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ppt
大学生就业指导,崔冬霞,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就业指导课主要目的,帮助应届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熟悉国家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树立合理期望值;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规划职业生涯,确立择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形成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乐业,乐业者创业。,课程说明,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学分:1个学分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教学16学时,共8次课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周志远、曹俊伟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大学生就业指导关彤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考试方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2、大学生择业观3、大学生就业政策及基本程序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5、大学生求职准备6、大学生面试指导7、职场礼仪8、大学生创业及人生新启航,青蛙的寓言,把一只青蛙放进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刚开始时会很舒适地在杯中游来游去,等它发现太热时,已失去力量跳不出来了。,“温水煮青蛙”-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启 示,启示一:时刻关注形势与环境的变化!启示二:时刻保持危机感!,第一讲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一、大学生就业制度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该怎么办?,一、大学生就业制度,(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演变 第一阶段:1950-1984,国家“统招统分”制度历史作用:在建国初期有利于集中优秀人才,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对人才的需要,为边远地区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各地区各部门的 协调发展。制度存在问题:影响人才合理流动(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争意识择业意识淡薄),影响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一、大学生就业制度,第二阶段:1985-1997,“供需见面”“双向选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国家计划内的学生,其毕业分配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制度。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一、大学生就业制度,第三阶段:1998-至今,“自主择业”“以创业带动就业”1.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 2.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一、大学生就业制度,(二)大学生现行的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制度人事代理制度就业见习制度就业准入制度,1.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依法根据合同处理劳动关系的用工制度。(事业单位、企业单位都采用),2.人事代理制度,人事代理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创新,是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人事管理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使企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从内部走向社会化管理,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柔性流动良性循环机制。(无编制),3.就业见习制度,是部分用人单位对刚刚接收来的毕业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考察,进而在思想、业务等方面给与指导和帮助,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需要的制度。见习期一般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在见习期间被见习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该单位的见习期可以作为工龄计算。,4.就业准入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是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推介,位高权重责任轻,事少钱多离家近,数钱数到手抽筋,别人加班我加薪。求职者之梦,火爆招聘现场,梦想与现实之间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对自己的不了解最重要的是:对形势的不了解,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1“精英化”和“大众化”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请看一组数据:,2“供给”与“需求”近几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历年大学毕业生总数、未就业毕业生总数(见下表),从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发展趋势和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趋势看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从毕业大学生数量上看,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估计会达到720万人,今后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将“有增无减”。从世界经济危机演变规律看,其周期一般为35年,今年、明年就业岗位将“不会出现明显增加”。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曾形容:2006年为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寒流”;2007年为大学生“就业的冬天”;2008年无疑是大学生“就业的雪灾”。那么,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又用什么来形容呢?是地震,还是海啸?,上联: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就是两个字:,严峻!,上大学就等于高工资吗?,十年寒窗苦,一纸文凭难啊。在家人望眼欲穿的期待中,在自己的辛苦拼搏下,终于获得了跃过了“龙门”。没想到前景仍然是这样的迷茫与无奈找份工作不易,找份薪水高的工 作更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况,怎叫人心里能够平静?郁闷吧?当然是有一点,又岂止是一点?,就业形势:理工科需求回暖 文科形势不明,201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有喜有忧。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的招聘数均比去年上升不少,薪酬也普遍提高。尤其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理工科人才需求明显回暖,但文科毕业生就业趋势还不明朗。企业进校招聘数远高于往年 记者了解到,新学期开学,不少企业就抢着进校园举办宣讲会。一些学校从9月中旬开始,宣讲会一天要开2场,有的宣讲会更是排到了12月中旬。据学校就业指导部介绍,今年企业进校招聘的人数远远高于往年,从企业招聘的岗位来分析,理工科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研究生的需求量目前总体比本科生大。上海电机学院就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传统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对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回暖趋势比较明显,企业招聘时间也提前了半个月左右。据10月份初步统计,上海电气集团、上汽集团、西门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该校的招聘计划相较去年上浮了20%左右。文科生:社会需求不见长 不过相比之下,偏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还不明朗,法学、传播学、英语等专业仍位列较难就业的专业中。“文科看上去很好找工作,什么公司都招,但是以销售、文员类职位居多。可由于这些专业各个高校均开设,毕业生数量多,但从社会需求来看,今年没有明显增长,为此毕业生出路比较难,专业对口率不高。”