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古代汉语指示代词.ppt

    • 资源ID:6104915       资源大小:326.9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代汉语指示代词.ppt

    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表示“这、“这个”、“这里”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滕文公上)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孟子梁惠王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有美玉於斯。(论语子罕)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孟子梁惠王上)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上)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注意:这里的“是”字和现代汉语的“是”字不同。“是”和“此”是同义词,它们常常可以互换。试比较:是心足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孟子梁惠王上)今其人在是。(战国策赵策)其人在此。(战国策赵策),远指代词“彼”、“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那个”、“那些”等。,彼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孟子尽心上),夫指示代词,但是指示性很轻,和现代汉语对译时有时可以不必译出。例如: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食夫稻,衣夫锦。(论语阳货)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有时候,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被用作宾语,“夫”字放在动词和宾语的中间,还是指示代词。例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后来“彼”字发展成为带有人称代词的性质,差不多完全等于现代的“他”或“他们”。例如: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彼陷溺其民。(孟子梁惠王上),“是”、“此”、“彼”可以指人,略等於说“这人”、“那人”。例如:尔何曾比予於是!(孟子公孙丑上)此谁也?(战国策齐策)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论语宪问),指示代词“是”、“此”等字可以用作主语、定语、宾语。“是”字用作宾语有时候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先秦时代,“之”字也用作指示代词,等於说“此”或“彼”。例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指示代词还有“然”字和“尔”字,它们经常用作句子的谓语。,“然”字略等于现代汉语的“这样”、“那样”、“这么”、“那么”。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河东凶亦然。(孟子梁惠王上)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单说“然”字,是应答之词,表示“是的”、“正是这样”。例如:王曰:“然。”(孟子梁惠王上),“尔”字的用途没有“然”字那样普遍。它也表示“这样”、“那样”。例如: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古诗十九首)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或”肯定性无定指示代词,通常用来指人,而且只用作主语。例如: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孟子滕文公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有时候“或”字前面出现先行词,“或”字指代其中的某些人或某一个人。例如:唐人或相与谋。(左传定公三年)宋人或得玉。(左传襄公十五年),在古代汉语里,常常用两个以上的“或”字,前后相应,以表示列举。在这种情况下,“或”字仍然是无定代词,它既可以指人(译为“有人”),又可以指物(译为“有的”)。例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指示代词练习: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若可,师有济也,君而继之,兹无敌矣。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代汉语指示代词.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