理论的影响。,拉摩的侄儿写于1762年,歌德曾把它译成德文,译本出版于1805年,法文本初版于1823年。这部小说的主要部分是拉摩的侄儿(书中的“他”)和狄德罗(书中的“我”)两人的对话,对话中时常插上作者的感想和对主人公的描绘。主人公实有其人,是十八世纪音乐家、作曲家若望菲利浦拉摩的侄儿。狄德罗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运用他的想象力,加上夸张手法,简洁集中、突出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但又观察敏锐的资产阶级无行文人的形象。狄德罗说:“他(拉摩的侄儿)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合物。”马克思恩格斯称这部作品为“辩证法的杰作”。,“我在上帝面前也是如此”-卢梭,卢梭(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中对近代资产阶级各方面思想影响最大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文学作 品: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录。,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人类创造艺术、科学和其他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包含着退步,因为这种风尚、文明具有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我们不断地遵循着这些习俗而永远不能遵循自己的天性,我们不敢再表现真正的自己”。“源于人的天性的美德不能举步,出自虚伪文明的恶行畅通无阻”。,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与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修饰,那也只是用来填补我记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能把自己以为是真的东西当真的说了,但决没有把明知是假的硬说成真的。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忠厚善良、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忏悔录,第1部,第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0年版),自传体小说忏悔录文学史上的奇书,与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比较,共同点:暴露(坦露)区别:奥古斯丁:人是微不足道的,恶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世上惟一配膜拜的上帝 卢梭: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恶习是由于社会本身存在的弊病造成的。人应该珍爱自己。(名为忏悔,实为自我赞美)。,爱弥尔:一部讨论教育 问题的哲理小说,爱弥尔开篇:“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教育方法:“顺乎自然”,解放个性。提倡“因材施教”。,新爱洛伊丝,原名朱莉,或新爱洛伊丝阿尔卑斯山麓一个小城中两居民所写的情书书信体哲理小说 男女恋情及婚姻家庭 主要人物:朱莉 圣普乐 沃尔玛 揭示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之间的冲突,主张感情自由和感情解放。,艺术特点,1、题材的简单和中心思想的连贯2、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的特点3、自我描写和寻求自我的鲜明倾向,博马舍:(1762-1799)18 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塞维乐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有罪的母亲。,博马舍的戏剧贡献,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 主人公:费加罗(第三等级的代表)作品结尾:“人民受着压迫,他们就会诅咒,会怒吼,会行动起来。”戏剧理论:试论严肃的戏剧类型 首次提出关于“正剧”的概念,3、德国启蒙主义文学,18世纪德国启蒙文学是在法国启蒙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德国的民族文学、民族戏剧、反对照搬外来的古典主义文学。德国启蒙文学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程。,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分期,第一个时期(1700-1770):启蒙文学时期代表作家:莱辛(Lessing,17291781)是德国启蒙文学的重要代表,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在狄德罗的影响下写下了他的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17671769),反对古典主义文学教条,为德国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认为戏剧的首要因素是“真实”,剧情要合乎逻辑。,爱密丽亚迦洛蒂,莱辛一生从事戏剧创作,他的悲剧代表作是爱密丽亚迦洛蒂(1772),描写一个市民父亲欧多阿多不愿女儿被公国统治者霸占,杀死了女儿。在道德上对抗封建统治者。这是一部市民悲剧,对席勒歌德的戏剧创作影响很大。梅林指出:“在上一世纪(指18世纪)的德国觉醒起来的市民阶级的阶级意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爱米莉亚迦洛蒂一剧中达到了顶峰歌德在这个剧本中看到了向着道义上激烈的反对暴君的专制统治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这后来在席勒青年时代写作的那些剧本里,找到了最后的、最强烈的回响。”,拉奥孔雕像群,诗画界限,莱辛提出“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哀号?”以此作为他探讨诗画关系的切入点,划清两种艺术的界限。他认为画适宜描绘物体美,是空间的艺术,诗适宜表现事物的动态美,是时间的艺术。莱辛对诗画界限的严格划分和强调,在当时具有革命意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宫廷艺术趣味和创作方法.黑格尔在美学中对艺术的分类也有类似的划分。莱辛和黑格尔的划分,形成了传统美学的艺术分类,音乐、诗歌被称为时间艺术,雕塑、绘画被称为空间艺术。,诗画一律与诗画对立,自此西方美学史上有两种对立的理论,一种主张“诗画一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能言的画,画是无言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