,喜忧参半,总之,市场需求很大,但是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进步,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生存的砝码,社会越来越透明,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这个问题也就不需要解答了,因为答案已经很明朗:,能力决定一切,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2.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合理,3.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4.用人单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费,性别歧视,性别歧视已经成为就业难的一大因素,“大多数单位宁愿招一般的男生,也不要优秀的女生”,这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上加难。,女大学生自身的观念陈旧;“女毕业生一进单位就面临着恋爱成家、结婚生育的问题,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的开拓,因此我们拒绝招收女性。”,由于工作岗位本身的特点,使男性更具有竞争优势;“女毕业生大多身体不强壮,精力不够充沛。与男毕业生相比,在耐力的持久、工作的魄力和果断方面更逊一筹!”,选人用人,缺标少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学历歧视,学历和就业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方面,有人说学历并不重要,关键是看重能力;另一方面,在熙熙攘攘的招聘台前,“只招收本科(包含本科生)以上”、“要求:研究生”、“学历要求:博士生”这些标准依然醒目。,关注:高才低就!,5.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6.大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1.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金融行业首当其冲 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减少用人数量 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 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矿产、出口贸易、物流类也前景不明。,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2.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大众化时代,精英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大众教育培养:通才,应用型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 两条路径:高校扩招是行政化推进 学生就业是市场化进行 三对矛盾:有岗无人与有人无岗 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 用人单位要求工作经验与学生普遍经验不足,3.四峰叠加促成就业高峰 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适龄人口高峰 体制转轨遗留的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工人再就业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不断攀升,4.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学科专业供需不平衡 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 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发达地区人才过剩,边远地区人才不足;热门行业竞争激烈,冷门行业无人报考。,5.供求矛盾严重 供: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失业人员1400万 需:GDP增长1%,提供就业岗位100万;按经济增长8-9%速度,新增800万,自然减员200多万,实际可安排就业1000-1100万 缺口:1300-1400万,6.用人单位要求逐步提高 企业要求:大学生要提高“专业知识”,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及能力,被大学生忽视的“品德”深受企业看重,企业招聘最看重毕业生 综合能力、潜力及品德,最欢迎的大学毕业生类型,第一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毕业生,如优秀毕业生、党员和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的毕业生。第二类: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的毕业生。这类毕业生能够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踏实肯干,能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因而是很多用人单位所希望得到的。第三类: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外语水平高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精力旺盛、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知识面宽。第四类:有主见且善于沟通的毕业生。工作中有主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沟通信息交流看法、有合作精神、具有创造的人,才有可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五类: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文科类毕业生若公开发表过文章、调查报告等;理科类毕业生若有一些发明创造、科研成果;经济、法律类毕业生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模拟工作经验;外语类毕业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强,则往往会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一般来说,外语和计算机水平低的毕业生是缺乏竞争力的。第六类:有多技之长,更有深层特质的毕业生。“万贯家财,不如多技在身。”,最不受欢迎的大学毕业生类型,第一类:只“专”不活的人。这类学生拿过去的话说是白面书生,专业成绩好,但仅此而已,其它知识一概不问、不学,综合素质差,还自命不凡,必然让人反感。第二类:“尖利”、不合群的人。学生时代独来独往是可以的,某些事借助个人的力量也能够办到,且通过这些事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步入社会后人们要求的是通过群体活动来谋求协调性,有时个人必须作些自我牺牲。,第三类:学无所成的人。几年学习下来,本专业没学好,什么业务证书都没拿到,一事无成,又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的学生很难想象哪个用人单位会喜欢用。第四类:胆怯退缩的人。有些学生不善于口头表达,他们不具备凡事都说得有条有理的素质。第五类:缺乏责任心的人。与无忧无虑的学校生活不同,进入单位工作后,每个人都要负一定的责任,缺乏责任感的人不但干不好自己的事,而且还会给单位和别人带来麻烦。第六类:体弱多病的人。身体是工作、生活的本钱,有个好身体,才能适应残酷的竞争。,7.人才市场与人才中介的缺位,人才市场:加快了建设步伐人才中介:运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该怎么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对社会、市场的适应性 准确定位,树立合理期望值 借助各种就业渠道,把握就业机会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观念 一定要做好大学期间的就业准备和职业规划,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分粥的故事,如何赢得合作的人际关系?,故事情节:,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吃饭的问题要分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大家实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后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致过程如下:,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利导致腐败,绝对权利导致绝对腐败。,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利,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能吃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严重资源浪费。,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位道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经研究决定: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所以还得新找思路。,方法四:,经开会研究,发现一套新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许多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方法五:,新规定: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认无疑将享受那份最少的。,冯友兰:“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三种因素:第一是天才,第二是努力,第三是命。”,天才得益于遗传因素命靠的是外部机遇我们能够做的只有努力!,与其四处找船,不如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