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ppt
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市性质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位与担负的任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职能也有所不同。城市的职能,也就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因为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合理选择建设项目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城市总体布局,组织城市用地和安排各项设施,1.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1)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运输用地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同性质的工业,在规划上会有不同的特殊要求。这类城市又可依工业构成情况分为多种工业的城市和单一工业为主的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运输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交通发展又兴建了工业;因而仓库用地、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城市根据运输条件,又可分为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3)中心城市:它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职能。在用地组成上与布局上较为复杂,城市规模较大。(4)县城:这类城市是联系广大农村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多为利用农副产品加工和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这类城市在我国城市中数量最多,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特殊职能的城市:这类城市因具有特殊职能,并在城市建设和布局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规划异于一般城市。它们又可分为革命纪念性城市,风景游览、休疗养为主的城市,边防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等。,2.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其中,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城市区域因素时,主要应明确区域的范围,该城市对区域范围所担负的政治、经济职能,该范围的资源情况,包括矿产、水力、农业、旅游等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潜力,以及与该城市的关系;区域内交通运输经济联系的状况等。城市本身具备的条件中要重点研究的是提供城市形成的现状与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其次是研究该城市在大的经济区的地位及相邻城市的相互关系,研究其在经济、生产、技术协作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建设条件方面主要是在用地、水源、电力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对城市性质的制定具有的潜力和限制。,3.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 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就是在全面分析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就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生产部门。(1)从地区着手,由面到点,调查分析周围地区所能提供的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发展水平和对工业的要求,以及与邻近城市的经济联系和分工协作关系等等。(2)全面调查分析本市所在地点的建设条件、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特点和现有基础,以及附近的风景名胜和革命纪念地等等。(3)自上而下,充分了解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对于发展本市生产和建设事业的意图和要求,特别是这些意图和要求的客观依据。(4)应在调查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分析,进行地区综合平衡,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从而确定城市性质。,4.城市性质确定的检验(1)城市性质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任务与要求;(2)城市性质的制定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是否相符;(3)要研究城市区域与城市的关系对城市性质的影响;(4)检验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5)城市性质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预测其发展的前景;(6)主导城市性质要反映出城市的特点;(7)确定城市性质要根据城市的实情,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二、城市规模的研究 城市规模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或总体规划编制前,必须对城市规模进行专题研究,所完成的研究报告必须经上一级政府的计划、建设和土地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1.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对规划期限末城市的人口总数作出判断。城市人口的发展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关系,影响和决定城市人口规模的因素非常众多。制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是一项计划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向公安部门了解人口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化情况,也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了解由于发展计划而引起的人口机械变动,从中找出规律,制定正确的人口发展规模。估算城市人口要多方面考虑。应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环境的容量等,现将我国目前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计算方法简介如下。(1)综合平衡法一般来说在政治经济比较稳定的时期机械人口增长也是比较稳定的,此时人口的增长是由前一年人口加上自然人口增长和机械增长即 Pi=Pi-1+Ni+MI P-总人口 N-自然增长人口 M-机械增长人口 I-年份上述公式本章第二节里已有详尽说明。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为稳定值时该公式可以简化为 Pj=P0(1+n+m)j Pj-规划期末总人口 N-人口自然增长率 M-人口机械增长率 j-规划年数,(2)比例法 根据某一类关键人口总数乘系数得出人口总数。常用的有劳动平衡法和带眷系数法。主要是分析城市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需要量,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中,对城市规模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力需要量;而劳动力需要量就要受“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客观规律所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就为计算人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劳动平衡法是我国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建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由于抚养人口的比重,可用分析居民年龄构成的方法来决定;服务人口的比重,可按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的规模、作用和特点来确定;因而,在掌握城市基本部门工作职工的绝对数值后,就可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1基本人口%)=基本人口/1(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的%)根据年龄构成的统计资料和现阶段劳动构成的分析和预测: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一般可控制在4252%;服务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1726%左右(大城市较高,小城市较低);基本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2736%(大城市较低、小城市较高)。这几个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或城市性质的演变而变化的。,职工带眷系数法系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的。其公式为: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1,或规划总人口数=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2运用公式2时,应根据有关百分比,按下式先求出居民系数再按公式计算:居民系数=带眷比单身职工百分比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2)平均每户人数+单身职工%职工带眷比,指带有家属的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带眷系数,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这对于估算新建工业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规模,以及确定住户型式都可提供依据。这两种比值随着工厂的规模、新旧等情况而不同。,(3)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此法以区域国民经济为依据,对区域人口增长采用自然增长规律和机械增长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预测城市化水平,将城市人口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分配给各个城镇。Pa=P1+P2+P3+Pi+Pn,Pa-区域总人口 Pi-各个城市的人口上述三类人口计算方法只计算了常住人口。实际计算时还必须考虑流动人口的因素。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分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口两类。前者是指外地或外国来本市从事公务、商务的人员,临时工,季节工,借调、支援人员等;后者指前来开会、参观学习、工作出差、游览以及路过而短时间停留的人。流动人口比例直接牵涉到城市交通、商业、服务行业等的规模与布置。流动人口的数量,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广泛展开而迅速增加。据1985年底的统计,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南京等中心城市的流动人口已占市区人口的1723%(平均20%左右),(5)环境容量法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和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计算城市的极限人口。Pmax=min P1max,P2max,Pimax,Pmax-城市的极限人口 Pimax-某项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或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的最大值。(6)线性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是根据多年人口资料所建立起来的人口发展规模与年份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数理分析的方法所建立起来的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预测的具体做法,在研究方法中作详细介绍。对根据各种预测方法所得出的城市人口发展的数量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考虑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城市发展的政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与水平以及财政能力、城市的环境容量等,最终确定规划期末的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在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确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就可以计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城市的用地规模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在计算城市用地规模时,用地计算范围应当与人口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根据国家城市应当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的规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可以划分为四类 用地表,(3)城市环境容量 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具体地说: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社会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城市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气候、矿藏、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b)城市现状条件:城市的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构成状况对城市发展建设及人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容许限度。这方面的条件包括工业、仓库、生活居住、公共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郊区供应等综合起来的现状城市用地容量。(c)经济技术条件:城市拥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城市发展规模也提出容许限度。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越雄厚,它所拥有的改造城市环境的能力就越大。(d)历史文化条件等方面:城市中历史文化条件都会对城市环境容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